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集美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削弱常见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
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削弱加强常见的解题方法

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削弱加强常见的解题方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有哪些,想了解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削弱加强常见的解题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削弱加强常见的解题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削弱加强型题目在逻辑推理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也会经常感觉到,削弱加强型题目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经常会出现相似选项,混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在两个选择中不断纠结,最后终于选错了答案。
考后看答案,总是懊悔不已,那今天小编就带着同学来看看削弱加强题目具体要怎么做,避免我们在考场上出现同样的错误。
【例1】现在大多数用后即可废弃的塑料罐上都贴上了用以说明塑料的类型或质量的号码(从1到9)。
具有最低编号的塑料品最容易被回收工厂回收,具有最高编号的塑料很少被回收。
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拒绝购买那些包装在最高编号的塑料制品内的产品,使不能回收的废物长期来看显著减少。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严重地削弱上面的结论?A. 目前,收集、分类和回收被抛弃的塑料废品的费用要比用原材料制造的新的塑料产品的高B. 许多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印在塑料容器上的号码C. 塑料容器经回收后,编号几乎总是在上升,因为回收处理会使塑料产品的质量下降D. 那些将所有废弃的塑料容器收集起来以备将来回收的社区,只有在明显没有回收商来回收它们的情况下,才将有较高编号的塑料倾倒进垃圾堆里【解析】答案B。
第一步,我们根据问法来确定题型。
这道题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我们立马确定这道题为为削弱型题目。
确定完题目之后。
第二步,题干论证主线,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
那这道题目结论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拒绝购买那些包装在最高编号的塑料制品内的产品,使不能回收的废物长期来看显著减少。
前面的为论据:具有最低编号的塑料品最容易被回收工厂回收,具有最高编号的塑料很少被回收。
2020省考行测技巧:削弱加强之类比推理

2020省考行测技巧:削弱加强之类比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大家都知道行测考试里的削弱加强型是我们的重点题型。
而根据中公教育多年研究发现常考的削弱加强型分为了几种不同的论证模型,其中的类比推理便是高频考点。
那么,今天就带着大家来学习这种论证模型,并且攻克它!一、认识类比推理,明白题型特征类比推理,即两个或两类事物有一系列相同的属性,其中一个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则推测另一个事物也具有该属性。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的妈妈经常对小明说,你和隔壁家的小王上同样的初中和高中,还报了一样的辅导班,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你也应该考上北京大学。
大家发现,小明和小王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如上同样的初中和高中,报一样的辅导班),而小王具有一个不同的属性即考上北京大学,小明的妈妈便推测小明也具有该属性即考上北京大学。
这样的论证就是求异论证。
现在大家能明白类比推理的题目有什么特征了吗?明白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答这类题目。
二、掌握解题要点,锁定正确答案对于这类论证模型,我们知道了它的题目特征,再进行削弱加强就比较简单了。
削弱:找不同因素(本质相关),即找到不一样的影响题干那种不同属性的本质因素。
上面的例子,我们如果要去削弱题干论证,只需要找到影响考上北京大学的本质的不同因素。
比如小明的智商比小王低很多,智商的高低会影响能否考上北京大学,那么小明很可能考不上北京大学,便反驳了小明妈妈的论证。
加强:找相同因素(本质相关),即保证影响题干那种不同属性的其它因素是一样的。
上面的例子,我们如果要去加强题干论证,只需要保证其它影响考上北京大学的因素都是一样的。
比如小明和小王的智商是一样的,智商的高低会影响能否考上北京大学,那么小明很可能考上北京大学,便支持了小明妈妈的论证。
学完了类比推理的解题要点之后,我们拿个题目来练习一下。
【例题】2005年上海市邀请英国的曼联俱乐部来沪进行友谊赛。
仅仅一天时间,主办方的票房总收人就达到了八百万元。
2020国考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莫要慌

2020国考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莫要慌在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即削弱加强题是考生们比较头疼的板块,一方面文字量比较大,读起来耽误时间,另外一方面选项需要逐个分析,做题效率较慢,那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说一说,怎么做可能性推理的题目才能事半功倍?教你一招就是概括题干+辨析选项。
一、概括题干(捋清逻辑主线,不要着急看结论)例1: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对比蜂蜜和止咳药对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蜂蜜不仅有镇咳作用,还有助于睡眠,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来说,蜂蜜比止咳药更有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据了解,目前许多药店中治疗咳嗽的药物大部分为成人提供,并不适合6岁以下的儿童B.实验表明,一部分儿童的咳嗽是因肺热引起,一周后就可自行痊愈,并不需要用药C.研究发现,蜂蜜止咳效果更佳的原因可能是他可以放松受刺激的喉部,并非真正治疗感染D.一些1周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食用蜂蜜,因为蜂蜜可能对幼儿的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发小儿腹泻一、分析题干。
背景(研究人员向对比蜂蜜和止咳药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论据(蜂蜜有镇咳作用,有助于睡眠)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来说,蜂蜜比止咳药更有效),分析题干的时候要拆零碎,梳理逻辑主线的时候要高度概括。
这道题目的题干就是说:蜂蜜有好处推出蜂蜜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蜂蜜比止咳药效果好。
问的是削弱,选项的走向大概就是蜂蜜好但是未必能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或者蜂蜜好但是治疗效果不如止咳药,即:有前提未必有结论。
二、辨析选项(逐个分析,一看是否,二看走向,三看力度)A项:药店的治疗咳嗽的药物大部分不适合6岁以下儿童,A选项说的是止咳药不适合儿童,不适合儿童不能说明止咳药没效果更不能说明蜂蜜比止咳药好,题干说的是蜂蜜有好处推出蜂蜜治疗效果比止咳药好,所以第一看是否跟题干论述同一个话题,不是一个话题,即“否”,那A项直接排除;B项:部分儿童咳嗽用药情况,不用吃药就会自愈,说的是止咳药没有用,但是也不能说明蜂蜜的作用,更未提及二者的对比,很显然跟题干论述的也不是同一个话题,因此直接排除;C项:蜂蜜止咳效果好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治疗感染,而是可以放松受刺激的喉部。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分析: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

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分析: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逻辑判断中削弱加强是重点,我们对削弱加强当中有一些常见题型进行总结,于是形成了我们的论证模型,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来说一说论证模型当中的求异论证这个模型。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求异论证推理,求异,说白了就是找不同,它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看一下他的模型。
模型:A(场合):a b c d e(被研究现象出现)B(场合):a b c - -(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结论:d是e的原因在我们生活当中,类比推理也常出现,比如说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报考公务员,你和隔壁王叔家的孩子都要考公务员,你们年龄相仿,学历相似,家里是邻居,但是呢,你报了中公的班次学习,王叔家孩子没有报中公的班次,这个时候你考上了,但是王叔家的孩子没考生,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有一个结论,中公是你考上的原因。
这就是典型的求异论证,当你们有这点不一样的时候,这很容易就是原因。
那我们现在可以想一想怎么去削弱这样的一个结论。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王叔家的孩子天天不学习,我天天认真学习,我们的学习状态不一样;或者说,王叔家的孩子考试那天准考证忘记带了,没能按时进场考试……这些都能够说明王叔家的孩子没考生而你考上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可能性,这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我们总结一下。
那么,求异论证类型题目的削弱方法就是,找不同。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削弱,我们可不可以直接说这个结论不成立,中公就不是我考上的原因,其实也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就是在削弱结论。
那么,求异论证类型题目的另一个削弱方法就是,直接削弱结论。
这是削弱,相对应的应该有他的加强方式,既然削弱是找不同,加强就应该是找相同,削弱乐意削弱结论,加强就可以直接加强结论。
【示例】老张为了试验某品牌化肥的效果,把自家的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产400公斤。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可能性推理迅速解题之求异论证模型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可能性推理迅速解题之求异论证模型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可能性推理迅速解题之求异论证模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可能性推理迅速解题之求异论证模型 在历年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板块中,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型一直是重点考察的题型,尽管这类题目在近几年的考试中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依旧不会影响其重要性。
削弱加强作为一种题型,我们有不少同学对此感到困惑,很多时候正确率得不到提升。
其实我们在之前就说过,削弱加强型的题目对于题干的逻辑主线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你准确地分析出一道题目的逻辑主线,那么当中存在的逻辑漏洞也就呼之欲出了。
通过对多年题目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求异论证”这一模型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因而当你掌握了这一模型,将能够顺利地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一论证模型。
(一)含义 “求异论证”指的是在一个相似的场景中出现了一个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去寻找这一相同似景中出现的不同因素书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举例来说,有一对龙凤胎,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而在同一场考试中女生的成绩却优于男生。
因而班主任就认为是因为性别的原因导致了他们成绩上的区别。
类似于上述例子的论证模型我们就将其称为“求异论证”的模型。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们用公式表达如下: (二)削弱、加强角度 削弱:找不同因素、另有它因、切断联系 加强:找相同因素、排除它因、建立联系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看看这一模型的具体运用。
【例】一项研究选取80名13岁到25岁出现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年轻人作为被试对象,随机选取其中的一半人服用鱼油片剂3个月,另一半人都用安慰剂3个月。
研究人员对受试者跟踪考察7年后发现,在服用鱼油片剂组中,只有10 %的人罹患精神分裂症;而在服用安慰剂组中,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则高达40 %。
2020集美公务员考试行测:加强削弱常见论证模型之可行性分析

2020集美省考行测:加强削弱常见论证模型之可行性分析加强削弱题是目前各种公职类考试的重点考察题型,无论是从题量,还是难度上,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而此类题目在做题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解题思路和做题理论外,在出题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一些题目在结构上、形式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对于这些题目我们做了统一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一些常见的论证模型,今天分享的是可行性分析模型。
可行性分析模型其实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或目标而提出一个拟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方法、建议、计划),是一种从目标到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行动的论证。
例如:近年来,猫成为A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这些猫(包括宠物猫和流浪猫、野猫、农场猫等无主猫)每年捕杀动物的数量达上百亿。
有动物慈善机构建议可以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
带有项圈的猫比其他猫的猎捕成功率至少降低三分之一,捕杀数量将因此而大幅减少。
该例中就是通过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从而实现减少猫捕杀野生动物数量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模型,削弱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1.没有可操作性;2.不能达到目的;3.有其他负面影响。
加强也是从三个角度进行:1.具有可操作性;2.能达到目的;3.无其他负面影响。
例题1: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120 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为了迅速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某条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限制由原来的100 公里改为120 公里。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主张的是:A.统计表明,行车速度达120 公里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反而影响高速公路使用效率B.限速每小时120 公里不能迅速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因为高速驾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C.时速达到120 公里时,汽车的油耗量将明显增加,考虑到油价,大多数司机会放松油门D.虽然时速限制放宽至120 公里,但在不少路段上很多司机对此速度有安全之虞【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题干观点是为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将最高时速限制提高到120公里。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日常、加强、削弱结论题目、解题思路及案例解析讲义

日常结论题目特征题干:类言语、无逻辑关联词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解题思路1.不选(1)逻辑错误(2)无中生有(3)偷换概念2.慎选(1)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2)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3)程度:最/极大/很……(4)范围的扩大3.优选可能性的词汇:可能、有的、有些……警惕“四大坑王”:更!最!越!首!例 1(2017 山东)研究显示,黑、灰色汽车是盗贼的最爱,亮色汽车很少被问津,白色汽车失窃率最低。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偷车贼往往有“黑暗型人格”,选择和自己性格颜色相反的汽车倒卖,让他们感觉不踏实。
相比新款或豪车而言,盗车贼偏好有着三年车龄左右的大众车型,这种车保值且好转手。
根据上文,最有可能推出的是()。
A.三年车龄的红色大众车型最易被盗B.暗色系汽车在二手车市场最为畅销C.崭新的白色豪华汽车不容易被盗D.最畅销的车型也是最易被盗的车例 2(2018 陕西)在很多手机 APP 中,都存在过度采集信息的问题,并引起公众疑虑。
用户一旦授权 APP 采集这些信息,最担心的就是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
而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绝对的信息安全几乎不可能实现。
近来,美国的脸书泄露用户信息事件,以及国内最近的大数据“杀熟”,可谓殷鉴不远。
作为最基础的电信服务提供商,运营商拥有数以亿计用户的隐私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更是难以估测。
由此可以推出()。
A.必须规范手机 APP 和电信运营商对隐私信息的采集与使用B.个人必须注重信息安全,尽可能少使用手机 APPC.国内网络用户不要使用脸书,更不要注册D.国家和个人必须抵制大数据“杀熟”,规范对大数据的采集与使用例 3(2018 北京)据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因此北半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 2013 年已达到 400PPM这一标杆水平。
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但即便如此,2017 年 6 月南极洲的二氧化碳浓度也达到了 400PPM 这一标杆值。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逻辑判断削弱、加强专项练习题及解析

削弱、加强题型专项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削弱、加强的题目分为三种:削弱、最不能削弱,加强。
而此类题型的题干基本上都是一个论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
论点就是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者反驳某一个论点的理由。
论证关系式论据和论点练习方式,也就是推理形式。
要正确分析题干论证,就要学会区分论点和论据,有以下几点建议:1、找“结论”,当题干中出现“结论”时,之后的语句就是论点,前面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2、找关联词,通常,“所以”、“因此”、“那么”、“显然”、“由此可见”等联接词之后的是论点,而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联接词之后的语句是论据。
3、找特征词,如“宣称”、“认为”、“说明”、“建议”、“推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后的语句可能是论点,而“理由是”、“根据是”、“例如”等之后的则是论据。
4、分析因果关系,当题干中没有出现提示性词语或出现多个提示性词语时,可以通过分析题干中的因果联系来区分论点和论据。
第一节削弱型一削弱型1、常见提问方式(1)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2)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有力地质疑上述论证的结论?(3)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3、解题思路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1)阅读题干,找出论据和论点。
(2)逐一分析选项,找到否定论据M、否定论点N或者否定论证关系的选项。
(3)通过否定论据、论点或论证过程,使题干论证不成立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2、常见削弱方式(1)削弱论点即削弱N,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搞清楚题干中的论点是什么,有时候题干中会出现两种观点,此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反驳和消弱的是哪一种观点,削弱论点的形式一般为:直接否定论点或者举出与论点N相反的例子例1最近一个研究机构在做出大量调查后发现,出身名门世家上层阶级的人成才的可能性比普通出身的人高出50%。
因此,人的素质,主要由遗传决定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B.历史上的名门世家开始也往往起于微末C.家无三代兴,任何显赫的家族也逃不出兴衰轮回的历史规律D.人的成才在很大程度与后天的教育机会等外在环境因素有关例2某国人口总量自2005年起开始下降,预计到2100年,该国人口总数将只有现在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集美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削弱常见论证模型之
求异论证
加强削弱题是目前各种公职类考试的重点考察题型,无论是从题量,还是难度上,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而此类题目在做题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解题思路和做题理论外,在出题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一些题目在结构上、形式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对于这些题目我们做了统一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一些常见的论证模型,今天分享的是求异论证模型。
“求异论证”归纳模型其实就是比较某种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
例如:把60 名30 岁女性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服用维C,二组不服用,一个月后服用维C 的一组皮肤比一月前更白,因此推测服用维C 能够使皮肤变白。
对于这样的模型,削弱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找其他不同属性,二是切断联系。
加强也是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找其他相同属性,二是建立联系。
例题1:啤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向来受到科学家关注。
由于女性的手指骨骼会最先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研究人员选择对她们的指骨进行超声波成像扫描。
扫描结果显示,常喝啤酒的女性和不喝啤酒的女性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前者的骨密度高于后者。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啤酒有助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有喝啤酒习惯的女性大多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健壮,骨骼密度本来就相对较高
B、啤酒中含有的黄豆芽苷元素是否能有效防止骨骼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啤酒中的酒精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而缺钙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D、每天喝200毫升啤酒的女性,其骨骼密度高于每天喝500毫升啤酒的女性
【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论点为:喝啤酒有助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论据为:常喝啤酒的女性和不喝啤酒的女性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前者的骨密度高于后者。
A项中,说明骨骼密度高的原因可能是喜欢参加运动而不是喝啤酒这一习惯,找了其他的不同属性,属于另有他因,可以削弱;B项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说明还没有确定性结论,翻了诉诸无知的错误,排除;C项中,说明了啤酒可以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但是和“骨密度”不是同一概念,属于无关项,排除;D 项中,讨论的是喝啤酒多少对骨密度的影响,题干讨论的是是否喝啤酒对骨密度的影响,两者不是同一概念,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例题2:研究人员对中风幸存者进行分组实验。
他们让一组中风幸存者在研究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为期3 个月的户外健步走锻炼。
另一组不进行运动,而是接受治疗性按摩。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持续6 分钟的测试中,步行组的人比按摩组的人走得更远,能比后者多走17.6%。
研究者认为,身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步行组的平均年龄为72 岁,按摩组的平均年龄为65 岁
B、与按摩组相比,体质的改善使得步行组中风幸存者生活质量更高
C、步行组中风幸存者还服用了相关治疗药物,按摩组停服了相关药物
D、研究证明,对身体严重受损的中风幸存者来说,接受按摩的效果更佳
【答案】C。
中公解析:题干通过两组中风幸存者进行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身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C 项指出两组人员除了运动外还存在吃药与否这一不同,据此得出题干的结论并不恰当,削弱了题干论证;A 项年龄大小属于无关项;B 项承认运动的作用,对论证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作用;D 项涉及的是身体严重受损的中风者,也与题干结论无关。
故答案选C。
通过这两道题,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理解求异论证模型,并且在后续的做题中,能够用求异论证模型的解题思路快速选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