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两则阅读
成语小故事10篇

成语小故事10篇成语小故事10篇成语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粮,全面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10篇,欢迎阅读!1- 对牛弹琴【成语释义】原意指对牛弹琴,牛只顾着低头吃草,不懂得欣赏优雅的亲生。
比如说话不看对象,对外行说内行化对不懂道理的人讲深刻的道理。
【成语来源】东汉末年,有个研究佛经的学者叫牟融,他每次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总是用《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
儒家学者对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牟融解释:“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对佛经很陌生,如果我用佛经给你们做解释,你们不是很难听懂吗?”接着,牟融给大家讲了“对牛弹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
一天,他看到一头牛,心血来潮,对牛弹奏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可是那只牛只顾着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亲生。
于是,公明仪又弹奏了一曲通俗的阅读,那乐曲好像小牛的叫声。
那牛便竖起耳朵,专心听公明仪弹琴。
讲完故事,牟融接着说:“我用儒家经典来解释佛义,也正是这个道理。
”儒家学者听了,恍然大悟。
【近义成语】白费口舌、对牛鼓簧【反义成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成语接龙】对牛弹琴→琴瑟之好→好梦不长→长治久安→安常守分→分文不名→名落孙山→山高水长→长吁短叹→叹为观止【道理升华】说话办事首先应该看对象,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否则,即使你说出深刻的道理,对方对此一窍不通,也是白搭。
2- 出人头地【成语释义】指高人一等,超过一般人。
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成语来源】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举,欧阳修担任主考。
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
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
大家都赞赏不已。
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像是他的朋友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他指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
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轻的学子苏轼,欧阳修在知道之前误会了。
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梅尧臣写信说:“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
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

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成语的优秀故事篇1从前宋国有位农夫,他美了一群小猪,到了冬天,他怕小猪受冻就捡来了许多干草,放进猪圈里,来为小猪取暖。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一只迷失方向小的小兔子,找不到了回家路,它觉得又冷又饿,浑身直打哆嗦,想赶紧找个暖和的地方住下这时它看见一个农家猪圈,里面有很多杂草,心想不如今日晚我就在这住一宿,有我最爱吃的食物,又能取暖。
等天亮再走。
余是,小兔子就偷偷的溜进了猪圈。
因为天太黑,兔子不小心掉进了猪粪坑里。
任凭它怎么折腾,始终没有跳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来喂小猎,他看见掉进粪坑里的兔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心想:今天终于能吃上一顿荤的了,他捞起兔子,拿到房交给妻子,给他炒了一锅香喷喷兔肉,俩口子吃着这味香可口的免肉,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天天吃到兔肉的话,那该多好呀!农夫想着想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余是他天天守在猪粪坑旁,希望能每天吃到免肉,可是那有不劳而获的事呢光想着吃免肉,他也不精心养猪了,后来随着他的小懒情,小猪便一个个连冻带饿的都死掉了。
当邻居听到这件事以后,就给故事取了名子,叫守猪待兔,后来经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把守猪待兔改成了守株待兔,因为猪和株是同音,所以后来名扬天下的成语故事守朱待免,就是因这个故事而起。
成语的优秀故事篇2小猴子在树洞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树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来,老猴子连忙赶过来救他,不料却把小猴子给淹死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天,老猴子到河边去喝水,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儿皮球,突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奋力一掷,皮球掉进了树洞里。
但他们并不急躁,马上去拿了桶到河边盛了水,再倒进那个树洞里,一会儿,水倒满了,皮球也浮了上来,他们拿到皮球,开开心心的到旁边去玩了。
老猴子认为这是一个救小猴子的好办法,于是,就像他们一样把水倒进了树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来了,可是他已经死了。
老猴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给害死了。
成语故事精选11则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精选11则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精选11则,欢迎大家阅读!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

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小故事篇1(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
成语故事 儿童

成语故事儿童1. 狐假虎威:故事小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准备大快朵颐。
狐狸急中生智,对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是天帝派来巡视的使者,你若敢吃我,天帝会降罪于你!”老虎半信半疑,狐狸见状,进一步说:“你若不信,可以跟我走走看,其他动物见了我都会害怕。
”于是,老虎跟在狐狸身后,果然,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得四处逃窜。
狐狸得意洋洋,老虎却信以为真,放走了狐狸。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谎言。
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智慧,而不是借助外力来炫耀自己。
2. 画蛇添足:故事小屋:古时候,有几个人比赛画蛇,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其中一个人画得很快,当他画完蛇的身体和尾巴时,发现其他人还在忙碌。
他得意洋洋,心想:“我再给蛇画几只脚吧,这样就更完美了。
”结果,他刚画完脚,其他人已经画好了蛇,并且宣布他输了,因为蛇本来是没有脚的。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失去原有的意义。
3. 井底之蛙:故事小屋: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每天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小的一片天空。
有一天,一只海龟来到井边喝水,青蛙便向海龟炫耀自己的井如何舒适、安全。
海龟听了,邀请青蛙到海里去看看。
青蛙跟着海龟来到海边,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见识是多么狭隘。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否则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4. 亡羊补牢:故事小屋: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每天都会带着一群羊去放牧。
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少了几只羊,原来是羊圈的篱笆破了,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们得知后,都劝他赶紧把羊圈的篱笆修补好,但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补篱笆也于事无补。
然而,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圈里又少了几只羊。
这次,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动手修补了篱笆。
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课外阅读:成语故事》,希望帮助到您。
【篇⼀】 1、画蛇添⾜ 战国时,楚国⼀座寺庙的主⼈们,送给看守庙宇的⼏个⼈们⼀壶酒。
⼈们多酒少,不够喝。
有⼈们提议,谁先画完⼀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家赞同,画了起来。
⼀⼈们先画好了,看别⼈们还在画,他⼜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个⼈们也画好了,那⼈们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脚。
[成语解释]⽐喻多此⼀举,做了多余的事反⽽把事情弄坏。
2、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
孟⼦对学⽣说:“当年周⽂王施⾏仁政,仅以⽅圆⼀百⾥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全国。
” [成语解释]⽐喻费⼒⼩,收效⼤。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3、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举⾏祭天⼤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成语解释]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4、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天也不见秧苗长⾼,⼼⾥着急,就把⾃⼰⽥⾥的秧苗挨个都拔⾼了⼀些。
他累得筋疲⼒尽,回到家⾥,得意地对⼉⼦说:“我⼲了⼀天,总算帮助秧苗长⾼了⼀些。
”⼉⼦连忙跑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成语解释]⽐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糟。
也作“揠(y啵┟缰ぁ薄? 5、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上曾经有⼀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丰满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成语小故事(通用15篇)

成语小故事(通用15篇)成语小故事(通用15篇)成语小故事1 在安禄山叛乱前的天宝年间,有一年,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入侵,唐王朝起兵出征。
战事虽然发生在边关,然而却牵动着远在千里之外杜甫的心,他接连写下了一组诗共九首,称《出前塞》诗。
其中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诗的大意是说,出征的战士啊!弓要选用力量大的强弓,箭要用锋利的长箭。
要消灭敌人的骑兵先要消灭胯下的战马,要打败敌军先要擒住敌方的领袖。
辩证唯物认为,复杂事物开展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与开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开展,它就是主要矛盾。
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要擅长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假如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擒贼先擒王就是抓主要矛盾的详细表现,是制胜敌人的关键。
成语小故事2 乐此不疲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
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
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权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日子。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开展农业消费。
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
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
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重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展讨论。
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
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丧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
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
”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两则阅读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天帝赐酒
One day, deities from various places came to pay homage to the Emperor of Heaven.
一天,各路神仙都来朝拜天帝。
The emperor gave his minister in charge of wine cups the following order:
天帝命令司筋大臣说:
"Register the names of the deities first, then bestow wine upon them."
“先把他们的名字登记好,再赐给他们酒喝。
”
The minister registered the names of the deities on bamboo slips, and prepared to bestow wine. But he kept on working for 3, 000 years and had not finished the registration yet.
司筋大臣拿着竹简,登记各路神仙的姓名,准备赐酒,可是登记了三千年,还没登记完。
The emperor inquired:
天帝查问:
"Why haven't you finished registering?"
“你为什么还没有登记完?"
The minister reported:
司筋大臣报告说:
"All the deities have brought their sedan-chair carriers."
“各路神仙都带着轿夫。
”
The emperor ordered:
天帝下令:
"Then register the sedan-chair carriers as well."
“轿夫,也登记上吧!”
7, 000 years passed and the registration was still not done.
结果,又登记了七千年,还是没有登记完。
When the emperor inquired again, the minister had no way out but reported:
当天帝再次查问的时候,司筋大臣无可奈何地报告说:
"The sedan-chair carriers of the deities have brought their own carriers too."
“各路神仙的轿夫,又都带着自己的轿夫啊!”
So the wine was not bestowed after all.
赐酒一事,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The Emperor of Heaven remained silen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heaved a deep sigh.
天帝沉默了半天,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苛政猛于虎
In ancient times, at the foot of Mount Tai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e often heard of tales of tigers devouring people
古代,在群山环抱的泰山脚下,常常听到老虎吃人的事情。
One day,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passed by Mount Tai. As they walked along, his disciples talked about what they had heard and seen.
有一天,孔子带着弟子路过泰山。
弟子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所见所闻。
Suddenly, they heard someone weeping in the distance. They went over and saw a young woman who, with her head covered with a white kerchief, wore white cotton clothes, trousers, shoes and
stockings. She was kneeling in front of a new grave and weeping bitterly. The disciples didn't know what to do. Confucius ordered one of them to go forward and ask:
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哭声。
大家便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的妇女,头上包着
白色的头巾,身上穿着白布衣裤,脚上套着白布鞋袜,正跪在一座新坟前面痛哭。
弟子们
不知如何是好,孔子叫弟子上前询问:
"Who has died? Why are you weeping in such sorrow?"
“死了谁?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The woman raised her head, wiped her red and swollen eyes, sobbed and answered intermittently:
妇女抬起头来,擦着红肿的眼睛,抽泣着断断续续地回答:
"In the past, my father-in-law was devoured by a tiger. Later, my husband was devoured by a tiger too. Now my son has also been bitten to death by a tiger."
“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掉了。
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掉了。
如今,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
Confucius' disciple asked worriedly:
孔子的弟子着急地问道:
"The tiger harmed the live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your family. Why
didn't you leave this place earlier and move to somewhere else?"
“老虎伤害了你家三代人的性命,你为什么不早点儿离开这里,搬到别处去呢?”
The woman sobbed, saying:
妇女哭着说:
"There are tigers here, but there are no exorbitant taxes, levies or heavy corvee here!" When Confucius heard this, he turned to his disciples and said:
“这里有老虎,但是没有苛捐杂税和繁重的摇役啊!孔子听到这儿,回过头来,对弟子们说:
"Remember, tigers devour people, but tyranny is fiercer than tigers!"
“你们记住,老虎吃人,可是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