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

合集下载

用Delphi实现上位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用Delphi实现上位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上位机与 8c1 95 单片机 的串行通信方法 。
1 实现 方 法
1 上位机 与 8 1 片机 的 串行通 信 硬 件 连 接 . %5 单 如图 1 所示 , 采用 的是 R 22串行 总线标 准 。 S3
2通信流程 由上位机与 8c1 . 95 单片机通过一
系 列应答 联络 后 , 从后 者 获取 串行数据 。其 流程 如图
储 及实 时控制 。工程 实 际 中, 般还要 实现 单片 机与 一
上位机的串行通信 , 使上位机能对现 场数 据进 行汇 集 、 理 和 分 析 。Brn 整 oad公 司推 出 的 D l i 目前 l ep 是 h
流 行的软 件开 发工具 , 文就是介 绍用 D lh来 实现 本 e i p
TheRe l a i n o e ilCo ai to fS ra z mmu ia i n t e Up e - o p tr n c to bewe n p rc m ue a d M ir c n r l r b p y n l hiS fwa e n c o o t o l y Ap l ig Dep o t r e
T s meh d i s l ,e a l a d es- o t n p a t a d i h shg e p l a o au i h to i e r h b e n ay t a s ln , n t a ih r p i t n v e s mp r a ci l Ke wo d :e a m a y r s s r c rmmiain u p rc mp tr Dep i mit ̄nr l r i l c  ̄ ; p e- o u e ; lh : co t 1 o o. e
本文使用串行通信控件 M Cm , S o m 实现上位机与

单片机多机串口的通信

单片机多机串口的通信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RS-485总线的单片机与多台单片机间的串行通信原理、实现方法和相应的通信硬件、软件设计。

该设计是由单片机与单片机组成的主从控制系统,其中单片机做为上位机对下位单片机是实现控制和监视功能。

它包括通信和控制两个功能模块。

单片机作为下位机在整个系统中属于从属地位,主要用来接收上位机的命令。

由于此通信的单片接口是RS232的9针接口,且下位机数目有限(32台)。

所以本设计采用了RS485总线以及RS232转RS485的协议芯片以满足长距离多机通信,本文讨论了总线接口转换、主从式通信协议设计方法,给出了采用中断式处理的通信过程流程图,并叙述了设计过程中必备的绘图软件Protel DXP的应用,以及编辑源代码软件keil uVision2的应用,实现了单片机对多个单片机组成采集终端的通信与管理。

关键词:单片机单片机RS-485 通信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realized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between 单片and multiple MCUs based on RS-485 is described in detai in the article. This design instroduces a pincipal and subordinate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单片and single chip. Divided from its function, it includes two part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n which 单片is used as master, and MCUs is used as slave so as to receive the single order from the master.The bus interface conversion and the design of master-slav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introduced and The program flowchart of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rupt process is also give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use of unnecessary painter software and code editor software is depicted so that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etween 单片and multiple MCUs which composed collection terminal.Keywords: 单片MCUs RS-485 communic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课题实施方案 (2)2.1 系统硬件设计 (2)2.2 系统软件设计 (3)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9)3.1 C51单片机结构 (9)一CPU结构 (10)二ROM存储器 (11)三I/O端口 (11)四定时器/计数器 (12)五中断系统 (13)3.1.2 51单片机引脚功能及其连接 (13)3.1.3 51 中断系统 (15)3.1.4 C-51的串行通信 (15)3.2.1串行接口RS232结构与引脚功能 (21)3.3 Protel DXP 2004原理图设计 (23)3.3.1 Protel 2004的基本操作 (23)3.3.2绘制原理图 (25)3.3.3制作芯片原理图库 (27)第四章软件电路设计 (30)4.1 系统的通信协议 (31)4.2 C51编程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31)4.3 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35)4.3.1启动uVision2 (35)4.3.2创建程序 (36)总结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第一章绪论单片机由于其具有控制功能强、设计灵活和性能价格比高的特点。

单片机和上位机协议

单片机和上位机协议

单片机和上位机协议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包括协议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协议类型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等。

二、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基本原理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是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而设计的。

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约定,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解析。

常见的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包括串口通信、USB通信、以太网通信等。

其中,串口通信是最常见和简单的通信方式。

它通过串口线将单片机与上位机连接起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来实现通信。

串口通信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常见的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类型1. 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协议是最常见和简单的通信方式。

它使用串口线将单片机与上位机连接起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来实现通信。

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RS232、RS485等。

RS232是一种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协议,支持多个设备同时通信,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等应用场景。

2. USB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是一种高速、可靠的通信方式。

它通过USB接口将单片机与上位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USB通信协议具有带宽大、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外设设备、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常见的USB通信协议包括USB1.1、USB2.0、USB3.0等。

3. 以太网通信协议以太网通信协议是一种广域网通信协议,它通过以太网接口将单片机与上位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以太网通信协议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互联网等领域。

常见的以太网通信协议包括TCP/IP、UDP等。

四、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的应用场景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被用于监控系统、物联网等方面。

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单片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原理是通过串行通信或并行通信进行的。

串行通信是指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而并行通信则是同时传输多个位。

在串行通信中,需要使用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进行通信。

UART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并通过一个线路将数据发送到接收方。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将数据发送到UART
的发送缓冲区中,UART会按照设定的速率将数据按位发送。

接收方的UART会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将其保存在接
收缓冲区中,然后应用程序可以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在并行通信中,通常使用I2C(双线串行总线)或SPI(串行
外围接口)进行通信。

I2C通信使用两根线路: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发送方通过SDA线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同时使用SCL线提供时钟信号。

接收方通过SCL线接收时钟
信号,并从SDA线上读取数据。

SPI通信需要至少四根线路:时钟线(SCK)、主设备输出(MOSI)、主设备输入(MISO)和片选线(SS)。

在SPI
通信中,主设备通过时钟线提供时钟信号,通过MOSI线发送数据给从设备,并通过MISO线接收从设备传输的数据。

片选线用于选择将要进行通信的从设备。

无论是串行通信还是并行通信,单片机之间的通信都需要事先约定好通信协议和参数设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通信协
议可以包括数据格式、波特率等。

同时,通信的双方也需要进行数据的校验和错误处理,以防止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或丢失。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摘要】本文以MCS-51单片机为例,详细介绍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Windows98下利用VB的串行通讯控件可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

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采用红外线通信方式,其优点是:省去了有线通信信号线的直接连接,使用简单,移动方便,微机与单片机无直接连接,属完全隔离状态,两者间不会因为电平的不同而造成数据传输的失误,抗干扰能力强。

本设计主要应用AT89C51作为控制核心,并与LED数码显示管、双向可控硅、红外发射与接收相结合的系统,充分发挥了单片机的性能。

其优点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字】MSC-51(单片机),红外,RS-232,电平转换器,串行通信半双工【Abstract】This text take one-chip computer MCS-51 for example , introduce a serial communication, data’s sending and receiving . Under the Windows98 we make use of a communication control of VB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machine of PC and one-chip computer. Its data’s sending and receiving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infrared ray communication, its advantage is that it exclude the direct link of signal line of with-wired communication ,and usage are simple, and move is convenience etc. The tiny machine have no direct conjunction with single a machine, belonging to the complete insulation appearance, can't result in the error that data deliver both because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even and different, the antijam ability is strong.This design is a system that it applies AT89C51 as control core and combine the LED figures manifestation tube, MAX232CPE level changer, infrared’s sending and receiving. The system completely exerts the function of one-chip computer. Its advantage is that the hardware circuit is simple; the software function is perfect; the control system is dependable; the rate of price and function is high etc. So the system has certainly consult value.【Keyword】MSC-51(One-chip computer), infrared, RS-232, Level changer, serial communication,half duplex目录前言3第一章系统分析4 1.1 系统功能的概述 5 1.2 系统要求及主要内容 5 1.3 系统技术指标 5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6 2.1硬件设计思路 6 2.2软件设计思路 7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7 3.1 单片机模块设计 8 3.2 红外通信(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 14 3.3 PC机模块的设计 17第四章串行口通信技术20 4.1 单片机串行口通信 21 4.2 PC机串口通信 24第五章软件设计25 5.1 单片机通信程序设计 25 5.2 PC机通信程序设计 29第六章系统调试30 6.1 硬件调试 30 6.2 软件调试 31 6.3 综合调试 33 6.4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33 6.5 结论与经验 34结束语35附录36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36 附录2程序流程图 38 附录3程序清单 41 附录4元器件清单 44 附录5 英文资料 45 附录6 中文翻译 52参考文献56前言单片机的英文名称是Micro Controller unit,缩写为MCU,又称为微控制器,它是一种面向控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上位机和单片机串口编程---API函数编程

上位机和单片机串口编程---API函数编程

上位机和单片机串口编程---API函数编程上位机和单片机串口编程不用MSComm控件,那看起来只能是使用Windows API了,因为MFC貌似没有什么类封装了串口API函数的。

用Windows API 编写串口程序本身是有巨大优点的,因为控制能力会更强,效率也会更高,而且对于那些纯绿色软件追求者来说,没有ActiveX控件比什么都重要――呵呵,我也是这么认为。

API编写串口,过程一般是这样的:1、创建串口句柄,用CreateFile;2、对串口的参数进行设置,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波特率(BaudRate),数据宽度(BytesBits),奇偶校验(Parity),停止位(StopBits),当然,重要的还有端口号(Port);3、然后对串口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这时候用到ReadFile 和WriteFile函数;4、读写结束后,要关闭串口句柄,用CloseFile;下面依次大致讲讲个步骤的过程:第一步,从字面上去理解,大家也可以发现CreateFile实际上表明Windows是把串口当作一个文件来处理的,所以它也有文件那样的缓冲区、句柄、读写错误等,不同的是,这个文件名字只有固定的几个(一般为四个),而且始终存在(__G),而且在调用CreateFile的时候请注意它的参数。

CreateFile函数原型如下:HANDLE CreateFile(__ lpFileName,DWORD dwDesiredAccess,DWORD dwShareMode,__ITY___TES lpSecurityAttributes,DWORD dwCreationDisposition,DWORD dwFlagsAndAttributes,HANDLE hTemplateFile );lpFileName是你需要创建的端口号,默认情况下是COM1;dwDesiredAccess是表明你想让你创建的串口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你的应用程序中,因为串口通常是可读可写的,所以这里必须设置为___READ|___WRITE;dwShareMode是用来设置串口共享属性的,因为串口属于临界资源,当然不能共享,所以这里也必须设置为0;lpSecurityAttributes是设置安全模式,一般采用默认的安全模式就可以了,选择NULL;dwCreationDisposition是设置是否打开新的“文件”(上面说过了,Windows是把串口等端口当作文件来处理的),因为串口属于硬件端口,当然不能随便重复创建,所以这里必须告诉Windows,每次创建的时候必须使用已经存在的串口,所以这里设置OPEN___G;dwFlagsAndAttributes,这个参数可以设置的值比较多,大家若需要深入了解可以查找MSDN,这里因为我们接下去要做的是异步通讯,所以需要设置FILE_FLAG___PED;最后一个参数hTemplateFile是指定模板文件,串口没有模板,选择NULL;所以最后我们设置的CreateFile函数如下:m_hCom=CreateFile(m_sPort,___READ|___WRITE,0,上位机和单片机串口编程NULL,OPEN___G,FILE_FLAG___PED,NULL);在创建完串口后,最后进行句柄测试:if(m_hCom==___HANDLE_VALUE){AfxMessageBox(“打开串口失败!");return;}上面说到了异步,那什么是异步呢?异步是相对同步这个概念而言的。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程序设计【精选】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程序设计【精选】

目录1 引言 (1)1.1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研究背景 (1)1.2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串口通信基础 (1)2.1 两种常用接口方式 (2)2.1.1 并行接口 (2)2.1.2 串行接口 (2)2.2 RS-232串行接口标准 (2)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指标设计 (3)3.1.1 通信协议设定 (3)3.1.2 系统实现描述 (3)3.2 总体方案设计 (3)4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4)4.1 主要芯片 (4)4.1.1 AT89C51 (4)4.1.2 单电源转换芯片MAX232 (6)4.1.3 74LS245LED驱动芯片 (7)4.2 LED显示器 (7)4.2.1 LED显示器工作原理 (8)4.2.2 LED显示器接口 (8)4.3 系统设计 (8)5 PC机程序设计 (9)5.1 MSComm控件 (9)5.1.1 MSComm控件处理通信的方式 (9)5.1.2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 (10)5.2 应用界面设计流程 (10)5.2.1 创建项目文件 (10)5.2.2 加入串口通信控件 (11)5.2.3 设计窗体界面 (12)5.3 代码实现 (12)6 仿真调试及结果分析 (15)7 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2.1 两种常用接口方式2.1.1 并行接口并行接口是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的传输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并行传输中,干扰会随线路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生传输错误。

因此,并行传输主要应用在近距离数据传输中,如连接打印机端口。

并行接口主要使用36针接头和25针D形接头,目前以25针D形接头为主[4]。

2.1.2 串行接口串行口也是计算机的一种标准接口,PC机一般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在一根传输线上传送的,这样串行口较并行口能够进行远距离传送信息。

上位机串口通信编程

上位机串口通信编程

上位机串⼝通信编程摘要本⽂主要描述了利⽤PC机与AT89C51单⽚机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实现温度显⽰。

并详述了在VC6.0环境下,上位机利⽤MSCOMM通信控件与单⽚机之间串⼝通信实现温度显⽰。

由单⽚机采集⼀个温度信号,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送给PC机显⽰,PC机⽤VC6.0编写程序,单⽚机程序⽤C语⾔编写,最后⽤PROTUES软件进⾏仿真实现温度显⽰。

关键词:单⽚机MSCOMM控件VC6.0 AT89C51 温度显⽰⽬录摘要1 引⾔ (1)2 结构设计与⽅案选择 (2)2.1设计任务 (2)2.1.1单⽚机的选择 (2)2.1.2电平转换 (2)2.1.1单⽚机的选择 (2)2.1.3单⽚机与pc机通信原理 (2)2.2软件⽅案选择 (2)2.2.1 上位机编程⽅案选择 (3)2.2.2 单⽚机编程⽅案选择 (3)2.3 总体⽅案选择 (2)3 硬件设计 (8)3.1单⽚机主要特性 (5)3.2 MAX232电平芯⽚介绍10 (10)3.3 硬件电路设计图 (11)3.3.1 PC机与单⽚机通信接⼝电路设计框图 (11)3.3.2整体设计原理图 (11)4软件设计 (12)4.1上位机程序设计 (12)4.2下位机程序设计 (13)5 软硬件调试部分 (21)5.1 PROTEUS软件仿真 (21)5.1.1 Protues简介 (21)5.1.2 Protues仿真电路图 (22)5.2 VC软件仿真 (21)结束语 (27)致谢 (28)参考⽂献 (29)1引⾔随着⼈们⽣活⽔平的不断提⾼,单⽚机控制⽆疑是⼈们追求的⽬标之⼀,它所给⼈带来的⽅便也是不可否定的,要为现代⼈⼯作、科研、⽣活、提供更好的更⽅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机技术⼊⼿,⼀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向发展。

现代化集中管理需要对现场数据进⾏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绘图、报警等,同时,⼜要求对现场装置进⾏实时控制,完成各种规定操作,达到集中管理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册MSComm控件
众所周知,C++Builder本身并不提供串行通讯控件MSComm,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注册后直接使用它。

启动C++Builder5.0后,然后选择C++Builder主菜单中的Component菜单项,单击Import Active Control命令,弹出Import Active窗口,选择Microsoft Comm Control6.0,再选择Install按钮执行安装命令,系统将自动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即完成MSComm控件在C++Builder中的注册,系统默认安装在控件板的Active页,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像使用C++Builder本身提供的控件那样使用新注册的MSComm控件了。

(前提条件是你的机子上安装了Visual Basic,或者有它的库)
2.具体实现
新建一个工程Project1,把注册好的MSComm控件加入到窗体中,然后再加入5个ComboBox用来设置串口的属性,4个Button分别用来"打开串口" "关闭串口""发送数据""保存数据" ,2个Memo控件分别用来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

再加入一个Shape控件用来标明串口是否打开。

ComboBox1用来设置串口号,通过它的Items属性设置1,2,3,4四个列表项分别表示COM1,COM2,COM3,COM4口。

ComboBox2用来设置波特率,ComboBox3用来设置奇偶校验位,ComboBox4用来设置数据位,ComboBox5用来设置停止位。

他们的缺省值分别是9600,n,8,1。

Button1用来打开串口,Button2用来关闭串口,Button3用来发送数据,Button4用来保存数据。

Memo1用来显示发送的数据,Memo2显示接收的数据。

Shape1的Shape属性设置为stCircle。

下面给出部分源码:
__fastcall TForm1::TForm1(TComponent* Owner)
: TForm(Owner)
if(MSComm1->PortOpen==true)
{
Button1->Enabled=false;
Button2->Enabled=true;
Button3->Enabled=true;
Button4->Enabled=true;
Shape1->Brush->Color=clGreen;
}
else
{
Button2->Enabled=true;
Button2->Enabled=false;
Button3->Enabled=false;
Button4->Enabled=false;
Shape1->Brush->Color=clRed;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1Click(TObject *Sender) / /打开串口
if(MSComm1->PortOpen!=true)
{
MSComm1->CommPort=StrToInt(ComboBox1->Text);//选择串口号
MSComm1->Settings=
ComboBox2->Text+","+
ComboBox3->Text+","+
ComboBox4->Text+","+
ComboBox5->Text; file://设置串口的属性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和、//停止位。

MSComm1->InputMode=0;//设置传入数据的格式,0表示文本形式
MSComm1->PortOpen=true;//打开串口
Button1->Enabled=false;
Button2->Enabled=true;
Button3->Enabled=true;
Button4->Enabled=true;
Shape1->Brush->Color=clGreen;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2Click(TObject *Sender) / /关闭串口
if(MSComm1->PortOpen!=false)
{
MSComm1->PortOpen=false;
Button1->Enabled=true;
Button2->Enabled=false;
Button3->Enabled=false;
Button4->Enabled=false;
Shape1->Brush->Color=clRed;
}
else
{
Button1->Enabled=false;
Button2->Enabled=true;
Shape1->Brush->Color=clRed;
}
}
MSComm控件的Input和Output属性在Object Inspector中是看不到的,而且在C++Builder环境下这两个属性已不在是VB、VC中的原类型,而是OleVariant
类型,也就是Ole万能变量,这就需要我们在发送接收数据时要把数据转换成Ole 类型。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3Click(TObject *Sender) file://发送Memo2中的数据
{
MSComm1->Output=StringToOleStr(Memo2->Text); file://把AnsiString型转化成//Ole形式。

}
通过OnComm事件接收数据,必须把MSComm的RThreshold属性设置为大于0,只有这样在接收到字符时才会产生一个OnComm事件。

void __fastcall TForm1::MSComm1Comm(TObject *Sender)
{
AnsiString str; file://声明一个AnsiString类型的变量
OleVariant s; file://声明一个用于接收数据的OleVariant变量。

if(MSComm1->CommEvent==comEvReceive)
// 接收缓冲区中是否收到Rthreshold个字符。

{
if(MSComm1->InBufferCount)// 是否有字符驻留在接收缓冲区等待被取出
{
s=MSComm1->Input;//接收数据
str=s.AsType(varString); file://把接收到的OleVariant变量转换成AnsiString类型Memo1->Text=Memo1->Text+str;//把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在Memo1中。

}
}
}
要保存数据应该再加入一个SaveDialog模块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4Click(TObject *Sender)
file://把Memo1中的数据保存在指定的文件中
{
AnsiString filename1;
SaveDialog1->Filter="Text files (*.txt)|*.txt|All files (*.*)|*.*";//文件类型过滤器SaveDialog1->FilterIndex=2;
if(SaveDialog1->Execute())
{
filename1=SaveDialog1->FileName;
Memo1->Lines->SaveToFile(filename1);//把收到的数据保存在文件filename1中}
}
四、结束语
上面给出了C++ Builder中利用MSComm控件进行串行通信编程的实现和部分源码,有了上面的参照读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出具有发送文件和接收文件功能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