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的分布类型
频数的分布类型

1.频数的分布类型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尖,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多,靠近两头的变量值频数少,分布曲线宛如一口古钟。
U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频数多,与钟型分布相反。
J型分布,一种是正J,即频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另一种是反J。
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相对差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通常又称为标准差系数,用V表示。
离散系数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
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联系: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都是研究和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是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具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进行统计推断,是相关分析的拓展。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对于相关程度很低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区别:相关分析中,变量x变量y处于平等的地位,回归分析中,变量y称为因变量,处于被解释的地位,x称为自变量,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变化,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x和y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中,因变量y是随机变量,自变量x可以是随机,也可以非随机。
相关分析主要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变量x对变量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4.时期时点序列定义特点时期序列的特点,序列中各个数据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序列中每一个数据的大小与所属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联系。
序列中每个数据,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时点序列的特点,序列中每个数据是不能相加的,相加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序列中数据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序列中每个数据,通常是间隔一定时期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
5.选择趋势线的标准观察散点图,根据现象观察值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散点图的形态确定适当的趋势线。
第数据的频数分布频数与频率

2023-11-05
目录
• 频数分布概述 • 频数分布的种类 • 频数的统计特征 • 频率的计算方法 • 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 实例分析
01
频数分布概述
频数分布的定义
频数分布定义
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成若干组,对每一组数据统计其出 现的次数,称为频数,而每一组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组 距。这样的频数与频率分布称为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频数分布通常用表格形式表示,其中横坐标表示组别, 纵坐标表示频数或频率。
频数分布的作用
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了 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分布形态等特征。
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收集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可供分析的数据。
统计频数
对每一组数据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
数据分组
VS
频率
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即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频数和频率都是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特征, 但它们的度量单位不同。频数是实际出现的 次数,而频率是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因此 ,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频数和频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对 象出现的频数较高,那么其频率也相对较高 。反之,如果一个对象出现的频数较低,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频率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
将数据按照一定顺序列出,并标记相应的频数和频率。
图形法
通过柱状图、饼图等图形表示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频率的计算公式
频率的计算公式
频率 = 频数 / 数据总数
频数
在一定范围内,某个事件出 现的次数。
频数及其分布四种统计图

频数及其分布一:基本定义1.2.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3.频率: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的频率.例1:填写下面这张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部分.变式:学生各组数据频率之和等于多少?所有频数Array之和呢?例2:已知一组数据的频率为0.35,数据总数为500个,则这组数据的频数为变式:已知一组数据的频数为56,频率为0.8,则数据总数为个例3 某袋装饼干的质量的合格范围为50±0.125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200袋该中饼干,质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1)求各组数据的频率;(2)由这批抽检饼干估计该厂生产这种饼干的质量的合格率.某食品厂生产的200袋饼干的质量的频数分布表二:频数分布直方图一: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Mstogram).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我们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2-5所示,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没有空隙.【说明】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列出频数分布表.在分组时要注意:(1)组数适当;(2)组距相等.同时,分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空,即该组必须有数据;(2)不重,即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中;(3)不漏,即不能漏掉某一个数据.思考: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1)条形统计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
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2)条形统计图中,各个数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个条形之间是有空隙的。
而在直方图中,各长方形对应的是一个范围,由于每两个相邻范围之间不重叠、不遗漏,因此在直方图中,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
例.请观察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2)被检测矿泉水的最低pH为多少?(3)组界为6.9~7.3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4)根据我国2001年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饮用水的pH应在6.5—8.5的范围内.被检测的矿泉水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有多少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思考:图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每一组的边界值为多少?A.10.5 B.14.5 C.12.5 D.8.5三:拆线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它既可以表示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图12-4所示.例.超速行驶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交警部门统计某日7:00~9:00经过高速公路某测速点的汽车的速度,得到如下频数分布折线图(1)这一天7:00~9:00经过该观察点的车辆总数是多少(2)数据分组的组距是多少(3)若该路段汽车限速为110km/h,请问超速行驶的汽车有多少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4)简单描述折线的波动情况,并说明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四: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例1 如图12-6所示的是扇形统计图,求扇形B占总体的百分比.例每人捐书的册数/册 5 10 15 20相应的捐书人数/人17 22 4 2(1)该班的学生共多少名?(2)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册书?(3)若该班所捐图书按图12-7所示的比例分,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多少册?总结:条形统计图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显示部分在总体中占的百分比;频数直方图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折线图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综合练习:1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如图12-1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则第四小组的频率是,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人.2某班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12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组的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3∶6∶4∶2,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在统计学中,频数及其分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而频数分布则是描述不同数值出现次数的统计表或图形。
1.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通常用符号f表示。
频率是指频数与总体或样本容量的比值,通常用符号f/n表示,其中n为总体或样本的容量。
2. 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是一种统计表,用于总结和展示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频数和频率。
它通常分为两列,一列是数值,另一列是频数或频率。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按升序或降序排列数值。
3. 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展示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频数或频率的方法。
常见的频数分布图形包括直方图、饼图和条形图。
4.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矩形条形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横轴表示数值的范围,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每个矩形条形的高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5. 饼图饼图是一种用圆形划分扇形区域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每个扇形区域的面积或角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6. 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条形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横轴表示数值,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每个长方形条形的高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7. 频数分布的形状频数分布的形状可以反映数据集的分布特征。
常见的频数分布形状包括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
对称分布指数据集呈现左右对称的形态,偏态分布指数据集在左侧或右侧具有较长的尾部,峰态分布指数据集的形态呈现尖峰或平坦。
8. 分组频数及其分布当数据集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将连续的数值划分为若干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的频数及频率。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9. 累计频数及其分布累计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及其前面数值的频数的总和,累计频率则是指某一数值及其前面数值的频率的总和。
累计频数及其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的积累情况和分布特征。
总结:频数及其分布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集。
频数分布的类型与特征

频数分布的类型与特征频数分布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描述数据分布的方法,它通过统计每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进而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频数分布可以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应用场景。
离散型频数分布是指数据的取值是有限个数,且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是可以数清楚的。
比如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可以得到不及格的人数、及格的人数、优秀的人数等。
离散型频数分布的特征是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可以是整数,并且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离散型频数分布通常使用直方图来展示,横轴表示数值,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离散型频数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对于评估数据的质量和指导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型频数分布是指数据的取值是一个区间范围内的无限个数,无法直接计算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
比如统计一个人群的身高分布情况,可以得到某个身高区间内的人数。
连续型频数分布的特征是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是一个无穷小的概率密度,通过对概率密度函数进行积分可以得到某个区间内的概率。
连续型频数分布通常使用频数密度直方图来展示,横轴表示数值区间,纵轴表示频数密度。
连续型频数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形态和集中程度,对于进行统计推断和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频数分布的类型和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离散型频数分布广泛用于统计调查、质量控制、市场分析等领域,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频数或频率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连续型频数分布广泛用于统计推断、概率分布拟合、风险评估等领域,通过对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分析和计算来预测和评估事件的概率和风险。
频数分布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统计每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概率,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离散型频数分布适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的分布情况,连续型频数分布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的分布情况。
它们在统计调查、质量控制、市场分析、统计推断、概率分布拟合、风险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频数分布表

3、发现特大、特小的可疑值。
如果频数表的一端或两端出现连续几个组段的频数为零后,又出现少数几个特大值或特小值,使人怀疑其是 否准确,需进一步检查和核对并做相应处理。
4、据此绘制频数分布图。
原则
制作频数分布表的两个基本原则:
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数表
01 用途
目录
02 原则
将一组计量资料按观察值大小分为不同组段,然后将各观察值归纳到各组段中,最后清点各组段的观察值个 数(称频数),以表格形式表示之,称为频数分布表又称“频次分布表”,简称“频数表”。
用途
1、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用 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趋势,是个体差异所 致,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
感谢观看
第一,用来制作频数分布表的原始数据都能出现在该表中;第二,任一个原始数据只能出现在该表的一个组 中,不能同时兼属两个组中。
根据第二原则,制作频数分布表时,组与组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即组限,每组的起点称为组下限,而每 组的止点称为组上限。由此可见,对计量资料而言,组限应是闭一开区间,而对计数资料而言,组限应是闭区间。 根据第一原则,如果组限是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则第一组的下限应小于等于原始数据资料的最小值,最后一 组的上限应大于等于原始数据资料的最大值。反之则相反。
3.3 频数分布

一、频数分布(次数分配)的概念 频数分布(次数分配)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各单位按组归类排列,并计 算出各组的单位数,便形成了一个反映总体分布情况 的数列,这个数列称为频数分布(分配数列)。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 分配数列由两要素构成,一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即 组的名称,二是各组分布的单位数叫次数,又叫频数。 各组的次数与总体次数之比叫频率。 异距分组,各组的次数多少还受组距不同影响,成正方向 关系.为消除这种影响,须计算: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某车间工人完成生产定额情况
完成生产 人数 定额(%) (人) 80—90 —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合 计 2 3 10 11 8 3 2 1 40
向下累计 比率 向上累计 (% 人 比率 人 比率( ) 数 (%) 数 %)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分配数列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1)品质数列 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它 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若采用定序尺度计量,组要 按顺序列示。例: 某市职工产业分布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人数(万人) 23.52 182.13 145.75 351.40 频率(%) 6.6 51.8 41.5 100.0
组中值 • 闭口式组的组中值计算公式: 上限 + 下限 = 2
• 缺上限的开口组: 组中值 = 下限 + • 缺下限的开口组:
相邻组组距 2
相邻组组距 组中值 = 上限 − 2
四、累计次数分布
累计次数和累计比率是将现象分组的数值累计相 加而成的累计分布。它表明总体的某一标志值在某一 水平上下的总体次数与比率。累计次数的计算方法有 以下两种: 向上累计,又称较小制,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 值小的一组起,向变量值大的组逐组累计。组距数列 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次 数和比率有多少。 向下累计,又称较大制,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 值大的一组起,向变量值小的组逐组累计。组距数列 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各组下限以上总共包含的总体次 数和比率有多少。 特点: 同一数值的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之和等于总体总 次数。 最后一组的累计比率等于1(100%)。
频数分布表知识点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亦称“次数分布”。
数据的统计整理方式之一。
频数:数据出现的频率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分布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属性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又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
1、各组的频率大于0;
2、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或者说100%)
对于有序分类变量,除了给出各类别的频数和频率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方面:低于或者高于某类别的取值的案例的频数和频率。
因为,个案之间是有等级的,知道比它们高的或者比它们低的频数或者频率,是有用的。
但是,特别注意的是,统计软件只能按照类别编码从小到大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的累计,如果编码不符合要求,就需要手工统计。
所以,正确的编码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频数的分布类型
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尖,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多,靠近两头的变量值频数少,分布曲线宛如一口古钟。
U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靠近中间的变量值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频数多,与钟型分布相反。
J型分布,一种是正J,即频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另一种是反J。
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相对差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通常又称为标准差系数,用V表示。
离散系数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
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联系: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都是研究和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是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具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进行统计推断,是相关分析的拓展。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前提,对于相关程度很低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区别:相关分析中,变量x变量y处于平等的地位,回归分析中,变量y称为因变量,处于被解释的地位,x称为自变量,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变化,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x和y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中,因变量y是随机变量,自变量x可以是随机,也可以非随机。
相关分析主要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变量x对变量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4.时期时点序列定义特点
时期序列的特点,序列中各个数据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序列中每一个数据的大小与所属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联系。
序列中每个数据,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时点序列的特点,序列中每个数据是不能相加的,相加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序列中数据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序列中每个数据,通常是间隔一定时期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
5.选择趋势线的标准
观察散点图,根据现象观察值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散点图的形态确定适当的趋势线。
可根据所观察时间序列的数据特征,按标准考虑选择趋势线,观察值的一次差大致相同,可配合直线,若二次差大致相同,可配合二次曲线等。
如果对同一时间序列有几种趋势线可供选择,可通过下列指标比较选择。
一般实际值和所估计的趋势值误差较小者,即为较合适的趋势线。
6.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定义特点
广义指数泛指各种相对数,指数是用来测定一个变量值对于另一个特定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指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能直接对比的多种不同事物在数量上综合
变动的一种相对数。
特点:相对性,综合性和平均性。
7.指标和标志的关系
联系: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在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基础上直接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条件下,指标和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区别: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中的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而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8.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填报的方式。
重点调查是只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尽管频数极少,可是标志性占很大比重。
典型调查是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
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9.统计调查方案的结构
确定调查目的,确定此次调查需要达到的目标,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即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调查表用来登记调查数据,一般由开头,甄别,主体,背景组成。
其他内容。
10.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些因素影响。
什么情况下加权变简单。
加权均值其数值大小,受各组变量值大小影响,而且受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即权数大小的影响。
频率越大,相应的变量值计入平均数的份额也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频率越小,相应的变量值计入平均数的份额也越小,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小。
当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或频率相等时,权数作用消失,加权均值等于简单均值
11.均值,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均为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当数据具有单一众数且频数分布对称时,均值与众数,中位数相等,
当频数分布呈现右偏态时,说明数据存在最大值,当然拉动均值向极大值一方靠,则均值大于中位数大于众数,当频数分数呈现左偏态时,说明数据存在最小值,必然拉动均值向极小值一方靠,则均值小于中位数小于众数。
12.影响参数区间密度的因素
总体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宽度越大
样本容量n n越大宽度越小
置信水平越大宽度越大
抽样的方法(重复和非重复)
允许误差(即抽样误差)
13.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
时间长短应尽量统一,总体范围应该一致,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计算口径应该统一。
13.环比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采用的基期不同,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观察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的比值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14.同度量因素及其作用
就是使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同度量的媒介因素。
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同度量作用,即作为一种媒介,使原来度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量,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现象数量。
另一个是权数的作用,即起着权衡各个不同变量值在总体变动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同度量因素比较大的变量值对综合指数的影响程度大,反之则小。
15.逐期增长和累积增长量的关系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表示报告期比前一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积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量的绝对数量。
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观察期各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
16.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
(1)相关分析主要是计算一个统计指标,即相关系数,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2)分析时把两个变量的地位可以看成是对等的,不用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直接根据两个变量的数值即可计算相关系数;
(3)在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相关系数也只有一个。
(4)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
(5)计算相关系数时,所需的两个变量的资料都可以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