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大会题库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大会题库大全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概述
1. 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2.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为什么重要?
3.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种类有哪些?
4.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何在?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
1.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有哪些?
2.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建筑有哪些?
3.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代表性艺术作品有哪些?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有哪些?
2.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策有哪些?
3.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有哪些?
第四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与旅游业
1.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是什么?
2.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3.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如何平衡?
第五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
1. 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2. 如何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3.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如何?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大会题库大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会有所帮助。
小学艺术与文化测试题传统文化与艺术常识检测

小学艺术与文化测试题传统文化与艺术常识检测测试题一:传统文化知识1. 什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
答: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指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艺术。
绘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而书法是以汉字书写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
3.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是什么样的?答: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通常由四个独立的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天井。
四合院以平房为主,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门厅、正厅和后厅,构成一个开敞而统一的空间。
4.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
答: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指中国古代的戏剧表演形式,主要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这些戏曲通过表演、唱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测试题二:艺术常识1. 请列举五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答: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雕塑。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器物艺术。
答:中国古代的器物艺术指的是以陶瓷、玉器、银器等材料制作的艺术品。
这些器物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华,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方式。
3. 请列举三种音乐表演形式。
答:独奏、合奏、合唱。
4. 请简要介绍现代舞蹈艺术。
答:现代舞蹈艺术是一种较为自由和个性化的舞蹈形式,注重舞者的身体表达和情感传递。
现代舞蹈通常以自由舞姿、独特的编排和丰富的舞台效果为特点,能够体现当代社会和个体的情感表达。
测试题三:艺术与文化常识1. 世界著名的音乐剧是?答:《猫》。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音乐。
答: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族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部分。
民族音乐以不同地区的民歌和乐器演奏为主要内容,宫廷音乐则是皇帝和贵族们的音乐表演。
3. 请列举三种不同节日的传统艺术表演。
答:春节的大型庙会、中秋节的月饼赏月会、端午节的龙舟比赛。
4. 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的戏曲角色类型。
答:中国传统戏曲角色类型包括文、武、丑等。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一、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范畴中国建筑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涉及建筑类型、风格、结构、材料、装饰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建筑设计能力。
二、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经历了从穴居、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木构架建筑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开始出现,宫室建筑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布局。
秦汉时期,砖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包括寺庙、塔、桥梁等。
其中,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塔是佛教建筑的代表,多用于供奉佛像或舍利子。
桥梁则是古代中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包括上海外滩、南京路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
五、中国建筑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构架为主,注重对称和均衡,采用中轴线布局。
这种风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材料以木材为主,结构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
建筑的装饰多采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色彩以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观。
六、中国建筑类型研究中国建筑的类型繁多,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居所,其建筑风格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不同宗教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古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试题

古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单选)1.古建筑中的彩画讲求如何绘制?A、厚涂重彩B、浓墨勾线C、细笔轻挑D、淡墨山水2.“大美工”作品中的“大美”,是指?A、造型美B、色彩美C、结构美D、材料美3.古建筑屋面中“翘条”的作用是?A 、调节温湿度 B、释放热气 C、增强屋面承重 D、通风降温4.红木相对于市场上的其他木材,具有哪些特色?A、纹理清晰B、不易变形C、耐腐蚀D、以上都是5.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十大构件”中,位列第五的是哪一个?A、廊B、亭C、塔D、桥6.古建筑中一些石刻图案在构图上会出现一些花纹,又称为?A、家传式样B、变形图案C、符号图案D、几何图案7.古建筑中多采用“式台”的方式,该方式主要针对于它的什么属性?A、防水B、抗震C、美化造型D、通风透气8.在文物建筑的保护中,不应直接运用如下技术中的哪一项?A、翻新旧建B、隐藏性支撑C、灰空间加固D、模拟重建二、简答题1.红木家具的养护方法2.古建筑中常见的木结构及特点3.文物建筑维修保养中,重点应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设计特点。
5.中国传统造园风格的特点三、论述题1. 如何确保文物建筑的风水环境?2. 简述古建筑所使用的古法及施工技艺,与现代建筑相比有何不同?3.文物建筑维修保养中如何更好的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4.古建筑中所使用的瓦与青砖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5.介绍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文保专班及其重要性。
建筑考试题库

建筑考试题库题一:建筑史1. 请简要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与文明的关系。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该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古埃及人民对死者的崇拜与尊重。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旨在保护并承载法老的身体与灵魂,帮助他们在来世获得永生。
2. 请简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以其丰富而复杂的装饰元素著称。
巴洛克建筑追求壮丽和饰面的豪华效果,常使用曲线、圆顶、壁画等装饰方法,以创造精巧而浮夸的效果。
此外,巴洛克建筑也注重对称感,追求整体的完美平衡。
题二:建筑技术1. 请简述防火门的主要功能。
防火门是建筑物中的重要设施,其主要功能是阻止火势的蔓延,保证人员安全撤离并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防火门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承受高温,并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性。
2. 请简述混凝土构件抗裂的方法。
混凝土构件抗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选择适当的胶凝材料和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 设置合理的控制缝、伸缩缝和构造缺陷,以缓解混凝土内部应力的积聚。
- 使用合适的预应力和钢筋布置方式,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抗裂能力。
- 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收缩和开裂。
题三:建筑材料1. 请简述石膏板在建筑中的应用。
石膏板是一种轻质、环保且易于加工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室内隔墙和天花板的施工中。
石膏板具有良好的隔音、防潮和防火性能,可实现快速施工和装修,并方便后期维护和改造。
2. 请简述钢筋混凝土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材料,具有以下优势:- 高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大部分建筑物的荷载和应力。
- 耐久性强,能够长期承受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
- 灵活性强,可根据建筑设计和需要进行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造。
- 施工过程相对简单,可快速组装和建造。
题四:建筑设计1. 请简述景观设计中的景深感的定义。
景深感指的是景观设计中通过色彩、纹理、透视等手法创造出的远近层次感。
实用类传统建筑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中外建筑史考试题库

中外建筑史考试题库
中外建筑史考试题库包括以下题目:
1.
以下哪项属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A. 文艺复兴风格
B. 拜占庭风格
C. 拉丁十字式教堂
D. 园林式建筑
答案:D
2.
希腊文化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列出的希腊建筑风格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多立克柱头和爱奥尼亚柱头
B. 伊奥尼亚柱头和德卡柱头
C. 多立克柱头和德卡柱头
D. 多立克柱头和科林斯柱头
答案:D
3.
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答案:A。
考点20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国古建筑(核心考点综合精练)-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教师版)

考点20 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国古建筑真题感知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词数:197 话题:北京的建筑Beijing is a city bridging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From Buddhist temples to museums, narrow hutong 61 royal palaces, it is home to more than 3,000 years of glorious history even down to its layout, with the city keeping its carefully 62 (build) system of ring roads.But for all its ancient buildings, Beijing is also a place 63 welcomes the fast-pac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fe, with 21st-century architectural 64 (wonder) standing side by side with historical buildings of the past.It is a distinct visual contrast (反差) that shouldn’t work,65 somehow these two very different worlds make a good combination. 66 (visit) several time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 67 (amaze) by the co-existence of old and new, and how a city was able to keep such a rich heritage (遗产) while constantly growing. As a photographer, I have spent the last two years 68 (record) everything I discovered.The 69 (remark) development of this city, which is consciously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past while stepping into the modern world, 70 (mean)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new to discover here, and I could be photographing Beijing for the next 50 years.【答案】61. to 62. built 63. which##that 64. wonders 65. but 66. Having visited 67. was amazed 68. recording 69. remarkable 70. means【解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三朝五门:三朝五门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式,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
“三朝”指外朝、中朝和内朝。
外朝是君王举行颁诏、受俘等大礼之所,中朝是君王日常办公之处,内朝则是君王居住之所。
“五门”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
因为年代久远,其排列顺序自古就有争议。
如有的学者认为不是五门而是三门,有的学者则对五门的顺序有不同的见解。
五门之名皆有含义,如“路”为“君王在此”之义。
“三朝五门”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门内为不同职能的宫殿建筑,以满足帝王大典、日常行政、起居生活、安全禁卫等需要。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这种布局原则一直延续至清朝宫殿。
清代五门为:正阳门、太和门、端门、午门、乾清门。
2、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其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
四合院是坐北朝南,既符合风水的安排,又有利于保持居民的私密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北京四合院的标准模式是一组三进院落,“北屋为尊,俩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3、府院大门:4、“五福”:“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
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注:《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5、外八庙: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
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外八庙。
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外八庙中所有的寺庙都是基于民族团结而修建的,在建筑风格上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形式,其建筑、园林以及大量的碑刻、雕塑、壁画、佛像祭器等文物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园林艺术的瑰宝。
6、中国的石窟:石窟是在山崖河畔开凿的佛教寺庙,原与佛寺、佛塔通为一体,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单独的佛教建筑形式。
中国石窟源于印度,约始于3世纪,历时1000多年,遍布全国,以北部、西部最为密集,在吸收印度石窟特点的同时,大量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式样。
中国石窟集建筑、绘画、雕塑、雕刻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宝库。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著名石窟。
7、《园冶》:《园冶》,又名《夺天工》,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园冶》是一部罕见的古代设计学术专着,它运用了分类方法,深入探讨造园的理论和实践,全书涉及造园各个方面,很有系统。
8、天坛: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二、简答题1、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
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
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二)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
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三)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
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四)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
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
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2、沈阳故宫十王亭如何排列,有什么样的政治内涵?位于大正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的十王亭,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廷的宫殿建筑的反映,十王亭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历史所仅有。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周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就是古人描述的“宇宙产生”模式。
根据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世间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清代八旗制度的建立过程也与此相关。
沈阳故宫大政殿相当太极,十亭中的两翼王亭则相当两仪,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四旗则相当“四象”,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八旗则相当“八卦”。
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和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组建八旗制度的前前后后正应了这一过程。
八旗的排列方式与汉文化中的五行正好相反,起相克的作用,意味着克制汉民族的政治内涵。
十王亭建筑都是八旗组织中翼王左右分领的表象,也具有十大固山额真共同主政、辅政大汗的政治内涵。
3、简述佛教寺庙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一般的营造原则,是把主要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主要建筑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还有藏经阁(楼)。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南北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寮(僧人宿舍)、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库房(办公室)、客堂(接待室)等。
旅宿区则常设在中心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水堂(上客堂),以容纳四海来者。
4、概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审美特点。
藏漏互补,移步换景——空间之美园林艺术是空间与实践的综合艺术,是连续的、动态的风景构图形式。
无限的流动的空间,凝聚着自然山水的精华,在小范围内再现自然之美,并以有限空间有限景物创造无限意境。
●叠山理水,参差自然——自然之美明清文人园林“崇尚自然”的美学观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自然精神的追慕,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在园林美学中的体现。
江南园林的意匠在于人与自然的一体化,他用绘画特征描写自然山水园林,院内浓缩的自然尽管诉说着中国古代文人士族超凡脱俗的理想主义思想。
●小巧淡雅,自然脱俗——颜色之美在江南的造园观念中山不必比高,水不须深,地不必广,景不务多,只求流连婉转,精巧自然。
江南的这种小而巧的风格布局和江南文人的儒雅之风是分不开的,江南人布园讲究一个“藏”字,正所谓“雅室何须大,天地及纵横”。
江南园林体现着如家中庸思想,不燥不火,清雅疏朗,再加上潮湿的自然环境,江南园林以“黑、白、灰”为主色,崇尚淡雅力避俗艳,白墙黑瓦间蕴含着一种德行的象征,体现出高洁素朴的审美观念。
●虚实相生,意犹未尽——意境之美园林意境的产生,正是造园者把自身心灵深处的东西化作具体的实景,主管在客观上得到关照使意与景、情与景有机的结合,并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五花形象的同时体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志志,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之美。
●情景交融,妙趣横生——氛围之美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匠意相当丰富,它包括素材处理、结构组织、手法技巧、形式风格、主题表达(繁杂与单纯、自由与规则,入世与出世)等等设计构思内容。
正式这些内容的纵横立体交织,才是古代园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文心画境,画龙点睛——文化空间之美园林中无论叠山还是种树,往往都有文化来源,建筑上的牌匾对联更是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所以真正要玩为园林的空间文化必须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基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园林中都会以空间的形式表达出来。
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升华了的自然、是人文自然。
5、列举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在世界建筑史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中国的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也较为鲜见。
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
●北方窑洞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
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个性鲜明的北方窑洞和古城内的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北方窑洞民居北方窑洞民居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安徽古民居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