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 滕王阁序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了解“初唐四杰”,了解时代背景。

3、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理解和积累文言句式。

4、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5、理解文中的典故。

6、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方法指导】

1、诵读法

2、点拨、归类法

3、讨论法

【知识链接】

一、《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基础过关】

一、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1、给下列词语的注音

翼轸()棨戟()懿范()襜帷()

虹销雨霁()彭蠡()孤鹜()遄飞()睢园()邺水()南溟()帝阍()

宗悫()簪笏()盛筵()梓泽()

2、重点解释下列词句:

人杰地灵

腾蛟起凤

物华天宝

高朋满座

胜友如云

钟鸣鼎食

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整体感知

讨论: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4、5):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能力提升】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

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

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能力提升】

三、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

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

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

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5、背诵本段。

《滕王阁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了解“初唐四杰”,了解时代背景。

3、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理解和积累文言句式。

4、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5、理解文中的典故。

6、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学习重点】复习1--2段中的典故,分析3----5段。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方法指导】1、诵读法2、点拨、归类法3、讨论法

【基础过关】

一.复习典故(略)。

四、讲读第二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彻:普照

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一层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四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五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六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二层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二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四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五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六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能力提升】五、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②远近错落之美;③上下浑成之美;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六、背诵1----2段。

《滕王阁序》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