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转型期大城市多类绅士化现象探讨_基于广州市六个社区的案例分析_何深静

转型期大城市多类绅士化现象探讨_基于广州市六个社区的案例分析_何深静

HE Shen-jing1, QIAN Jun-xi2, DENG Shang-kun3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and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ization and Geo-simul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Group,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EH8 9XP, UK; nd Resource and Housing Management Bureau,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510700, China)
[7] [1]
后果,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居民在居住空间上的置 换。这些变化与西方的绅士化现象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因 此,从绅士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将有利于探讨当代中国城 市社会空间变化的机制。本文基于广州市六个居住社区的调 查数据,对于社会转型期广州不同类型的绅士化过程进行初 步分析。除了传统意义的绅士化过程外,本研究涉及到的绅 士化类型也包括前文已提及的新建绅士化,乡村绅士化与学 生绅士化三类。下文将对上述三个概念进行简要的引介。
2 新兴的多种绅士化现象
2.1 新建绅士化 新建绅士化是指在原有的建筑被推倒拆除的基础上,在 棕 地 上 重 新 建 设 中 产 阶 级 居 住 空间 的 过程 。 自 上 个 世 纪 90 年代以来,大量的全新建设的居住社区已成为中产阶级实现 其 城市生 活 方 式 的 一 个 重要方 式 [10,11]。 加 拿 大 学 者 Caroline Mills 最 早注 意 到 了 新 建 绅 士化 景观 的 出 现 。 她 指 出 , 资 本 对于居住空间的投入,社区阶级结构的更新,中产阶级向社 区的侵入,以及带有中产阶级文化烙印的建筑形态与生活方 式 , 都 使 得 一 些 住房 新 建项目 呈 现 出 明显 的 绅 士化 特征 [12]。 另一方面,由于新建居住区项目很多情况下都建设在原先非 居 住 区的城市 棕 地 (brownfield) 上 , 不 存 在 直 接 意 义 上 的 原居民置换问题,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新建居住项目是否是一 种 绅 士化现 象 提 出 了 质 疑 [13]。 但 这 一 观 点 受 到 了 Davidson 和 Lees 的批判[9]。他们认为,新建的内城居住区项目背后所 代表的是中产阶级对城市空间的再次占领,中产阶级的审美 观与生活方式在景观上的重现,以及对于新建项目附近的社 区 低 收 入 居民 的置 换 。 Davidson 和 Lees 指 出 , 虽 然 棕 地的 新建居住区项目不存在对于原居民的直接置换,但新建居住 区有可能造成临近社区的居住价格升高,造成临近社区低收 入居民的置换;同时,由于城市低收入群体无力获得在新建 居住区居住的机会,也造成了一种间接的置换。 中国城市在住房制度改革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大背景 下,城市建设逐渐从政府转向市场,房地产开发商通过获得 内城土地的使用权,大规模进行新建居住项目的建设。这些 新 建的 居 住 项目 通常 以 城市 高 收 入 阶 级 作 为 潜 在 的 消 费对 象 , 以 高 档 次 的 居 住 空间 , 高 品 位 的 消 费 空间 的建 设 为 标 志。这一类新建居住项目的建设,往往伴随着老居住区或工 业用地的拆除以及低收入居民的搬迁。从这个角度看,中国 当今城市的内城新建项目带有明显的新建绅士化色彩[14]。 2.2 乡村绅士化 乡村绅士化现象最早是由英 国 社会 学家 Parsons 在其 对 英国乡村居民的阶级组成的研究中观察到的[15]。乡村绅士化 现象从其社会表现上看,主要是指城市中产阶级向乡村聚落 迁移,寻求居住与休闲空间,从而造成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 改变 , 并造 成 乡村 地区的 住房 紧 张 与 原 居民 的 搬 迁 。 事 实 上,与内城居住社区相似,乡村社区亦是中产阶级所寻求的 郊区化居住之外的一种替代方式,因此对于乡村绅士化现象 的理解,与内城绅士化现象是紧密联系的[16]。早期对于乡村 绅士化过程中的景观变迁与阶级结构变迁的研究 已 经 表 明 , 与内城社区类似,乡村地区亦可以是满足中产阶级特殊的消 HUMAN GEOGRAPHY Vol.26.No.1 2011/2

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与历程——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PPT文档33页

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与历程——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PPT文档33页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与历 程——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
空间变迁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2015-03-02 王昊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那天途径老城,赫然发现小时候生活了18年的街区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低矮的胡同和院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雄伟壮丽的办公大楼和高层公寓,心中不禁涌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凉之感。

这种感受应该也并非我的专利,无论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如今,你还能找到自己出生时的老房子么?它们多半都已经被“更新”了吧?在西方政府的语境中,在城市化平稳发展时期,“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唯籍此,城市才能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投资吸引力,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但是,西方学术界的立场却大相径庭,他们盯住了“城市更新”的副作用。

并给它起了一个“很装”的名字,叫做“绅士化”(Gentrification)。

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从增量到存量”的平稳发展时期终于要到来了。

城市更新无论好坏,绅士化是否注定无法避免,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上下两篇,梳理一下西方政府和规划学界几十年来的“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与绅士化(Gentrification)之争,为了我们明天所要面对的问题,搭建一个思考的基础。

一、名词与概念别嫌烦,我们先来掉下书袋子吧!第一组:城市更新系列在西方,与拆旧建新、更新等等相关的名词大体有三个(既然词根是英语,还是以英国为例好了):旧城改造(Urban Reconstruction)在英国,旧城改造主要指1950-1960年代,以“清除贫民窟”为理想,大规模动用公共资源(财政、规划)的物质空间改造,和我国的就地回迁的棚户区改造比较像。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城市更新主要指撒切尔政权上台后(1970-1980年代),更加借助于市场的改造措施,这些措施既有专项补贴,也借助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及行动规划(Action Plan),注意了,这个城市更新正是西方学界借助绅士化概念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认为资本大举进入的城市改造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公。

历史保护过程中的“绅士化”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历史保护过程中的“绅士化”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城市理论前沿 /
LEADI NG THEORY TY OF CI

护条例 。一 些城 市的历史街 区保 护工作 已经从抢救式保 护阶段开始进入到全 面复兴的探索 阶段。上
海新 天地 ,北京 南池子 、什刹海等 改造整治 项 目可作 为历史街 区复兴 项 目试点 看待。然而 ,历史街 区保护在改善街 区环境面貌 , 提高居住质量 的同时 , 往往会伴随 出现街区及周边地段房价 的大幅攀升 、 中产阶级 等新居 民到来和 原住居 民大量迁 出等 “ 绅士化 ” ( e tf ain) 现 象。在历史街 区的保 g n ri t i o c 护 整治过程 中,如何 有效控 制绅 士化现 象蔓延 ,保留部 分原住居 民 ,已成 为关系到社 区发 0 完成 了北 京 旧城 2 02年 5片历 史文化 保护 区保 护规 划 ;20 年 3月 2 05 5日,北京 市人 大通过 《 北京 历 史文化 名城 保
护 条例 》。20 02年 7月 5日,上海 市人 大通 过 《 海市 历史 文化 风貌 区和优 秀历 史建筑 保护 条例 》;上海 市政 府 于 20 年 完成 了市区 上 05 1 历 史文化 风貌 区保 护规 划的 编制 和 审批 工作 ,浦 东新 区和 郊 区的 3 2片 2片历 史文化 风貌 区的保护 规 划正在 审批 中。 ②
和 谐 的重 要课 题 。
1国外绅士化理论研究概述
有 关绅 士化现 象的理 论研 究 ,曾是 西方城 市社会 学界的热点课题 。1 6 3年 ,英国学者胡斯 ・ 9 格
拉斯 ( uhGa s 首次使用 g nri t n一词 ,揭 示 了绅 士化 “ R t l e) s e tf ai ic o 双重存在过程 ,一方面 ,一些位 于城市 中心历史 街 区的社 会结构 的变化—— 原有 的较 贫穷 的居 民 为中产 阶级取代 ;另一 方面 ,大量 中产阶级 的投资改善 了街 区的基础设施 ,修复 了历史建筑 、美化 了居住环境 ,使街 区得以复 兴。”④ 17 9 7年 ,美 国学者帕提松 ( at s n) 述了城 市中心区绅 士化现象的演变过程。起初 ,绅士 P ts o 描 i 化是 由一 小部 分敢于承担 经济风 险的投资者 ( 入侵者 ) 引发 的,他们 一般都 比较年 轻、单身或 是丁 克家庭 ,从 事艺术 或创意工作 。这些人 以低价在破 败 的历史 中心区买进住 宅进行维修 ,他们 的投 资 行 为得到 同一社会 阶层 的其他 家庭 的认 可与追 随。接下来 ,历史街 区逐 步被 更多 的投 资者看 中,城 市 政府也开 始投 资改善街 区的公共设施 ,这些行 为通常 会导致房价 大幅上 涨。如此这般 ,历史街 区 成 为 了房产投 机者 的首选 目标 ,历史街 区原住居 民 ,或 因承 受不起 高涨 的房价 ,或是不 习惯 新 的生

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现象研究
经 济较 为落后的城市 ,绅士
化 现 象种 类 比较 单 一 ,主 要 以新 建 绅 士 化 为 主 。
四、 绅士化现 象的 空间效应及推动机制
1 .绅- 1 : 化 的物 质 空 效 应 革 f 放带来城市人 I J 不断膨胀 ,【 I 『 场 经 济 的 发 展推 动 着城 市 功 能 的 最 组 ,引起 城 市 空 间 的变 化 , 激 励 城 市 更 新 与 绅 士 化 的 发 生 ; 另一 方 面 ,城 市 内 城中 [ 】 j 供 开 发 的 土地 有 限 , 区位 条件 较 好 的 土地 价 值 商 地 成 为 空 间 再 生 产 的 重 要 之 地 ,绅 士化 运 动 对
绅 士 化 概 念 是 由英 国 社 会 学 家 G 1 a S・ R提 出 的 ,
被看作是 “占典绅士化 ”( 或“ 传统绅士化 ” ) ,是指
2 O世纪 6 0 年 代 西 方 城 市 旧 城 区 的 一种 社 会 空 间 发 展 现 象 ,其 主 要 的 特 征 是 中产 阶 级 购 买 了 城 市 贫 民
问 价 值
内城 物质环境起到美化f 1 :从 空间 { : j f 生 产的f f j 度
看 , 绅 士 化 完 善 了原 本 老 …的 基 础 设 施 ,强 化 了 内
【 关键 词 】绅 } 化 城f H ̄, 7 7 7 中 国城 1 推 动 机 制 效应
建设 的 “ 香饽饽 ” ,开发商通过在内城 交通便 利等 自
然 、社 会环 境 较 好 的 区 域 建 设 住 宅 小 区或 对 地 理 区 位 条 件 的社 区 进 行 修 缮 及 完 善 基 础 设 施 , 开 发 高档 房地 产 , 如 南 京 、 上海 、 广 州 等 城 市 的规 模 化 、 社 区 化 开 发 。 这 一 类 高 档 住 宅 的 开 发 建 设 以 吸 引 城 市 高 收 入 阶 层 消 费 为 目标 , 其结 果 也往 往 伴 随 着 低 收 入居 民 的 搬 迁 和 老 居 住 区 的拆 除 ; 另 一 方 面 , 高 档

中国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测度、机制与效应研究 国家基金

中国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测度、机制与效应研究 国家基金

中国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测度、机制与效应是一个涉及城市环境、社会行为和文化变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课题。

下面是对这个课题的简要介绍:一、测度大都市环境绅士化测度大都市环境绅士化涉及到多个指标和方法。

其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测度指标:1. 城市环境品质:如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绿化覆盖率等。

2. 社会行为:如文明素质、公共秩序、交通规则遵守程度等。

3. 设施与服务:如公共厕所、垃圾分类设施、自行车道等。

4. 文化与教育:如公共艺术品展示、公共文化活动等。

二、机制分析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政策与治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管理措施对环境绅士化的影响。

2. 社会认知与道德观念:公众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对环境绅士化的塑造。

3. 社会互动与社会压力:社会的互动和社会压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环境绅士化水平。

4. 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承对培养和传播环境绅士化的影响。

三、效应研究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效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1. 社会效应:环境绅士化是否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犯罪率等。

2. 经济效应:环境绅士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

3. 环境效应:环境绅士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

4. 健康效应:环境绅士化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大都市环境绅士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与合作。

研究者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深入探索中国大都市环境绅士化的测度、机制与效应。

“绅士化运动”对我国旧城更新的启示

“绅士化运动”对我国旧城更新的启示

生在 6 代初 期 的伦敦 的居 住 区更新 改造 过程 时首 o年
先使 用 的。N.S i mt h将 “ 士 化运 动” 解 释 成 为 富 绅
裕 的中产 阶级 通 过 低价 购 买 城 市 贫 民 的住 房并 对 其
收稿 日期 :2O O2—0 —2 ;修订 日期 :2O 一∞ 一1 1 2 02 3
发 生在其 中的一 到 二 个社 区 ,其 位 置 通 常位 于距 城 市 的 中心商 务 区大 约 1m l 范 围 内 ,它通 常位 于 i e的 那些 依 山傍 水 、附 近有 宽 阔 的开 敞 的公 共 绿 地 、或 者是 在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社 区。虽 然 “ 士 化 运 动 ” 绅 的规模 不大 ,但是 其 在 城 市 社会 经 济 生 活 中产 生 了
“ 士化 运动 ”对我 国 当前 急剧 开展 的 旧城 改造事 业 绅 具有 重要 的借 鉴意 义 。
要 旧城更 新 方 式” 绅 士化 运 动 ” 的研 究 中得 到 一 些 有 益 的启 示 。
12 “ 士化运 动”发 生 的地点 . 绅

般来 说 “ 士 化运 动 ”通 常在 一 个 城市 里 只 绅
分异现象 ,尤 其 是 北 京 ,上 海 ,广 州 等 发展 迅 速 的
特大城市 表 现更 加 突 出 。 旧城 更新 以前所 未有 的速 度 、空前 宏大 的规模 在 城 市 的 旧区 中展 开 。从 这 种 意义来 看 ,许 许 多 多 的 城 市 变 成 了一 个 个 大 工 地 , 对城市 居 民的生活与 工作 产生 了剧 烈而 长期 的影 响。

要 :探 讨 了西 方 “ 士 化 运 动 ” 的 概念 、起 源 及 其 发 展 演 变 的 动 力 机 制 ,着 重 分 析 了 “ 士 化 运 动 ” 对 原 住 绅 绅

城市更新及绅士化

城市更新及绅士化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2015-03-02 王昊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那天途径老城,赫然发现小时候生活了18年的街区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低矮的胡同和院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雄伟壮丽的办公大楼和高层公寓,心中不禁涌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凉之感。

这种感受应该也并非我的专利,无论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如今,你还能找到自己出生时的老房子么?它们多半都已经被“更新”了吧?在西方政府的语境中,在城市化平稳发展时期,“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唯籍此,城市才能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投资吸引力,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但是,西方学术界的立场却大相径庭,他们盯住了“城市更新”的副作用。

并给它起了一个“很装”的名字,叫做“绅士化”(Gentrification)。

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从增量到存量”的平稳发展时期终于要到来了。

城市更新无论好坏,绅士化是否注定无法避免,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上下两篇,梳理一下西方政府和规划学界几十年来的“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与绅士化(Gentrification)之争,为了我们明天所要面对的问题,搭建一个思考的基础。

一、名词与概念别嫌烦,我们先来掉下书袋子吧!第一组:城市更新系列在西方,与拆旧建新、更新等等相关的名词大体有三个(既然词根是英语,还是以英国为例好了):旧城改造(Urban Reconstruction)在英国,旧城改造主要指1950-1960年代,以“清除贫民窟”为理想,大规模动用公共资源(财政、规划)的物质空间改造,和我国的就地回迁的棚户区改造比较像。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城市更新主要指撒切尔政权上台后(1970-1980年代),更加借助于市场的改造措施,这些措施既有专项补贴,也借助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及行动规划(Action Plan),注意了,这个城市更新正是西方学界借助绅士化概念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认为资本大举进入的城市改造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05;修订日期:2010-06-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61,50808082)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何深静(1978-),女,广西北海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邻里变化、城市贫困与产权变化、住房与社会空间分异等。

E-mail :heshenj@mail.sysu.edu.cn 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何深静1,刘玉亭2(1.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广东广州510275;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广东510641)摘要:基于对绅士化现象演变的回顾,对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和效应进行分析探讨。

通过对中国绅士化发生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动力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在3个方面推动着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进程:首先,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土地和住房改革,刺激并引导了对中高档住房的需求;第二,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对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第三,政府通过调动土地和房屋等资源克服产权破碎化的问题,以实现大规模的绅士化。

在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的绅士化现象与西方绅士化现象近期的演变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两点:一是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被忽视,这种政府主导的绅士化往往是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为目的,以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进行大规模的替代为代价;最后对中国绅士化现象带来的负面社会空间效应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场转型期;中国城市;绅士化;机制;效应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90(2010)04-0496-07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快速扩张和城市更新并行的时期,这标志着新的城市时代的来临。

城市更新改造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实际上,中国大城市正普遍经历的城市重构,与西方国家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 )现象十分相似。

中国大城市的居住区更新突出的表现为城市物质空间的升级和阶级的替换,即低收入社区被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所谓“高尚社区”、“现代公寓”所替代。

改造后的城市中心区接纳的是新兴的中产阶级,数以万计的低收入家庭则被迫撤离。

这种剧烈的城市社会空间转变,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当今发生在北美、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地的绅士化现象所不能及的。

中国的这种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是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变化相联系,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影响,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然而,目前鲜有学者明确使用“绅士化”(亦有学者译为“中产阶层化”)一词对中国城市重构所带来的物质景观和居民社会构成的剧变进行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gentrification 现象从诞生到目前其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文“绅士化”一词更是难以准确表达其所代表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化。

但gentrification 一词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专有名词,国内学者亦多直译作“绅士化”,因此本文将沿用这一译法。

实际上,自1990年代末中国就有学者对西方城市绅士化的研究进行了引介[1,2]。

一些学者对比分析了西方城市绅士化与中国城市绅士化的表现形式、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

例如,朱喜钢等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心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政府的政策引导、市民的择居观念与行为等是推动当前中国城市绅士化发展的主要动力[3]。

吴启焰和罗艳进一步剖析中国城市的绅士化过程,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对比中、西方城市的中产阶级社会化与空间化在表现形式与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异同[4]。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的绅士化与西方城市的绅士化尽管在发展阶段与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具有异源同质性。

另一些研究着第30卷第4期2010年08月地理科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Vol .30No.4Aug.,2010眼于西方绅士化的概念对中国旧城更新的启示和影响,尤其关注对原居民的影响、社会公平、邻里变化、以及社会空间重构等[5,6]。

这些论著实际上肯定了在中国城市开展绅士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仍停留于基本概念和观点的引介,对西方文献的综述和整理,以及简单的中西对比,缺乏深入扎实的实证分析研究和在理论层面上的探讨。

尤其不足的是,大部分学者仍局限于狭义的绅士化,并将其与城市更新加以区分并严格“划清界限”。

部分学者仍将“绅士化”视为“舶来品”,将这一概念停留在“假设”或“借鉴”的阶段。

这实际上很不利于深入了解和剖析中国大城市中的绅士化现象,尤其在其形成机制与社会空间后果方面。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绅士化现象在西方社会演变的回顾,对中国城市重构中的绅士化现象的动力机制和社会空间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2绅士化现象的转变和演化绅士化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社会学家Glass [7]在对伦敦Islington中产阶级家庭进入工人阶层邻里的研究中最先提出的。

事实上早在1930年代,美国一些城市如纽约、新奥尔良、华盛顿等就出现了绅士化的现象。

二战后更是在欧美很多城市出现。

当时“绅士化”一词尚未开始使用,各地对此现象有着不同的描述,例如“brownstoning”、“homesteading”、“white painting”、“white-wall-ing”、“red-brick-chic”[8]等等。

这些词汇主要描述的是中产阶级对某种风格的旧房子有着特殊偏好,对其进行翻新修缮并大量取代原有低收入居民的现象。

例如,brownstoning指的就是纽约的中产阶级偏爱棕褐色旧石头房子,并对其居民进行阶级替换的现象。

绅士化现象通常从个别地点开始,并迅速蔓延到整个街区,直到所有低收入阶层全部被取代。

最初的绅士化研究认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现有旧房屋的修缮,和中产阶级对工人阶层的取代。

简单而言,绅士化描述的是城市中原本低收入阶层居住的社区被中高收入阶层移入并取代的邻里变化过程,其对原有低收入邻里往往产生负面影响。

自从Glass对绅士化进行界定以后,西方学术界对绅士化现象的研究层出不穷,且经久不衰。

有部分学者曾断言绅士化不过是一种短暂的无关紧要的现象[9],但目前它已被许多学者公认为研究当代城市重构的前沿课题之一[10,11]。

随着对绅士化研究的深入,其定义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目前广义的绅士化不仅限于对旧房屋的修缮和居民替换,还包括居住区的更新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综合型消费空间的产生[12]。

城市中心和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地域,决定其成为绅士化研究的重心[13]。

传统的绅士化研究只关注当地甚至局限于单个社区邻里的变化,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议,绅士化研究应该关注广泛的城市空间变化,如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影响以及城市空间秩序的重构等问题[14,15]。

自19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空间上的重构。

绅士化和城市更新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不重要[12]。

因此,绅士化的定义应该与更大范围内的经济重构和城市重构相联系。

换言之,这种广义的绅士化应反映资本积累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构等更广泛的变化[16]。

如何对绅士化进行重新定义来反映新的政治经济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概念,绅士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机制。

Hackworth和Smith 总结了1960年代以来绅士化的三次浪潮,并检验了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17]。

第一次浪潮从1950年代开始,以零星的绅士化和政府主导的绅士化为特征;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是绅士化不断扩张和对绅士化的抵抗并存的阶段;第三次浪潮开始于199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之后,绅士化受到强烈的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在第三次浪潮中的回归,不仅是绅士化现象从城市中心进一步扩张到存在一定投资风险的边缘居住区的结果,更是凯恩斯福利型政府(Keynesian welfare state)的衰退和企业化的地方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兴起的结果[16]。

在第三次浪潮中,权力下放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补贴的减少也迫使地方政府和私营资本建立合作关系来吸引和留住中产阶级[17]。

显然,目前的绅士化现象是和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参与密切相关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学者们提出绅士化的“第四次浪潮”之说[18],亦即新的绅士化现象的出现与全球资本流紧密相联,并得到政府政策的明确支持和鼓励。

当前对绅士化的研究和讨论已经大大超出传7944期何深静等: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统绅士化的范畴,它不仅包括现存街区、邻里中发生的物质和社会转变,更包括一些新建的高端房地产开发项目,甚至包括对城市原有工业区的棕地改造。

Lees指出,当年Glass所定义的绅士化在今天看来只是绅士化现象的一个方面[19]。

Davidson和Lees总结了当代绅士化的4个特征:资本再次进入城市中心区,高收入阶层的侵入带来社会阶层的提升,城市景观的改变,以及对低收入阶层直接或间接的替代[20]。

实际上,绅士化不仅在定义上得到扩张,它发生的场所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绅士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21]。

Sassen甚至提出,在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绅士化已经成为“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标签[22]。

并且绅士化已经从城市中心蔓延到一些城市的郊区[17,23],甚至乡村地区[24]。

于是学者们提出了新建绅士化(new builtd gentrification)、超级绅士化(super gentrification)、学生绅士化(studentifi-cation)、旅游绅士化(tourism gentrification)、乡村绅士化(rural gentrification)等概念[19,20,24,25]。

绅士化的过程和它引起的物质空间的变化在不断衍生和扩张,不同参与者的加入以及新的地点和新的物质景观的出现使得当代绅士化研究变得愈加复杂,也使得绅士化的研究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3中国城市中的绅士化现象:动力机制及社会空间效应由于绅士化对城市社会和物质空间的重构带来深远影响,其研究不仅覆盖北美、西欧以及澳大利亚,更是扩展到其他国家。

尽管如此,在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绅士化研究还相对缺乏,在市场转型的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为如此。

作为一个经历市场经济转型并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