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体系图

合集下载

物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物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0
• (二)民事特别法 • 1、《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公布,同年 10月1日施行)。主要是第三章关于抵押权的 规定、第四章关于质权的规定和第五章关于留 置权的规定。另在第七章关于不动产和动产的 定义性规定(第92条)。 • 2、《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公布,1993 年7月1日施行)。主要是第二章关于船舶所有 权、船舶抵押权、船舶优先权的规定。 • 3、《民用航空法》(1995年10月30日公布, 1996年3月1日施行)。主要是其中第三章关 于民用飞行器所有权、抵押权和优先权的规定。 • 4、《矿产资源管理法》《森林法》《水法》 《渔业管理法》等。
19
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
• 现实交付模式:动产物权包括动产所有权转让和设立动产 质权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交付时发生效力。 • 其他替代交付模式: • 第一,简易交付。 • 草案第二十九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转让前,权利人 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 第二,让与返还请求权 • 草案第三十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转让前,第三人占 有该动产的,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 替交付。” • 第三,占有改定。 • 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出让人应当将 该动产交付给受让人,但双方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 产的,物权自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合同关系
配偶关系
精神性人格权
他物权关系
侵权关系
亲子、收养
物质性人格权
担保物权
不当得利关系
继承关系
用益物权
无因管理关系
占有 (事实状态)
16
物权请求权
• 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的重要保护方法,是指在物 权受到侵害或者具有被侵害危险时,物权人享有 特定的请求权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 物权请求权的种类 • 第一,返还原物请求权 • 第二,排除妨害请求权 • 第三,消除危险请求权 • 第四、是否包括确认请求权? • 草案第37条规定:“因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发生争 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民事权利体系图示

民事权利体系图示

抵押权
担保物权 质押权 (物权法、担保法)
留置权
债权
合同之债
单方允诺之债 (合同法以及保险法、海商法等单行法)
缔约过失之债
一般侵权之债
侵权之债
(侵权责任法)
特别侵权之债
(专利法)
商标专用权 (商标法)
(民法通则)
继承权 (继承法) 股权 (公司法等)
民事 权 利
财产权
物权
不动产所有权(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所有权 动产所有权(民法通则)
共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占有
地役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 (物权法、民法通则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
他物权
典权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 (水法等)
.
一、民法的基本框架结构(民事权利体系)
人身权 身份权
配偶权 亲属权 亲权
(婚姻法)
一般人格权 人格权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 人格独立、人格平等 (宪法、民法通则)
知识产权
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具体人格权 精神性人格权:
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
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
著作权及邻接权 (著作权法)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规定了人们对物的支配权利及其产生、变动和消灭的法律规则。

物权法的体系结构在不同的法系和不同的国家可能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原则、具体规定和相关制度。

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来探讨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首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其体系结构的基石。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主体平等自由、物权的独立性和绝对性、合法取得和保护等。

物权主体平等自由是指在物权法下,任何具备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平等自由的物权支配权。

物权的独立性和绝对性是指物权主体对物进行支配的权利是独立的和绝对的,不受第三人的干涉和限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合法取得和保护是指物权主体只有在依法取得物权后,才能享有相应的物权保护。

其次,物权法的具体规定构成了物权法的实体内容。

具体规定涉及到物权的基本要素、物权的成立、变动和消灭等方面。

物权的基本要素包括物权的客体(即物)、主体(即物权的权利人)和权利(即物权的内容和效力)。

物权的成立包括通过占有、侵占、合同等方式取得物权。

物权的变动包括转让、抵押、出租等行为。

物权的消灭包括灭失、放弃等情形。

物权法的具体规定通过对这些要素和行为的规范,确保了物权的有序运行和保护。

最后,物权法的体系结构还涉及到相关制度的构建。

相关制度包括对物权的登记、保护和救济等方面的规定。

物权登记制度是指将物权的变动和限制情况登记在相关的公共机构中,以保护第三人的知情权和善意第三人的保护权。

物权的保护包括对侵权行为的追究、对侵权物的返还等措施。

物权救济制度是指当物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获得补偿或赔偿。

通过相关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的体系结构,保障了物权的稳定和有序。

综上所述,物权法的体系结构包括基本原则、具体规定和相关制度三个层次。

这一体系结构是确保物权的有序运行和保护的基础。

通过明确物权主体的平等自由、物权的独立性和绝对性,以及对物权的具体规定和相关制度的构建,物权法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对物的支配权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9物权法课件

2019物权法课件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让与担保权
物权
物权总则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权
土地使用权 典权 居住权 特许物权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让与担保权
物权法与财产法
民法
静态财产关系 归属、支配 动产
财产关系有体财产
不动 产 动态财产关系 无体财产
人身关系
物权法与市场经济
动态财产关系与静态财产关系
静态保护 动态安全
2019年2月25日下午人民大学
物权法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
一会、议物达权成法共是维识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法律
二、物权法是确认和巩固改革开放胜利成果,推动改 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法律
三、制订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四、制订物权法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增强 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土地经营权 宅基地权 建设用地权 地役权
五、制定物权法,是制定民法典、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六、物权法草案是立法机关、法学家、及实务部门的 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充分交流意见的结晶,凝结了几代 中国法学家的研究成果
与会的民法学者、法理学者、宪法学者强烈呼吁, 目前的物权法草案经过立法机关、学界同仁、社会各 界的共同努力,目前的物权法草案已经成熟完善,应 当尽快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从而确认和 巩固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 顺利进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9年3月 16日通过,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强制拆迁,业主被赶出
与防暴警察对峙(长春市)
开发商雇凶,暴打维权业主

简述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的体系

简述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的体系

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法典》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重要法典,不断完善和更新。

其中,《民法典》物权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的物权体系和法律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的体系进行简要的述说,对其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

二、《民法典》物权编的总体框架在《民法典》中,物权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权制度和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权编包括了物权的基本规定、不动产权、动产权、债权、担保物权等内容。

总体来说,《民法典》物权编主体结构分为七篇,分别是总则、不动产权、动产权、债权、担保物权、共有物权和特别物权。

三、《民法典》物权编的基本原则1. 物权归属原则根据《民法典》物权编的规定,物权的归属原则是指物权的归属和权利的划分原则。

在我国的物权编中,物权的归属原则是以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为出发点,依法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并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划分和归属。

2. 财产权利平等原则根据《民法典》物权编的规定,财产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和法人在物权范围内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没有财产权利的优劣之分。

在我国的物权编中,财产权利平等原则是依法保护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利,保障其平等享有财产权利。

3. 物权保护原则根据《民法典》物权编的规定,物权保护原则是指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和法人的物权,确保其合法财产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我国的物权编中,物权保护原则是保障公民和法人的物权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经济秩序。

四、《民法典》物权编的重要内容1. 不动产权不动产权是指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权利。

《民法典》物权编对不动产权的设立、变更、转让、限制、消灭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保护了不动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2. 动产权动产权是指对动产(包括动产、价证和其他动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权利。

《民法典》物权编对动产权的设立、享有、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动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物权法的体系

物权法的体系

物权法的体系一、引言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调整人们对具体物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物权法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法律规则构成的、用于调整人们对具体物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体系。

本文将围绕物权法的体系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权法。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的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为法律规则的制定和适用提供了指导。

首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原则。

物权法要求对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公平合理的调整,以实现物权法的公正性。

其次,物权法的原则还包括权益平衡原则、合法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的共同作用,确保了物权法体系的稳定和健全。

三、物权法的主要内容物权法的体系主要包括对物权的界定、取得、内容、限制和转让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物权法对物权的界定进行了明确。

物权是指人们对具体物体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其次,物权法规定了物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衍生取得等。

再次,物权法对物权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物权的范围、效力和保护等。

此外,物权法还对物权的限制和转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物权法的适用范围物权法的适用范围涉及广泛,包括对不动产、动产和知识产权等的调整。

首先,物权法适用于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等。

其次,物权法也适用于动产,包括汽车、家具和珠宝等。

另外,物权法还适用于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

物权法的广泛适用范围,体现了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物权法的保护机制物权法的体系中设有一系列保护机制,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物权法规定了所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其对物体的合法支配权。

其次,物权法规定了物权的优先顺序,以确保不同权利人之间的权益平衡。

此外,物权法还规定了物权的保护措施和救济措施,以便权利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获得补救。

六、物权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物权法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思维导图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思维导图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不因分割而变更其性质或减速其价值
主物与从物
原物与孳息物
支配性
物权的概念及特点
排他性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
绝对性
自物权和他物权
所有权即是自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属于他物权
物权的种类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针对的是物的交换价值
转移登记 注销登记 更正登记
不动产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所需登记
不动产灭失、权利人放弃权利、被依法没收、征收等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且权利人同意或有证据证明登 记错误
异议登记
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
异议登记15日内不起诉,登记失效、造成权利人损害的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预告登记
1、预购商品房。2、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3、房屋所有权转让、抵押
所有权
所有权的概念
对物全面支配的权利
国家所有权
一切矿藏、水流、海域、城市土地、其余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
所有权的分类
集体所有权
法律规定属于集体的森林、山岭、草原及其他集体所有的动产不动产
私人所有权
自然人、法人
共有的形态
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物权行为特点
1、法律效果。2、处分权。3兼容性。
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交付
现实交付 交付替代
1、简易交付。2、指示交付。3、占有改定。
首次登记
未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办理其他类型登记
变更登记
不涉及权利转移的变更

物权法全部PPT课件

物权法全部PPT课件
➢ 2. 物的利用关系,即民事主体在生产、生活中对物的使 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进行利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第一章>>第一节
二、物权法的特征
1. 强行法性
➢ 所谓强行法,是指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改变的法 律规则。
2. 固定法性
➢ 所谓固有法,是指保留了较多的国家、民族和历史的传 统的法律。
第一章>>第四节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物权法的整体规则,具有 知道意义的一般原则。其在物权整体立法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纲领性作用 (二)适用性作用 (三)法条解释的准据作用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第一章>>第四节
二、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在一个同意的法律效力地域内的 物权,其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原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
优先性、排他性、 追及力 法定主义、公示
无期限性
债权 (如合同之债)
动态
相对权、请求权
对人权(义务主体 特定) 给付行为
不具优先性、排他 性、追及力 约定、无须公示
有期限性
二、物权法与担保法的关系
担保法是指调整担保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学理上讲,抵押权制度、质权制度和留置
权制度属于物权法,保证和定金制度属于债 权法。
(二)构建市场交易的法律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
➢ 1. 确认物权形态,为市场交易提供前提。 ➢ 2. 确立物权变动规则,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
(三)增进财产的利用效益,确保人的全面发展
物权法 R;>第二节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