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泵知识参考
液压油泵工作原理

液压油泵工作原理
液压油泵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振动来推动液体流动。
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液压油泵的主要构件是一个由转子和静子组成的泵体。
在泵体中装有一个由齿轮、齿条或涡轮等构成的转子。
2. 当泵体内的转子旋转时,转子上的齿轮、齿条或涡轮会与静子间的齿槽或导槽相配合,形成一组密封的工作腔。
3. 当转子旋转时,工作腔在转子的作用下不断放大和缩小,形成周期性的容积变化。
4. 当容积增大时,泵体内的空腔会形成负压,吸入液体;当容积缩小时,空腔会形成正压,将液体推送出来。
5.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泵通过与其他部件(例如液压缸)相连,将液体推送到要执行工作的部位。
6. 当液压油泵不断旋转时,液体在泵体内不断流动,从而形成连续的液压能,用来带动液压系统的工作。
总之,液压油泵主要通过泵体内转子的旋转来产生容积变化,并利用这种容积变化将液体吸入和推送出来,从而实现液压能的转换和传递。
这样就能将液压能有效地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程系统中。
液压油泵分类

液压油泵分类一、按工作原理分类液压油泵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心式液压油泵和柱塞式液压油泵两大类。
1.离心式液压油泵离心式液压油泵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泵的进口抽入泵的中心部分,然后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排出泵的出口。
离心式液压油泵广泛应用于低压液压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2.柱塞式液压油泵柱塞式液压油泵是利用柱塞在摆动或滑动过程中的变效率特性将液体从泵的进口吸入,然后通过柱塞的工作行程完成液体的压缩和排出。
柱塞式液压油泵具有高压、大流量、高效率、压力可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压液压系统。
二、按结构形式分类液压油泵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液压油泵、叶片式液压油泵、柱塞式液压油泵和螺杆式液压油泵等。
1.齿轮式液压油泵齿轮式液压油泵是利用两个或多个齿轮的啮合运动产生液体流动的压力。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适用于低压、小流量的液压系统。
2.叶片式液压油泵叶片式液压油泵是利用叶片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与泵体内部的曲面接触,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积,然后实现液体的压缩和排出。
叶片式液压油泵具有良好的吸排能力、稳定性和高效率,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
3.柱塞式液压油泵柱塞式液压油泵是利用柱塞的往复运动,在柱塞与泵腔之间形成容积变化,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柱塞式液压油泵具有高压、大流量、压力可调等特点,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
4.螺杆式液压油泵螺杆式液压油泵是利用螺杆及其套筒的相对旋转运动,使泵腔体积变化,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螺杆式液压油泵具有节流性能好、脉动小、噪音低等优点,适用于高压液压系统和特殊工况。
综上所述,液压油泵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液压油泵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条件和液压系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油泵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油泵基础必学知识点

油泵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油泵的功能:将液体从储存设备中提取并输送至目标位置。
2. 油泵的工作原理:利用旋转运动将原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体,产生一定压力,使液体流动。
常见的工作原理有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等。
3. 油泵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供油泵、润滑油泵、冷却泵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齿轮泵、涡轮泵、柱塞泵等;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手动泵、电动泵、液压泵等。
4. 油泵的结构组成:主要由泵体、泵轴、泵叶、泵腔、进出口阀门、密封装置等组成。
5. 油泵的选型:根据液体的输送量、压力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油泵型号和规格。
6. 油泵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和更换液体,保持泵体清洁,检查泵轴和密封件的磨损情况,及时修复故障。
7. 油泵的故障排除:根据故障现象,采取相应的排查方法,包括检查电路是否正常、泵轴是否卡住、密封件是否磨损等。
8. 安全操作规范:使用油泵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泵体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9. 油泵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用于输送、供应和循环液体。
液压油泵参数解读

液压油泵参数解读
液压油泵参数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量:液压油泵的流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体积。
一般使用单位时间内的立方米数或者加仑数来表示。
流量的大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功率要求。
2. 压力:液压油泵的压力指的是泵对液体施加的压力。
一般使用帕斯卡或者巴来表示。
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和泵的选择。
3. 转速:液压油泵的转速指的是泵转子每分钟旋转的圈数。
一般使用转/分来表示。
转速的大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流量和压力。
4. 效率:液压油泵的效率指的是泵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比值。
一般使用百分比来表示。
效率的大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能耗和工作效率。
5. 噪声:液压油泵的噪声指的是泵工作时产生的声音。
一般使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大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和人员健康。
综上所述,液压油泵参数的解读对于正确选择合适的泵和优化液压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液压泵基础知识

或
2πnT Pr = 60
b、理论输出功率(Pt):理论流量与泵进出
口压力差的乘积。 Pt= qt . ∆ p
c、实际输出功率(P):实际流量与泵进出
口压力差的乘积。Pt= q . ∆ p
∆p、q
机械效率ηm 容积效率ηv 总效率η
泵进出口压差∆p
T、ω 泵 电机
输入T、ω
Pr = ωT
泵的理论流量qt
(3)流量
a、平均理论流量(qt):泵在不考虑泄漏和脉 动的情况下,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液体体积,称为 泵的理论流量。 qt =ω V 或 qt =2π n V/60 (式中的 V 可用空
载排量代入)
b、(平均)实际流量(q):泵工作时实际排出的 流量。 q= qt - ∆ q ( ∆q 为容积损失)
§3-1 液压泵概述
(2)液压泵工作的特点 a、吸油腔和压油腔要相互隔开,并有良好 的密封性;(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作压力) b、由吸油腔扩大吸入液体;靠压油腔容积 缩小排出液体;(容积式泵)
(3)泵的输出功率是如何计算?
F G Pi = Fv1 = A1v1 = pq = A2 v2 = Gv2 = po A1 A2
四、液压泵的性能要求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维护简单、 寿命长、价格低廉 2、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高 3、自吸性能好 4、耐污染能力强 5、流量脉动小 6、噪声小
五、液压泵的选用
选用原则: 选用原则: 单作用叶片泵、 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柱塞泵 工作压力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 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 内啮合齿轮泵、 噪声 内啮合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 属低噪声泵, 属低噪声泵,柱塞泵的噪声高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 齿轮泵好, 自吸能力 齿轮泵好,柱塞泵差 外啮合齿轮泵最低, 价格 外啮合齿轮泵最低,柱塞泵高
常用液压知识点总结

常用液压知识点总结液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液压泵、液压控制阀、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储油装置、管路组件和附件等。
本文将对液压系统中的一些常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控制阀、液压传动、液压油、液压动力、液压缸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液压泵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它是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设备。
液压泵主要有齿轮泵、齿条泵、涡轮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等几种类型。
1. 齿轮泵齿轮泵是最简单的液压泵,它由双齿轮组成,通过旋转相对方向的两个齿轮来吸入、挤压和泵出液体。
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由于齿轮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使得密封性差,易造成泄漏。
2. 齿条泵齿条泵是通过齿轮驱动一个或多个齿条在油箱内做往复运动,从而产生液压能。
齿条泵的结构紧凑,所需的转速较高,但输出脉动小。
3. 涡轮泵涡轮泵是一种离心泵,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来形成离心力,将液体压送出去。
涡轮泵可以提供较高的流量,适用于大型机械设备。
4. 柱塞泵柱塞泵是一种高压泵,通过柱塞在缸内往复运动来产生液压能。
柱塞泵具有可调的输出量和流量,适用于高压液压系统。
5. 螺杆泵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变化泵,通过螺杆的旋转来改变泵腔内的容积,从而将液体压送出去。
螺杆泵适用于高黏度液体的输送,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
二、液压缸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通常用于产生直线运动。
液压缸主要由缸体、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部件组成。
1.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液压缸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能来产生机械运动的设备。
当液压油驱动活塞在缸内做往复运动时,产生直线运动的动力。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缸内的压力来产生机械力,由于活塞的运动,实现对外部负载的推拉操作。
2. 液压缸的种类液压缸主要分为单作用液压缸和双作用液压缸两种。
单作用液压缸是只在一侧施加压力,另一侧自由放气,只能产生单向推动力,适用于需要单向行程的操作。
双作用液压缸是两侧都可以施加压力,可以产生双向推拉力,适用于需要双向行程的操作。
液压油泵工作原理

液压油泵工作原理液压油泵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对于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压油泵主要通过机械运动将液体吸入并压力输送出去,从而产生液压能。
下面将从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分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的运动将液体吸入并压力输送出去。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泵的主要作用是将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从而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液压油泵在工作时,通过柱塞、齿轮、涡轮等机械结构,将液体吸入泵腔内,然后通过机械运动将液体压力输送出去,从而产生液压能。
这种工作原理使液压油泵成为液压系统中的“心脏”,起着输送液体、提供动力的重要作用。
其次,液压油泵的结构通常由泵体、泵腔、吸入口、压力口、机械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
泵体是液压油泵的主要外壳,内部包含泵腔、吸入口和压力口等部分。
泵腔是液压油泵内部的工作腔室,用来容纳液体并通过机械运动将液体压力输送出去。
吸入口用于吸入液体,而压力口则用于将压力液体输出到液压系统中。
机械传动装置则是液压油泵内部的机械结构,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液体的吸入和压力输送。
最后,液压油泵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齿轮泵、柱塞泵、涡轮泵等不同类型。
齿轮泵是利用齿轮的旋转来吸入和压力输送液体的泵,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压力脉动大;柱塞泵是利用柱塞在泵腔内往复运动来吸入和压力输送液体的泵,具有高压力、稳定性好的特点;涡轮泵是利用涡轮叶轮的旋转来吸入和压力输送液体的泵,适用于高速液压系统。
不同类型的液压油泵在液压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油泵对于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液压油泵作为液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结构和分类对于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深入了解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液压油泵,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手动液压油泵使用注意事项

手动液压油泵使用注意事项
1. 嘿,使用手动液压油泵的时候可别乱来啊!就像你跑步不能一下子冲刺太快,不然会喘不过气来一样。
比如你给油泵打压的时候,可别一股脑拼命压,要匀速慢慢来,不然油泵很容易出问题呀!
2. 注意啦,在用手动液压油泵的时候千万记得检查有没有漏油啊!这就好比你出门得先看看鞋带有没有系好,不然会摔跟头的哟!要是有漏油的情况,那可不得了,会影响使用效果的。
有一次我就忘了检查,哎呀,可麻烦了!
3. 各位哦,手动液压油泵的操作一定要规范呀!就像是你写字得按照笔顺来,不然字就歪歪扭扭的。
比如在松放油阀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松,别一下子松开,那后果可能很严重哦!
4. 喂喂喂,手动液压油泵可不能随便放在不合适的地方哦!你想想看,要是把宝贝手机随便扔,是不是很容易摔坏呀!油泵也是一样啊,如果放在不平稳的地方,指不定会出啥问题呢!
5. 记住哈,使用手动液压油泵时别超过它的最大压力呀!这就好像人不能背着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重物一样。
你要是硬来,那油泵不得被你搞坏呀,到时候可别后悔哟!
6. 哎呀呀,手动液压油泵使用完了要妥善保管呀!好比你喜欢的玩具,用完了不收拾好下次就找不到了呢!要放在干燥、安全的地方,别让它受到损伤啦!
7. 大家一定要清楚,手动液压油泵要定期维护保养呀!就跟你的身体需要定期体检一样重要。
不保养的话,它怎么能好好为你服务呢?你说是不是呀!
我的观点就是:使用手动液压油泵必须得细心、规范,注意这些事项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服务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油泵知识参考2.5 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在液压系统中,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给系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空穴现象流动的液体,如果压力低于其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分离出来,从而导致液体中充满大量的气泡,这种现象称为空穴现象,如图2.24(动画)所示。
如果液体的压力进一步降低,低到饱和蒸气压时,液体本身将汽化,产生更多的蒸气泡,空穴现象将更加严重。
空穴多发生在阀口和液压泵的入口处。
因为阀口处液体的流速增大,压力将降低。
如果液压泵吸油管太细,也会造成真空度过大,发生空穴现象。
空穴现象会引起流量的不连续和压力波动,空气中的游离氧对液压元件有很大的腐蚀(气蚀)作用。
为减少空穴现象带来的危害,通常采取下列措施:减小孔口或缝隙前后的压力降。
一般希望相应的压力比p1/p2〈3.5;降低液压泵的吸油高度,适当加大吸油管直径。
对于自吸能力差的液压泵要安装辅助泵供油;管路要有良好的密封,防止空气进入。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工作的。
图3.1(动画)是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
当凸轮1由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2便在凸轮1和弹簧4的作用下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
缸体内孔与柱塞外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精度,使柱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运动时基本没有油液泄漏,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柱塞右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大,产生真空,油箱中的油液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油单向阀5吸入缸体内,实现吸油;柱塞左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小,油液受挤压,便通过压油单向阀6输送到系统中去,实现压油。
如果偏心轮不断地旋转,液压泵就会不断地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因此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液压系统供油。
从上述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工作条件是:1. 具有密封的工作容腔;2. 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大小是交替变化的,变大、变小时分别对应吸油、压油过程;3. 吸、压油过程对应的区域不能连通。
基于上述工作原理的液压泵叫做容积式液压泵,液压传动中用到的都是容积式液压泵。
液压泵性能参数液压泵性能参数压力压力液压泵的压力参数分为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
工作压力指液压泵出口处的实际压力值。
工作压力值取决于液压泵输出到系统中的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阻力(负载)增大,则工作压力升高;反之则工作压力降低。
额定压力指液压泵在连续工作过程中允许达到的最高压力。
额定压力值的大小由液压泵零部件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来决定。
超过这个压力值,液压泵有可能发生机械或密封方面的损坏。
压力等级如表3.1所示。
表3.1 压力分级排量和流量排量和流量排量V指在无泄漏情况下,液压泵转一转所能排出的油液体积。
可见,排量的大小只与液压泵中密封工作容腔的几何尺寸和个数有关。
排量的常用单位是(ml/r)。
理论流量q t指在无泄漏情况下,液压泵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油液体积。
其值等于泵的排量V和泵轴转数n的乘积,即实际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液压泵实际输出油液体积。
由于工作过程中泵的出口压力不等于零,因而存在内部泄漏量Δq(泵的工作压力越高,泄漏量越大),使得泵的实际流量小于泵的理论流量,即显然,当液压泵处于卸荷(非工作)状态时,这时输出的实际流量近似为理论流量。
额定流量q n泵在额定转数和额定压力下输出的实际流量。
功率功率输入功率P i驱动液压泵的机械功率,由电动机或柴油机给出,即输出功率p o液压泵输出的液压功率,即泵的实际流量q与泵的进、出口压差Δp 的乘积。
当忽略能量转换及输送过程中的损失时,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应该等于输入功率,即泵的理论功率为式中, ω—液压泵转动的角速度;T t—液压泵的理论转矩。
效率效率实际上,液压泵在工作中是有能量损失的,这种损失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主要是液压泵内部泄漏造成的流量损失。
容积损失的大小用容积效率表征,即式中取泄漏量Δq=k l p。
这是因为液压泵工作构件之间的间隙很小,泄漏液体的流动状态可以看作是层流,即泄漏量和泵的工作压力p成正比。
k l是液压泵的泄漏系数。
机械损失指液压泵内流体粘性和机械摩擦造成的转矩损失。
机械损失的大小用机械效率表征,即式中,ΔT是损失掉的转矩。
液压泵的总效率泵的总效率是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即液压泵的总效率、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图3.2给出了某液压泵的性能曲线。
图3.2 液压泵的性能曲线3.2 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其主要特点是:1. 抗油液污染能力强,体积小,价格低廉;2. 内部泄漏比较大,噪声大,流量脉动大,排量不能调节。
上述特点使得齿轮泵通常被用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各种低压、中压系统中。
齿轮泵中齿轮的齿形以渐开线为多。
在结构上可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应用广泛,下面做重点介绍。
图3.3(动画)是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
由图可见,这种泵的壳体内装有一对外啮合齿轮。
由于齿轮端面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缝隙很小,齿轮齿顶与壳体内表面的间隙也很小,因此可以看成将齿轮泵壳体内分隔成左、右两个密封容腔。
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的齿轮逐渐脱离啮合,露出齿间。
因此这一侧的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泵的吸油口进入这个腔体,因此这个容腔称为吸油腔。
随着齿轮的转动,每个齿间中的油液从右侧被带到了左侧。
在左侧的密封容腔中,轮齿逐渐进入啮合,使左侧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减小,把齿间的油液从压油口挤压输出的容腔称为压油腔。
当齿轮泵不断地旋转时,齿轮泵的吸、压油口不断地吸油和压油,实现了向液压系统输送油液的过程。
在齿轮泵中,吸油区和压油区由相互啮合的轮齿和泵体分隔开来,因此没有单独的配油机构。
齿轮泵排量和流量1. 排量V排量是液压泵每转一周所排出的液体体积。
这里近似等于两个齿轮的齿间容积之和。
设齿间容积等于齿轮体积,则有式中,D—齿轮节圆直径;h—齿轮齿高;B—齿轮齿宽;Z—齿轮齿数;m—齿轮模数。
由于齿间容积比轮齿的体积稍大,所以通常修正为2. 流量q齿轮泵的实际流量为式中,n—齿轮泵的转速;ηpv—齿轮泵的容积效率。
式(3.11)中的q是齿轮泵的平均流量,实际上,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压油腔的容积变化率是不均匀的,因此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变化的。
设q max和q min分别表示齿轮泵的最大、最小瞬时流量,则流量脉动率δq为表3.2给出了不同齿轮齿数时外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
在相同情况下,内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要小得多。
表3.2不同齿数齿轮泵流量脉动率齿轮泵存在的一些问题1.泄漏这里所说的泄漏是指液压泵的内部泄漏,即一部分液压油从压油腔流回吸油腔,没有输送到系统中去。
泄漏降低了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外啮合齿轮泵的泄漏主要是齿轮端面泄漏,这部分泄漏量约占总泄漏量的70%-75%。
减小端面泄漏是提高齿轮泵容积效率的主要途径。
图3.4 液压径向不平衡力2.液压径向不平衡力在齿轮泵中,由于在压油腔和吸油腔之间存在着压差,液体压力的合力作用在齿轮和轴上,是一种径向不平衡力,如图3.4所示。
径向不平衡力的大小为式中,K—系数;对于主动轮,K=0.75。
对从动轮,K = 0.85;Δp—泵进、出口压力差;De—齿顶圆直径。
由此可见,当泵的尺寸确定以后,油液压力越高径向不平衡力就越大。
其结果是加速轴承的磨损,增大内部泄漏,甚至造成齿顶与壳体内表面的摩擦。
减小径向不平衡力的方法有:(1)缩小压油腔通过减小高压油在齿轮上的作用面来减小径向不平衡力;(2)开压力平衡槽如图3.5(动画)所示。
压力平衡槽1和2分别接近低、高压油腔,通过力的平衡作用来减小纯粹的径向不平衡力。
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内泄漏,一般很少使用。
图3.5 开压力平衡槽1、2 - 压力平衡槽图3.6 困油现象3.困油现象为了使齿轮平稳地啮合运转,根据齿轮啮合原理,齿轮的重叠系数应该大于1,即存在两对轮齿同时进入啮合的时候。
因此,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容腔之内,如图3.6(动画)所示。
这个封闭容腔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
减小时会使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用液体颜色变深表示高压特点),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同时也使轴承受到不平衡负载的作用;封闭容腔的增大会造成局部真空(用液体颜色变浅表示低压特点),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其封闭容积的变化如图3.8所示。
困油现象使齿轮泵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气蚀,影响、缩短其工作的平稳性和寿命。
消除困油的方法图3.8 封闭容积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压力的措施提高齿轮泵工作压力的关键是有效降低内部的端面泄漏。
目前的方法是采用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把泵内压油腔的压力油引到轴套外侧或侧板上,从而自动补偿端面磨损和减小端面间隙。
图3.9 是采用浮动轴套的一种典型结构。
轴套1和2是浮动安装的,轴套左侧空腔均与泵的压油腔相通。
当泵工作时,轴套1和2受左侧压力油的作用而向右移动,将齿轮两侧面压紧,从而自动补偿了端面间隙。
这样,齿轮泵的额定压力可达10~16MPa,容积效率不低于0.9。
内啮合齿轮泵图3.10 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1- 小齿轮(主动齿轮)2- 内齿轮(从动齿轮) 3- 月牙板4- 吸油腔5- 压油腔图3.10(动画)是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
小齿轮1和内齿轮2相互啮合,它们的啮合线和月牙板3将泵体内的容腔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
当小齿轮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内齿轮同向转动。
容易看出,图中上面的腔体是吸油腔,下面的腔体是压油腔(仍将高、低压油设计成深、浅颜色)。
内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仅是外啮合齿轮泵流量脉动率的5%~10%。
还具有结构紧凑、噪声小和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它的不足之处是齿形复杂,需要专门的高精度加工设备,因此多被用在一些要求较高的系统中。
图3.11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1-外齿轮2-内齿轮图3.11(动画)是的工作原理图。
在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中,外转子1和内转子2只差一个齿,没有月牙板,并且在内、外转子的轴心线上有一偏心e,内转子2为主动轮,内、外转子的啮合点将吸、压油腔分开。
在啮合过程中,左侧密封容腔逐渐变大是吸油腔,右侧密封容腔逐渐变小是压油腔。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噪声低。
但流量脉动比较大,啮合处间隙泄漏大。
所以通常在工作压力为2.5~7MPa的液压系统中作为润滑、补油等辅助泵使用。
3.3 叶片泵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流量均匀、噪声小、运转平稳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中、低压液压系统中。
但它也存在着结构复杂,吸油能力差,对油液污染比较敏感等缺点。
叶片泵按结构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两大类。
单作用式主要作变量泵,双作用式作定量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3.12(动画)是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