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前指导——考前必看系列)

中考数学考前指导——考前必看系列

【让我们来一场穿越】

你可以想象,现在已经中考结束了,如果能回到20天前的“今天”你会做什么?

做一万道题?听两次押题班?

或许你会更在意为何自己选择题做错了两道题,要命的是这两道题还是那么简单的。

说说看,你要怎么挽回吧。

如果是我,我会恨自己没有仔细审题,讨厌自己不检查,责怪自己为何要算错。

然而……,机会还在你们手中啊,children!

从现在开始仔细阅读并学习这份考前指导

模块一:考试技巧

一、选择题:前面几题都很简单,估计1分钟可以完成,还是劝你不要粗心。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

1.我们应该这样做:仔细审题,判断是方法不会?还是漏看条件?然后再考虑解题方法,这边指的并不是常规解法,而是一些特殊的技巧。

①排除法

...,排除掉很夸张的!明显错误的选项,剩下可能正确的选项,这样机会至少上升至少25%,或许运气好一下就排除了3个。

②特殊值法:在一定范围内,如题目给出变量的范围:x是正整数,或者分母不等于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等,得到一

个取值范围,在里面取一个特殊量,代入。

例题:

1.如果表示a,b两个实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b的结果等于( ) A.-2b B.2b C.-2a D.2a

x=成立,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0

A.x > 0 B.x≥0 C.x < 0 D.x≤0

特殊值法不仅仅在选择题可以使用,在填空题也可以使用.

3.旋转问题→确定旋转中心,并用圆规和尺子画出图形,注意旋转出现的等腰三角形

4.求方程解,考的就是根的检验,将选项代入检验。

5.无奈之举:求角度的题目→量角器,求线段→尺子,并对比已知线段,对应线段成比例。翻折→用草稿纸折.

二、填空题注意事项:

1.有些题目空格后没跟单位,写答案卷时必须记得写单位。

2.弄清:仰角,俯角,外心,内心,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正弦,余弦。

3.方程的解是_______,应该填x=2,而不是直接写2;若此题问x的值为__________,应该直接填2.

4.若答案有两个,或者更多,中间应该用“或”、“且”来连接。例如:x <﹣1或x >5,x >﹣1且x≠0。

5.出现字母和数字计算比较复杂,这样的题目用特殊值法一般可做。一般来说答案是:-1,±1,0,2014(当年年份)的可能性不小。

6.有分类讨论的问题,有时你只对一个答案有把握,那么你就干脆就写一个,不要去猜,因为多答时,只要有一个是错的就算全错,一分都没,写一个还有两分

三、动点问题注意点

1.运动时间要注意!!!!

例:如图所示如图所示BC=6cm,AC=8cm,动点P从B点出发往C点运动,速度为1cm/s,动点Q 从C点出发往A点运动,速度为2cm/s,P、Q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

运动。

Q

2.要注意从一条线段到另一条线段的变化。要注意经过端点时的变化,特别是x的取值范围和线段的表示。

3.一般情况下动点都能用设x法解决,在本篇结束时会介绍关于设x法的表示技巧和列式技巧。

四.求值,求线段、求坐标、求函数关系式

设x法(本篇后半部分着重解读)

五.应用题

1.双检验:①方程的解是否有意义(包括实际意义,如人数不可能是负的吧)。

②检验所求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

2.注意单位问题,换算、加括号、总之别忘了加单位啊!!!

这部分一定要拿下哦。

六、一元二次方程

:x 1+x 2=-b a ,x 1x 2=

c

a

求根公式: x

判别式△=b 2-4ac

是否为一般式

a ≠0

bx +c =0,有解x =-c b

a =0

方程:ax 2+bx +c =0

注:△不仅仅可以用于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特别地,在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常

用于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七、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主要思想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点到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核心方法是:等量转化。

辅助线做法为:关于动点所在的直线做对称。2个动点则做两次对称。 代数最值问题: 出现方式:函数问题 出现题型:动点问题 解题技巧:配方法

注意点:当我们配方完,如y =-2(x -3)2+5,要确定x 的取值范围,并判断它开口向上,有最大值。 格式:例,已知2≤x ≤6,求y =-2(x -3)2+5的最大值。

∵ 2<0,对称轴方程:x =3

①当2≤x ≤3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x =2时,y =3;x =3时,y =5 ∴3≤y ≤5 ;

②当3

x =3时,y =5;x =5时,y =-3 ∴-3≤y <5

综上所述-3≤y ≤5。

下面从知识角度和技术角度谈谈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技巧: ★ (一)态度上的技巧

建议: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检查订正完之后,如果时间还有节余,大可以好好思考压轴题怎么做。“放弃也是一种美”,“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二)答题上的技巧

1.写上去的东西必须要规范,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

2.过程会写多少写多少,但是不要说废话,计算中尽量回避非必求成分;

3.尽量多用几何知识,少用代数计算,尽量用三角函数,少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模块二 注意点

一、 易错点

1.、π、1.010010001… (依次增加一个0)

易错点:除不尽的有理数

227、1

3

…等容易被误认为是无理数。

2x 的范围是x ≥1,1

1

x -有意义,x 的范围是x ≠1。分式211x x --的值为0,则x =-1。

3.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系数、次数、项

-7xy 2是三次单项式,系数为-7;2x 2-x -1是二次三项式,常数项为-1,二次项是2x 2,二次项系数是2. 而32的次数为零,因为字母都没,次数哪有。注意次数是字母的专有名词!! 4. 因式分解

16a 2-4=4(2a +1) (2a -1)

易错点:16a 2-4=(4a +2) (4a -2) (分解不彻底)

分解要彻底呀,x 2-2还可以看成22x -呢!!可分解为(x x +!

5.整式与分式运算:22222(4)4

222122

a a a a a a a a a a ----+=-==

++++ 易错点1:去分母运算;

易错点2:没有把后两项当整体或符号错误

其实在移项和去、添括号时计算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6.分式方程

2

63111

x x -=--,去分母后是2

63(1)1x x -+=- 易错点1:去分母时“1”漏乘; 易错点2:符号6-3x -3; 易错点3:忘记检验

7.解不等式:-4x >2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正确答案1

2

x <-) 易错点1:1

2

x >-(没有改变不等号方向); 易错点2:x <-2

遗漏点:忘记用数轴表示;另注:数轴表示要准确,不要忘记箭头。 解不等式时要认真看题目要求是求不等式的解集还是整数解

84=,易错点,写成±42,易错点:写成±4。知识点概念别再有问题了哈! 9.判别式△的应用经常忘记检验二次项系数a ≠0

例:方程(m -1)x 2-(2m +1)x +m =0有两个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方程(m -1)x 2-(2m +1)x +m =0有两个实数根 ∴△=4m 2+4m +1-4m 2+4m =8m +1≥0 ∴18

m ≥-且m ≠1 (易漏掉m ≠1)

注意了:判别式:△=b 2-4ac 这种写法要避开哦!!如ax 2+(b -1)x +c =0。求根公式也一样,公式可以不必

写直接代,△这个符号中考是可以用的啊!

10.要注意点的坐标与长度的关系。P (2,0),Q (-2,0),则PQ =4;若P (a ,0),Q (b ,0), 则线段PQ 的长为=|a -b |。 1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注意:

①端点是否可以取得;②是否是正数值(若x 表示学生人数,则x 为非负整数) 假设学生人数为x ,x 大于5小于20,则写范围时写成:5

y x

=

,当,-2≤x ≤-1求y 的取值范围。 解:当x =-2时,y =-1;x =-1时,y =-2 又∵当-2≤ x ≤-1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2≤ y ≤-1。 易错点:增减性没有分析。

13.审题要清楚:如选择题中,问的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是”,“增加了”还是“增加到”等等,另注意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解答题目中,题目中“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能否”“能否正确”等等问题,一定要先回答,每分必得。

14.出现多解时易漏解

(1)直线y=-2x+b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4,则b的值等于±4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一边长为4,另两边长为4和2,或者3和3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70°或者40°。

(4)在半径为5的圆中,弦AB ,则其所对的圆周角为60°或者120°

(5)在半径为5的圆中,弦AB∥CD,则AB和CD间的距离为14或者4

15.运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用“HL”来判断三角形全等时要写“在Rt△ABC中”。

16.三角形的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重心,中线的交点。

17.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的前提条件是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相似则利用面积公式。

18.平移要指明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旋转要指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19.两条弧相等,那么这两条弧一定要在同圆或者等圆中,但是弦相等、圆周角相等,圆心角相等,它们可能不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

20.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两边中点的线段。

21.求函数关系式时,不一定都是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有可能是其它字母),如经常也就路程(S)和时间(t)的函数

关系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避免失分。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2.求中位数时要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三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若有单位要写出来。‘

二、考前记忆点:

一、对以下数据可以养成敏感度,对计算有一定的帮助。

平方数:

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

162=256、172=289、182=324、192=361

常见的立方数:

23=8、33=27、43=64、53=125、63=216、73=343、83=512、93=729

≈1.414≈1.7322.2362.449,π≈3.14

二、考试常用公式

1.三角函数sin30°=12,sin45°=2,sin60°=2,;cos30°=2,cos45°=2,cos60°=1

2

tan30°,tan45°=1,tan60° 2.弧长180

n R l π= ,扇形面积21

3602n R S lR π==,其中:半径(R ) ,圆心角(n °

). 3.二次函数:对称轴是直线2b x a =-,顶点(2b a

-,2

44ac b a -),

顶点式:y =a (x -h )2+k ,对称轴:直线x =h ,顶点坐标: (h ,k ) .

4.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2

-4ac ≥0),判别式:△=b 2-4ac ,

5.n 边形对角线条数为n (n -3)

2(n ≥3),内角和为(n -2)×180°(n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6.科学记数法:用字母N 表示数,则N =a ×10n (1≤|a |<10,n 是整数).

7.①)2=a (a ≥0)│a │=(0)(0)

a a a a ≥??-

b ≥0); =b ≥0,a >0).

8.若直线和x 轴的夹角(指锐角)为θ,|k |=tan θ,例如y =与x 轴夹角θ为60°.

9.反比例函数:k

y x

=

(k ≠0),k =xy ,若A (m ,n )、B (p ,q )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则k =mn =pq . 10.旋转:正n 边形绕中心至少旋转360n

?

能与自身重合,如正五边形绕中心旋转72°后能与自身重合.

11.正三角形面积(边长为a ):S 2

,菱形面积(边长为a ,高为h ,对角线长m 、n ):S =a ×

h 或S =12mn . 三、应试准备(不能带计算器)

1.工具齐备(作图可以用2B 铅笔画完后可以再用黑笔描一下)

2.心理准备:勿慌乱,相信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按照平时的要求做题,不要刻意加快或者放慢做题节奏 3.做好知识储备,沉着冷静答题

(1)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确保基础题的得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完整性 (2)中等题要认真理解题意,注意平时所学知识、方法的有效迁移,理清思路,细心作答

(3)对于难题,要尽可能的抢到一些步骤分,万万不可放空,在交卷之前把你能得到的结论都写上(24-26题) (4)要留出检查的时间(建议10—15分钟左右):答题过程中遇到没有把握的题目可以暂时跳过,留待检查时重点检查,确信有误再作改动。

(5)要善于画图分析解决问题,几何的常用工具有相似,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四、部分常见公理、定理、定义

1.特殊四边形的相关结论

(1)矩形判定:①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判定: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

2.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两组量都分别相

等。

(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切线的性质: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注意证明方法:公共点已知—“连半径,证垂直”;公共点未知—“做垂直,证半径”。

5.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

五、做题规范要求:

1.计算题按步骤答题,不可跳步,按步骤给分;

2.一元二次方程先求判别式,再应用求根公式;

3.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解非分式方程应养成在草稿纸上检验的习惯;

4.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时,既要注意取空心还是实心,又要注意将表示的数轴出来;注意统计量中要加单位;5.求概率时不可直接写出答案,要有过程,注意格式p(某事件)=多少;

6.审题分清是求概率还是写事件;

7.注意解、设(要有单位)答的完整性;

8.凡是作图题都必须作答,并且作答要指明哪个图形;

9.画函数图象要列表等步骤:一次函数两个点,通常取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反比例函数一支曲线一个点。二次函数五个点;

10.注意应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函数图象;

11.证明题中若需添加辅助线要用虚线连结(比如证明切线);

12.解答题中注意每小题条件的使用范围。

【部分口诀】

线段相等,找全等,角度相等,找相似。

注意:线段相等,我经常用等量代换,而角度相等,我经常用它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点在函数图像函数上,可以考虑先代入。

动点P在函数图像上,假设P的横坐标为m,随之表示出纵坐标。

中点中线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三角函数,构造垂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