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

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

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

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

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

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

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2.锻炼记忆力训练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2024年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版)

2024年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版)

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附件版)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一、教案背景感统康复教案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在感觉统合方面得到提高和改善的教案。

感觉统合是指人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并经过大脑的整合和处理,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觉统合障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

因此,感统康复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案目标1.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

3.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5.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三、教学内容1.视觉训练:通过观察、寻找、辨别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力和视觉空间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听音、辨音、音乐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和听觉理解力。

3.触觉训练:通过触摸、感受、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触觉敏感度、触觉辨别力和触觉协调能力。

4.前庭觉训练:通过平衡、旋转、摆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前庭觉稳定性、前庭觉敏感度和前庭觉协调能力。

5.本体觉训练:通过运动、舞蹈、瑜伽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本体觉敏感度、本体觉辨别力和本体觉协调能力。

6.自我控制训练:通过情绪管理、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7.人际交往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社交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8.团队合作训练:通过集体运动、团队竞赛、团队协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9.运动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1.采用个别化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游戏、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

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教案备课教案主题: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授课对象:培智学校学生授课时间:1课时授课教师:XXX教学目的:1. 了解培智学校的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2. 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适合培智学生的康复训练方案。

教学重点:1. 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 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 如何在康复训练中,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3. 如何科学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

2. 训练器材。

3. 学生健康档案。

4. 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引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讲解。

步骤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康复训练的定义。

2. 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 康复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步骤三:实践训练(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注重以下几点:1. 根据学生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 在康复训练中,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注重训练的安全性。

3. 在康复训练中,适当掌握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步骤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对本次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2. 对今后的康复训练进行规划和安排。

3.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反应。

2. 根据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培智学生康复训练课,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康复训练的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更加认识到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过程,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方案设计的个性化。

期待未来更多的康复训练实施,并帮助更多的学生保持健康和恢复身体机能。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
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培智学校所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康复训练课程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为学校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满足学生的康复需求的同时,提高课程质量和效果。

康复训练课程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康复训练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培智学校的康复训练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活动: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
质和协调能力。

2.语言沟通: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和理解能力。

3.社会交往: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
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4.自理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理,培养
自理能力。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一、物理康复训练物理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动训练和物理疗法,促进他们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培智学校的物理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训练针对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失衡和姿势异常导致的肌肉僵硬和功能障碍问题,培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肌肉训练。

通过拉伸、放松和强化肌肉,改善肌肉张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运动训练培智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运动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通过不断重复和练习,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3.物理疗法培智学校还利用物理疗法,如热疗、冷疗、电疗等手段,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这些物理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效果。

通过以上物理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提高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言语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他们的言语交流和社交能力。

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言语障碍问题,开展言语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口腔肌肉训练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功能对言语能力至关重要,培智学校通过各种口腔肌肉训练的方法,如口吸、呼吸训练、舌运动训练等,促进脑瘫儿童口腔肌肉功能的发育和协调。

2.发音训练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发音问题,开展发音训练。

通过灵敏的耳训练和口型训练,帮助他们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语音清晰度和表达能力。

3.语言理解训练培智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理解训练,如听力训练、阅读训练等,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的言语发展和社交能力。

脑瘫儿童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常常面临着心理问题和挑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感、社交障碍等。

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培智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脑瘫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调整心态和情绪。

2.情绪管理训练培智学校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教导脑瘫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保持情绪稳定和情感健康。

培智班康复训练策划书

培智班康复训练策划书

培智班康复训练策划书背景介绍培智班是一个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特殊教育班级。

目前,我们的班级面临着康复训练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康复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康复训练策划书。

目标设定本策划书的目标是为培智班的学生设计和实施一套简单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策略1. 综合评估:首先,我们将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和潜在能力。

评估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巧和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

2. 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学生制定个别的康复训练计划。

每个计划应该明确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针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简单的训练活动,包括如何穿衣、洗手、刷牙等。

通过反复练和模仿,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理能力。

4. 社交技巧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我们将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游戏。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5. 运动协调训练:为了改善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

这些活动将包括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6. 家庭合作和反馈:我们将积极与学生的家庭进行合作,分享康复训练进展和建议。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施计划1. 康复训练团队:成立由专业教师、康复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康复训练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康复训练计划。

2. 训练场地和设备:确保培智班有适当的训练场地和设备,以支持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

3. 训练计划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学生的训练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家长沟通会议:定期组织家长沟通会议,向家长介绍康复训练计划的进展和成果,并征求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

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

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

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

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

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

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2.锻炼记忆力训练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2024年度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

2024年度培智学校感统康复教案

目录•引言•感统康复理论基础•评估与诊断•治疗方案与实施•效果评估与调整•师资力量培训与提升•总结与展望引言0102 03提高智障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感统康复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感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动能力,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学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感统康复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目的和背景适用范围和对象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培智学校中需要进行感统康复训练的学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智障学生。

适用对象本教案主要针对智障学生,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用于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自闭症、多动症等。

年龄段本教案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但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感统康复理论基础感觉统合定义及作用感觉统合定义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作用感觉统合在人体运动、学习、认知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学习效率。

感统失调表现与原因感统失调表现感统失调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运动协调障碍、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感统失调原因感统失调的原因可能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如孕期不良因素、缺乏运动、过度保护等。

感统康复重要性及意义感统康复重要性感统康复对于改善感统失调症状、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特殊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统康复意义通过感统康复,可以帮助个体提高注意力、学习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情绪稳定性,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感统康复还有助于预防感统失调的发生,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

评估与诊断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社交互动等表现,了解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

观察法问卷法标准化测评工具通过家长或教师填写问卷,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统合问题,为评估提供辅助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

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

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

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

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

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

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2.锻炼记忆力训练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功能训练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

(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

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

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

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2、听觉训练音调区别训练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

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

(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

(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

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

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

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示: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

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

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语训练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1.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

说绕口令等。

3.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

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

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爬行。

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倒退行走,侧向行走;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沿直线走,托球行走;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原地旋转定向;单脚跳行,斗鸡游戏;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垫上滚翻,倒立运动。

手功能训练"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

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穿珠、穿针引线:系鞋带、解鞋带;折纸、剪纸、手工、泥工;筷子夹豆;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

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