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治疗和抢救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生命。

方法观察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抢救和治疗及细心、全方位的对病人进行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约96%的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救治,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提高了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救治率和肺结核的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病因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33-02肺结核合并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发生率占肺结核的20%-50%,大量咯血可造成窒息或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要正确诊治,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182例。

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18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例中,其中男性97例,女性85例,年龄15-79岁,平均46岁。

其中25-58岁年龄组128例,占70.33%,提示青壮年患肺结核肺合并咯血者多见。

初次咯血者124例,反复咯血者58例。

其中因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咯血者59例,对病情毫无介意者51例,情绪稳定者37例,一般状况者 17例,休克状态者11例,死亡7例。

本组病例均是入院患者,都是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1]修订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经过消炎、抗涝、止血治疗后均见疗效,7例病人经抢救治疗无效临床死亡。

1.2病因及发病机理肺结核咯血的病因很多且复杂,与季节、气候变化、剧烈咳嗽等诱因有关。

在我国本病临床上仍然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约占咯血患者总数的60-92%。

其发病机理是(1)由于肺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菌毒素以及局部的变态反应,刺激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增强。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外渗至肺泡中,并与肺泡中分泌物混合,临床上就表现为血染痰或血痰。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40例临床分析

X线胸片正常咯血患者40例临床分析

3 讨 论
主要病 因:咯血 患者 的病 因甚为复杂 ,最常见 的病 因首先为炎症或支气 管扩 张,其次为结核和肺癌 ,对于 x 线 胸片 阴性 的咯 血患者 ,其病 因的特征 是 :以炎症 ( 2 %) 3 . 、支扩 (0 5 2 %)和结核 (75 1. %)占绝大多数 , 而肺癌 ( 2 %)的比例则大 为减少 ,这可 能是 以肿块为 1. 5 表现 的肺癌容 易在 x 线胸片上显 露之 故。 C 诊断价值 :对于胸片阴性的咯血患者,一般肺部 T 均存在着潜在性病灶,故 C T异常发现率较高,能够为临 床提供 比胸 x线更有价值 的影像学诊断。 从其诊断的情况 看,C T主要能发现较小病灶( 直径 <2m) c 或位于某些特殊 部位( 如肺尖部 、膈水平下 、脊柱弯、心影后) 的肺癌或结 核病灶 ,文献报道 C T对支扩 的诊断明显优于胸片,和支 气管造影相比, T对肺段水平支扩诊 断的敏感性为 8%, C 3 特异性为 8 %,若用薄层 C ,则进一步提高发现率[。 0 T 2 1 纤维支气 管镜 的诊断价值 :肺 C T同胸 x线样仍不 能明确病灶 的性质和咯血 的原 因,且仍 有部分咯血患者 肺 C 检查无异常发现 ,诊断常有 困难 。此 时,纤支镜 T 检 查则可弥补肺 C 缺 陷,是 明确 出血病 因,确定 出血 T 部位 的主 要手段 。大约 1%~1%咯血的肺 癌患者 x线 0 3 胸 片可 阴性 , 而整个胸 片阴性咯血 患者 中的 3 %~ 1%系 l 肺癌 ,且胸部 片阴性 的肺癌 以中心型鳞癌 为多见口。因 J
1 一般 资料 4 例病例均为本 院 20 年 l 月 ̄20 . 1 0 08 1 09 年 1 月门诊和住 院患者 。本组男 2 例 ,女 1 例 ;年龄 1 1 l
2  ̄6 4 8岁,平均年龄 5 岁 ;病程 1 5 个月~3年;咯血量 均 以 2 4h量计算 ,少量咯血 ( 小于 10m1 ,中量咯血 0 ) ( 0  ̄4 0 1,大 咯血 ( 10 0 m ) 大于 4 0 ) 0 m1 ,本组 患者少量 咯血 3 例 ,中量 咯血 3 ,大咯血 1 ;所有病例均从 6 例 例 病史及 体检 中均排除 了鼻咽部 出血 ,排 除 了心血管 、血 液系统等疾病 。 1 方法 . 2 1 . X 线胸片 所有病例均先摄胸部正 、侧位片 ,胸 .1 2 片完全正常 或基本 正常者 ( 基本正常是指 胸片上仅 示双 肺纹理 略增 多或偶 见局灶 性钙化灶 ,但缺乏任 何可 以解 释咯血的病灶 ) 。

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结肺核咯血。

结果40例患者中,有效止血37例,有效率为92.5%。

17例在1h内大咯血停止,13例在6h内大咯血停止,7例在12h内咯血停止;无效3例。

结论普鲁卡因与脑垂体后叶素合用治疗肺结核咯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肺结核是一种肺部慢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约30%的肺结核患者会有咯血发生,一旦患者发生大咯血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血块堵塞喉咙引起死亡。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控制患者咯血的首要方法,2022年6月~2022年6月我院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2方法1.2.1常规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预防感染、加用止血芳敏和止血敏等治疗。

1.2.2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在给予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前,在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加入垂体后叶素6U缓慢静滴,后用5%葡萄注射液500mL中加入脑垂体后叶素24U静脉滴注,1次/d,再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加入普鲁卡因300mg,对患者作皮试观察后,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10~15min左右。

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后好转情况,可以此调整患者的用药量。

当患者无咯血现象后,应继续滴注1~3次/d,逐渐停药,并对患者行抗炎、抗结核治疗,以预防出现并发症。

2结果本组40例患者,37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止血,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

其中在1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7例,在6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3例,在12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7例,见表1。

3讨论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肺结核咯血经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效果、

肺结核咯血经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效果、

肺结核咯血经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7-01-21T10:14:24.5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谢小青[导读] 咯血一旦发生而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其失血过多,产生休息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及时治疗是关键。

(西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南充 637200)【摘要】目的:探究对肺结核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针对4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5.0%);不良反应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7.5%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结核咯血经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的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63-02肺结核咯血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病情发生对于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影响均较大,因此病发后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相关研究曾指出,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良好,因而本次我们针对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分组进行干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恢复,本次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分组进行干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患者均经过结核菌的培养进行确诊,同时患者经过胸部CT进行确诊。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论文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论文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4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施行抗结核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糖尿病和肺结核两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肺结核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在控制糖尿病基础上积极抗结核治疗,并注意加强护理,观察病情,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结核;肺;糖尿病;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6-01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结核发病率的上升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不仅临床治疗困难,同时在流行病学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我科2011年1——12月确诊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4岁,其中轻型空腹血糖14mmol/l者8例。

2 治疗与转归2.1 糖尿病治疗均行饮食控制,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23例,胰岛素治疗者17例。

2.2 抗结核治疗用hrze治疗,有肝功能损害者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用利福喷汀替代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其中4例合并空洞者予以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2.3 疗效评价经上述治疗6个月后分析。

糖尿病:20例空腹血糖控制完全正常;15例空腹血糖稍高于正常值,均在8mmol/l以内,另有5例空腹血糖控制不佳。

肺结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消失,咯血停止,胸闷、气促明显减轻)28例,好转者(体温较前下降,咳嗽、咳痰有所减少,咯血量减少或停止,胸闷、气促症状减轻8例,无变化者2例,恶化2例。

痰浓缩涂片找抗酸杆菌转阴26例;x线复查吸收好转35例,死亡1例。

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在痰菌转变方面(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转阴或菌量减少),轻、中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优于重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外科治疗体会

血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j , 其死亡 原 因主 要为窒息 。引起
大咯血的常见原因如下 : 1 . 肺组织 周 围血 管被结 核病灶直 接 侵蚀 而遭 到破 坏 ; 2 . 已形成 纤维瘢 痕化 的结 核组织 牵拉和破
进行治疗 。其 中男 1 6例 , 女 6例 , 平 均 年龄 为 ( 4 6 . 2±5 . 4 ) 岁, 病 程 1—8年 。上 述患者 术前均有 大量 咯血症状 , 2 4 h咯
所有患者术前 均完善 相关检 查 , 如血 常规 、 凝血 全套 、 血 型、 血 气分析 、 心 电图 、 胸部 x片或肺组织 C T平 扫等。
三、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肺结核合并 大咯血外 科治疗 适应症 为 : 1 . 长期 反复 性咯 血, 胸 部 X片检查 结果 显示 肺组 织 内有结 核 性空 洞存 在 , 痰 液 涂片检查 可找 到结 核杆 菌 ; 2 . 肺结 核继发 支气 管感染 或 曲 菌 球感染现象 , 并且出现长期反 复性 咯血 ; 3 . 患者 既往 有肺结
1 8例患者经外科 治疗后均痊愈 出院, 4例患者死亡。结论
者 的病 历资料 , 总结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 治疗时机及临床疗效 。结果
肺结 核合并 大咯血患者 行外科手术治疗 , 术前需准确予 以评估 , 术后应正确处理 , 可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大咯血是肺 结核患者 常见并发 症 , 病情极 为凶险 , 经止 血 药物治疗无 明显疗效或 咯血呈 反复 发作性 , 可导致 患者 出现 低血压 、 休克 、 病 菌广泛播 散或 窒息等 情况 , 严重 损 害患者 的
时采用纤支镜可准确判断 出血部位 , 在支气 管 内膜 结核 以及
继 发感染检 查等 方 面均 可以起 到显 著性 的作用 ] 。术 后 患 者应继 续采 取正规足量的抗结 核药物 治疗 , 也是影 响疾病 愈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咯血是支气管扩张、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的并发症,大咯血是指在24 h内咯血量超过600ml或每次咯血量在300ml 以上,或持续咯血需输液以维持血容量,以及因咯血而引起气道阻塞导致窒息者。

大咯血发病急、出血多、发展快,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为大咯血救治中的首选。

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40例大咯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8~70岁。

咯血史18d一10年,支气管扩张咯血15例、肺癌咯血12例、矽肺3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5例。

咯血量300~800ml/d。

本组均行内科积极治疗止血无效。

术前均摄胸部正位x线片或行胸部ct检查,明确肺部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和性质。

1.2 方法术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5 feobra导管鞘。

逆行将导管推送到降主动脉,在左主支气管和隆突水平附近,找到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

60%泛影葡胺进行详尽的血管造影,部分加行邻近肋问动脉和胸廓内动脉造影,了解有无多支供血,同时观察脊髓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关系,寻找和明确出血血管后,观察分析其行程、管径和周围血管关系等,确定靶血管,导管深入靶动脉,试注造影剂,以验证导管位置,观察有无造影剂外溢、反流和根髓动脉或滑髓前动脉显影,如造影剂有外溢及反流则应调整导管位置,否则禁忌栓塞治疗。

注射栓塞剂时必须十分缓慢、小心,并且在电视透视严密观察下进行栓塞。

用明胶海棉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缓慢推注,严防造影剂反流入主动脉内。

直至目标栓塞血管血流停滞后,再行dsa检查示栓塞满意后,拔管结束手术。

术后处理: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15min加压包扎,24 h内平卧,术侧下肢制动,常规给予抗感染、止血、扩容、激素等2—5d。

2 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全部控制咯血。

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效果。

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流程、临床观察结果、并发症分析以及治疗效果评价,我们发现该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咯血频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并且在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也得到初步验证。

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结论表明,该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咯血频率方面有显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血凝酶、垂体后叶素、肺结核、咯血、临床效果、治疗方案、并发症、疗效评价、临床特征、总结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肺组织的明显病变,如肺部感染和肺部溃疡,容易导致咯血等并发症。

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咯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目前,虽然肺结核的治疗方法比较成熟,但对于合并咯血的患者来说,治疗难度较大,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2.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3.探讨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安全性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4.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结肺核咯血。

结果40例患者中,有效止血37例,有效率为92.5%。

17例在1h内大咯血停止,13例在6h内大咯血停止,7例在12h内咯血停止;无效3例。

结论普鲁卡因与脑垂体后叶素合用治疗肺结核咯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肺结核;咯血;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
肺结核是一种肺部慢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约30%的肺结核患者会有咯血发生,一旦患者发生大咯血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血块堵塞喉咙引起死亡。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控制患者咯血的首要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7岁,经临床诊断,40例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标准,痰检均为阳性,镜像学检测X线片显示肺结核呈典型表现,行PPD试验为强阳性或阳性。

均经CT排除支氣管扩张、肿瘤和肺脓肿等疾病。

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病史,无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过敏史。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预防感染、加用止血芳敏和止血敏等治疗。

1.2.2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在给予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前,在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加入垂体后叶素6U缓慢静滴,后用5%葡萄注射液500mL 中加入脑垂体后叶素24U静脉滴注,1次/d,再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加入普鲁卡因300mg,对患者作皮试观察后,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10~15min 左右。

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后好转情况,可以此调整患者的用药量。

当患者无咯血现象后,应继续滴注1~3次/d,逐渐停药,并对患者行抗炎、抗结核治疗,以预防出现并发症。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37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止血,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

其中在1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7例,在6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13例,在12h内停止大咯血的患者有7例,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肺结核的病理特点以渗出、增生和变质为主,当出现干酪样坏死时,坏死物经气道排出后残留空腔,形成空洞[1]。

肺结核在临床上是慢性病,但患者也可能会急性发病,并伴有咯血、咳嗽、乏力、低热等症状,咯血是指患者咳嗽时,有血液从口腔咯出,是由于患者肺实质、支气管和气管出血而导致的。

肺结核患者发生咯血的情况在临床较为常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①血管受纤维组织牵拉导致破裂出血或由于结核病灶直接侵蚀周围血管组织而出血;②并发支气管扩张呈肺结核性和结核性;③空洞内肉芽组织增生或动脉瘤破裂等。

肺结核咯血量大会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肺不张甚至窒息等严重合并症。

临床上,垂体后叶素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首选药物,垂体后叶素能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肺循环的血流量,有利于对患者的止血;垂体后叶素起效快,半衰期短,失活快,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患者体内维持30min左右即会被肝脏迅速灭活,此时可能反弹性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出现反跳性出血,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控制其缓慢静脉滴注,若注射过快、注射量过大,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面色苍白、出现便意等。

另外,对高血压、心脏病、妊娠期妇女等患者不适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

垂体后叶素具有抗利尿作用,可能引起患者水滞留。

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适当限制输液量,并适量补充电解质,以预防发生酸血症。

普鲁卡因用于治疗咯血,其止血机制现认为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及支气管动脉压有关[2]。

本组研究中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加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咳血有效率为92.5%。

普鲁卡因与脑垂体后叶素合用,可消除脑垂体后叶素的应用限制和不良反应,对治疗肺结核咯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Im JG,Itoh H,Shim YS.CT findings early acutive disease and sequential change with antituberculous therapy[J].Pulmonary tubercuosis,1993(3):23.
[2]满中华.普鲁卡因治疗大咯血68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