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歪嘴哭综合症(附2例)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歪嘴哭面容是儿童常见的面部畸形,表现为嘴角偏斜,面庞失去对称性。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畸形、神经性损伤、肌肉功能异常等。
本文旨在对歪嘴哭面容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一、年龄和性别分布歪嘴哭面容主要发生在幼儿期和儿童期,约占0.3%~1.5%的出生儿。
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临床症状1. 嘴部异常:嘴角偏斜是歪嘴哭面容的主要表现,一侧嘴角位置低于对侧。
部分患儿嘴角偏斜明显,伴有口唇肌肉松弛,导致嘴巴不易闭合。
严重的患者在咀嚼和吞咽时可能出现困难。
2. 面部不对称:除了嘴角偏斜外,患儿的面部还会出现其他不对称的表现,如额部增宽、颧骨下陷、眼睛大小不一等。
3. 咀嚼和吞咽困难:嘴巴闭合困难会导致患儿在进食时咀嚼和吞咽困难,影响其正常营养摄入。
口腔内的唾液分泌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口腔干燥和干咳。
4. 言语和听力障碍:部分歪嘴哭面容患儿会出现言语和听力障碍。
嘴角偏斜会影响舌头和口腔肌肉的活动,使发音不准确。
面部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5. 心理影响:面部畸形会对患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病因分析1.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是导致歪嘴哭面容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胚胎期的正常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
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也与部分病例相关。
2. 神经性损伤:神经性损伤是歪嘴哭面容的常见原因之一。
婴幼儿期的颅脑损伤、面神经损伤等都可能导致面部肌肉功能异常。
3. 肌肉功能异常:部分患儿由于肌肉发育异常,嘴角肌肉无力或过度紧张,导致嘴角偏斜。
这种情况多与神经系统疾病或遗传疾病有关。
四、辅助检查在对歪嘴哭面容进行诊断时,除了临床表现外,还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确认病因。
常用的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面部X线摄影、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五、治疗方法歪嘴哭面容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肌肉功能训练、矫正器使用等。
歪嘴哭综合征2例

歪嘴哭综合征2例发表时间:2018-03-21T12:26:56.0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作者:申利彬罗雁珺[导读] 歪嘴哭面容是面部表情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指患儿平素或笑脸时嘴角左右对称,而啼哭时一侧口角下拉.(解放军第513医院甘肃兰州 732750)【摘要】歪嘴哭面容是面部表情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指患儿平素或笑脸时嘴角左右对称,而啼哭时一侧口角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哭嘴[1]。
而同时伴有其他系统或脏器畸形时则称为歪嘴哭综合征,其主要原因系患儿一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致其在哭闹时患侧口角降肌不能下拉,而健侧口角降肌仍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由于其并非系因产伤或胎位不正所致,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
目前国内报道此病仅几十例,比较少见,家长容易忽略,且医生对其认识尚不够深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本院2016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歪嘴哭综合征;先天畸形【中图分类号】R7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63-01 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女,13 d,因口吐白沫1周伴口周青紫入院。
患儿系G1P1,孕35+1周,于外院剖宫产娩出,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
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类似疾病家族史。
生后出现气促、呻吟,全身可见出血点,呕吐咖啡色液体多次,因“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消化道出血、甲状旁腺功能减低、腭裂”在外院住院治疗。
出院时患儿吐咖啡色液体好转,因腭裂予配方奶鼻饲,时见口吐白沫伴口周青紫,为进一步诊治入我科。
查体:T37.1,P132次/min,R45次/min,神清反应一般,哭声弱,哭时口角向左侧歪斜,额纹左右对称,无眼睑下垂;面色无发绀,软腭正中可见裂隙,鄂弓高,悬雍垂缺如;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密集中、粗湿罗音;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2cm,质软,未触及结节,脾肋下未及;余系统检查无异常。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歪嘴哭综合征新生儿的现状、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方法:报告2016年6月-2016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例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病例,结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各地区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的现状,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结论: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常为表象,多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畸形,一经发现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争取及早发现存在的其他畸形并早期进行积极干预、随访、复查,尽可能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歪嘴哭综合征;新生儿;多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新生儿歪嘴哭面容(asymmetric crying facies,ACF)系由于单侧口角肌发育不全导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哭闹时健侧口角下拉,而患侧口角不动,从而表现为双侧口角不对称,但双侧额纹、鼻唇沟和双眼闭合均对称,吸吮正常,无流涎现象。
当歪嘴哭面容同时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时,则称为歪嘴哭综合征(asymmetric crying syndrome,ACS)。
由于该病患儿哭闹时才会表现出异常,加之很多家属缺乏对该病的基本认知,使其未能被及时发现,而部分医生特别是基层儿科医生本身对该病认识不够,亦容易导致漏诊或者误诊【1】。
现报告泉州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例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病例,并结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历资料1:患儿,男,13天,以“发现皮肤黄染10天,发热1小时”为代诉于2016-07-17入院。
患儿系G1P1胎龄39+3周于外院顺产娩出。
产前无胎膜早破,出生时羊水、胎盘、脐带情况不详,出生体重2800g,Apgar评分不详。
生后即哭,哭声响,哭闹时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否认出生窒息、抢救史。
入院前1小时患儿洗澡后出现全身皮肤泛红,伴口周发绀,发热,体温未监测,拟“1.新生儿黄疸;2.发热原因待查;3.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收住入院。
歪嘴哭综合征2例分析

仇 世 伟
(北 海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儿 科 ,广西 北 海 536000)
【关 键 词 】 歪 嘴 哭 综合 征 ;临床 表 现 ;先 天 畸 形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中 图 分 类号 】 R 726.2 【文 献 标识 码 】 B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3.10.058
讨 论 歪 嘴 哭 面 容 是 面部 表 情 的 一 种 特 殊 现 象 ,患 儿 平 素 或 笑 脸 时 嘴 唇 左 右 对 称 ,但 啼 哭 时 一 侧 嘴 唇 下 拉 ,造 成 歪 嘴 哭 面 容 [ 。 该 病 以心 血 管 畸 形 为 多 (50 ),其 他 如 头 、颈 、耳 、上 腭 的异 常 (45 ),肌 肉 骨 骼 畸 形 (40 ),泌 尿 系 畸 形 (45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畸 形 (25 ),消 化 系 统 畸 形 (10 ),呼 吸 系 统 畸 形 (8 ),心 血 管 畸 形 以 四联 症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三 尖 辨 闭 锁 、室 间 隔 缺 损 多 见 ,所 以本 症 的 存 在 或 为 有 先 天性 畸形 的信 号 。
病 例 2:女 ,6小 时 ,因 “气 促 6小 时 ”入 院 。 足 月 剖 宫 产 ,无 官 内 窘 迫 及 生 后 窒 息 史 ,羊 水 粪 染 。父 母 体 健 ,非 近 亲 婚 配 。 母 亲 孕 期 内无 有 毒 物 质 、放 射 线 接 触 史 。人 院 查 体 :T36.9"C, P168次 /分 ,R70次 /分 。 足 月 儿 貌 ,一 般 状 态 及 反 应 欠 佳 ,前 囟平 软 ,口 唇 稍 绀 。哭 时 口角 向左 歪 斜 。 三 凹 征 阳 性 。 双 肺 呼 吸音 粗 ,闻 及广 泛 细 湿 哕 音 。 心 前 区 无 震 颤 ,心 音 有 力 ,律 齐 , 胸 骨 左 缘 第 2~ 3肋 间 闻 及 Ⅱ级 吹 风 样 杂 音 。胸 片 提 示 肺 炎 。 心 脏 彩超 示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临 床 诊 断 :① 歪 嘴 哭 综 合 征 。② 新 生 儿 肺 炎 。③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歪嘴哭面容(Moebiu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无法自主运动,患者无法表达面部表情,声音沙哑,眼球无法转动,甚至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Moebius综合征中,歪嘴哭面容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将对4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1. 临床资料42例出生后即出现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其中男22例,女20例。
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5岁不等。
本组患儿均有家族史,其中14例有1例先代亲属患本病,7例有2例或2例以上亲属患病。
2. 疾病表现所有患儿均有面部表情不自然,无法流畅说话,眼球无法转动,上下肢活动功能障碍。
其中39例有明显的大小便障碍,7例伴有咽喉功能障碍。
3.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均接受了早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面部肌肉功能锻炼、言语功能训练、咽喉功能康复等综合性治疗,并且部分患儿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4. 临床疗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20例患儿的面部表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进行初步的面部表情表达和言语交流;12例患儿的面部表情和言语功能有所改善,但仍需要长期维持康复治疗;10例患儿的面部表情和言语功能改善不明显。
5. 治疗总结歪嘴哭面容在儿童期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难度,需要家庭、医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综合性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面部表情和言语功能,但是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通过对4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歪嘴哭面容的发病情况、家族遗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
虽然该疾病较为罕见,但是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相信可以帮助患儿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歪嘴哭面容患儿带来更多的希望。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歪嘴哭面容是指宝宝在哭泣时出现的脸部表情异常,以及面容不对称的现象。
在临床上,歪嘴哭面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与面神经瘫痪有关。
根据医学研究,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大多数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症状,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4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出发,对歪嘴哭面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患儿基本情况本次研究收集了42例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其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7例。
年龄分布在出生后的3个月至1岁之间。
患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2kg,身长平均为50cm。
母亲孕期正常,没有明显的疾病病史。
出生时患儿均无窒息、窘迫以及颅内产伤的病史,母亲孕期未接受特殊药物或有特殊情况。
二、临床表现1.面容异常患儿在哭泣时,出现面容不对称的现象,表现为口角向一侧歪斜,双眼大小不一,眉毛下垂,呈现不自然的表情。
一侧面部表情肌肉松弛,呈现鸭溪般的面容。
2.吮吸和吞咽困难部分患儿在哭泣时出现吮吸和吞咽困难的症状,常常需要辅助哺乳或进食。
3.角膜干燥在长期的面部神经肌肉松弛的情况下,部分患儿出现了角膜干燥的情况,需及时进行眼部护理。
4.皮肤营养不良面部神经肌肉松弛导致一侧脸部肌肉活动不足,部分患儿在长期哭泣状态下,一侧面部的皮肤营养不良,出现皮肤干燥、色素沉积等现象。
三、检查结果1.神经系统检查42例患儿均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发现一侧面部神经活动不足,对比两侧面部神经活动对比不均衡。
2.面部CT和核磁共振通过面部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儿一侧的面部神经肌肉组织活动度明显低于对侧。
3.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发现一侧面部神经的生理反应明显减弱,表现为双侧面部神经电活动对比不均衡。
四、诊断与治疗1.诊断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42例患儿被诊断为歪嘴哭面容,常见于面神经瘫痪。
2.治疗对于歪嘴哭面容患儿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面部神经肌肉训练、药物治疗等。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是指患儿在哭泣时出现口角向健侧或瘫侧歪斜的面容表现。
本文对42例患儿进行了临床特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 年龄和性别分布:本研究中,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年龄范围在1个月到3岁之间,其中1个月至6个月的患儿最多,占总数的47.6%。
男女患儿的发病率相当,男性占51.2%。
2. 病因与发病机制:歪嘴哭面容可能与多个病因相关,包括外伤、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膜炎等。
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机制可能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3. 临床表现:42例患儿中,全部表现为哭泣时口角向健侧或瘫侧歪斜。
37例伴有额部皮肤发红,36例伴有额部疼痛。
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在1个月内自行缓解。
4.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均进行了头颅CT检查。
24例显示颅内出血,8例显示脑梗死,6例显示颅内感染灶,4例显示颅脑损伤。
有4例患儿进行了MRI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灶以及额叶和颞叶神经系统的异常。
5. 治疗和预后:大多数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缓解。
少数患儿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炎药或抗生素。
本研究中,有4例患儿症状在随访期间没有改善。
歪嘴哭面容是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多种病因相关,包括颅内出血、脑梗死等。
大多数患儿的症状会自行缓解,只有少数患儿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歪嘴哭面容42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歪嘴哭面容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面部出现歪斜、扭曲以及哭泣时呈现异常的面容表情。
这种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表现特征分析歪嘴哭面容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面部异常表情,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嘴歪斜,眼睛无法闭合等。
当患儿哭泣时,这些异常表现会更加明显,给人以异常和异样的感觉,甚至会引起周围人的误解和困扰。
患儿由于面部表情异常,会影响到与人交流和社交,给患儿心理和社交方面带来问题。
2. 发病原因分析目前对于歪嘴哭面容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都与其发病有关。
一些家族病史的患儿,往往出现患病的可能性更高。
外界环境的一些因素,比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会对胎儿的面部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歪嘴哭面容的发生。
3. 临床诊断分析对于歪嘴哭面容患儿的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进行诊断。
患儿的异常面容是非常明显的,常常能够根据面部表情特征和口腔结构来进行初步诊断。
通过X 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出颌骨、口腔等组织的异常发育和形态,从而更加明确诊断歪嘴哭面容。
4. 治疗方法分析针对歪嘴哭面容,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正和功能训练。
手术矫正主要是对患儿出现的面部异常进行整形手术,通过调整面部骨骼和软组织的位置,来改善面容表情。
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言语治疗等手段,帮助患儿纠正口腔功能和言语表达问题,提高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5. 预防和康复护理分析除了治疗方法外,对于歪嘴哭面容,预防和康复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育期间,准妈妈要尽量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和有害辐射,注意日常饮食营养,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预防胎儿发育异常。
对于已经患有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家庭和医院护理人员要给予关爱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6. 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分析对于歪嘴哭面容的患儿和家庭来说,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症(附2例)
发表时间:2010-06-02T15:13:0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其瑞
[导读]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症临床较少见,常合并有其他畸形
王其瑞(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荥阳 450100)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103-02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症临床较少见,常合并有其他畸形[1]。
我院近两年来遇到两例,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1,男,10天,发现哭闹时歪嘴10天,皮肤黄染4天就诊。
患儿第二胎第二产,孕39周,自然分娩出生,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3Kg。
母亲孕期健康,第一胎男孩,健康。
否认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反应好。
哭时左侧口角明显下拉,两侧不对称,安静时候双侧口角对称。
面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呈橘黄色,无皮疹;眼裂正常,巩膜均匀黄染;心前区可以闻及收缩期二级杂音,吹风样,不传导,不伴震颤;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各项原始反射引出完全。
查血间接胆红素升高外其余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3mm)。
诊断:1.歪嘴哭综合症,2.母乳性黄疸。
治疗4天黄疸消退出院。
患者2,女,2天,哭时歪嘴2天就诊。
患儿足月顺产,孕期及出生史均无异常,家族无遗传疾病史。
生后即发现哭时歪嘴,口角向右侧下拉,两侧不对称。
生命体征稳定,反应好,额纹对称,眼裂对称,什舌舌尖居中,两肺听诊无异常,心前区闻及收缩期一级杂音。
其他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正常,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2mm)。
诊断为歪嘴哭综合症。
患儿未治疗离开医院。
2 讨论
歪嘴哭综合症亦称心面综合症,该病患儿的面部表情有一种特殊现象,平时笑脸时候口唇左右对称,但在啼哭时候健侧口角下拉,两侧不对称,造成歪嘴哭脸。
其原因非由于产伤或胎位不正。
肌电图检查正常,亦无面神经瘫痪,而系因一侧的口角降肌发育不全,致哭时不能拉下,健侧口角降肌仍下拉造成不对称的哭嘴[2]。
上世纪90年代发现,歪嘴哭综合症患儿多有染色体22q11(22q11.2)微缺失,这种染色体的改变与遗传、基因突变、胎儿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及服药等多种因素均有关[3]。
部分患儿母亲有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
由于这种染色体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第一、二对及第三、四对咽囊颈神经嵴细胞移行和分布异常,二神经迁移、固定和分布又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故临床上出现口角降肌、口、唇、耳、心脏、甲状腺以及其他多器官系统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的畸形。
尤其以心血管畸形多见。
歪嘴哭综合症伴发的先天畸形中心血管为多[2],50%;头、颈、耳、上腭的异常,45%;肌肉骨骼45%;泌尿生殖系统25%;中枢神经系统25%;消化系统10%;呼吸系统8%等等。
歪嘴哭综合症伴发心血管畸形包括法洛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闭锁、室间隔缺损等,因歪嘴哭与先天性畸形有密切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染色体22q11(22q11.2)综合征是迄今为止少数已明确病因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占1/6000-1/4000[3],其临床变现具有复杂多样性,或有精神运动障碍、发育迟缓、癫痫发作,部分要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歪嘴哭综合症因仅在哭时有歪嘴改变,家长平时并未引起重视,年长儿因少哭而表现更为隐秘,故多在其他疾病的诊疗中被发现,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
儿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发现有歪嘴哭体征时候要引起重视,避免漏诊,以便及时发现先天性畸形并给与适当的医学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6/1000-8/10000,是新生儿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新生儿先心病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有一些先心病的畸形在新生儿期无症状或无杂音,早期很容易漏诊[4]。
所以对于有面部异常的患儿要引起重视,以便及早发现心脏方面的异常。
只要患婴平素或笑脸时嘴唇左右对称,但啼哭时一侧口角下拉,成歪嘴哭脸外貌这一特征表现,合并有其它系统的先天畸形,尤其心血管系统畸形,我们认为即可临床诊断为歪嘴哭综合征。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 FISH),印迹法及 DNA探针,微卫星标记法或PCR技术,多可发现染色体22q11的微缺失。
歪嘴哭综合症在临床上要与面瘫相鉴别,面瘫多因第 7对脑神经不同水平的损伤会引起面部表情的损害,哭及安静时都有相应下巴歪斜,皱眉,闭眼异常表现,肌电图等检查异常;但歪嘴哭患儿安静时皱额,闭眼,鼻唇沟深度都正常且对称,仅在哭及做鬼脸时有歪嘴表现,肌电图等检查没有发现阳性结果,两者在临床上可鉴别。
其它如产伤,胎位异常,默比乌斯综合征(Mobius syndrome,先天性双侧面瘫),遗传性障碍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下颌与面骨发育不全)等也可导致局部面瘫表现,病因学并不全部明确,但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歪嘴哭综合征还是可以区别的。
参考文献
[1]万理.歪嘴哭综合征1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1 ,4(4):250.
[2]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2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
[3]吴晓云,田杰,Nick Archer. 22q11.2微缺失综合症7例相关临床表型及病因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5):366.
[4]金梅,肖燕燕,王志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