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论文摘要】女性主义研究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深入。由最初的争取男女平等,到现在的注重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转变。因此,通过女性主义研究所关注焦点的变化总结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女性主义研究,解放政治,生活政治,男女平等,自我认同

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使权力发生转移。表现在以往靠体力获得优势地位的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日益消退,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她们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义研究的理念也随着发生转型,即从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解放政治?的理念转向以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活政治?的理念。因此,认真地梳理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对于引导女性运动和寻求女性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主义研究的前期理念

女性主义研究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而展开的,最初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为争取与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将妇女从父权文化和父权制度的压迫和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而进行的社会运动。其任务就是向既有秩序挑

战、改变既有秩序、提高女性的地位,最终达到男女平等。

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①,是前期女性主义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她们以不同视角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自由女性主义对男权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主张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力以及男女平等的竞争机会。这一流派的倡导者从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出发,认识到是教育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两性的社会差异。因而,她们关注的焦点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其目的是把这些平等的权利诉诸于法律。她们认为在公平的社会里,如果女性取得了平等的法律权利之后,能否竞争过男子就看女性自己的努力了。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女性主义所要争取的平等权,并不是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绝对平等,也不是要求社会照顾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而是主张公平竞争的平等,因此,她们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来争取平等权的。在这一点上,自由女性主义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与自由女性主义不同的是,激进女性主义把矛头直指父权制,把父权文化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她们尖锐地指出,在父权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女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因此,女性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女性摆脱?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最根本的不平等?。同时,她们认为,只有消除这种使女性处于屈从地位的生理差异,使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不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激进女性主义从生理差异出发,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其结果使女性在身体上获得了解放。社会女性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女性看作是一个阶级,试图用?异化?的概念来解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并认为使女性摆脱受压迫的道路就是克服女性的异化和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让女性接近更光彩、更有声望的职业,

从事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把家务劳动变成公共生产,使家务劳动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女性解放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社会女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改造的主要目标是取消公私领域的区分,这些努力必将使社会出现结构性的重建和改组。

以上三种女性主义流派虽然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但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解放政治?。?解放政治?是吉登斯在解释晚期现代性转型时所使用的概念。在吉登斯看来,?解放政治?是从剥削、不平等或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政治追求。这就说明,?解放政治?出现的前提是剥削、不平等和压迫现象的存在,其意义在于对正义、平等和参与的捍卫。因此,吉登斯把?解放政治?定义为?一种力图将个体和群体从其生活机遇有不良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观点。它包含了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力图打破过去的枷锁,因而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改造态度,另一个是力图克服某些个人或群体的非合法性统治。?①由于被剥削和压迫的群体要获得解放,那么就要关涉到束缚他们的另外一个群体,所以,?解放政治?实质上是一种?他人?的政治学,也就是说它只有在区分了群体之后才具有一定的实质内容。例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穷人、黑人和白人等等,所有这些区分中的弱势群体的解放目标就是要从他们所遭遇的不幸状况中摆脱出去,或者要消除他们之间相对的差别。那么,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和男性相比较,她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社会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机遇的拥有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女性主义研究立足于女性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和不平等,为女性解放寻找方向和出路,试图把女性从男权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主义从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把?解放政治?作为自己的行动理念和实践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从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从男权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是否就拥有了自

我、实现了自我呢??解放政治?的理念对于女性主义研究是否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呢?之所以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因为在女性获得了解放之后,她们却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惑,这种困惑也意味着女性主义研究面临着新的困境。

二、女性主义研究的困境与反思

在解放政治的理念下,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抗争和追求,女性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男女平等的权力,而且从理论和法律上来讲,女性已经获得了和男性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但是,将理论上的男女平等付诸于实践还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男女平等做超出现实的刻意追求,则会使以?解放政治?为理念的女性主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

困境一,为了追求男女平等,而漠视性别差异,其结果是?男女都一样?。可以说,?男女都一样?曾经是所有女性共同的梦想,?男人能办到的,女人也能办到?一度成为广大女性执著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唤醒女性自我意识和促使女性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能否认,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妇女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妇女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这个理想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解放了的女性真的实现了男女都一样了吗?而且,即便真的实现了男女都一样,就是实现了妇女解放了吗?在女性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因为追求?男女都一样?就是对男性的一种认同,是?将女性同化在男性中心社会的价值规范中。?①这样,女性解放的结果就是把女性变成男性,最终失落的却是女性自己。

困境二,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强调男女有别。这种强调产生这样两个结果,第

一,通过借助女性生理上的弱势,来寻求社会的庇护。这的确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法,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女性在参政、就业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权力。但是如果把这种实践上的策略转化为女性的心理意识,那么,只能说眼前的这点利益不过是一个短期效应,这样的结果是表面上看女性的地位的确是提高了,但却助长了女性的依赖心理和弱势心理,由此争取来的男女平等是一种异化了的男女平等,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弱势群体的地位,不能真正获得独立。第二,给?妇女回家?提供了依据。在市场经济的效益和利益的驱动下,社会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妇女回家?的热潮,一些经济学家在极力论证?妇女回家?是经济发展的途径,他们认为女性更适合家务劳动,男性更适合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因为这是男女差别,无法改变。这种论调是与女性主义运动相违背的,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恰恰是很大一部分女性自己乐于做?全职太太?,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仿佛说明女性主义运动又回到了起点,这只能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主义运动和研究没有得到广大女性的支持和认可,难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女性主义研究究竟有没有必要?

困境三,解放政治理念下的女性主义运动和研究把女性与男性对立起来,把女性的苦难归咎于男权统治,把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矛头指向男性,把争取女性的权力看成是从男性那里分享权力。但是,男性果真是女性的敌人吗?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人们认识到了女性的边缘地位和不平等的待遇,然而,人们却忽略了男性在享有他们的特权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的权力关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敏感的美国男人在热火朝天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感觉到了自身尴尬的处境,也开始审视?男人问题?,悄然兴起了男性解放运动。美国?男性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沃伦〃法瑞尔在其《解放了的男人》一书中说:?如果孤立于男人之外的妇女解放运动真的能达到两性平等的预期目标的话,那么现实早就不该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君不见,男人依旧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只能去充当

全职政治家、企业家之类的角色而不能选择做全职父亲或全职幼儿园保姆;那些冒死亡之险的职业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领域;男人还是‘自杀性别’、‘囚犯性别’、‘暴徒性别’;1920年时,美国男人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比女性早一岁,而到1990年,男人平均比女人短命7年。?①男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性的地位。

可以说,在新的情况下,?解放政治?的理念是女性主义研究陷入困境的根源之所在,只有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将女性主义研究从困境中拯救出来。

反思一,对于解放了的女性来说,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便成为突出的问题。过去,女性的角色和地位都是依照家庭来界定的,当解放了的女性从家庭和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之后,她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她们仍然要用男人的刻板印象来认同自己,按照男人的愿望来塑造自己,这样才能博得异性的赞美和赢得同性的羡慕。而事业有成、功成名就的?女强人?最后只能被当成男性来对待,她们在社会中找不到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种结果告诉我们解放并不是最终目的,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后还要在社会中有多种选择,找到自己的位臵,得到社会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样才会在社会中有归属感。

反思二,在传统社会,性别差异曾经是女性发展的障碍,那么在现代社会,能否从中找到促进女性发展的优势?男性曾经凭借自身强劲的体力和智慧拓展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征服和改变了自然,创造了农业社会,发展了工业社会,积累了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也培养了男性的支配欲、独立性、攻击性等品性,这些品性在传统社会是一种优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但事实证明,男性的优势在现代社会却遭受了挫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男性的体力已没有了用武之地,对自然的掠夺和摧残导致了今天的环境恶化。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成为最大的社会财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对立走向和谐,这些都为女性潜能的发挥创造了

机遇,可以说,女性在情感、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天性已经成为女性的优势所在。

反思三,过去的女权主义运动和研究的焦点是向男权统治进行声讨,把男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这种两极分化的思维方式的结果就是:忽略和无视男人的痛苦和无奈。其实不论是痛苦的男性还是不幸的女性,他们所感受到的压迫都是被同一根性别文化链条捆绑的奴隶。因此,女性的解放和男性的解放应该是同一场革命,应该是人性的解放。

反思后的女性主义研究者认识到,以?解放政治?作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理念,女性最终所得到的不过是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并不能让她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女性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所以,女性主义研究的功能也不能仅仅作为帮助女性寻求?解脱?的武器,而是应该给女性一种生活的?指向?,在生活中认同自我的存在,在生活中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两性和谐的生活世界,这就预示着女性主义研究理念将要进行现代的转向。

三、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

女性主义研究走到今天,从对?女性参与发展?的呼吁,到对两性不平等根源的探讨,再到社会性别的研究,其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它已经从单一的性别中走出,面向两性世界;同时,它也从维权的运动中走出,走向了生活世界。这些转变意味着女性主义研究理念已经发生了现代转向,即以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活政治?取代了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解放政治?。这种转向预示着人们在追求和创造着一种充满和谐和差异之美的生活世

界。

?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是吉登斯使用的一组概念,如果说?解放政治?是一种生活机遇的政治,那么?生活政治?便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政治。吉登斯这样界定生活政治:?生活政治关涉的是来自于后传统背景下,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引发的政治问题,在那里全球化的影响深深地侵入到自我的反思性投射中,反过来自我实现的过程又会影响到全球化的策略。?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政治是一种由反思而调动起来的秩序,在这种反思性秩序的环境中,它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政治,这种反思性把自我和全球范围的系统连接在一起。?②所以?生活政治?是一种生活决策的政治,它关心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自我实现,其实现途径是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当代的女性主义研究运用?生活政治?的理念,通过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选择,将自我实现融入到现代生活的主旋律之中。那么,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是通过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生态伦理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来实现的。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的下半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研究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社会性别?(gender)是和?生理性别?(sex)相对应的,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女性和男性的行为与经验,以及人们对两性有关的社会习俗、社会角色、社会身份、社会期望和社会评价等。它是社会期望、角色分工以及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社会性别属于社会或文化范畴。之所以提出社会性别这个概念,就是因为生理性别是从解剖学角度证实的男性和女性,它是无法改变的,而能够改变的就是社会的传统、文化和规范。强调社会性别的建构性意义,就在于说明男女差异及地位不是生物力量所能决定的,是可以改变的。在这个前提

下,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就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概念。那么,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怎样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呢?首先,它?使我们具有了一种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文化生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两性平等问题的眼光,这种眼光主要是关注未来和理想的,而不是仅仅是瞩目于过去、现在和经验的。就两性关系而言,性别的自然差异也许永远不会取消,但未来的男性和女性都同属于全面发展的个性;而且,全面发展的女性需要由全面发展中的男性来塑造,全面发展的男性也需由全面发展中的女性来塑造。?①其次,这一概念的引入和深入探讨将使?两性平等?或?女性解放?问题讨论中的?自然主义态度?逐渐消失,人们势必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妇女解放不是一个改变她们生理特征的问题,而是一个改造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文明的问题。?②这样,就使得女性主义研究放眼未来,关注生活,在理论上实现了理念的现代转向。

生态伦理的兴起与发展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提供了契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检讨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式的开发而带来的生态失衡,由此兴起了生态伦理。在男性反思自己掠夺式的开发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之时,女性却找到了与生态伦理携手的生长点,即女性的生产和生活的范围更接近自然,她们与大自然一同担负着孕育和养育生命的责任,她们的潜意识中有着一种与自然的亲和感,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们更倾向于保护自然,更有责任也更希望结束人类统治自然的现状,通过重塑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治愈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促成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吉登斯也对此预言:?妇女把自己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凭借自身的存在,妇女就会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①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思潮。首先,生态女性主义挑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唤绿色人性。其次,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用GNP标准来衡量的经济增长,主张人类自身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形成互动,呼唤绿色经济。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为女性主义研究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使女性主义研究从对自身地位的关注中走出,走向了对整个人类所生活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关怀,也使女性主义研究理念发生了现代的转向。

社会的发展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容臵疑,女性获得今天的解放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解放了女性的身体,使她们不再为繁重的家务和生育所牵绊,有了闲暇时间放松自己和充实自我。另一方面也解放了女性的精神,使她们不再为所谓的女性气质所约束,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力。正是在这双重解放的基础上,传统中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日常生活和不足挂齿的娱乐休闲也走上了学术的殿堂,女性主义研究与也凭借着与其特有的亲缘关系踏进了这块处女地,兴起了日常生活的女性主义和休闲的女性主义。把日常生活引入女性主义研究,是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体现。因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想使女性与现代化同步,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的变革和重建,使日常生活从纯粹自在和封闭的王国走向自觉和开放的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必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日常生活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女性的现代化。反过来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被认同的程度和价值的实现程度也标志着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人们对日常生活价值的发现和认可,也就是对女性价值的发现和认可,这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可以把女性主义研究从斗争、解放和平等的理念中引入和谐、生活和自我认同的新的境界。与日常生活相

对应,在生活中除了在家庭范围内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休闲的条件,也就有了走出家庭的休闲生活。女性主义研究通过对女性参与休闲的研究,可以发现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休闲的女性主义认为:对女性来说,从事休闲活动就意味着她们摆脱了传统的社会期望,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通过休闲,女性能认识和享受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并可以对某些制约自己行为的社会限制和成见进行挑战。可以看出,女性对休闲的参与是一种自由和自我的表达,是对人性的一种追求,在这种内心体验中,获得了一种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实现感,它的直接结果就是提高了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活质量。女性主义研究对生活的关注已经表明了其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生活政治?的兴起,必将引起人们对传统生活的反思,从而构建出更适合人性发展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转向是一个必然趋势,?解放政治?追求的是平等和正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追求平等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实现。由此,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成为现代女性的新的追求,正是在这个条件下,?生活政治?登上了历史舞台。女性主义研究理念从?解放政治?转向到?生活政治?,意味着女性主义研究从争取男女平等转换到追求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理念的转换使得女性主义研究不再沉迷于对?男女平等?的呐喊,而是把精力投入到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上面,通过对女性身份的认同,进而实现女性特有的价值,从而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人类生活的美好未来。

陈莹,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晓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女性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殖民主义(colonialism),指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其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

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在政治上,一方面

允许和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或扶植代理人来实行控制;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

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它们甚至策动政变、挑起内战、扶植傀儡政权。这些被统称为新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是相对于17、18、19世纪的殖民主义而言的。 也即:原来西方国家的殖

试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浅析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

试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浅析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 作者:万秉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 摘要:《妊娠日历》作为日本人气女作家小川洋子的代表作之一,自面世以来广受赞誉,曾获得第104届芥川奖。作品以女性生育体验为话题探讨生育对女性的影响和女性对生育的认知,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解读《妊娠日历》,浅析其对社会生育认知的颠覆。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妊娠日历》;小川洋子;生育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5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36 一、女性主义批评与《妊娠日历》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逐渐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从而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分支,以妇女为中心,主张“颠覆父权文化,消解男性中心主义”①,其目的在于“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传统,在各个领域全方位推翻男尊女卑的‘性别定型’论,肯定妇女经验的正确性”②。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 日本女性主义批评相较发源地欧美起步较晚。据王宗杰在《新世代女性文学的位相》③中所言:女性主义在60年代就已传入日本,但直到90年代中后期日本文学界才真正开始女性主义批评。洪漫在《日本的女性主义研究》④一文中总结了日本女性主义批评的几个角度,包括:(1)“从女性的视点对男性作家的批判”、(2)“采用女性观点对女性作家的批评”、(3)“尝试对女性表现手法进行分析”、(4)“男性气质分析”。此外学者肖霞还提及了“社会性别”和“社会资本”批评两个视角。⑤ 《妊娠日历》是日本现代人气女作家小川洋子(1962-)的代表作之一,曾于1991年获得第104届芥川奖。作品聚焦女性妊娠、生产经历,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大学女生“我”围观姐姐怀孕的全过程,面对姐姐的痛苦,“我”的心理逐渐变得扭曲,产生了杀死姐姐孩子的恶念。作品穿插了大量对怀孕、生产的生活细节描写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对于这部小说,小川洋子曾说过:“我想要在小说中创造出在现实的社会或家庭的场合,人们被认为是正常或异常、正确或不正确等等价值标准被全部推翻的新的现实。”⑥可见小川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向世间对妊娠和生产行为的固有价值标准发出质疑,是一部关注女性的优秀作品。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最新文档资料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 1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哲学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理论研究者把“ feminism ” 译为“女性主义”,旨在强调用女性或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及达到平等的条件和途径。女性主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主义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包括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等。 20世纪90 年代,随着哲学发展走向多元化,哲学越来越贴近社会和人生,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开始兴起。女性主义哲学以 异”的角度,强调女性有其特有的对世界存在意义的理解方式,传统的哲学大多数站在男性角度看待世界,而女性主义哲学主张消除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必然存在不同生命主体的不同认识,女性要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哲学意义。女性的特有经验,例如怀孕、分娩等,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也应当成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的主要方面。 2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是对理性予以质疑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近 代以来所强调的知识之客观基础根本上是不存在的。现代人对自 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深信不疑的、作为确立知识和真理基础的“理

性”所产生了根本性疑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我性、内在性的特征,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破除等级体系的纵向思维,以横向的“块茎状” 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否定元话语和宏达叙事,倡导和肯定小型叙事,反对以主体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后现代主义代表着它对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消极的摧毁性的作用,和对未来和现实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和向度。在这种兼具摧毁和建设两重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主要是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实际上正是在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有关两性关系的理论。女性主义不但赞同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倡导的事物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差别性,而且也从后现代主义消极的摧毁性向度中找到了与自己主导目标完全一致的有益思想。 3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女性主义是从追求妇女解放的实践中产生的,而后现代主义是从自身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诉求方式也存在差异,二者对启蒙运动与本质主义的评价也不同。 然而,在反对本质主义、二元论、以及解构理论、知识、主体、权力等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有着深刻的相似性,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导言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它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她们首先否定了战后的女性就要回到家中的观点,因为她们在二战中已经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继而是争取选举权,这是摆脱边缘状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必要之举。 一、女性的身体政治性 (一)性别地位所决定的身体语言 无论是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还是欣赏当代的波普艺术,不难发现在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中,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蕴含更大的能量或表现力吗?上世纪20 年代初,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男女特征比较论》这样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

优势之间的无数次交替。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而这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了人体艺术的发展。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如产生在古埃及女子专政时代的纸莎草纸画,画中的女子皆着衣而男子却赤裸身体。而到了父权时期情况则翻转过来。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女子皆是赤裸而男子却是穿戴整齐,罗丹的代表作《青铜时代》首次展出时,作品中毫无遮掩的男裸体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毁谤非议。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抢夺少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致力于绘画这种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多是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见这些都是性别胜利的一种体现,无形中包含着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二)女性们反对“被观看” 当今时代男性无疑是中流砥柱,因此,男性艺术家关于人体艺术的性别选择再次指向了女性,其中不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以情色、女性为创作语言,尽管我们不能盲目的以摄影师的性别来判断其作品的倾向,但作为社会中的强势性别,一些男性摄影家的确

浅析外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docx

浅析外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一.渡边澄子与《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 渡边澄子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研究者,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并对野上弥生子等近代女性文学家进行研究,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批评家。著有《野上弥生子研究》、《青踏的女性—尾竹红吉转》、女性作家评论系列的《与谢野晶子》等。渡边澄子所著的《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是通过对樋口一叶、清水紫琴、野上弥生子、平林泰子、佐多稻子、岸田俊子、与谢野晶子、宫本百合子八位日本当代著名女性文学家以及其主要作品的进行研究分析,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深入探究日本女性主义文学。这些勇敢的女性作家们不甘于受到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束缚、生存的价值受到的否定,她们勇敢的追求自我的实现,通过笔端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励女性们自我崛起、勇敢地与生活抗争,这是日本近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意义。 二.渡边澄子对樋口一叶及其代表作品《自焚》的评价 在《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一书中,渡边澄子称樋口一叶为新的飞跃,一叶是明治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在其短暂的生命中留下多不不朽的著作。一叶生活的时代,是深受男尊女卑思想控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男性甚至对女性使用尊敬的语言都会受到世人的嘲讽。一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进行创作的,其创作的作

品皆是描写在那样的时代生活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渡边对一叶的评价极高,她认为一叶是一位已超越喜怒哀乐、拥有最高级别感情的女性作家。在评论一叶的小说时,她没有像一般的文学评论者一样,选择《十三夜》、《青梅竹马》、《闽江》这类被称为一叶的代表作品去评论,而是选择樋口一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撰写的小说《自焚》去仔细解读。创作《自焚》时,一叶已染病在身,该作品是一叶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竭尽全力撰写的苦心之作。 小说《自焚》讲述了美尾与町母女二人悲惨的婚姻生活,揭露了在黑暗的封建思想和金钱至上的观念的迫害下,妇女的悲惨遭遇以及悲剧的传承延续性。母亲美尾是一个非常美丽、向往过富足美好生活的女性,但丈夫与四郎平庸不上进,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对妻子呵护有加的,但实质上只把美尾当作美丽的私藏品看待,并没有把她看做是有诉求有平等地位的人来看待。美尾在多次劝说丈夫与四郎努力上进未果后,在自己母亲的蛊惑下决然地放弃家庭,离开丈夫女儿离家出走依附于权势利益。与四郎在美尾出走后,感到受到奇耻大辱,开始不择手段地敛财,长期的劳累致使身体严重受损,早早离世,对于女儿町他毫无关爱,草草将其嫁给大她十几岁的上门女婿金村恭助。女儿町在缺乏父母疼爱的环境中渐渐长大的,虽然集财富与美貌于一身,最终也难以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好的归宿。恭助并非真正爱慕町,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王治河曲跃厚 〖提要〗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发展的最新阶段。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不仅对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 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合流与互动的产物。女权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重要走向之一,是沿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解构性的,同时也是建设性的。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域考察后现代主义 和女权主义之间的对话、交融及其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女权主义的历史嬗变 根据美国著名女权主义研究者南希.F.科特 (Nancy F. Cott)的研究,“女权主义”一词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初进入英语语汇的。其含义是指妇女社会角色的革命性变革。⑴ 从那时起,女权主义一词开始被大量使用,但究竟什么是女权主义,即使是在女权主义自身那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较为流行和权威的定义之一,是英国学者戴维 . 米勒 (David Miller) 主编的《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女权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语词,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⑵ “女权主义”一词的出现尽管是十分晚近的事情,但女权主义运动则要比这个语词早得多。从历史上看,当代女权主义运动可以追溯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但从思想体系上看,第一代女权主义则出现在19 世纪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哈丽特.泰勒. 密尔 (Harriet Tyler Mill) 和美国的查洛特.P.吉尔曼(Charlotte P. Gilman)。密尔首先注意到,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造成的。其解决办法,一是教育,即女性和男性应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获得日后发展的条件;二是立法,即女性和男性平等地参与立法的过程,以确保女性的合法利益。此外,密尔还特别强调男女在生产领域中的平等,认为无论妇女是否有养家的需要,都应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融入社会,进而和男人建立一种伙伴的而非奴役的关系。吉尔曼在其代表作《黄色壁纸》(1892年) 和《妇女与经济》(1898年) 中指出,已婚妇女通过家务劳动或与丈夫的性关系、而非参与社会生产的经济价值或作为母亲和妻子的人的价值来维系自身,乃是造成其被动性和在家庭与社会中价值厥失的重要根源。她们的这种从经济地位切入,进而强调妇女的社会地位的理路,对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 义女权主义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发韧于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的美国,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和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声势浩大,对女权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例如,1963年, 马丁. 路德. 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华盛顿特区领导的和平示威及发表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场要求黑人和白人享有同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要求妇女和男人享有同等权利的女权运动。这场运动的胜利也使得他在 1964年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3年,美国学者贝蒂. 佛里丹 (Betty Friedan) 的《女性奥秘》一书的出版,在思想上引发了第二代女权主义。如果说第一代女权主义主要是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话,那么第二代女权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的多样性。就其思想取向而言,我们可以把第二代女权主义区分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后现代性之为女性主义的出路

42 一、《大都市》中的“妖妇”形象 在《大分野之后》一书中,作者安德烈亚斯?胡伊森通过对弗里茨?朗阁的《大都市》这一作品的剖析,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刚开始对突然崛起的新兴技术感到恐惧并在最后将其成功制服这一过程中,男性目光对女性的支配,以及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支配这一社会现象。“正是玛丽娅的复制、宗教象征主义的运用、技术化和身为女机器人以及弗雷德与女性、机器、性、技术的复杂关系,让我们找到了通往影片的社会和意识形态想象的钥匙”。本文将立足于第一点,即影片表现的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从男性的视角加以分析。 这种男性化的视角贯穿于整部影片,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地归纳。片中的唯一女性形象玛丽娅具有两个化身,其一是具有圣母玛利亚色彩的、人类美好品质化身的真身玛丽娅。这位真身玛丽娅是男性视角下女性之为女性所应扮演的无性欲处女或母亲的形象。她是苍白的、脆弱的、容易受到惊吓的。在弗雷德与科学家的斗争过程中,她作为被绑架的对象,等待着英雄的救赎,宛若童话中命运凄惨的公主形象。真身玛丽娅所代表的女性形象是安全的,具有不可侵犯的道德性,但同时也缺乏了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格。 其二是由科学家通过技术制造出的机器人玛丽娅。影片通过由科学家制造出机器人玛丽娅实现了人类无母体创造生命的幻想。影片中的机器人玛丽娅是性感的、鲜活的、充满挑逗意味的,但机器人也同时造成了大都会的混乱。“一旦机器被看作是可怕的和不可言喻的危险,作家们开始把机器人想象为女性的。……从强大的技巧中释放出来的恐惧和感知焦虑被重塑和重构为男性对女性性欲的恐惧。”这样一个具有真人的色彩、人的生命的玛丽娅在片中被看作是“坏”的、具有破坏力的。这是男性基于其自身对外部世界具有掌控性、支配性的幻想,对 不可掌控的技术和女性力量所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的反映。虽然女机器人给大都会带来了颠覆性和灾难性的破坏,但从影片对结尾的处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男性视角下,父性的、父权的、男性的力量仍然控制了一切。对男性具有不可抗拒的欲望,并制造了男性统治下混乱场面的机器人玛丽娅最终被处火刑,最后大都会获得了和平的崭新局面。 性感的、不可掌控的玛丽娅被处死,而无性欲的、圣母似的玛丽娅被留下。“它用描述的方式把男性目光和想象加以主题化,从而开了为叙事电影所遮蔽的一个基本电影惯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确实有种以隐蔽或非隐蔽方式存在着的男性视角,即男性有能力并应当掌控一切,将女性放在从属的地位。而女性主义,尤其是受第二波的女性主义运动影响的女性主义思想,正是基于对此现象的发现和揭露,女性开始了具有针对性的抗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主义思潮使其自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长久以来,支配社会 后现代性之为女性主义的出路 文/朱波尔 后现代主义面临的,同样也是女性主义所面临的合法化问题而并非其真正面对的危机,因为所谓的合法化,仍然是在传统体制基础上提出的合法化,而后现代真正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一种自身的、新的逻辑和新的局面。这种新的局面里不再存在一种不变的“法”,而试图将一切归置其中或剔除出去,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合法化” 。女性主义也同样如此。 审美视点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解读

该思潮提出了实现男女差异性平等、认同差异、包容差异,并且认为差异并不必然带来性别歧视;呼吁建构女性自我意识,立志铲除地球上所有不平等现象与制度。概括地说,后女性主义思潮一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是一种“受害者”哲学;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性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三是认为对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解读 后现代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是在现代女权主义各大理论派别长达百余年的论争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它是在面对当前的妇女生存状况和妇女问题,在反思现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从另一种角度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而产生的。它试图发展出一套不依赖传统哲学基础的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范式。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女权主义流派,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各种理论侧重点不同,有时相互冲突、歧义百出,政治主张有同有异,缺乏一致性,作为与现代女权主义不同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否定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进行彻底批判,并对所谓绝对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性提出挑战;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提倡多元论的模式;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注重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因国家、种族、阶级、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差异,呼唤人们注意女性内部千差万别的经验;反对现代社会中的统治关系模式;注重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的压迫,承认主体性和权力的构成性等。 女权主义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80 1、否定“宏大叙述”或“元话语”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女权主义借鉴了这一理论观点,对以往的女权主义进行了反思,把研究的重点从大一统理论的建构转向了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的理论探讨。因为,从启蒙运动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虽然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但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在思维方式上,女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提倡重视他人、重视差异以及多元论的思维模式等。 2、话语即权力 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拒斥所有那些认为权力仅停泊与宏观结构或统治阶级手中,并认为权力本质上是压迫性的现代理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权力的心的后现代观点,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它构造了个人的认同。 福柯指出,所有的权利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生产权力,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女性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利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它使女权主义认识到,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管制他们自己的。受后现代主义“话语就是权力”理论的影响,女权主义的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 3、标准化或正常化以及惩戒凝视 福柯认为,权力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标准化或正常化(normalization) 及惩戒凝视(disciplinary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 【论文摘要】女性主义研究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深入。由最初的争取男女平等,到现在的注重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转变。因此,通过女性主义研究所关注焦点的变化总结出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女性主义研究,解放政治,生活政治,男女平等,自我认同 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使权力发生转移。表现在以往靠体力获得优势地位的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日益消退,而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她们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义研究的理念也随着发生转型,即从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解放政治?的理念转向以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活政治?的理念。因此,认真地梳理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对于引导女性运动和寻求女性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主义研究的前期理念 女性主义研究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而展开的,最初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为争取与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将妇女从父权文化和父权制度的压迫和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而进行的社会运动。其任务就是向既有秩序挑

战、改变既有秩序、提高女性的地位,最终达到男女平等。 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①,是前期女性主义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她们以不同视角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自由女性主义对男权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主张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力以及男女平等的竞争机会。这一流派的倡导者从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出发,认识到是教育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两性的社会差异。因而,她们关注的焦点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其目的是把这些平等的权利诉诸于法律。她们认为在公平的社会里,如果女性取得了平等的法律权利之后,能否竞争过男子就看女性自己的努力了。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女性主义所要争取的平等权,并不是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绝对平等,也不是要求社会照顾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而是主张公平竞争的平等,因此,她们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来争取平等权的。在这一点上,自由女性主义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与自由女性主义不同的是,激进女性主义把矛头直指父权制,把父权文化看作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她们尖锐地指出,在父权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女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因此,女性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女性摆脱?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最根本的不平等?。同时,她们认为,只有消除这种使女性处于屈从地位的生理差异,使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不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激进女性主义从生理差异出发,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其结果使女性在身体上获得了解放。社会女性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女性看作是一个阶级,试图用?异化?的概念来解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并认为使女性摆脱受压迫的道路就是克服女性的异化和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让女性接近更光彩、更有声望的职业,

后现代主义时代女性主义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时代女性主义的发展 ---------------------------------------------------------------------------------------------------------------------- 编辑整理:www.sodu.so 编辑:王力来源:sodu小说排行榜新浪 【内容提要】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涌现出对现代主义分析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女性主义从颠覆性较强的解构主义获得了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试图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解构主义的代表首推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福科,通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也看出女性主义的新发展。 【关键词】女性主义/男性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 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后,后现代主义随之孕育并发展起来。对女性主义来说,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因为一方面,女性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对本质主义、基要主义、普遍主义等现代理论也提出质疑,认为它们给女性受压迫的现实提供了哲学基础与合理证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则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女性主义从颠覆性较强的解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那里获得了消解男性中心思维模式的理论武器,试图达到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目的。解构主义的代表首推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福科,本文拟从他们的主要观点出发来探讨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消解中心和本源,颠倒等级秩序 解构主义的策略经常多变,但其宗旨却是明确的,即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和“消解语言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希腊语“逻各斯”,意即“语言”、“定义”,其别称是存在、本质、本源、真理、绝对等等,它们都是关于每件事物是什么的本真说明,也是全部思想和语言系统的基础所在。在德里达看来,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到黑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德里达指出,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以现时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口头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学的结合体;它相信在场的语言能够完善地表现思想,达到实在世界的客观真理。在场是建立本体论、目的论从而达到实在真理的根源,因此,德里达把反对在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视为攻击的根本目标。因而“女性”的范畴只是虚构的,德里达说:“也许……‘女性’不是一个可以决定的身份,也许女性不同别的事物保持距离,无法站在别处宣称自己……也许女性——一个无特征、无形状的模拟物——是距离的断层、超距离的距离、间隙的节奏、距离本身。”有效的女性主义只能是完全否定的女性主义,解构一切事物,拒绝建构任何事物。而这一点正是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玛丽·朴维在她的《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一文中所总结的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的最主要的贡献:即消除神秘特征的规划。朴维指出:德里达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一就是使“在场”的特征变得非神秘化,“在场”的观念取决于语言,同时“在场”总是难以捉摸,它只在相对的意义上才存在,并不是真理的基础。朴维认为解构主义分析了“女性”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不具有自然的基础,“女性”是一个术语,如何界定这个术语取决于它所被讨论的语境,而不取决于某些性器官或社会经验。朴维相信解构主义消除此在的神秘性在政治上具有意义。德里达用以达到消除在场的神秘特征的效果之一是解构二元对立。“逻各斯中心主义”使得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如:灵魂/肉体、自然/文化、男性/女性、语言/文字、真理/谬误等。这种二元项的对立并非是平等并置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设立第一项的优先性而迫使第二项从属于它,第一项是首位的、本质的、中心的、本源的,而第二项则是次要的、非本质的、边缘的、衍生的。如把善放在恶之前、肯定放在否定之前等。乔约森·卡勒说:“在传统哲学对立中各种术语不是和平共处的,而处于一种激烈的等级秩序之中。一术语支配另一术语(从公理上、逻辑上)便占首要地位。在特定的时刻,解构这种对立就是颠倒等级秩序。”德里达的批判就是促使这些等级对立的压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西方女权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的启示 西方女权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直至1920年,美国通过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选举权。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目标明确,妇女要求与男子有相同的经济、政治权力;以行动、实践为主,侧重于推动立法。最为典型的是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与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一系列运动。这一阶段奠定了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也形成了女权运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的基调。教育、就业及政治权利的诉求归根结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平等的社会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劳动力市场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障碍。可以说,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视为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尽管其后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有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环境背景也在不断变化,但是这种观念还是在女权主义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权主义(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女权主义,这一阶段是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阶段。女权主义者发现,尽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例如,得到选举权的妇女群体在政治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同工同酬、平等就业基本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职业隔离与职业发展前景不佳的问题凸现。这种矛盾的情况促使女权主义者向纵深思考,形成了独特的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有三派: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朱丽叶忒.米切尔,她最著名的“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就明白地亮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他们所重视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与物质生活。虽然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把无交换价值、无报酬的家庭劳动视为阶级压迫,积极地投身社会的生产劳动。在重视生产经济领域的问题上,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是第一代女权主义的直接继承者。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为19世纪英国的米尔、当代美国的傅瑞丹。米尔是英国十九世纪自由主义健将,他在他的代表作——《女性的屈服》一书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女性权益的观点。米尔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里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现代社会就是人们有迁徙的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以及改善生活的机会。但是对已婚妇女而言,她却没有这些现代男人享有的自由。傅瑞丹继承了18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同时又更加强调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参与。因此,傅瑞丹在其名著《女性迷思》一书中,首先对女性的家庭角色展开锐利的解析与批评。傅瑞丹指出父权社会的文化机制竭尽所能地塑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形象,使得女性把自己的一生寄托于家庭与婚姻关系。然而这个理想形象,只是个迷思。为了发挥自我潜能,妇女必须和男性一样从事公共领域的活动。故此,傅瑞丹鼓励女性放弃以家庭主妇的形象作为自我认同,不过,她并未提倡女性在实质上放弃家庭生活,而是在事业与家庭间取得平衡。自由主义女权者认为家庭束缚是一种强有力的干扰因素,必须依靠国家立法干预,形成介入机制。因此,自由主义女权运动继承了自由主义运动的衣钵,以争取立法保障为主要诉求,积极维护妇女政治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