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经典题型及解析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经典题型及解析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经典题型及解析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3、i(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⑤的目的是(5)步骤⑦的目的是(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4、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答案】D【解析】“粗盐的提纯”实验涉及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内容,四项操作从始至终均要使用玻璃棒(加速溶解、引流、防迸溅)。

为达到提纯目的,过滤后要用澄清滤液进行蒸发,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最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B.电解氯化镁溶液在阴极析出金属镁。

C.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只需加入酚酞试液,即可确认NaOH的存在D.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铁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屑【答案】D【解析】A、氯水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来测氯水的pH,错误;B、电解氯化镁溶液在阴极析出的不是金属镁,而是氢气,错误;C、碳酸钠与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错误;D、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铁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屑,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常识。

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

苯中混有甲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而苯甲酸容易溶于苯中,因此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

B.甲烷中混有乙烯,若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CO2,又引入新的杂质,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C.乙酸乙酯中混有杂质乙酸,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杂质会发生反应,乙酸乙酯也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D.溴乙烷中混有乙醇,由于二者的水溶性不同,乙醇容易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就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除杂的方法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高中化学常考实验含50个高频考题规范解答.docx

高中化学常考实验含50个高频考题规范解答.docx

八、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主要仪器:固体溶解: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溶液稀释: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2.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 mL 溶液应用500 mL 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 B= n B/ V= m B /(M B V) 。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 二 )Fe(OH) 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反应方程式为:Fe2++ 2OH - ===Fe(OH) 2↓4Fe(OH) 2+ O2+ 2H 2O===4Fe(OH) 3。

3.注意事项:Fe(OH)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1) 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 溶液必须煮沸;(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如图所示改进装置。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创设无氧环境。

( 三 )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NH 4Cl + Ca(OH) 2=CaCl 2+ 2NH 3↑+2H 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2)浓氨水 (或浓铵盐溶液 )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3)不能使用 NH 4Cl 和 NH 4 HCO 3制备。

4.命题角度:物质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 四 ) 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1) 氨气极易溶于水;(2) 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1) 氨气应充满;(2) 烧瓶应干燥;(3) 装置不得漏气。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实验题一向是化学科目的重中之重,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有哪些典型题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一)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B.漏斗C.蒸馏烧瓶D.容量瓶解析:A项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C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D项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 D2.当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25 ℃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74.51 174×100%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解析: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5 ℃的浓度大于4.0 mol•L-1;假设此溶液为1 L,则m(溶液)=ρV=1.174 g•cm-3×1 000 cm3=1 174 g,m(KCl)=c(KCl)×V(KCl)×M(KCl)=4.0 mol•L-1×1 L×74.5 g•mol-1=298 g,所以KCl的质量分数应为298 g1 174 g×100%,B项错误。

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仍为饱和溶液,密度仍为1.174 g•cm-3,D项错误。

答案:AC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KNO3溶液B.稀H2SO4C.NaOH溶液D.Na2SO4溶液解析:分析四种试剂,KNO3、NaOH溶液与上述三种溶液都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Na2SO4只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道)例1:-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解析:- A选项: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A正确。

-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滴管和试剂,B正确。

- C选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误。

- D选项: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液体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D 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

例2:-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析:- A选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并眨眼睛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正确。

- B选项: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中和碱,B正确。

- C选项: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C正确。

- D选项: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例3:-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A选项: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

- B选项: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B正确。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考察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以下将从常见的几道高考化学实验题中,解析实验操作过程和化学原理。

1. 实验题:已知氯化钡溶液1ml与硫酸钾溶液2ml混合后,鉴定结果为白色沉淀。

请判断氯化钡和硫酸钾的溶液性质,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得知,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氯化钡和硫酸钾均为溶液。

根据离子交换反应的规律,氯离子和钡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呈现出置换关系。

化学方程式如下:BaCl2(aq) + K2SO4(aq) → 2KCl(aq) + BaSO4(s)2. 实验题:已知碱性氧化物A与酸性氧化物B混合后,生成盐和水。

请写出氧化物A和B的分子或离子式,并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首先,题干明确了生成盐和水,这就意味着氧化物A是碱性氧化物,氧化物B是酸性氧化物。

根据常见的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知识,氧化物A可以是氢氧化钠(NaOH),氧化物B可以是二氧化碳(CO2)。

NaOH(aq) + CO2(g) → Na2CO3(aq) + H2O(l)化学反应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了碳酸钠和水。

3. 实验题:已知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水蒸气加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题目要求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水蒸气加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根据题目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SO2)、水蒸气(H2O)和亚硫酸(H2SO3)。

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方程式如下:SO2(g) + H2O(g) → H2SO3(aq)化学方程式表明,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亚硫酸。

4. 实验题:已知A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与B反应生成一种气体C。

请判断A和B的可能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判断出A和B的化学性质。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与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与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与技巧高考化学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应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掌握常见实验题的解析与技巧,对于提高化学分数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进行解析,并介绍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酸碱滴定实验题酸碱滴定是高考中常见的实验题目,考察学生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和滴定操作的熟练程度。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所用的指示剂和滴定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甲酚绿等,而滴定物质可以是酸或碱。

根据实验条件和题目所给信息,结合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和滴定反应方程式,判断应该选择哪种指示剂和滴定物质。

2. 计算滴定剂的浓度或滴定容量: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验数据,如所需滴定的液体体积、滴定剂的浓度或滴定容量等。

根据滴定的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利用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需的答案。

3. 注意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终点判断:滴定过程中,配合液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反应方程式,观察滴定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当颜色变化接近且保持稳定时,即可判断滴定终点。

二、气体实验题气体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体性质和气体制备、收集等操作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判断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通常题目会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生成气体的类型。

结合高考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如酸与金属反应、金属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等,判断出合适的制备方法。

2.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多种,如水封法、排空法、置换法等。

根据气体性质和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收集方法,并解答相关问题。

3. 注意气体的密度计算:有些题目可能需要计算气体的密度,应注意使用正确的物理公式,并根据实验条件进行计算。

三、沉淀反应实验题沉淀反应是高考中常见的实验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沉淀反应的判断和操作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沉淀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条件和反应方程式,判断是否是沉淀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题型及解答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题型及解答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题型及解答
高中化学实验题常见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装置安装题:此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实验装置的熟悉程度,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装置,并注意各种装置的注意事项。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熟悉各类装置的功能和特点,并且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

2. 实验操作题:此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操作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熟悉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且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和效果。

3. 实验分析题:此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并且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验设计题:此类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验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创新能力,并且需要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实验效果和成本等因素。

在解答实验题时,考生需要注重细节,注意审题,并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3、i(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4、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杂质后的氢氧化钾溶液从溶液出口_________________(填写“A”或“B”)导出。

5、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碱石灰的作用是。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

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 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是。

其理由是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6、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① ②
(4)试管b 中加有饱和Na 2CO 3溶液 ,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 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1、答案:Ⅱ.(20分)(1)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2、方法一 (1)稀H 2SO 4 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 Fe(OH)2沉淀接触O 2
方法二 (1)稀 H 2SO 4 铁屑 (2)NaOH 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H 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 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3、答案:i (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水气进入U 型管中
(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CO 2全部导入U 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 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 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10044)(106⨯-a
b d 4、答案: (1)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3分) (2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 3溶液) 除去CO 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 2和水气反应,产生O 2 D NaOH 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 2气体
(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4)把E 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
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答案:
(1)① (NH 4)2CO 3[或NH 4HCO 3] ②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 2NO 2(g) N 2O 4(g)+热量,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部分红棕色NO 2转化为无色N 2O 4。

(3)①先通入O 2,后通入NH 3。

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4NH 3+3O 22N 2+6H 2O
6、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3分) (如在试管a 中最先加入浓硫酸,此题得0分)
(2)在试管a 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2分)
(3) 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分)(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3分)(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