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浅析
中国古陶瓷论文-汝瓷浅谈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浅读汝瓷摘要:本文尝试对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瓷作简要的介绍与赏析,从汝窑的史话说起,逐步简要分析汝窑的特点,最后对汝瓷独有的文化属性作简要的品读,增强汝窑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汝瓷、历史、窑址、特点、文化前言: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汝窑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瓷史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早在万年以前,中国淳朴的先民们就用智慧的大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温润至雅,馥郁多彩的瓷器。
与此同时,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
然而真正的瓷器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从新石器时期到今日,中国瓷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从遥远的龙山文化走到了当代文明,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历史在不断地撰写,瓷器也在不断地历练然后达到顶峰。
然而,惊现于千年之前,作为青瓷之最,五大名窑之首,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的汝瓷,自然被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称颂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
浅析宋代汝窑

浅析宋代汝窑内容提要: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烧造时间极短,传世品很少,而且烧造技艺高超,品质精美,特色鲜明,这就造就了汝窑为诸瓷第一,珍贵稀有的特点。
汝窑特征明显,汝窑香灰色胎,天青色釉,鱼鳞状开片,蟹爪纹,烧制方法是裹足烧。
汝窑制作工艺精湛,为后世的陶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汝窑为魁汝窑珍贵汝窑精美汝窑特色鲜明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的改革也使得人民得以休养,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户口的增加,社会的稳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宋代生活方式与以往不同,生活品位更高,更细致,也更讲究。
其中这个时期的瓷器成为上到皇室贵族,下至文人百姓,乃至国外很多国家的宠儿。
至此陶瓷产品需求量大增,带来了陶瓷产品的日新月异,百花齐放。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其瓷业在唐代“青北白”大为发展,出现了一个名窑迭出、多种窑系并存的新局面,涌现出雄冠于群窑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的制瓷业虽不能包括两宋的全部成就,但代表了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因而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宋代诸窑则以汝窑为首。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汝窑青瓷十分珍贵。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有记载的仅存67件半,分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汝窑因地处汝州而得名。
汝窑究竟是民窑还是官窑,长期来亦存再不同的看法,但从清凉寺汝窑采集的标本看,汝窑是一处烧造品种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民间窑场。
它的性质与定窑相似,即在大量生产民用瓷的基础上奉命烧制御用器物——汝官器。
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与鉴别方法

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与鉴别方法汝窑瓷器,那可是瓷器界的大明星!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它的风格特点还有鉴别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去博物馆,看到了一件汝窑瓷器,那一瞬间,就好像时间都静止了。
它静静地摆在那儿,却散发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魅力。
那温润的釉色,柔和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先来说说汝窑瓷器的风格特点。
它的釉色那叫一个绝,多为天青色,这种青啊,可不是那种死板的青,而是一种有着生命感的青,就像雨后初晴的天空,带着一丝清新和灵动。
而且釉质非常细腻,摸上去就像婴儿的肌肤,光滑得让人陶醉。
汝窑瓷器的造型也特别讲究,简洁大方又不失优雅。
不管是瓶、碗、盘还是尊,线条都流畅自然,比例恰到好处。
就拿汝窑的水仙盆来说吧,那圆润的盆口,矮矮的盆身,看起来普普通通,可越看越觉得有韵味。
再瞧瞧它的装饰,汝窑瓷器大多素面朝天,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
但正是这种简约,反而凸显出了它的高贵气质。
接下来说说鉴别汝窑瓷器的方法。
首先得看釉色,真正的汝窑釉色应该是自然均匀的,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或者不均匀,那可得多个心眼儿。
然后看看开片,汝窑瓷器大多有开片,而且开片纹路自然细腻。
要是开片生硬粗糙,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还有重量也能作为参考,汝窑瓷器因为其特殊的材质和工艺,通常不会太重,如果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就不太对劲儿了。
另外,观察底足也很重要。
汝窑瓷器的底足一般都比较规整,修足精细,如果底足粗糙不规整,那可能就不是正品。
鉴别汝窑瓷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多学习。
就像我那次在博物馆,盯着那件汝窑瓷器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里面有门道。
回去之后我就找各种资料,研究汝窑瓷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慢慢地也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总之,汝窑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了解它的风格特点和鉴别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它的美,还能避免在收藏的道路上走弯路。
希望大家都能与汝窑瓷器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汝窑瓷器的鉴定与欣赏

汝窑瓷器的鉴定与欣赏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优美的造型和温润的釉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对于汝窑瓷器的鉴定与欣赏,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一、汝窑瓷器的历史背景汝窑烧造于北宋晚期,大约在宋徽宗年间。
当时,宋徽宗追求艺术的极致,对瓷器的品质要求极高。
汝窑瓷器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宫廷御用瓷器。
然而,汝窑的烧造时间较短,前后不过二十余年,加之工艺复杂,产量稀少,因此汝窑瓷器在宋代就极为珍贵。
二、汝窑瓷器的特点1、釉色汝窑瓷器的釉色以天青、粉青、月白等为主,其中以天青釉最为著名。
这种釉色呈现出一种温润、柔和的质感,犹如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淡雅而宁静。
釉层较厚,釉质细腻,有玉石般的质感。
2、造型汝窑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多为瓶、尊、碗、盘等。
线条流畅,比例协调,体现了宋代追求简约、含蓄的审美风格。
3、开片汝窑瓷器的开片是其一大特色。
开片原本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缺陷,但在汝窑瓷器中,开片却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
开片纹路自然天成,有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等,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4、胎质汝窑瓷器的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轻薄。
由于烧制温度较高,胎质坚硬,敲击时声音清脆。
三、汝窑瓷器的鉴定方法1、观察釉色真正的汝窑釉色自然温润,色调柔和,不会过于鲜艳或刺眼。
而且釉层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和瑕疵。
2、查看开片汝窑的开片纹路自然、细密,且深浅不一。
新仿的开片往往过于规整,纹路较粗,缺乏自然的变化。
3、辨别造型汝窑瓷器的造型具有宋代的典型特征,比例协调,线条流畅。
如果造型比例失调,线条生硬,很可能是仿品。
4、检查胎质汝窑的胎质细腻,呈香灰色。
可以通过观察胎质的颜色、质地和厚度来判断真伪。
5、底足特征汝窑瓷器的底足多为芝麻钉,细小而规整。
如果底足处理粗糙,或者不是芝麻钉,就需要引起警惕。
四、汝窑瓷器的欣赏1、艺术价值汝窑瓷器代表了宋代制瓷工艺的巅峰水平,其独特的釉色、造型和开片,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高雅品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汝瓷赏析,给你点颜色看看

汝瓷赏析,给你点颜色看看五大名窑器物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釉色方面。
以汝窑、官窑、哥窑为例,虽然他们都是以青釉为特征,但是汝瓷所呈现的那种美丽的天青色,在其他各窑中更具特色。
在色调上汝瓷的青色有时稍微深些,有时稍微浅淡些,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在色彩学上“天青”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清,又有绿色之温暖。
这种寒暖适中的和谐色调,以及素雅、清逸的色感,由于适应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冠。
本世纪初,汝窑遗址于宝丰清凉寺的民宅下被意外地发现了,随之而出的各式汝窑残器,为汝窑的揭秘提供了确凿证据。
实物表明,汝瓷的胎骨比较松软、质地欠润,不及同时代越窑、临汝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来得质地细润、坚硬,体量亦相对较轻。
于标本上可见,汝瓷胎质干枯、发涩,断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间隙和空洞,缺乏瓷器通常应有的玻璃相(即瓷化度)。
台北故宫有一件汝窑不用支钉烧制,是用露胎的圏足支烧,类似龙泉窑的烧制方式。
所以,我们在鉴定器物时,绝对不能死背教条。
书分上中下,好书的作者叙述非常严谨,自己没见过的,绝不轻易否定,往往会客观地表明:至少我还没见过双数的支钉,比芝麻大的支痕。
如此记述就不会贻误读者。
我们来看汝窑瓷的身世。
汝就汝州,就是现在河南的汝州市。
在宋代它也叫汝州,后来撤州改县,叫临汝县。
1979年第一批县级市,就有汝州市。
汝州市的这个窑根据一般窑址命名是“窑以地名”把它叫做汝州窑。
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该叫“汝官窑”,传说它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通过上述考古发掘,结合所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窑具、瓷片、铜钱等,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共同确认此乃汝官窑窑址无疑,千古之谜随之揭开。
汝窑瓷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汝窑瓷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汝窑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备受人们喜爱。
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瓷器,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陶瓷工艺的顶峰,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从汝窑瓷器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方面,探讨汝窑瓷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1. 汝窑瓷器的历史渊源汝窑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境内的汝窑村,因此得名。
北宋时期,汝窑瓷器成为御窑瓷器的主要代表,它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在当时享有盛誉。
2. 汝窑瓷器的技艺特点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方能完成。
它的釉色主要以青为主,以鲜艳莹润的青釉为特征,有时也会有淡黄、暗绿等变化。
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为主,器型优美典雅,线条流畅自然,形象生动。
制作过程中,瓷胚经过高温烧制后,再涂上釉料进行烧制,最后经过多次反复的烧制和表面修饰,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效果。
3. 汝窑瓷器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汝窑瓷器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汝窑瓷器彰显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其简约而优雅的造型以及清新自然的釉色,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推崇的“雅俗共赏”的审美理念相契合。
在汝窑瓷器的装饰上,往往运用象征性的纹饰,如莲花、蟠龙等,寓意着吉祥和繁荣。
这种审美观念的传承与发展,使得汝窑瓷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次,汝窑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汝窑瓷器作为皇家贡品,曾被用于宫廷的礼仪、祭祀等重要场合。
这使得汝窑瓷器成为官方文化的代表,具有“御窑之尊”的地位。
同时,汝窑瓷器的制作技艺也被视为国家的机密,只有少数能够掌握和传承。
这不仅保护了制作技艺的独特性,也使得汝窑瓷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第三,汝窑瓷器的传世与收藏,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通过对汝窑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以及陶瓷工艺的发展演变等方面的信息。
浅谈汝瓷釉色之美

浅谈汝瓷釉色之美
汝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至宝之一,其优美的釉色是被广为赞誉的。
汝瓷釉色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汝瓷釉色的质地细腻、晶莹剔透。
汝瓷的釉色以青釉为主,其质地细腻均匀,通透度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爽感。
在阳光下照射下,汝瓷的釉面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泽,令人叹为观止。
汝瓷釉色的纹理丰富多变。
汝瓷釉色的纹理表现为一种嵌空互映的艺术效果。
汝瓷釉色施釉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滴泪现象,这就形成了釉色上的凸起,在釉面上会形成琉璃状的纹理。
这种纹理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汝瓷釉色具有一种自然朴实的美。
汝瓷釉色以素雅的青釉为主,没有过多的花纹和图案装饰,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
汝瓷的釉色还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它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汝瓷釉色的色彩搭配和渲染非常饱满鲜艳。
汝瓷釉色以青釉为主,但并不是单一的青色,而是由亮青、深青、暗青等不同的色调组合而成,且色彩非常饱满。
在阳光下照射,汝瓷的釉色会发出瑰丽多彩的光芒,给人一种艳丽奔放的感觉。
汝瓷釉色之美体现在质地细腻、晶莹剔透、纹理丰富多变、自然朴实以及色彩搭配鲜艳饱满等方面。
汝瓷的釉色不仅体现了匠人的技艺,更蕴含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精髓。
这种釉色之美在当今陶瓷艺术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冠乎窑器独称佳——汝窑赏析(二)

冠乎窑器独称佳——汝窑赏析(二)本篇将进行汝窑鉴定的分析和讲解,汝窑器物存世量较少,甚至是瓷片都较为少见,文章中如果出现不足或者错误的地方还请藏友们多多包含,多多指正。
正文汝窑产品的造型较为简单,所见汝窑造型主要是盘、碗、奁、瓶、洗、盏托之类,多以文房用小器型为主,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有玛瑙入釉之说。
瓷器胎质细腻坚实,外观呈香灰色,盘、碗等器型圈足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状。
汝窑器圈足,可明显看到外卷在烧造工艺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御用器,采用满釉支烧方法,圈足满釉,采用五根或三根支钉支烧。
其支钉细小规整,号称芝麻钉,至今未在其它窑口发现或者出土过,绝无仅有。
另一种为普通民用器,用垫饼垫烧,圈足无釉。
汝窑三支钉细小芝麻支钉汝窑五支钉汝窑垫饼支烧中间为垫饼痕迹北宋汝窑窑具北宋汝窑窑具汝窑釉色主要依靠釉中所含有的少量铁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巧用汝窑釉面干裂纹形成一种装饰手法。
在烧成过程用无意识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的缺陷)变成有意识的装饰,浑然天成,别具一格。
汝窑开片南方和北方古陶瓷由于地质和原料不同,古代南方青瓷胎多为高硅低铝,而釉为低硅中铝,北方青瓷胎则为低硅高铝,釉为高硅低铝。
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取了定窑的划花和印花技术,创造了划花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
南方和北方古陶瓷由于地质和原料不同,古代南方青瓷胎多为高硅低铝,而釉为低硅中铝,北方青瓷胎则为低硅高铝,釉为高硅低铝。
汝窑充分吸取了南北方瓷窑的特点,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取了北方定窑的划花和印花技术,并将二者的优点发扬光大,创造了划花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
清凉寺出土汝窑碗汝窑器釉的颜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誉。
釉面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罄,釉面有沙眼,显露蟹爪纹、鱼子纹、芝麻花,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窑瓷器浅析
默认分类2009-12-22 11:08:00 阅读10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汝窑瓷器浅析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被誉为名瓷之首。
汝窑瓷器的瓷釉中溶入了名贵的玛瑙,烧成后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
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在北宋时创设,是当时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胎体为香灰色胎,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出五彩光芒。
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釉面有明显的冰裂纹,形如鱼子纹和芝麻花。
还有一种被称为“蟹爪纹”的特殊纹形,瓷器界人士往往将它归为一种冰裂纹,但其实不然,笔者曾从某一收藏者处看见过真正的“蟹爪纹”,跟蟹爬过的泥地上的花纹基本相同,见下图:
(图片如看不到,可去华夏收藏网本人发表的同名收藏体会小文看得见)蟹爪纹并不呈现裂纹状,而是比周围的釉面微微低陷一些,呈现出一种很自然的美丽花纹,不是任何窑工所能描绘上去的。
它的形成原因,笔者推测是由于瓷釉中加入了玛瑙,釉水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了窑变,而这种窑变并没形成釉面完全开裂,但却使得部分釉面下陷,形成了这种美丽花纹。
这种蟹爪纹并不是每件汝窑瓷器上都有,反而是很罕见的,这更加显示了它的珍贵。
笔者见过的这件汝窑小碗,是典型的香灰胎,釉面在太阳光下用十倍放大镜观察,闪现美丽的五彩
光晕,釉面全体布满蟹爪纹,美妙无比。
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
南宋时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当时其身价已非同一般。
其产品,首先最好者当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许在市场出售,因此汝窑大部分产品是用来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
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但是也有许多瓷器专家并不认可上述说法,梁志伟先生就在《官窑瓷器赏玩解密》一书中讲到,民
间收藏的被“拣退”物也不会在少数。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为止,对该汝窑遗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