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PPT课件
35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u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u 上层建筑的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36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提 供 保 证
和 精 神 指 导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思想上层建筑
3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3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 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9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Ø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26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7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 归 资料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隶主所有 地主所有 资本家所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22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政策:是指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自己的路线、任务而规定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实现自己的领导、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具体举措,其本质是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p10)广义上讲的政策包括一个国家的基本路线(总政策)、大政方针(根本政策,也即国策)和具体性策略。

2.形势观:形势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本质、特征和矛盾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p6)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27)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部分各种要素出于一种相互谢帖的状态。

从当前讲,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p85)5.爱国主义:广义上说,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p138)6.次贷: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即次级按揭贷款,主要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贷人提供的贷款,其服务对象为债务与收入比率较高、信用低、发生违约概率较高的贷款购房者。

(p164)7.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p181)8.非传统安全:是指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的其他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过去一般被界定为低政治安全问题,如经济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毒品走私、跨国犯罪、艾滋病传播等。

(p196)1.简述分析和判断形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p15):1.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形势发展的客观规律。

《形势与政策》概述

《形势与政策》概述
政策的作用(指导性、规范性等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2. 政策分类
广义的政策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狭义的政策仅指各项具体政策。 宏观政策 微观政策 纵向 总政策 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
宏观政策是带有全局性的、考 虑长远利益的政策,它是阶级、 微观政策是局部的、考虑目 政党、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 前利益或某一方面利益的政 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和总 策,它隶属于宏观政策,由 目标,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宏观政策决定,并为宏观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社会各 策服务,是实现战略任务的 阶级、各政党、各集团都要受 手段和方式。 ‚计划生育‛ ‚对农民免征农业税‛ 宏观政策的支配和指导。 ‚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二)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 方法
1. 正确立场是观察分析形势的根本要求
“立场”,是指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 所抱的态度。 ‚形势好得很‛ 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 正确的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 点分析形势,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 ‚形势糟得很‛ 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形势的正确认识。
‚9〃11事件‛是国际形势和美国对外关系的分水岭。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趋势中好的可变化因素,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以促进形 亚洲‚金融危机‛ 一方面要求人们在观察形势和制订政策时必须从客观形势发 势发展总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化。 展的实际出发,努力使自己分析和观察形势的结论、观点、 《三国演义》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政策、方针符合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人 们科学预见形势和引导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形势与政策分析指导的理论课程。

它引导我们学会科学的分析判断形势,理解、运用、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正确把握这一规律,从而使我们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

一、对形势与政策的解读1、形势:指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趋势。

“形”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现状,即客观事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或某一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外在静态形象。

“势”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客观事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动态趋向。

形势是静态形象与动态趋向的统一。

因此,认识形势不仅要看当前的静态表现,还要看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发展趋向。

2、政策:指国家、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或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执政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手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二、形势与政策的分类、特点1、形势的分类:任何客观事物在内因和外因作用下,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因而,形势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

以空间划分: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以内容划分: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文化形势、外交形势等等。

2、形势的特点:(1)客观性与可知性(2)相关性与规律性(3)前进行与曲折性3、政策的分类:按纵向层次,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按横向层次,可分为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等等。

按影响范围,可分为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全局政策和局部政策等。

按时间要求,可分为长期政策、中期政策、短期政策。

4、政策的特征:(1)原则性与灵活性(2)现实性与长远性(3)稳定性与可变性新乡的新型农村社区舞钢市的新型农村社区许昌市的新型农村社区5、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形势与政策既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首先,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又是检验政策的客观标准。

其次,政策对形势也有推动作用。

三、正确认识形势和政策的立场、观点、方法首先,要端正观察、分析形势的立场;立场是指人们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立足点以及所持的态度,其本质是代表什么人、什么社会集团、什么阶级的利益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
列 宁称 “ 马克思 主义 的最本 质 的东 西 、 马克思 主义 的 活 的灵 魂 ” “ 体地 分析 具体 的情 况 ” J 毛 泽东 是 具 ; 要求学 习 马克思 主义 , 要 真正领 会 马克 思列 宁 主义 “ 的实质 , 真正 领 会马克 思 列 宁主义 的立场 、 点 和方 观 法” 并 指 出共 产 党 人 “ 马 克 思列 宁主义 的真 理 ; 马克 思主义形 势政策观 ; 本 内涵 ; 本要 求 基 根 中图分 类号 : 8 A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1 0 2 1 ) 1— 0 8一 4 10 3 6 ( 0 1 0 0 4 o
形 势政 策观 是世 界 观 的重 要 部 分 , 现 了人 类 体 社会 中各个 阶级 、 集团 、 党 等各 种 活动 主 体在 分析 政 判 断形势 、 定 执 行政 策 中 的基 本 立 场 、 点 和 方 制 观 法 。马克 思主义形 势政策 观是 马克思 主义世 界 观 的 应用 , 是马 克思主义分 析判 断 形势 、 定执 行 政策 的 制
命性 与阶级性 的统一 。

饭, 靠实 事求 是吃饭 , 科 学 吃饭 ” _8 小平 更是 靠 ;3 邓 J 明确 地指 出 , 实事求 是 是 马克思 主 义 的精髓 ” “ 。
可见 , 实事 求 是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观 的根 本 。在 判

实事 求 是 : 克 思 主 义 形 势 政 策 观 的 根 本 马
决不是 以这 个或 那个 世界 改 革家 所 发 明或发 现 的思 想 、 则为 根 据 的。 …。 克 思 主义 的所 有 理 论 都 原 ” 马
是根据 历史 的 、 存 的阶 级斗 争 、 会 实践 的真实关 现 社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本门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任务:形势与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教学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进行教育。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形势与政策课的导与学

形势与政策课的导与学

Te c i g a d Le r i g o iu to nd Po iy Le s ns a h n n a n n fS t a i n a l s o c
XI a E Bio
( r D p r et G agogU i rt o Pt ce i l ehooy M o i 200 G agog C ia At ea m n, undn n esy f e ohm c c nl , am n 550 , undn , hn ) t v i r aT g g
第 3期
生 纷纷发 言 , 述 自己吃饭 、 衣 、 讲 穿 出行这些 日常 生活 支 出 的事 例 , 在讲 述 的 过程 中 , 我适 时引 导学 生 了
解 当前 的我们 国家 政府应 对物 价上 涨 的政 策 , 学生 能对 当前 的经济通 胀 问题 有更 深刻 的认识 。 让 在 形势政 策教 学过程 中 , 我们应 寻 找 “ 形势 政 策 教 育 目的 、 务 和 接合 大 学 生 的认 识 水 平 、 理 从 任 心
h r no sscey hc i e l etege trj v n t n o hn s ain amo iu o it ,w ih w l rai h ra eu e ai f ie en t . l z o C o
K e r : i t n a d p lc y wo ds st i n o iy; ie l g n oii s ua o d oo y a d p ltc ;hamo iu h n i g r no stikn
生 的 和谐 思 维 , 励 大 学 生 积 极 投 身 于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 激 实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太 复 兴 。 关键词 : 形势 与政 策 ;思 想政 治 ;和 谐 思 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有着丰富的内涵。

包括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国情观与时代观的统一、全局观与重点论的统一、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系统观与和谐论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行动的思想指南。

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泛论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始终是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说,我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指导下作出的1历史抉择的话,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指导下作出的伟大创迭。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搞社会主义革命是如此,们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这样。

要建设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最公正的社会制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在建设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