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h血糖的共32页文档
低血糖的识别与处置2024(附图表)

低血糖的识别与处置2024(附图表)在临床工作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险,因此,在工作中遇到低血糖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准确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保证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置。
01关千血糖及低血糖常见概念1、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游离葡萄糖。
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血糖在空腹和饱腹的情况下都能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小千6.lmmol/1,餐后两小时血糖小千7.8mmol/l。
2、随机血糖:无论是否进食,任何时间的血糖浓度。
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11.lmmol/L。
3、低血糖:在医学上,不同人群的低血糖判定标准不同,由千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因此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m 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__、Im4、低血糖反应: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心慌、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查随机血糖并不低,在排除心脏疾患的前提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5、低血糖危象:系由千各种病理性因素导致机体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引起以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6、无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和先兆,病人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很可能因为持续的低血糖状态变成植物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7、苏木杰反应:指夜间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象,多见千1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见千2型糖尿病接受或未接受胰岛素治疗者。
02低血糖的常见诱因及机制1、降糖药物: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过量,没有及时进餐,是导致低血糖常见的原因。
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磺脉类、非磺脉类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腻、Q-葡萄糖昔酶抑制剂等。
2、进食量不足:规律饮食很重要,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条件,但过分地限制食物的摄入、不规则或延迟进食,易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322例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322例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分析杨玉娟;李德韶;雷秀霞;王敏玲【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09(20)8【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 h血糖(2 h B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 h BG,根据FBG水平分以下3组:FBG<6.10 mmol/L、FBG 6.11-7.80 mmol/L、FBG>7.80 mmol/L,以及总体水平,分析FBG与2hBG的相关性.结果各组FBG与2 h BG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FBG<6.10 mmol/L(r=0.214,P<0.05);FBG 6.10-7.80mmol/L(r=0.394,P<0.01);FBG>7.80 mmol/L(r=0.492,P<0.01);总体(r=0.769,P<0.01).结论 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 h BG总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其他三组均呈正相关,且随着FBG水平增加,相关程度愈高;因此,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总页数】2页(P43-44)【作者】杨玉娟;李德韶;雷秀霞;王敏玲【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羊城医院,广东,广州,510140;广州医学院羊城医院,广东,广州,51014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东莞地区健康人群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J], 荣秀花2.伏格列波糖片对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J], 杨洁3.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J], 李剑4.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谱、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J], 祖亚;李晓东;白志瑶;吕金娥;吕粉荣;高晶;李卫波;丁容5.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的影响 [J], 鲁俊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中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价值。
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BG、PBG2h、HbA1c检测,之后再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眼底正常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比较2组FBG、PBG2h、HbA1c水平。
结果:两组FBG水平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HbA1c、PBG2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FBG、PBG2h水平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以前,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而如今,糖尿病越来越倾向于中青年人群,作为终身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并无彻底的根治方法,经过规范用药、运动、饮食控制可将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减少疾病对指标的影响[1]。
糖尿病虽然表现为机体血糖升高,但其危害主要来自各类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就是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而很多DR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通过早期筛查来提高DR的检出率,而筛查过程中对筛查方法的选择比较高。
临床上可通过双眼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评价患者的眼底情况,但如何预防和监测DR的危害就非常重要了[2]。
本研究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DR之间的关系,并对糖尿病患者DR风险进行评估,现就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56例未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其中24例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
生化实验血糖的测定讲课文档

注意事项
• 严重黄疸、溶血及乳糜样血清先制备无蛋白血滤液,然 后在进行测定。
• 酶酚混合液一般现用现配。
• 葡萄糖氧化酶对 β - D 葡萄糖高度特异,溶液中的葡萄糖约 36% 为 α 型, 64% 为 β 型。葡萄糖的完全氧化需要 α 型 到 β 型的变旋反应。葡萄糖变旋酶,可加速这一反应,延 长孵育时间可达到完成自发变旋过程。新配制的葡萄 糖标准液主要是 α 型,故须放置 2h 以上 ( 最好过夜 ) , 待变旋平衡后方可应用。
第26页,共32页。
第27页,共32页。
计算:
• 葡萄糖标准液:5 mmol/L • 血清葡萄糖(mmol/L)
=AT/AS ×CS
参考值:
• 3.9~6.1 mmol/L
不同检测方法所提供的空腹正常血糖参考值 存在差异。
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 Folin-Wu法:4.4~6.7mmol/L 邻-甲苯胺法:3.9~6.1mmol/L
第19页,共32页。
酶法:己糖激酶法(Hexokinase, HK)
原理:
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与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评价:
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葡萄糖 测定的参考方法,但是试剂较贵。
第20页,共32页。
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lucose oxidase, GOD)
第18页,共32页。
有机化学法:邻甲苯胺法
• 原理: • 葡萄糖为一含醛基的已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脱水生成5-羟甲基-2-呋喃 甲醛,后者与邻甲苯胺缩合成青色的Schiff碱。 • Schiff碱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
血糖监测(最全版)PTT文档

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
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1型糖尿病:3-4次/日
生病、情绪变化、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
√
√
√
午餐前
√
√
午餐后2h
√
√
晚餐前
√
√
√
晚餐后2h√√源自睡前√√√
半夜3点
√
空腹血糖
• 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 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主要反 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 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能较好的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 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即病情轻重 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杰反应”,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 制如何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同。 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人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评价饮食调控、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人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药量不足、苏木杰反应 、黎明现象
对糖尿病人来说,凌晨3点的血糖不应 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2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 FPG: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的血 糖。一般指过夜空腹血糖。 • FPG与空腹(基础)胰岛素分泌、各种 拮抗激素的水平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有关。 • 基础血糖是指食物吸收、处理完毕后的 血糖水平。
餐后2h血糖 (2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PG)
OGTT适应症
• 年龄在45岁以上,合并肥胖或超重者; • 有DM家族史者; • 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冠心病、 中风等病史者; • 有分娩过巨大儿史者; • FPG超过5.6mmol/L(合并IFG)者; • 有妊娠DM史的妇女。
OGTT的注意事项
• 试验前3天内不应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 入量,并禁食刺激性食物; • 试验前禁食10~16小时,试验前休息半小时; • 试验前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 如内分泌疾病、应激等; • 试验前应禁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 水杨酸制剂、口服避孕药等至少3~7天; • 试验中气温炎热时,应及时分离样本血浆 于冰箱冷藏暂时保存或直接测定(2h内)。
以OGTT2h血糖≥7.8mmol/L(≤11.1mmol/L)为IGR 诊断的标准
ROC曲线对应敏感性\特异性最理想的FPG分割点: 国内资料: 自然人群: 5.2~5.3mmol/L
高危人群: 5.6mmol/L
国内相关研究
• 国内贾伟平等从MS流行病学资料中,选取无DM病史的人群, 共5268例,以FPG与糖负荷后2hPPG ≧11.1 mmol/L对DM的诊 断率进行评价,旨在确定做OGTT的最佳FPG临界点。结果: 1. 当FPG ≧5.4 mmol/L时,预测单纯2hPPG升高型DM具有较好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对FPG 5.4~6.1 mmol/L的人群实施OGTT,每21人即可检出1 例DM,而对FPG <5.4mmol/L人群进行OGTT,每135人才可检 出1例DM。 • 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将FPG5.4~ <7.0mmol/L作为适合的OGTT 筛查人群,这具有筛查面小、花费少及提高DM检出率的优点。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in the diagnostic of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The FPG,2hPG and HbA1c of 1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mpaire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118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as tested.The test outcom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and misdiagnosed rate of diabetes mellitu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FPG,2hPG and HbA1c in the group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of healthy people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FPG and HbA1c in the group of impaired fasting plasma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of healthy people,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but the 2hP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diagnosis rate of the FPG in the group of 1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as 48.0%,the diagnosis rate of 2hPG was 91.4%,the diagnosis rate of HbA1c was 89.9%,and the diagnosis rate of all the three was 98.5%,which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any single index,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s diagnosis index of diabetes mellitus,FPG,2hPG and HbA1c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e three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which has maj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screening,diagnosing and assessing toward diabetes mellitus.[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Fasting plasma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Joint detection糖尿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2]及肥胖人口的增加,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3]。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降低空腹血糖:有效降低24小时的血糖
餐后血糖的绝对值随空腹血糖的降低而下降
400 20
300
血浆 葡萄糖 200 (mg/dL)
进餐 进餐
进餐
糖尿病 (治疗后)
15
血浆
葡萄糖 10 (mmol/L)
100
0 6
正常
10
14
18
22
2
时间(h)
5
0 6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318:1231-1239.
图A :静脉血糖值(mmol/L)
图A :4点血糖曲线
表示餐后血糖(AUC1) 图B:曲线下面积
AUC1(代表餐后血糖) 随着A1C升高达到平台
AUC2(代表 >6.1 mmol/L的总体血糖) 随着A1C升高而升高
AUC2 (总体) - AUC1 (PPG) =空腹血糖的贡献
<7.3
7.3-8.4 8.5-9.2 9.3-10.2 >10.2
HbA1C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11853例有冠心病病史,年龄45~74岁入组 在筛选时根据血糖分为
非糖尿病组(≤109mg/dL):9973例 IFG(血糖110~125mg/dL):1258例 未诊断的糖尿病组(≥126mg/dL):822例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孰重? 孰轻?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
空腹血糖升高: 从前一天晚上开始,至少禁食8小时第二天清晨测得的血
糖值。 肝糖原分解增多所致 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好
餐后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峰大约在进餐后2小时。 第一分泌时相缺失、第二时相分泌延迟或缺失、胰岛素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