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学阶段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视听与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视听与传播

颜色的象征寓意
• • • • • • • •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
传播的概念&类型
• 传播的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 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 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 行的信息传播。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是人 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 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已 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 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 – 视觉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
人的视觉心理
• 心理趋合:
–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
• 画面均衡:
–是人们对画面稳定感的一种形式感觉
• 视觉重心:
–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
视觉心理与构图
• 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 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 视觉心理对构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与传播理论
一 视听教育理论

视感知规律 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
二 传播理论

视感知规律
• 人眼的视觉特性
–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1.0 0.8 0.6 0.4 0.2 0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判断题: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辟、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

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象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6。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7。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含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__________.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像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

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10。

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相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

录相机录相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13。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相带时,电视机图象画面浮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相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7。

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

课的划分依据普通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二、判断题: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判断题: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 ,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 ____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 _____ 两大类。

4. ___ 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_____ 、____ 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 _____ 、___ 及传播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 ______ 。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勺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勺进光孔直径为_____ mm。

10. ________________ 盒式录音机主要由、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 和_____ 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_______ 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 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 作为研究对象。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 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组成。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判断题: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及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4。

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7。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8。

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__________.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

8、4。

5、5。

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0。

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

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4。

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

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判断题: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阅读1 视听教学法

阅读1 视听教学法

视听教学法视听法(Audio Visual Approach)于五十年代由古布里纳提出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

视听教学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

是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

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

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又称为情景法。

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采用情景对话形式,从口语话语出发,针对外语教学强调一种结构性,整体性。

究其本质,它是听说法的发展。

但视听法作为独立学派,自有其特点,如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

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

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有着种种有利培养实际交际能力的优势,其基本原则为:听说优先于读写,通过“刺激——反应”重复练习形成习惯,强调情景教学,禁止使用母语,强调句型教授等。

一、视听教学法的理论基础2O世纪5O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显著的。

视听法是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又称为整体结构法。

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

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

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由结构上相关的表意成分组成的系统,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对语言进行结构分析,练习并掌握这个系统内的成分。

他认为外语学习只能靠观察模仿母语者实际说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 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 到应用。使得原来以视听标记的对这个领域的描述又变得 名不符实,来自属于视听或不属于视听领域的许多资源要 求统一标志,同时由于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对教育的影响, 为此试图定义一个更广泛的术语来概括这个领域。视听传 播的术语是1953年在视听教学领域出现的。当时美国视听 教学部出版了《视听传播评论》专业刊物,标志着视听教 学论开始向视听传播理论发展。有系统的视听传播论是10 年以后形成的。
视听教育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 业技术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 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 法; 社会著名思想家对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也是 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时因为产业革命推动了科 学技术发展形成新的媒体技术手段。
综合来说,因素为以下三点 工业现代化需要而引起的教育需要 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新的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
随着视听教育的广泛开展,出现了相关的视听教育理论,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戴尔( Dale )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1946 年写的《视听教学法》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 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二者不可偏废。 进入 50 年代以 后,电视、语言实验室等更现代的视听媒体被用于教育、教学领 域 ,人们开始重视对这些媒体使用效果的实验研究,对媒体的研 究发现:没有一种万能的绝对好的媒体,每种媒体各有其长处,也 有其短处,选择媒体时应该取长避短,综合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在视听教学领域,“言语主义”具有特定 含义,它指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不很理 解的言词进行教学,它要求学生记住书本 上的一些抽象的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对这 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 理解。“言语主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 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 号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们来说, 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许多教 育家都希望对学校教育中的“言语主义 “进行改革。
裴斯泰洛奇
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 主主义教育家。1746年1月12日生 于苏黎世。其父为医生,在他5岁 时去世,母亲和忠实的女仆巴比丽 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精 神使他终生难忘。幼时曾住在外祖 父的村庄里,目睹农村破产的境况 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 的疾苦深为同情。他从一所拉丁学 校毕业后,进入卡罗林学院学习语 言学和哲学。在此期间,他受到卢 梭的《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的深刻影响,强化了他的民主主义 思想倾向。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 夕话》《林哈德和葛笃德》《论教 学方法》《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 子们》和《天鹅之歌》等。
视觉与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视觉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视觉媒体能够提供具体、有效的学 习经验 视觉教具的分类应以其所能提供的 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为依据。 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 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 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 程度来分类。
伊利下面这段是定义是视听教学部1963年的正式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用于控制学 习过程的信息的设计与使用。视听传播的任务:第一、对用于学习 过程以达到任何目的的图像信息和非表象信息两者的独特的、相对 的优点进行研究;第二,对某一教育环境中人和器具发出的信息做 结构和系统的处理。这些任务包括对系统组成部分和完整教学系统 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使用。视听传播的实际目的是指有助 于充分发挥学习者能力的各种传播方法和媒体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视觉教材的使用要与课程有机结合。 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视听传播论
如图所示,该“视 听与教育传播过程 的关系”的理论模 型是由南加州大学 博士研究生博克 (Sidney C. Eboch)在其1962年 的博士论文《关于 视听传播领域的过 程与系统结构》中 首先提到的。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其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说明 “视听传播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传播的理论,信息传播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法确定信息运行的起点。因此在该模型中没有 明确指出教学传播过程的起点,是合乎传播学的原理的
福禄贝尔
视听教学运动还可以 追溯到福禄培尔的教 学思想。福禄培尔基 于卢梭的思想,主张 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 愉快的,教育中思想 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 割裂。 著作《人的教 育》《幼儿园教育学》
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活动 惟有在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 能展开。他对传统学校中的形式 主义教育不断地进行批判。他主 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 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 西。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经验,强 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著作《我 的教育信条》 《学校和社会》 《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等。
纵观视听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它与 新的视听技术的发展、应用密切相关的。 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涌现,教学过程之中 一定会增加新的要素——现代教学媒体。 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 一,从而形成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 —媒体辅助与传播的教学方式。
夸美纽斯
扬· 阿姆斯· 夸美纽斯Comenius, Johann Amos(1592~1670)捷克 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 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 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 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 (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 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 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 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 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 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 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 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 图解》等。
为便于讨论,假设在某特定的教学情形下,第一步工作是确定教学目标,其过 程为: 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教学内容。
3、进行视听传播设计。 4、把视听船舶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使用。 5、对评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然而视听传播到底是怎样一个领域呢?
视听教育运用了
照片、图表、模型
标本、仪器、录音唱片
广播、电视、电影
Hale Waihona Puke 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 接由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
视听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就是 为了改进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借助视听辅助媒 体,使学生迅速获得信息。
视听教育的渊源: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 主义和教学中的“言语主义”(Verbalism)的反感情绪。 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个世纪以来许 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 福禄贝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这种改革的 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育运动产生的渊源
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后,促使美国掀起一场 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即美国 教育反省期)。在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中,要对学 校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并要对教学方法作 相应的改革。在课程改革运动中,强调应用布鲁 纳的发现教学法,提出学生的理想学习程序应始 于直接经验,逐渐向图象经验和抽象经验展开。 因此需要大量使用媒体来达到教学目标。布鲁纳 的发现学习法组织教材的模式与戴尔的视听教学 理论中媒体的分类模型相吻合,所以课程改革运 动对视听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视觉媒体教育应用的“视觉教育”运动兴起,越来 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应用的研究。 1913 年,爱 迪生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 „„ 有可能利用电影 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 10 年里,我们的 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与此同时,英国、美国等兴起 了播音教育,研究听觉媒体教育应用的“听觉教育”运动兴
视听教学的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 引起了美国对于教育的反思,要求改革学 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而教育改革运动对 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对美国教育会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视听教学的发展
教学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全面发 展。 在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 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 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 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起了大量新鲜的理 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 野。
视听教学阶段
视听教学的发展
视听教育的起源 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发展 视听教学的发展 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视听教育的起源
含义: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最早出现
于美国。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 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 优化的教育活动。
教学电视的发展
教学电视是战后视听教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虽然战前曾有一些将电视应用于教学的尝试, 但教学电视的大规模发展还是50年代中期开始。 由于部分电视节目质量停留在"课堂搬家"的平庸 水平,以及投资转向公共电视的发展等原因,到 60年代中期学校教学电视的发展开始降温。从总 体上看,教学电视在正式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 大,其潜力并没有得到发掘,所以未从根本上触 动教育改革。到60年代后期,一些优秀教学系列 电视节目出现,如"芝麻街"等。教学电视的发展 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起。无线电广播对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范围。
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背景:
为应付这场全球性战争的需 要,必须在短时期内迅速动 员千百万大众,并快速而有 效地把大批来自不同行业、 具有不同背景的民众训练成 为能从事军工生产的技术人 员和各军。兵种的战斗人员,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 练中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