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

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1. 措施目的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其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2. 控制危险因素目的:•减少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 实施步骤:•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
•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避免吸烟和饮酒。
### 预期效果:•减少再次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
3. 康复训练目的:•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 实施步骤:•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言语治疗:通过语音训练和语言理解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言语能力。
•运动康复: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步行、平衡训练等,恢复运动功能。
### 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受损的神经功能。
4. 心理支持目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实施步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鼓励参加康复小组或心理咨询活动。
### 预期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日常生活护理目的:•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实施步骤:•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日常活动,如洗漱、穿衣等。
•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助行器、轮椅等。
•帮助患者规划合理的饮食和休息。
### 预期效果:•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6. 家庭支持和教育目的:•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应对脑出血。
### 实施步骤:•为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如康复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等。
•组织康复宣教活动,提供康复指导和建议。
•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
### 预期效果:•提高家属的护理水平,增强他们的支持能力。
7. 定期随访目的:•监测患者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实施步骤:•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身体检查、功能评估等。
脑出血的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的恢复期康复护理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致残率高达86.5%,不仅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负担,而且也使病人本身遭受痛苦。
因此,如何降低脑出血病人致残率给医护人员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以往综合医院治疗脑出血主要是针对急性期以挽救生命为目的,因而往往忽视对患肢的早期康复训练。
为有效地减少致残率,我们对部分病人实行了恢复期康复护理。
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年龄64岁。
因口角歪斜、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0小时入院。
患者近半年来有头昏及四肢麻木病史,入院时面部瘫痪及左侧肢体偏瘫,入院后头颅CT检查报告右基底节区脑溢血,甘油三酯246mg/dl。
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右侧)。
住院后经脱水补液、支持疗法以及应用脑通、脑活素、脑复康等药物,同时加强康复护理,病情逐渐缓解,住院50天左右可以坐起。
2个月开始下床活动,至10月20日出院时已能在平地上跌掉拐杖行走。
患者系脑力劳动者,在1年前干部体检时除有高脂血症外,余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2 康复护理2.1精神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康复的前提,由于病程长,活动范围狭窄,注意力由原来的大范围转移到躯体及躯体的小范围,常常由于小事斤斤计较,出现性格心理变态。
本病人入院后瘫痪在床,语言不清,恐惧悲观、厌烦、焦虑,经常暗自流泪。
医护人员积极进行抢救的同时,认真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加上亲属的关怀、体贴和细心照顾使病人有了安全感。
随着病情的好转,引导患者对平时的爱好和兴趣的追求,多给患者一些鼓励和鞭策,开展文娱活动,介绍伤残人战胜病患的事迹,接触病人的孤独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病人病情有所恢复时,不断鼓励病人,使其以坚强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接受康复锻炼。
2.2预防并发症急性期为避免出血加重,要少搬动病人,各种操作如下胃管、吸痰等腰轻快。
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镇静剂。
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尤为重要,可用泡沫塑料盒棉垫轮换垫起受压部位或作小幅度的翻身,待病情稳定后每2~3小时翻身一次。
脑出血康复(5篇)

脑出血康复(5篇)脑出血康复(5篇)脑出血康复范文第1篇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
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特殊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
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发病2年后,不会有明显变化。
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特殊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1 休息、活动指导1.1 急性期应肯定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输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爱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1.2 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1.3 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1.4 昏迷病人平卧,头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1.5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头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头,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行过度用力憋气。
2 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量,改善脑循环。
不食刺激性食物,嘱病人戒烟,削减饮酒,避开食用肥肉、猪肉、蛋黄、带鱼和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肉类以鱼虾、瘦肉、禽肉等为佳。
为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
急性期病人赐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日),因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相宜,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汲取。
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消毒冷却后再喂。
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开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脑出血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脑出血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内容概括首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关键,脑出血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这时需要我们耐心倾听,给予安慰与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其次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议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果、鱼类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再者合理的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等也会在这个阶段得到应用。
通过专业的技术操作,帮助患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康复。
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再次发生脑出血。
同时家属的参与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给予患者关爱与陪伴,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恢复期。
脑出血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涵盖了心理、饮食、康复训练、特色技术操作和生活习惯调整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助力患者康复。
1. 脑出血概述脑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发生在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周围的空间。
这种病症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好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后,恢复期护理得当的话,大部分都能恢复得比较好。
在这一阶段,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2.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和优势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和内在平衡。
在脑出血恢复期,中医护理不仅关注伤口的愈合,更重视患者体质的调理和气血的平衡。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全面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其次中医护理手法多样,如针灸、推拿、拔罐等,这些手法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它们能帮助患者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进程。
再者中医注重食疗,通过食物调理身体。
在恢复期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食物和药膳,帮助患者补充营养,促进康复。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症状进展得到控制 ,5 d后停丙种球蛋 白,甲基强 的松龙 减量
为 120 mg,1周 后 四肢肌力有所恢复 ,仍 有末 梢感觉减 退 ,复
查血常规 ,WBC 8.1 x 10’/L,嗜酸性粒细胞 4% ,嗜酸性粒细
胞计数 44×10。/L,10 d后 加用环 磷酰 酸胺 200 mg,3次/周
脑 出血患者恢复期 的康复护理
李252111)
多数脑 出血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 ,常留下不同程度 的偏 瘫症状及生活 自理 障碍。这些后遗症在短时 间内不易恢复 , 待病情稳定后及早 实施康复 护理 ,对患者 功能 改善 ,疾病恢 复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本文 就近年来 我 院内科 收治 的 脑出血患者 的康 复护理经验介绍如 下。
的整个治疗 过程 以糖尿病为 中心 ,未重视 嗜酸性粒 细胞持续
升 高。本例符合 美 国 风湿病 协会 指定 的 CCS诊 断标 准 ,是
一 类原 因不 明主 要 累及 中小 动脉 的系统 性坏 死 性血 管炎 。
明确诊 断 CCS后 ,给予 甲基 强的松龙 500 mg,1次/d人液静
点 ,丙种球蛋 白 20 g,1次/d静 点 ,2 d后 患者热退 ,神经系统
内分泌科 主任 医师 :该患者 2个 月前 出现 咳嗽 ,治疗后
仍 咳嗽 ,1个月前 出现多饮多食消瘦 ,诊断 为糖尿病 ,住 院过
程 中发热 ,对症治 疗后 ,体 温 正常 仍 咳喘 ,近 1周 出现肌 无
力 ,午后发热 ,咳嗽加重 ,时 有 憋喘 ,WBC高 ,嗜 酸性 粒 细胞
高 ,常规治疗效差 ,且 肢体麻木范围扩大 ,肌无力加重 。过去
154
次 15~20 min、2次/d,随着肌力 的恢复 ,进 行 坐、站 、走 的主 动运 动和手 的训 练 ,随着病情 的好转进行散步 、太极 拳 、太极 剑及 医疗体育活 动。③药 物治疗 :恢复期主要使用促进脑细 胞损伤恢复 的药物 ,坚持 服用降 压药 ,使 血压维 持在 较为理 想 的水平 。可应用胞二磷 胆碱或脑 蛋白静滴 ,适量服用维生 素及神经营养液 ,降压药 如卡托普 利 、尼莫 地平 及降 血脂药 物 。在用药期 间应注 意各种 药物 的作 用 ,同时须 监测血 压 、 血 常规 、血脂 等指标 的变化 。④心理 支持 :针对 患者 的不 同 心理特点 ,因人施护 ,主动热情 开导 患者 ,要以真挚的感情与 患者交往 ,通过 自己 良好 的言语 、表情 、态 度、行 为去 了解 患 者 ,熟悉患者。掌握 患者病前 的适应 能力 、性格 、人 格 ,掌握 患者病后不 同阶段 的心理状 况需要 ,分析其 心理 主要 问题 , 制定实施心理护理的具体对策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 、物质 的帮助 ,安慰 、鼓 励 、影 响和 改善患 者 的异 常心 理状 态 和行 为 。针对不 同阶段的疾病情况 ,及 时对 患者 和家属进行 必要 的康复知识 、疾病 知识宣教和训练 ,使其积极配合各项疗养 、 康复治疗 ,以便最大 限度 地使 患者重返家庭 和社会 。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一、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二、药物治疗脑出血三、脑出血后高血压的后果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1、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1.1、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尽量减少搬动,抬高头部5-30度。
1.2、给预侧卧位,身体呈30度,头偏向一侧。
1.3、禁食24小时,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1.4、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防止误吸,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粘膜,由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或用钳子将舌拉出。
1.5、给予吸氧,防止脑缺氧。
1.6、如病人的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提示脑疝发生的可能,应尽早抢救。
1.7、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肠炎,呕吐咖啡样物质,应立即给予甲氰咪呱静注,禁食。
2、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2.1、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如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发病过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脑梗塞的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缺血造成,常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起病一般较缓,出现轻度的意识障碍,血压稍有升高,可见CT出现脑内低密度病灶。
2.2、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脑内原发性肿瘤可出现脑出血相类似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及肢体症状等,增。
浅谈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系, 热情主动地为患者解决生 活的 一些实际问题 , 争取 家庭 、 单位配
是发病的主要诱冈。因此 , 脑 出血患者 不仅要做好急救治疗T作 , 更 重要是还要做康复期护理 , 使患者恢 复到最 佳状态 , 减少致残 率。
1临床 资 料
合。帮助患者改善心境 , 增强 治疗 信心 , 充分发挥患 者主观能动性 。 使之 乐观 的态度 、 坚 定信心 , 增强意 志 , 战胜各种 困难 , 配合治疗 和肢体功能康 复锻炼 。 3 . 2 肢体功能锻炼和语 障碍的功能 圳练 恢 复期 患者由意识不清到 清醒 ,训练 重点放 在床旁功能训 练 ,帮助患 者南卧位一 坐位一 站 立一 行走 , 进行语 训练。 3 . 2 . 1自我运 动训练 , 指导 患肢主动或健肢 协助被动活 动 , 鼓励患 者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5 Nhomakorabea例观察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PPT课件

避免剧烈运动
01
02
避免剧烈运 动,如跑步、
跳跃等
避免突然改 变体位,如 突然站立、 突然坐下等
03
04
05
避免长时间 保持一个姿 势,如长时 间站立、长 时间坐着等
避免情绪激 动,如生气、 焦虑、紧张
等
避免过度劳 累,如长时 间工作、学
习等
谢谢
加强康复训练,提高生活 质量,预防肌肉萎缩、关
节僵硬等并发症
心理护理
01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2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0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
04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5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 降低复发风险
05
饮食情况:观察患 者饮食是否正常, 有无吞咽困难、食 欲不振等症状
03
肢体活动:观察患 者肢体活动是否正 常,有无偏瘫、肢 体无力等症状
06
排便情况:观察患 者排便次数、颜色、 性状等,有无便秘、 腹泻等症状
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清 淡、易消化、
营养丰富
02
食物选择:蔬 菜、水果、瘦
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等
03
避免刺激性食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
04
饮食方式:少 食多餐,避免
过饱
05
水分补充:适 量饮水,保持
水分平衡
康复训练
01
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如站立、行走等
02
语言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如说话、阅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发表时间:2016-10-21T15:18:30.5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莫海燕[导读] 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可改善瘫痪肢体组织细胞代谢,增加血流量,提高神经敏感性,对患肢的康复起促进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30021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功能残损的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对30例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系统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等方法,并结合患者当前的日常生活能力,通过综合分析动态制订康复计划并实施。
结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同时也消除或减轻了患者某些功能上的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结合原则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恢复期;康复护理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经治疗虽幸免于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
而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多数病人转入家庭调养或康复医院。
恰当的调养方法对病人身心健康,功能改善,疾病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本文就近两年内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出血中的30例患者的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出血中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岁,均为突然起病并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既往均有高血压史,发生脑出血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CT示:内囊(基底节)出血21例,脑桥出血7例,小脑出血2例,出血量在5~20ml之间;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48天,平均住院天数17天;其中死亡1例,3例病情恶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好转出院26例。
2 康复护理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肢体障碍、肢体活动及肌力、肌张力,并对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做出准确评定,然后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系统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等方法,再结合患者当前的日常生活能力,最后通过综合性分析去动态制订康复计划并实施。
3 康复护理3.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并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最大限度的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指标[1]。
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其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等心理。
所以医护人员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最大限度地弥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生活的动机,让其尽量有充沛的精力面对疾病[2]。
如分享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看电视、下棋、听广播等,同时让家属多关心、支持患者。
实践证明,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3.2 饮食护理:提倡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勿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禁饮浓茶及咖啡;戒烟戒酒,因饮酒易致脑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压升高,烟中的尼古丁是致动脉硬化的助长因素。
对于咀嚼功能失调者,应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动作宜慢,量要少,避免发生呛咳或窒息。
必要时给予鼻饲。
3.3 症状护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预防再次出血。
头痛时,遵医嘱予降颅压如20%甘露醇250ml静滴,半小时内滴完,同时注意保护头部,转头要轻、慢、稳,并保持病房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药;呕吐伴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
如有头疼加剧、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等脑疝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3.4 功能锻炼脑卒中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是因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3]。
因此,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早期功能锻炼最重要,越早越好。
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
3.4.1 面瘫的功能锻炼: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3.4.2 语言功能训练练习时,要家属参与其中,嘱情绪平稳,注意力集中,节奏感慢。
教病人噘嘴鼓腮、叩齿、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
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如将舌尖尽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等;每项运动重复5次,每天2-3次。
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贯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3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即pa,ta,ka),每日重复训练多次,直到病人训练好为止。
的确,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4]。
同时,鼓励病人大胆与人交谈,也是一种语言锻炼的方法。
3.4.3 被动和主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而且,休息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3.4.4 半身不遂功能锻炼:病人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5]。
本组有17例发生半身不遂,结合患者当前情况给予相应的训练指导。
病人从卧到坐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的过程。
坐卧训练:每天抬高床头10°,每日2次以上,每次3~5min以上。
或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
站和蹲的训练:让其坐在床边手扶东西站立,能站稳后,教其坐位叉手站起,开始每日3~5次,循序渐进,直练到16~20次;可教其靠墙或双手握床栏进行小幅度下蹲练习,直到完全蹲下后,每日3~5次,循序渐进,直到16~20次。
如肌力达到Ⅲ级,可进行独立蹲的训练。
行走和上下台阶训练:肌力达到4级,可教其近距离行走和前后左右移步,同时可进行扶栏杆上下台阶训练,以后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待能走稳和扶栏杆两脚交替上下台阶后,可教其不扶栏杆上下台阶。
经过上述细心训练指导,结果有12人能独自行走,3人能拄拐行走,2人只能独立蹲。
在进行以上训练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以免摔伤引起骨折。
对于偏瘫病人,要尽力培养其独立行走能力,最好不拄拐,因患手不可能恢复到瘫痪前的程度,健手若用于拄拐,生活十分不方便。
3.5 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本组有4例因血压因素,而出现再出血。
给予健康指导及相应护理措施:嘱生活规律,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午睡30分钟~1小时,夜间7~8小时,避免体力劳动及用力排便、灌肠等。
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更改药量或停服药物,以免血压升高、诱发出血;定时测量血压,血压<140/90mmHg,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种类,维持血压稳定的理想范围,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应立即遵医嘱处理。
经过上述护理,结果2例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2例因病情变化其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3.6 营养神经药物与针灸配合:用营养神经药物的同时,配合行穴位针灸,1次/日,14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3.7 加强健康宣教和基础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具摆放方便,防止跌伤、摔伤等意外伤害。
长期卧床者,保持床单元整洁、无渣屑,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但发病24小时内只能移动肩、臀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翻身时注意不要拖、拉、扯等,预防压疮发生的同时,要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同时,休息时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
4.讨论4.1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关系,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从整体护理方面上讲,患者的康复不仅是躯体功能的恢复,而且要生理、精神、情绪及心理的康复。
因此真诚、细心、耐心和有针对性的整体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
护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科普宣教及心理护理使其以平静、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疾病,有效配合康复训练。
4.2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重建和谐和平衡,也是康护理的重点内容。
把患者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这是护理的主旨,护理对象是一个思维、躯体及精神相互作用,并与其所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活力复杂的统一体[6]。
所以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健康教育要个体化: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动态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其饮食原则、诱发因素、康复技能、家庭医学等。
4.3把握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最佳时机,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好效果时间是发病后11周[7]。
加强此期的康复知识和技能训练,能减轻偏瘫,增强肌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4.4 针灸治疗是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必要手段。
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可改善瘫痪肢体组织细胞代谢,增加血流量,提高神经敏感性,对患肢的康复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董永蓉.心理护理在脑出血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2):313-314.[2]姜乾金.医学心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3]胡永善,朱玉莲,杨培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45.[4]庞晓阳.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44-145.[5]逮柏华.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J].天津护理,1997,18(3):185.[6]刘月仙.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1,10:29-30.[7]张玉玲,苏讯,陈尊霞。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意义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