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2
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

• 1、什么是质感? • 是指某个东西的材质、面料等给人带来的感觉 • 2、质感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手段感知物体的。 • 触觉、视觉
复习:列举不同的质感类型,并举出一 种属于这种质感的物质
• • • • • • • • 粗糙: 树、石头、板砖 细腻 皮肤、丝绸 柔软 羽毛、衣服 坚硬 玻璃、金属 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
用形状表现质感
• • • • P16 三种线描折叠的长条,从质感的硬到软进行排序 中——左——右 同样是长条,为什么会有质感的差别?体现在什 么方面? • 原因:轮廓线条的差别 • 1、线条的直与曲
• 2、转折过渡的尖锐与平缓
思考:练习:勾画纸与绸缎的外形轮廓表 现相应的质感
• 1、轮廓线 ——长、直还是弯、曲 • 2、转折 ——尖锐还是平缓
连连看:把线与所相应质感的物体相连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思考练习:请在三个木桩内用三种不同 的线条表现三种质感
用外形表现质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包 • 砖头 • 棉花
用线条表现质感
• 线条的类型: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长、直线
思考:粗糙的面包与细腻的石膏应该哪 个线条密集?哪个线条疏散?
• 粗糙的物体:线条粗犷、疏散
细腻的物体:线条细致、紧密
轻、细、长弯线
短、粗糙、重线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钟
二、对比研究。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
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4、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学生思考。
提高观察能力。
15分钟
四、小结。
交流。
强调要点。
3分钟
教学反思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画得很精细,线条丰富,有多样的线条,线条有粗细轻重的变化。重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来自现物体的质感。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一、讲评导入。
交流。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习作,讲评,及时表扬。
1、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绘画中质感的表现: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3、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内容
质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教学效果评测结果分析《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学生通过知识传授、创作作品、欣赏作品等环节,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尤其是在学质感与用线条形状来表现质感两个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表现质感的设计方法,通过欣赏代表性的作品,能会用不同的线条形状等方法来表现质感从而体现作品的主体情感。
培养了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关注生活细节从我做起。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环节,学生表现质感的方法掌握程度不够,仅仅能从几个简单的方面来分析质感,在今后的课堂上,应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美术素养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和欣赏美术。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堂学习效果评测表《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后反思《画家笔下的质感》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在七年级下册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这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准备上这堂课之前,脑子里一直考虑使我的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具体做了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前上课的时候都是采用图片导入,提问导入等,学生的参与感不够,学习兴趣就不会很大,但是这次,我准备了很多材质,让每个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时候,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负责提示、指引,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3、重视学生的技法训练。
在表现质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去表现物体的质感,我会详细的讲解各种表现质感的技法,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绘画技法。
4、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技法训练和表现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改变对事物质感的常理认知,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稿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本课是“造型·表现”的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的关注,学会用简练的美术技法去表现一定的质感。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材质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只存在在于感性的认知。
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用简单的方法去表现材料的质感。
说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了解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与主题表现的关系,尝试其简单的方法去表现质感;2.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通过图片欣赏,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环保意识,形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质感的差异;主要介绍素描静物与趣味素描中质感的表现;体验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的难点是怎样用质感表现有效的情感主题。
说教法学法采用自我探究、联想、分析、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法上要求学生善于结合生活联想感受,勤于思考,勇于展示自我。
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业和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比较出自己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差距,看到自身的不足,引起反思,学生就会对老师讲解的内容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和自己的看,达到分析、比较、认识物体质感特点的目的。
七年级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精品说课稿

《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家笔下的质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说教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3课,是“造型﹑表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了解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的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并直接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已经对线条有了初步的学习,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已有的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体现手绘线条的艺术表达奠定了知识基础。
不过在此我会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学生较好的接受能力来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感受手绘线条的创造与表达。
说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思考、分析,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及表现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创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及创新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说教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学习绘画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七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有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要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欣赏油画《根》。
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 学生欣赏、自主回答。
2、教师引导,引出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活动2【导入】对比研究:1、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体的触觉或视觉的感受。
2、探究、交流感受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实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
皮毛质感:蓬松、有光泽、柔软;感受:温暖、舒适。
丝绸质感:细腻、有光泽、柔软;感受:华丽、典雅。
玻璃质感: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感受:晶莹、纯净。
石头质感: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感受:朴实、顽强。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粗质感的静物: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湖南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2课时

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第2课时【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课型】新课【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用具】学习用具,生活物品等教学过程设计:【目标导学】(一)新课导入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
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质感的表达方法有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答案:用形状表现质感、用线条表现质感,用色彩表现质感。
【自主学习】(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作品欣赏:《高原人》摄影赵志强《雪山下的篝火》水彩傅啓中《钢水.汗水》油画广廷渤【合作交流】分组讨论: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
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a.器物类b.透明物体c.瓜果、蔬菜类d.衬布【合作探究】3.下面我们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探究。
a.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
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要求: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料、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讲。
1、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注:可以用文字详细说明)
2、尝试运用形状、线条绘画技法,通过描绘特定的形象和质感,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展示图片
多体展示作品
《任弼时》 油画
(提示:是什么→像什么→什么质感→什么主题→如何表现等)
四、再结合两幅作品《任弼时》《根》,分析为什么画家要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呢?
五、规律总结:
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质感——主题
自主活动学习三:
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问题: 你会怎样画?
(伴有轻音乐)
二、欣赏作品,分析讲解
三、学以致用,尝试绘画
自主活动学习一:
一、了解质感;
二、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
1、画家画了些什么?
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3、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是怎样表达这主题的?
生: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讲解。
自主活动学习二:
三、分组讨论:
你如何分析、欣赏、领悟这幅作品?
对质感的了解;几种表现质感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描绘物质质感的几种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1、请同学们观察触摸以下几种物体:
羽毛、石头、玻璃、玉器
2、分析讨论并完成表格;
3、请同学们讲出触摸到的感觉、、、
(二)分析领悟,从何引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
质感
笔触
联想
烟
楼房
草垛
2、分析讲解
3、教师师范
教师师范一张长纸条折叠和弯卷时的画法。
质感不同的物体形态变化是不同的,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尤其是转折的地方,硬或软、薄或厚,可以通过细心地描绘轮廓和结构形
学生感受
学生点评
学生讨论填写
进一步感受质感
带领学生研究质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展学习活动及提出相关要求
流水:线条弯曲而轻柔,体现透明、轻滑的质感。
狂风:线条直、重而流畅,体现猛烈、狂放随意地质感。
3、小结: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如曲线、直线、轻线、重线等。
1、出示梵高的风景速写
仔细观察,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不同事物的质感的。将学生分成三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上台将老师设置的表中的问题填上。
布置课堂作业及提出相关要求
态表现出来。
1、给出简单物体轮廓,请同学们用线条添加细节,使形的感觉更完整。注意线条和笔触的变化会使物体的质感更强。
2、请在黑板上画的同学描述自己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添加细节、处理画面,表现了物体什么样的质感?
羽毛
树桩
绒线帽
3、小结
1、展示几种不同质感的物体,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描绘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形象和质感,可将形适当地变化或者添加其他附属物,表达特定的情感,并为完成的作品去一个能表达画面主题的名字,
课目 画家笔下的质感七年级下册 备课人 薛冷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听声音
画质感
画家作品展示与分析
1、听声音
(固态)石头移动的声音源自(液态)流水哗啦的声音(气态)狂风呼啸的声音
请同学们上台将听声音感受的物象画在黑板上,并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花。
2、评画并讲解
石头:线条粗而重,体现粗糙、坚硬的质感。
2、自评、互评、师评。
学生练习
学生展示
尝试表现质感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