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终稿

合集下载

从“自分婚”“卒婚”看日本女性的新式婚姻观

从“自分婚”“卒婚”看日本女性的新式婚姻观

作者: 董海礁[1];于湘泳[1];郑伟华[2]
作者机构: [1]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2]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38-4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婚姻观;自分婚;卒婚
摘要:在传统印象中,日本女性温柔贤惠,特别是婚后相夫教子、专注于家庭,是亚洲男性乃至世界男性心中优秀妻子的典范。

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交范围的扩大,日本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也随之降低,婚姻观发生了巨大改变。

日本女性对于婚姻有了新思考和新选择。

日本女性最近流行“三同”择偶观

日本女性最近流行“三同”择偶观

日本女性最近流行“三同”择偶观当我们电视上真人的选秀节目越来越火,尤其是相亲节目如火如荼,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像非诚勿扰一度异常火爆,也催生出了一批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们。

在相亲节目中,女孩们第一看重的就是财富与地位,第二就是相貌身材,其它的就在第三、第四、第五了。

这说明了当下中国女孩们的择偶观就是以金钱论,追求的是“金钱购买幸福”,简单地认为有了金钱,婚姻就有了幸福的保障。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那么当下日本女性的择偶观又是怎样的呢?日本经过二战后经济上的衰败到战后励志崛起腾飞,再到近年经济低迷不景气,日本女性的择偶观也发生了种种变化,渐渐趋于理智、现实与成熟。

据《日经流通新闻》报道,日本年轻女性结婚理想对象的标准由以前的“三高”转向“三低”,进而出现了向“三同”(或“三K”)转变的迹象。

“三高”指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这一择偶标准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

当时正是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的全盛期,当时的日本女性对男性有很强的依赖性,于是“三高”男士就成了当时日本女青年所憧憬的偶像。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对未来生活抱有不安的女青年们,渐渐改变了想法,与其跟那种高收入却生活在风险中的人结婚,倒不如和拥有实实在在、稳定职业的人过日子。

于是“三低”(低风险、低姿态、低依存)的男性,成了近年来日本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最近,日本社会上又流行“三同”或“三K”的择偶标准,即拥有相同相似的工作观、金钱观和成长环境,强调要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以及稳定的工作。

据调查,日本女性现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把相同的价值观排在了第一位,对待金钱有相同的态度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稳定的工作,而“高收入”则排到了第9位,高学历、高身材则排到了20位。

择偶观往往是与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群体的价值观取向相适应,伴生发展的。

当下中国女孩的择偶观反映了当下中国的重商主义,经济飞跃发展而重物质、轻精神的现实,有更多的“大鳄”可以供女孩们去选择或去钓鱼。

老公死了也要离婚,日本女人为什么这么“绝情”

老公死了也要离婚,日本女人为什么这么“绝情”

老公死了也要离婚,日本女人为什么这么“绝情”日本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国家,拥有着许多以外界难以理解的传统和文化。

在日本,婚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和奉献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近日本一些新闻报道引起了外界的关注,称一些日本女性在丈夫去世后依然选择离婚,这种“绝情”的行为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

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女性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行为。

在日本社会,婚姻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承诺,妻子被期望在丈夫生病或去世时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奉献。

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她们也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一些女性在丈夫去世之后,选择离婚可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们不再愿意因为传统而束缚自己,而是希望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日本法律对离婚的规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根据日本的婚姻法,夫妻双方都有权利提出离婚,即使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妻子也可以提出离婚。

这是一种对妻子权利的保障和尊重,也使得一些女性更加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

日本女性选择在丈夫去世后离婚也是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日本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过去,日本传统的婚姻观念是非常严格的,妻子对丈夫的奉献和忠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自主和独立。

一些日本女性选择在丈夫去世后离婚也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日本女性的这种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一些争议和思考。

一些人认为,女性选择在丈夫去世后离婚是一种“绝情”的行为,违背了传统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

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值得尊重和支持。

日本女性选择在丈夫去世后离婚是由许多原因所驱动的,包括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社会观念的变化等。

这种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一些争议和思考,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原因和背后的故事。

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尊重和理解日本女性的选择。

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概述 (2)三、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3)1. 经济因素 (5)1.1 经济发展影响就业压力增大 (6)1.2 高房价对年轻人的婚姻压力加大 (6)2. 文化因素 (7)2.1 婚恋观念的转变 (9)2.2 单身文化的兴起与普及 (9)3. 社会因素 (10)3.1 教育水平提高推迟婚姻年龄 (12)3.2 工作压力与职场竞争影响婚恋选择 (12)四、晚婚化现象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13)1. 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凸显 (14)2. 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与困扰 (16)3. 婚恋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冲突与调整 (17)五、对策与建议 (18)1. 政策层面措施 (19)1.1 鼓励婚恋教育普及,引导正确婚恋观形成 (20)1.2 减轻就业与生活压力,创造良好婚恋环境 (21)2. 社会组织层面措施 (22)一、内容概要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女性地位提升等,这些因素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个人事业和兴趣,从而导致结婚年龄的推迟。

家庭因素: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如核心家庭增多,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使得年轻人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自主。

文化因素:日本传统文化强调独立和个人自由,这种观念影响了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晚婚。

教育及就业环境:日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年轻人在面临职业发展压力时,选择晚婚以平衡事业和家庭生活。

针对晚婚化现象,本文将分析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缓晚婚化的趋势,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概述晚婚化现象是指在日本社会中,年轻人选择结婚的年龄较晚,甚至有很多人选择不结婚。

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持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日本年轻人普遍接受了较高的教育,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事业,认为结婚和生育会影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傅紫琼(黄冈师范学院日语系,湖北黄冈436100)摘 要:与传统婚姻观相比,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婚一族,产生了新的家庭模式,掀起各种离婚热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

关键词:女性主义; 婚姻观; 转变中图分类号:C913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7)05-0003-02Female Marrige C oncept of Contemporary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F U Zi-qiong(Ja p anese Department o f HG N C,H uanggang ,H ubei 436100)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 tional marriage view,the contemporary Japanese female s marriage views transform a lot.More and more so -called families are just co -habited,and the divorce rate is i ncreasing surprisedly.So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se phenomenon and poin 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from the feminist s eye.Key words :feminism; marriage view; transformation收稿日期:2007-03-15作者简介:傅紫琼(1980-),女,福建龙岩人,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日语系助教,从事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

一、女性主义的界定女性主义Feminism 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日本女性结婚观的变化

日本女性结婚观的变化

日本女性结婚观的变化作者:王海茹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日本女性婚姻观变化有很多的原因,女性的自我意识以及社会地位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东西。

本论文将在研究国内外论文的基础上,剖析日本女性结婚观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带给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姻观变化原因影响家庭是满足男女生理、物质和精神的多元化方面的必要场所。

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以前,传统的日本女性认为婚姻是自己花费一生追求的幸福的终点,也是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大多数传统的日本女性失去了自我,为家庭或丈夫奉献她们的一生。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意识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比如,少子化问题和高龄化问题等。

研究日本女性的婚姻意识的变化及其影响,对日本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1、日本泡沫經济时期的结婚观——“三高”1980年代后半期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

那时,日本的未婚女性把「三高男」作为理想的结婚对象。

这里所说的“三高”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身高”。

从此可以看出,在泡沫经济的刺激下,那个时代的日本女性对男性有着强烈的依赖感。

她们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同时,想依赖婚姻提高她们的生活、经济的水平和社会地位。

2、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结婚观——“三低”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对于日本女性来说,追求“三高男”并不是现实的事情。

因此,她们修改了追求理想结婚对象的标准,由“三高”转向“三低”,即“低姿态”、“低风险”、“低依赖”。

所谓“低姿态”,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尊重。

所谓“低风险”,就是男性应该有一个风险低的稳定职业。

也就是说,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低依赖”是指男性在经济和家务方面能够自立,不束缚对方,尊重彼此的生活。

由此可见,日本女性开始追求男性的内在素质。

中日の女性配偶者観の比较研究

中日の女性配偶者観の比较研究

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家庭观念:中日女性配偶者对家庭观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 家庭角色:中日女性配偶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不同 家庭关系:中日女性配偶者对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不同 家庭和谐:中日女性配偶者对家庭和谐的理解和追求不同
对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的影响
添加项标题
促进性别平等:通过比较中日女性配偶者观,可以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性别平等状况,为推动性别平等提供借鉴。
促进性别平等:通过比较中日女 性配偶者观,可以发现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性别平等问题,从而促 进性别平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社会进步:通过比较中日女 性配偶者观,可以发现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 会进步。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比较中日女 性配偶者观,可以发现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特点,从而增强文 化自信。
法律和社会政策
中国:婚姻法 保障女性权益, 鼓励女性参与
社会工作
日本:传统家 庭观念影响, 女性在家庭中 地位相对较低
中国:政府鼓 励女性创业, 提供创业扶持
政策
日本:政府对 女性就业提供 支持,但职场 性别歧视问题
依然存在
02
中日女性配偶者观 的差异
婚姻观念和期望
中国女性:注重家庭和谐,重视子女教育,期望丈夫有责任感和事业心 日本女性:注重个人独立,追求自我实现,期望丈夫尊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中国女性:期望丈夫能够承担家庭经济责任,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 日本女性:期望丈夫能够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同参与家庭事务
添加项标题
提高女性地位:通过比较中日女性配偶者观,可以发现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女性地位差异,为提高女性地位提供参考。
添加项标题
促进女性发展:通过比较中日女性配偶者观,可以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女性发展状况,为促进女性发展提供借鉴。

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_袁芳.pdf

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_袁芳.pdf

【社会关注】新经济视点下中日都市女性婚恋观研究袁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52)[摘要]婚恋虽然属于个人意识范畴,但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受社会意识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社会文化特色。

婚恋观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密不可分。

中日两国女性由于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婚恋观各自受到本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两国都市未婚女性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发现女性婚恋观受经济发展影响明显,其次中日两国都市女性受到西方自由与女权主义之风影响,开始觉醒与思想解放,婚恋观改变很大,另外还会受到来自本国的特殊因素影响。

[关键词]未婚都市女性;婚恋观;中国;日本[中图分类号] C91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3283( 2013) 04 - 0155 - 03 婚恋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必然由社会存在所决由原来的追求高薪转而追求小康稳定,结婚对象由原来定,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对都市未婚女性择偶观的影响不的“三高”变成了“低风险”“低姿态”“低束缚”的“三容忽视,因为女性的婚恋价值取向都带有一个时代深深低”。

进入 21 世纪,自 2004 年开始日本经济逐渐恢复,的印记。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带来都市女性经济地位社会剧烈变动,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都市女性的生与思想意识的变化,从而引起女性婚恋观的变化,如果两活方式与情感。

日本都市女性越来越不愿意受到外在条国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不一致,必然会带来都市女性在件的束缚,在追求浪漫,享受自由与生活的观念影响下明婚恋价值取舍上的不一致。

中日都市女性均在一定程度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撇开传统守旧的观念,婚姻家庭不再上受到西方自由与女权主义的影响,对其婚恋观的影响是她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因此结婚的年龄也在不断地往极大。

后推迟。

一、经济对都市女性婚恋观的影响与日本相比,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 30 年20 世纪 50—80 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到来中国都市女性的择偶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专业07级1班2011年1月17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5.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起迄日期工作内容(10年10月—10年11月)2010年10月11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14日(11年1月17日—4月30日)11年1月17日—2月20日3月7日—3月20日3月21日—4月3日4月4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24日4月25日—4月30日一、选题、审题阶段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选择意向,由教研室统一协调,确定各学生的指导教师及写作方向。

学生收集资料,与导师协商后确定论题。

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审题表,确定论文题目。

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详细说明该选题的研究目的、要求、主要写作内容、前期工作安排及具备的条件等。

二、论文写作、答辩阶段寒假期间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献,拟写初稿,于2月20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上交论文初稿。

指导教师将论文初稿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认真修改,于3月20日上交论文二稿。

论文终稿。

指导教师将论文二稿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认真修改,于4月3日定稿。

论文评语。

指导教师写论文评语,评定成绩。

论文交指定评阅人评阅。

指定评阅人写论文评语、评定成绩。

论文答辩。

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4月24日答辩答辩委员会填写答辩评语,回馈答辩意见,评定答辩成绩。

对第一次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

综合评定论文成绩。

整理答辩记录等材料。

上交评语、答辩记录及答辩成绩等。

教研室审查意见:负责人:年月日院(系)意见:院(系)负责人:年月日摘要旧时代传统的日本女性将婚姻作为自己幸福的归宿和终身的职业,认为婚姻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

但近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女性婚恋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

研究日本女性婚恋观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对了解日本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恋观,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前、伝統的な日本女性は、婚姻か自分の幸わな終点そして一生がかけた、職業であり、また、経済や社会地位を高める手段だと認識した。

しかし、近来、女性達の価値観の変化や社会地位の高まりにつれて、婚姻に対する、考え方も大きく変わってきた。

それにより、また、多くの社会問題が起きてきた。

例えば、少子化問題や高齢化問題などあげられる。

したがって、日本女性の婚姻意識の变化及び影響を研究することは、日本社会に大きな意味があるに違いはない。

キーワード:日本の女性,結婚恋愛観,家庭の地位,社会の地位,高齢化,少子化前言 (1)第一章日本女性传统的婚恋观 (2)1、1原始访妻制——女权的时代 (2)1、2平安时期——女性日趋被动 (3)1、3嫁女婚——女性在婚恋中的无权状态 (4)第二章现代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 (5)2、1择偶观 (5)2、2婚姻生活观 (5)第三章日本女性婚恋观变化的原因 (7)3、1日本女性选择晚婚或独身的原因 (7)3、2日本女性选择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原因 (7)3、3日本女性选择“丁克”生活的原因 (8)3、4日本女性选择离婚的原因 (8)第四章结语 (9)致谢 (10)注解 (11)参考文献 (12)前言旧时的日本妇女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忍辱负重,必恭必敬的贤妻良母形象。

传统的婚姻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过去的妇女将婚姻作为自己幸福的归宿和终身的职业,认为婚姻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

但近来日本传统的婚姻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日本女性的婚恋观的变化是影响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直接原因,研究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及原因,对了解日本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日本女性传统的婚恋观1、1原始访妻制——女权的时代在没有财富多寡之分的原始社会,不存在决定男女差别的物质基础。

女性在农耕、制盐、采集等方面劳力相当可观,因此古代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很高。

直到古代社会末期,日本女性并未沦落到完全隶属于男子的低下地位,这大概就是因为原始社会旧制长期保留没有消失的缘故。

当时的家族结构属于以母子关系为中心的母系制。

(日本的母系制流行的时间极长,在弥生时代后期——即中国三国时期,母系制仍是主体,在南部日本,仍活跃着相当多的女王国。

)一般认为,在古代社会广泛流行的访妻婚,就体现出这种母系制的遗风。

访妻婚是入赘婚的一种形式。

婚姻形式成立后,夫婿必须前往妻子家过婚姻生活,短则几月,长者可达终生。

多数是在有了几个孩子,或者建立主妇权之后,妻子才到夫婿家中。

古代社会对男女交往的开放态度不能不认为与这种婚姻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不同居的夫妻关系开始于身体的结合,而以停止前往妻家告终。

所以在恋爱和结婚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也无所谓不发生肉体关系的精神恋爱,男女关系始终灵肉一体。

访妻婚在亲属间的道德方面,也呈现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分居的夫妻之间,无法监督彼此的贞操,所以男子可拥有许多妻子,妻子也可以拥有许多情人。

虽没有达到公然允许的地步,但这种情形也不罕见。

从古代社会早期开始,政治统治者的继承虽一直推行父系相传,但婚姻原则还是以丈夫到妻家的访妻婚形式进行。

因此也流行着近似母系继承的习惯:母子同住,父子却不同住。

男女都有继承的权利,但住宅由母亲传给女儿。

夫妻为自己建房,新居也常常记在妻子名下。

财产不仅增加了女子赢得良好姻缘的机会,也为她和她的孩子提供重要的生活保证:比如离婚或守寡时。

虽然在加强了父系制的统治阶级中间,男女不平等的情况较早发生,产生一夫多妻原则,但在不住在一起的妻子间规定序列意义不大,因此所有的妻子都是妻子。

当然,出身好的公卿之女和身份低的情人,还是有所差别,但这种差异有别于封建社会中那种妻妾的严格身份区别:正妻是主人,妾则像仆佣一样卑贱。

进入律令社会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父系家长制的家庭道德也出现在日本的律令中,如不育、嫉妒、不孝等七出规定。

但这时嫁女婚尚未普及,访1妻婚仍在流行,所以想维护这种道德也是不现实的。

男女关系从以前就一直极其开放,结婚也不一定要征得长辈同意,对于先发生关系后结婚,虽想加以限制,规定即使免罪也要迫使他们分开,最后也只是流于法令上的一纸空文而与现实无涉。

1、2平安时期——女性日趋被动平安时期,男子寻欢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在发现中意的女子,或朋友或媒人提起某个可能的关系后,男方会先向女方送上一首温情脉脉的诗歌以表达其兴趣。

女方的回信被仔细品评,包括书法、文采,对信纸的选择等等。

虽然长而美丽的头发被视作外表的重要标志,但女人的书法、文笔最先引起男人的爱意。

如果男女双方均有进一步交往的想法,男方就准备登门造访。

会面在女方的帐后进行,由晚间持续至凌晨。

当时的女人通常坐在一个高约两米、宽度不等,以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屏风后或居室的垂帘内。

坐在另一边的男性只能透过屏风和垂帘隐约看到衣服的色彩。

如果一个女人允许一个男人到屏风的她这一边,或垂帘里来,就意味着男女防线的取消。

如果男方希望关系继续发展,回去后会迅速作书慰问,表达此意。

女士有时会稍作戏弄,以示婉拒。

如果二人彼此喜欢,男方可造访第二次、第三次。

第三次被看作下定决心的象征,从此男方再访问时即可停留到天亮以后,并在光天化日下约会。

例如《源氏物语》中光源氏送紫姬的“三日夜饼”,代表“新婚三2天”的意思,是男女双方确定关系的标志。

虽然平安时期贵族间夫妻关系的确立可以基于感情之上,更典型的还是婚姻包办。

新郎的家庭会为他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新娘。

对于天皇的孩子,则由皇室选择联姻的对象。

皇子们举行冠礼时,常由大臣的女儿侍寝(也就是正妻)。

而这位大臣,他的岳父,会成为他的后台和保护人。

这种情况下,对方家庭的地位、政治前途、经济实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正如藤原家族通过嫁女于皇室而取得权利,京城的贵族男性也可通过他们的婚姻联盟来追求财富、名望和政治利益。

新娘可能带来巨额陪嫁,岳父也往往在其女婿的政治生涯中起重要的作用。

虽然很多平安男性都只有一妻,但多妻和婚外情并不少见。

社会对妻、妾、短期情恋等会区别对待。

有时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虽然通常由父母安排的首次婚姻被视为主要婚姻,在一定情况下,第二、第三婚姻也可能扶正。

有时只能通过看谁的儿子成为父亲的继承人来确定这些关系。

平安时期贵族女性与作为生产劳动主要承担者的古代妇女不同,她们没有这项社会职能,除去作为男性求欢的对象,很少有她们存在的理由,这一点使她们的社会地位变得脆弱。

而且男人随时可以中断去情人家而另寻新欢,所以分居的情人比同居的妻子更担心丈夫爱情的去留,在是否会被抛弃的忧虑中,终日郁郁。

即使是正妻,也随时担心庶出的孩子会越过自己的儿子,取得继承权。

1、3嫁女婚——女性在婚恋中的无权状态室町时代以后,女性地位不断下降,进入江户时代后,达到极点。

这时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保留的访妻婚结束,嫁女婚开始。

武士阶层,较早地实行了夫妇同居,即嫁女婚。

即使这样,在武士那里一开始也持续着男女公平的分配继承方式,女性也有权分配到领地。

但是不能到战场上效力杀敌的女性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

加上分配继承到独立继承方式的过渡,确立了仅由一个男子继承全部领地的垄断状态,女子完全陷入无权状态,从而产生了男女不平等的条件。

因嫁女婚与丈夫同居的武士的妻子开始树立起贞操观念和主妇责任感。

嫁女婚制度下的妻子是对夫家财产而言无权利的可怜角色,遭受代表夫家权威的公婆压迫。

丈夫的放纵行为得到容忍,有时甚至是鼓励;而妻子却有义务为丈夫守节。

妻子与他人通奸就是死罪,而丈夫眠花宿柳却得不到谴责。

一夫多妻制得到公认,正室之外,又规定妾的身份。

妾要遵守贞操的义务,但是她们与古代的多妻不同,妾受到鄙视,身份与佣人一样卑贱。

封建社会中,女性从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崇高地位完全丧失,开始呻吟于男性的单边义务关系之下。

即使是这样,日本人自古以来开放的男女交往方式也并没因此消亡。

这与江户时代极度兴盛起来的商人文化有很大关系。

商人文化流露出反对统治阶级反人性、伪善的阶级道德,强烈地流露出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有大众性健康的一面,同时又难免表露出浓厚的享乐倾向。

商人虽借财富提高了社会地位,但他们是以武士阶级作为主要顾客,寄生于封建体制之上。

武士一旦行使权力,他们辛苦积累的财富根本无法与其相抗。

商人没有进行生产活动和进步活动的空间,只好在敛财和消费两者间转来转去。

为了发挥财富的力量,他们常常选择在花街柳巷一掷千金,走向穷奢极欲的方向。

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民众对社会秩序、因袭的道德观的野性反抗——这也是现在日本娼妓文化昌炽的一个重要起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