寄小读者阅读教案精编WORD版
《寄小读者》阅读教学导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作者:————————————————————————————————日期:2《寄小读者》整本阅读指导教案主备人:宋海花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着眼点。
就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学生不会在众多中外文学作品甄选课外书;也不会运用语文课上所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阅读课外书;更不会及时总结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写作特征和阅读技巧,总是匆匆走场,浅尝辄止。
为此,我校推开以好书推荐、读法指导、心得交流和阅读总结四种课型为主干的整本阅读指导,来巩固语文学法,指导文本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课时好书推荐教学目标:1、通过好书推荐,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冰心的博爱思想,并制定计划按时开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童真、母爱等主题的深情描绘。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美的文字表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再寄小读者》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冰心的背景,感受她对童真的赞美,体会文字中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她对童真的喜爱。
2. 第二章:《小读者回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能力,理解读者对作者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读者回信中汲取启示,学会珍惜亲情与友情。
3. 第三章:《寄小读者(通讯三)》教学重点:欣赏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4. 第四章:《寄小读者(通讯七)》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描绘,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母爱的感悟,学会珍惜母爱。
5. 第五章:《寄小读者(通讯九)》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对童真的关爱,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文字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练笔、作文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态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寄小读者》原著,供学生阅读、参考。
2. 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章节:《寄小读者(通讯十)》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寄小读者》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寄小读者》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第周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冰心,领悟冰心的博爱思想。
2.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ー片冰心在玉壶”一一你了解冰心吗?冰心(19001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片冰心在玉壶。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皊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土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目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間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二、爱的经典一一《寄小读者》1.谈谈你对这部书的了解2.小结:《寄小读者》共ニ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
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
寄小读者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开展“阅读挑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 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回顾旧知,建立知识联系 呈现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用
梳理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发展
探讨人物关系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小说情节概述 情节线索分析 情节转折点分析 情节与主题关系分析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表达技巧:运用修辞手法,如比 喻、拟人等,形象生动
语言特色:简练明快,质朴自然, 不事雕琢
语言功能: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引起共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 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寄 小读者的情感和思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 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 朗读、精读等,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 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探究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 用和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一 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学会运用默读、 速读、跳读等阅 读方法
掌握理解、分析、 归纳等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和 阅读效率
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和阅读兴趣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 感表达
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艺 术特色
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 美
教学评价
思维活跃度:评价学生在课堂 上的思维活跃度和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 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寄小读者2

侯集实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阅读指导课备课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3、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冰心对小老鼠的爱?师:冰心对一只小老鼠竟如此关爱,如此心疼,这是对小动物之爱。
速读《通讯十六》:小组合作:1、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发现了蒲公英的哪些不平凡之处?2、作者是不是对蒲公英情有独钟?3、作者由蒲公英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师:这是冰心对植物之爱。
通过这两个通讯,我们读出了冰心对小动物的爱,对植物的爱,书中还有很多对兄弟之爱,对父母之爱,对友人之爱,体现了冰心的博爱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既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既有略读也有精读的读书方法的训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我主要“授人以渔”,让学会学会学习方法,读书时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四、板块三:诵读、积累更悠长。
(附比赛标准)课前所有小组成员交流自己读书摘录内容,大家可以选择一处,也可以选择多处,适合朗诵的,用自己小组独特的方式参加比赛。
分小组比赛诵读。
设计意图:平时学生们在读书时,我一直要求所有学生做好好词好句的摘抄。
冰心的语言风格更是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她还非常善于运用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
《寄小读者》中“冰心体”语言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更适合学生们摘录背诵。
本环节,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积累的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效果。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寄小读者》,让学生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感受冰心的博爱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寄小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2. 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的学习。
3.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5. 阅读拓展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寄小读者》,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感悟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冰心的博爱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冰心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阅读《寄小读者》选段。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交流分享读后感,总结课程收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寄小读者》选段,感受冰心的文字魅力。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课文中的感人之处。
4. 写作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冰心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5. 主题探讨:深入剖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写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的爱国情怀。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寄小读者》选段。
《寄小读者》教案

《寄小读者》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寄小读者》教案教学对象:小读者(学生)教学内容:文学鉴赏、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文《寄小读者》2. 教师备课资料3. 学生练习册4. 黑板和粉笔三、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Step 2:预习1. 学生阅读《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文章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c.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与说明?Step 3:文学鉴赏1. 回顾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2. 鼓励学生发表对文章的个人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Step 4:阅读理解1.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并回答以下问题:a. 文章中的"寄"字是指什么?b. 作者如何与小读者建立起联系?c.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小读者的情况?d. 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Step 5:写作训练1. 要求学生以《寄小读者》为主题,写一篇100字的读后感。
鼓励学生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并交给教师批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文学创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寄小读者》,让学生感受冰心的文学魅力,体会作者对儿童教育的关爱和关注。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寄小读者》的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寄小读者》的成书背景,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感受作者对儿童教育的热情。
2. 第二章:作品主题与风格分析《寄小读者》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体会冰心文学的魅力。
3. 第三章:阅读与讨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4. 第四章:写作技巧分析分析《寄小读者》中的写作技巧,如寓言、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冰心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寄小读者》的背景、作者简介、作品主题与风格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寄小读者》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课时)2. 第二章:作品主题与风格(2课时)3. 第三章:阅读与讨论(2课时)4. 第四章:写作技巧分析(2课时)5.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2课时)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深入解读作品选取《寄小读者》中的重要篇章,如《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和关爱。
7. 第七章:作品影响与现实意义探讨《寄小读者》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影响,分析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文学和教育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寄小读者》整本阅读指导教案主备人:宋海花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着眼点。
就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学生不会在众多中外文学作品甄选课外书;也不会运用语文课上所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阅读课外书;更不会及时总结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写作特征和阅读技巧,总是匆匆走场,浅尝辄止。
为此,我校推开以好书推荐、读法指导、心得交流和阅读总结四种课型为主干的整本阅读指导,来巩固语文学法,指导文本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课时好书推荐教学目标:1、通过好书推荐,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冰心的博爱思想,并制定计划按时开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
二、推荐《寄小读者》我们拿到一本书先要干什么?(生答)我们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去看,我们首先可以看看封面,了解作者,再总体把握目录,概括了解整本书。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
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
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母爱,是冰心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
虽然冰心奶奶睡去了,而她的文章还活着。
品读她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她伟大的灵魂,触摸到她博大的爱心。
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委婉的笔触,表达了对祖国、对自然、对母亲、对孩子、对所有人无尽的爱。
正如冰心所说:“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
”在这些信中,冰心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将自己在异地他乡的见闻和感受真切动人地一一告诉小读者,内容丰富多彩,突出歌颂了母爱、童真、自然美。
三、自读,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寄小读者》,你发现了什么?四、总结拓展,引导读书1、今天,你在这节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2、你现在想不想去读读《寄小读者》的全部内容?为什么?3、时间有限,我们应该什么时间去读、多长时间读完这本书呢?(课余闲暇时间,一个月读完)4、读书时有什么要求吗?(做好批注与摘录笔记)五、作业布置1、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并按时读书。
2、做好批注与摘录笔记。
3、积累读书方法,下节课交流。
板书:好书推荐《寄小读者》——冰心读书计划批注与摘录笔记积累读书方法第二课时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2、而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识本书1、情境引入:冰心给我们讲述着这样的故事:师导读文中段落“有一次,幼小的冰心忽然走到母亲的面前,仰着脸问她母亲:“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冰心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多么无私的爱啊,这种爱不需要理由,不附加任何条件。
她告诉我们,每当提笔写信,“母亲的笑脸便涌现”在“眼前”,“母亲的爱是永远的”,“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母爱不因万物的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冰心奶奶一向爱孩子,她认为“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在《通讯一》里,她就向小读者明白表示:“我是你们天真队伍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
”她希望自己永远怀着一颗童心,她认为童心最真诚、最可贵。
她把不愿意对成人讲的心里话告诉小朋友,在她的笔下,无论国内的想用长竹竿戳穿地球看看姐姐的小北,还是坐在水边树下做针线活儿的小女孩,也无论国外的幼儿阿历,还是其他金发蓝眼的活泼的少女,都“煞是可爱”。
2、谈谈你听了片段之后的感受3、小结《寄小读者》就是这样一部爱的经典,希望同学们用心读读这部作品,从中感受爱,学会爱,成为因为爱而幸福的人。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本书作者吗?2、请同学们拿出《寄小读者》,我们再来从头了解一下它。
(先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从简介和目录上你知道了点什么?(读书方法:“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请同学们读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理解。
学生阅读后提问。
问题:谁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读书方法:精读、批注)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一本书呢呢?(速读、精读)(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或心里有好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并在笔记旁边做好批注。
)2、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精读,感悟,讨论)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我们的阅读结束了吗?对,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开展课外阅读,并在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
还要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
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五、作业:在下节课之前写一份读书心得,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走进《寄小读者》--------------→走进课外阅读读目录和简介--大概了解读懂人物--速读、精读读懂道理--交流、写读后感第三课时交流展示(活动课)教学目的:1、交流读书心得,在交流和表达中更好地领会全书的思想精髓。
2、学会总结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重点:在交流中学会总结读书体会课前准备:和家长共读《寄小读者》,书写读书心得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故事《流泪的粽子》介绍一个悲伤的妈妈,给儿子送粽子,受到儿子的侮辱,然后哭着回家的事件。
告诉孩子,怎样让美好的文章来熏陶学生的人格。
阅读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二、感悟母爱1、读《寄小读者》交流一下读书的感悟,把优美的句子读给妈妈听。
感悟交流:(1)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女儿!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学生语录: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而且是纯净的,没有任何条件的。
如不是因为我是“冰心”名声,我是女作家,会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文章。
不会因为我长得漂亮而爱我,也不会因为我是经理,或者是董事长,而爱我。
如果我不是冰心了,而是很普通的人,妈妈还爱我。
即使我的学习不好,或者很调皮,妈妈也会爱我。
(2)爱我的肉体,爱我的灵魂,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和现在的一切。
前后左右,过去,将来,你怎么理解?婴儿时,我不会说话,妈妈爱我,现在我虽然调皮,考试的虽然很差,妈妈也爱我;将来,我如果有成就了,妈妈爱我。
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妈妈都爱我。
(3)只有普天下的母爱,或隐或现,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
母爱能够量出来吗?不是无形的东西吗?谁能量,怎么量?学生语录:用心量.用心灵的尺子能量出来。
怎么会一样呢,你们不是羡慕别人的妈妈文化高,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吗?你不是羡慕别人的妈妈挣钱多吗?学生语录:妈妈和妈妈虽然不一样,但爱是一样的。
穿做的棉袄,和买的棉袄,都是一样的效果。
都是妈妈的爱。
妈妈打我,骂我,和别人的妈妈和颜悦色的对待孩子,爱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
有的妈妈是理性的,有的妈妈是感性的。
但爱都一样。
(4)我病中的光阴,因为这回想,寸寸都是甜蜜的。
光阴,怎么有尺子量?怎么会论寸?为什么不说七天?谈谈你的感悟。
学生语录:寸寸都是,是说每一刻。
寸寸是说这七天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因为对母亲的回想,而甜蜜。
甜蜜,已经浸透了这七天的时间。
三、升华母爱:孩子们,如果你的母亲就坐在你跟前,赶紧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爱吧?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 而是因为你是我妈妈。
学生语录: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会挣很多钱,因为你是我妈妈。
妈妈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学问低,不是因为你经常骂我,因为你是我妈妈。
妈妈,我爱你,爱你一生一世,爱你到永远。
妈妈,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生命。
我感谢你!妈妈,等你老了,我会孝敬你,我给你洗脚,我给你端尿盆,给你买好多好吃的。
我爱你,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妈妈。
是呀,孩子们,天底下最干净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
今天,我们和妈妈们一起,共同欣赏了这样一篇美文,冰心的《寄小读者》让我们热泪盈眶,孩子们,爱上阅读吧,它会让你的心变得美好。
家长们,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请和孩子一同成长,一起阅读吧,等有一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到玉米田里,看到玉米叶子,说“好肥美的叶子呀,当他看到远方的大树,说,真像一片绿云,从地面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