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

东北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我们要对东北方言和普通话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普通话,亦称现代标准汉语,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东北方言属北方方言,主要特征为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女真(金),契丹(辽),满族(清)等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时对东北方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 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 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 ; 松花 ( 红色 ) 江为女真语 ; 吉林为满语 。 另外东北与俄罗斯接壤,日本侵略者也曾在这里建立伪满洲国政权,所以东北方言中也有俄国,日本词汇的体现。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这些表明了东北方言是区域性强,多元融合的方言。
除此之外,东北方言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是因为长期误读而约定俗成的。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四声)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还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比如,“埋汰”是脏的意思。“的瑟”是不务正业或臭美的意思。“整个浪儿”是全部的意思。

接下来浅析一下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联系。
普通话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并不是完全照搬,因为北京话同东北方言一样,有许多地域性的土音。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词汇上,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京语音同东北方言,都属于北方方言,所以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比南方人更容易掌握普通话。
但东北方言和普通话还有一定的区别。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所以东北方言中的地域性词汇不能在普通话中出现。语音上,东北方言中不分平翘舌,儿化音较多,这在一下年龄较大的东北人中表现的较明显。东北人说话尾音有弯,大家熟知的《乡村爱情》中的王大拿就是一个典型。
这些年,在赵本上,黄宏等人的推广下,东北方言逐渐被全国人民熟知,北方人能够看懂听懂,南方人感觉特别新鲜。在文学艺术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也为民族语言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