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五)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五)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 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 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事牵连 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做一度恰如其分的说 明。”———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 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 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 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 她已领略得出。”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小说(五)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对沈从文创作生 涯及文学贡献总体评说。
第二节 《边城》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在对沈从文创作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 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教学重点: 沈从文下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创
作内容分类;《边城》的艺术特色。
最典型反映反映都市人的爱情和家庭道德面貌的是《八骏图》等 篇。《八骏图》是这一类小说的力作。
这篇小说中从人性的缺欠、人性的 冲突人手,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 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指出都市“文 明”制造的种种虚伪的道德规范无形地 捆绑、压制着人们。沈从文在这里企图 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和谐、 健康的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 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这一问题。
说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它不仅是沈从文 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卷)第38页,
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2版。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边城》 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表现了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 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 表现了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封建社会的写照。→现实的世界
c.大观园——充满“水作的骨肉”,却是挽留不住的破灭。
太虚幻境的延续。→理想的世界
五、批判运动的影响
①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阐明、解释红楼梦,看到古典文学研 究中的问题;
②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 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 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超出了捍卫现实 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
a.文艺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解 决了文艺家的历史观问题;
b.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 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 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 远的消极影响。(↓)
△社论的要点有——
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 颂的行为;
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 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 史、污蔑了了中国民族。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一、武训其人 武训,清末民初一个热心于教育的人。
出身贫寒,靠忍辱负重的“苦操奇行”行 乞兴学。 二、电影《武训传》的开拍和放映
1948年开拍,后中断;1950年再次开 拍,同年12月由昆仑影片公司摄影制完 成,在全国公映。 三、讨论的缘起
③形成了十七年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敌我对立的“战争 思维”。(↓)
第四节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一)胡风其人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
春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30-40年代创办《七月》《希望》杂志。发
表大量文艺批评和理论文章。他的文艺思想
和周扬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很多分歧, 是

沈从文介绍PPT课件

沈从文介绍PPT课件
48
49
50
青岛的沈从文故居
51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52
1950年夏沈从文 与表侄黄永玉
53
54
思考题: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实的还是 理想的?
55
2020/1/7
56
4、《边城》与写意小说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 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35
翠翠与傩送
36
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 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 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 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 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 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 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民族品德 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 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 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 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 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 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 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 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 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 的。
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 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 。
32
初见天保
33
初见傩送
34
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
02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 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性的弱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对 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流派与思潮
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发起旨在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 众。
详细描述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使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京派与海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与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 ,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 流派。京派文学以北京为中心,代表了北方的文化特 色和风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学以 上海为中心,代表了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注重吸 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创新。两大流派的差异和特色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创作提供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基础,促进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了解中国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6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8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9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10
结束语


诗 多从
构 情文
筑 ,笔
的 善下
生 良的
7
《八骏图》
一个知识分子到外校讲学,遇到很多跟自己 一样的所谓文化人物。他自觉比别人高明 正直,并嘲笑其他人虚伪,但最后作者揭 示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故事里主要人物 是主人公达士先生,和其他七位文化同仁 甲、乙、丙、丁、戊、己和庚,达士先生 在给未婚妻的信里描绘出自己对其他人的 交往印象,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沈从文ຫໍສະໝຸດ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1
个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 1921年工脱字离型 军队到北京求学。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 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拾。
2

• • •
《 《 《 及短
主 新 阿 其篇
妇 与 黑 他小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ppt课件

八 从 《 雏《
骏 文 月 》龙
图小下

》说小

习景

作》



小 说 创 作
3
小说及散文
中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等
散文: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烛虚》《湘西》
4
沈 从 文 的 经 典 相 片
5
《边城》
翠翠:十五六岁的少女,父母双亡,与爷爷 相依为命,心地善良、单纯,对爷爷关心、 体贴。表达了她渴望被关怀,被理解,受 重视的愿望。情窦初开对爱情憧憬、执着、 矢志不渝。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女性。
6
《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 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 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 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 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 一起。
命 ,湘
牧 美西
歌 丽充
。满



,11
谢谢观看!
12
8
创作思想:
都 市 文 化
批 判
湘 西 的 真
善 美
醉 心 于 人 性 之 美 Nhomakorabea一 生 自 命 为
“ 乡 下


9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10
结束语


诗 多从
构 情文

三十年代小说之沈从文PPT课件

三十年代小说之沈从文PPT课件
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弄姿;美丽,然而 绝不做作。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 古不磨的珠玉。在现代大都市病了的男女,我保 险这是一付可口的良药。”《李健吾文学评论集》 54-55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
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 对中国现实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 民族的过去伟大之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 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 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 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 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边城>题记》 沈从文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 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 (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 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 世报》文艺副刊。
4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 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 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
3、成熟期:1931年—1947年。视野所关注的是整
个社会人生,但以湘西世界为主。《边城》、《长河》
等代表作问世。
6
(二)小说主要特点
表现人性的“常”与“变”是沈从文创作的总主 题。湘西社会成为他人性之“常”的载体,城市 则在与其无形的对照中,呈现出人性之“变”以 后的病态与丑陋。
1、理想人性和人生的追求者:湘西人性中的美与 善的悲剧性思索。
《柏子》、《萧萧》、《边城》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在《柏 子》、《萧萧》、《丈夫》、《贵生》、《会 明》、《灯》等作品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 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 无为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沈从文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沈从文我最喜欢的便是《边城》了,既有湘西的风土民情, 又有人物美好性格的完美揭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 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 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但并不浓烈。作者的感情便在这淡淡的悲伤中体现出来。 作者爱着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 在悲剧的故事中体现出的是人的善良、纯真、质朴······ 亲情、爱情的穿插,人物性格的 描述,让人在读时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心灵的纯洁
沈从文文章风格独特的原因: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 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 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 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 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 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沈从文
——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 的一个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 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当补 充兵。 1917年8月入伍当兵。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湘川 黔边境和沅水流域,广泛了解社会生活。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
.
湖南凤凰
.
.
.
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说他是“小学文化”, 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又去报考燕京大学,又认 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读大学。
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 赞美。在沈从文的美学观中,神性”就是“爱”与“美”的 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美学观念。
既然“爱”与“美”就是“神性”,因此可以说在沈从文作 品中神性就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向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向原始的自然人性(《龙朱》、《月下小景》、
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 副刊》、《水星》和《文学杂志》 为主要阵地。这些成员的思想、艺 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三十 年代后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 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着 共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
“京派”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题材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对 “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 写。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
.
沈从文
第一节 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 李健吾、林徽因、萧乾、汪曾祺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 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二是在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 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三是在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 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
生平与创作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人,原名沈 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京派小 说的代表作家
六岁(1908)时,沈岳焕开始入私塾读书。 1915年,沈岳焕从私塾转到设在城内王公祠的第二小学。
他的小说在探索理想的人生形式时贯注了关于人的改造的思 想。他继承了“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观念和“改造国 民性”的传统,他所坚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性立场和文化 精神。
《神巫之爱》、《阿黑小史》等) 一个向摧折自然人生的社会现实(《萧萧》、《柏
子》、《贵生》、《丈夫》、《会明》、《虎雏》 等)。
沈从文小说的思想价值
他的小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在乡村和城市 的题材空间里,通过人性世界(包括“神性”世界)和病态 世界的对比,严肃地探讨了人生,讴歌了健全的人生形式, 从而构成了一个从伦理道德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 自足的艺术系统。
.
《八骏图》: 以犀利的讽刺之笔画出了八位教授的精神病态(性变态)。
受现代文明的压抑,他们生命活力退化,性意识已经严重扭 曲;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深处却醒靛不堪。 这篇小说中提出的“侍宦”观念,是沈从文答挞中国文化传 统的最着痛处的一鞭。虽然它取的只是性爱的视角,却涉及 到了中国文化生命力萎缩这一广泛的文化现象。 既要恢复生命的活力,又不要堕落为行尸走肉,这是沈从文 这类小说从反面呈现出的道德价值取向。
.
两类小说题材
在创作中正是高扬着这种道德意识去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 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的。这构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题。 沈从文的这种审美选择外化在小说题材领域。
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
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
都市病态世界的展现
在这类小说中,他从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出发,用这面镜子映照 出了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的种种面影,以自然人性的道德尺度鞭挞了 衣冠社会人性的堕落和扭曲。
粉碎“四人帮”后, 1978年沈从文任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所研究员,出版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著作。
1988年5月10日,病 故于北京,享年86岁。
.
沈从文是一位丰产作家,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 00多万字。
30年代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创作最丰盛的时期。1928年后, 他连续出版了《雨后及其他》、《入伍后》、《阿丽思中国 游记》、《神巫之爱》、《旅及其他》、《旧梦》、《虎 雏》、《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八骏图》、《新 与旧》等,他一生中的30多个集子大都出于这个时期。1934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 (第一卷)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则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 的成熟。
1924年12月,《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是至今能见到 的沈从文的处女作。此后开始在《晨报副刊》、《现代评 论》、《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1928年,结交爱人张兆和。 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3年返回北平,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
《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了京派文学的影响。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
《绅士的太太》: 小说开头写道:“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的石头打他的妇人,我
是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这实际上可视为沈从文城市知识阶 级题材小说的一个总的序言。 以冷隽的笔调揭露了两个绅士家庭内部绅士淑女们的种种丑行:绅 士在外偷情,太太出于报复与另一绅士家的少爷通奸;而那位少爷 在与父亲的三姨太乱伦的同时,又宣布与另一名媛订婚。 物欲横流的高等人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已异化为两足的低等动物
宣布结婚。
.
三十年代中期的沈从文
.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 返回湘西,居住沅陵,写 散文集《湘西》。后任西 南联大教授,胜利后为北 京大学教授,并主编《大 公报》、《益世报》的文 学副刊。
1938年沈从文在湘西沅陵
.
建国后被迫离开北京 大学,在中国历史博 物馆为展品写标签, 后从事古代服饰研究。
.
声音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 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
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3页。
“湘西世界”
在这类由乡村和抹布阶级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沈从 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