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2全解共29页文档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一、差序格局的提出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一)生活层次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整理版

差序格局一、差序格局的提出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图:差序格局下的“人”注:自我处在同心圆的中心,每一层同心圆代表一种私人关系。
同心圆距“我”越近,与“我”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3、差序格局的表现(一)生活层次费孝通举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作为差序格局的表现,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差序格局可大可小,且会伸缩变化,其大小及变化都取决于处在差序格局中心的自己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势力的大小及变化。
(1)亲属关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差序格局 (2)

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 此 …… 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 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 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 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 本特性了。……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 有一个“己”作中心的。 ……我常常觉得:“中国传统社 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 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和“大学” 的:
图一:从“差序格局”看”工具-混合-情感”关系 分类
差序格局可以用以下两个图来描述:第一 个圈子是家人圈子,通过情感性关系和需 求法则来维系;第二个圈子是熟人圈子, 通过混合性关系和人情法则来维系;第三 个是生人圈子,通过工具性关系和公平法 则来维系。
图二:差序格局下的个人社会网
图5
以 “己”为中心
(四)差序格局原文
•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 “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 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一说是公家 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 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 ……于是象格兰亨姆的公
律,坏钱驱逐好钱一般,公德心就在这里被自私 心驱走。 ……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时,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 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 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 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 3、特殊主义伦理
•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 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

Thank You
(二)文化层次
(1)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从自己推出去的和 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 纹的差序。 (2)孔子“善推而已”,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 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这恰好是对差序格局的比喻,自己总是中心,所 有其他人,随着他转动。
差序格局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 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 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2、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波纹的远近表示关系的亲疏,越远关系越薄。
差序格局
目录
1 差序格局的提出 2 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 3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区别 4 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 5 以图释意
一、差序格局的提出
在费孝通之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曾用“有 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 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 “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 会学界所接受。
4、差序格局的形成因素
第一,血缘 第二,地缘 第三,经济水平 第四,政治地位 第五,知识文化水平
三、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区别
费孝通对团体格局的基本定义 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主要区别
1、费孝通对团体格局的基本定义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 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 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 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 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 成一个个的团体。
《乡土中国》第4课差序格局定道德课件3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差 序 格
局
定
道
德
1、阅读篇章:《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2、学习任务:将核心概念“差序格局”和“团体道德”进 行比较,认清乡土社会的结构格局,并分析受差序格局影响而 具有伸缩性的道德标准。
情
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咱俩谁跟谁啊!”当
激 有人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想跟你表示亲近,其言下之意往 趣 往是“咱们可是很亲近的关系啊!”。但是,假设听到过他这句话
缺乏团体道德(具有伸缩性) 维持规范的力量是礼俗
“克己复礼”、私德在先 攀关系、讲交情
个人主义 爱无差等/兼爱
团体道德(有普遍的标准) 维持规范的力量是宗教、宪法
权利和义务 讲权利
概念比较法
请你也来试一试,比较“自我主义”和“个人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别。
“自我主义”和“个人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别表格参考
共
扶
②农民起义,很多组织内部,结为义父子或像“桃园三结义”这 危
,
种结拜为兄弟的现象也很常见。
沥
胆
披
肝
同
赴
死
。
24
称
兄
人们“结亲”的心理动机可能是为了拉近和想要亲近的人的距离, 道
弟
通过联姻或者结拜建立亲近的“血缘”(或接近于血缘)关系,把 共
扶
他拉入到自己的圈子里,成为“一家人”。在需要的时候,能从亲 危
,
近的“家人”那里得到有力的帮助。
沥
胆
披
肝
同
赴
死
。
25
联
系
实
际
走 进
书
思 考
中 , 从
生
差序格局(2)概要

• 差序格局的出现有其伦理基础即儒家思想。孔子 作为儒教的祖师爷也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儒家强调“君子求 诸己,小人求诸人”,并以“己”为中心克己复 礼,推己及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儒家思想强调克己复礼、敬畏礼、服从礼。 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缺乏流动 性。人们似乎是粘在土地上,他们安土重迁、生 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再加上乡土社会注重经 验的特点,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崇高重老的思想 即敬畏传统,服从礼的教化。
差序格局
组长:罗 组员:郑 李 王 瑾 健 果 升 张钟宝 林 军 王俊峰 陈彦兵 王纯宇 郝重经 马吉祥 马彦忠 王梦如 王金龙
目录
• 一、差序格局的背景概述 • 二、差序格局的内容 • 三、以图示意 • 四、差序格局的影响
• 五、日常生活当中的差序格局 现象
一、差序格局的背景来源
• (一)差序格局的概述
不足之处
• 首先要纠正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定义 , 这个 定义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以自己为中心 , 但实 际上 , 在乡土社会中 , 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 家庭而非个人 , 因此差序格局并不是以某个 人自己为中心 , 而是以家庭为中心 , 所推及 的也不是他人 , 而是其他家庭。费孝通所举 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例子 , 也隐含的是以 家庭为中心。因此 , 差序格局这张关系网的 基本单位是家庭 , 而非个人。
根本特征: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信 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它存在于分工不够发 达的传统社会。
实质: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费孝通 1、人物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 2005年4月24日),汉族, 江苏吴江人。是著名社会学 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 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副委员长,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差序格局理论简介

Thank You
五、以图释意
1、差序格局可以用两个图来描述 2、社交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3、实例:腾讯的SNS三维用户关系图谱
1、差序格局可以用两个图来描述
第一个圈子是家人圈子,通过情感性关系和需求法则来维系; 第二个圈子是熟人圈子,通过混合性关系和人情法则来维系; 第三个圈子是生人圈子,通过工具性关系和公平法则来维系。
二、差序格局的概念和内容
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 差序格局的四个要点 差序格局的表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因素
1、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基本定义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 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 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 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2、社交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基本上所有的SNS社交网络,都可以像下图那样分 为三个圈子,强联系(Strong Ties),弱联系 (Weak Ties)和临时联系(Temporary Ties)。
3、实例:腾讯的SNS三维用户关系图谱
一维:QQ好友、QQ空间好友; 二维:不同种类和兴趣爱好的QQ群; 三维:按照年龄、职业、爱好、地域等垂直划分的 细分关系,如同学录、同事录、同城好友等。
(二)文化层次
(1)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从自己推出去的和 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 纹的差序。 (2)孔子“善推而已”,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 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这恰好是对差序格局的比喻,自己总是中心,所 有其他人,随着他转动。
2、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主要区别
最新差序格局 (2)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差序格局 (2)
目录
• 一、差序格局的背景概述 • 二、差序格局的内容 • 三、以图示意 • 四、差序格局的影响 • 五、日常生活当中的差序格局
现象
一、差序格局的背景来源
• (一)差序格局的概述
•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 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在费先生之前,法国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 “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 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 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 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 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2、著作简介
《乡村中国》,此书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皇权与绅权》《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生育制 度》五书的合辑。诸书各有特点,但均围绕“乡土中 国”进行讨论,故以“乡土中国”作为全书命名。费 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 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 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 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著 名的“差序格局”等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就是 在这本书中提出和论证的。《乡土中国》是社区研究 的一部比较成熟之作,代表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社会学 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实地的社区研究 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费孝通先生所从事的这项工 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界,是有作开,创在性的。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 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有助于当代青少年更好地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