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合集下载

关于人物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人物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人物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对于大多数写人物传记毕业论文的同学来说,确定题目十分困难,下面我们今天就以研究毕淑敏同志为例,整理了部分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精选,欢迎各位参考。

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一:1、毕淑敏小说中的疾病书写2、毕淑敏创作中的文学治疗作用阐释3、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哲学与审美取向4、论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和救赎意识5、毕淑敏小说女性意识研究6、毕淑敏《红处方》话语情态分析7、叙事学视阈下的毕淑敏小说9、毕淑敏小说的心理学阐释10、文学世界里的白衣天使11、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12、毕淑敏小说创作论13、穿越死亡沼泽14、毕淑敏散文研究15、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情结与审美超越16、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主题比较论17、文学的白医天使18、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意识19、悲悯济世大音希声20、论毕淑敏小说的“生命关怀”21、论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22、论毕淑敏创作的关爱情怀23、灵魂的救赎与唤醒24、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25、论毕淑敏作品的伦理叙事26、论毕淑敏小说中的两性格局27、盛开在生命悬崖边的白莲花28、毕淑敏小说创作论30、生命意识的执着叩询关于毕淑敏毕业论文题目二:31、文学界的白衣天使32、毕淑敏小说原型人物论33、毕淑敏散文比喻研究34、毕淑敏小说创作论35、直面生命的达观叙事36、直面存在的生命悲歌37、毕淑敏小说创作论38、试论医学对毕淑敏创作的影响39、一掬清泪眷苍生40、毕淑敏小说人物论41、弃负型故事的现代演绎42、毕淑敏作品及其市场价值研究43、毕淑敏散文的“心理治疗”功能研究44、《开讲啦》(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口译实践报告45、直面死亡困境46、红与蓝47、一曲庄严的生命之歌48、背负写作的责任与良知49、毕淑敏小说论50、试论毕淑敏作品的悲剧意识和拯救情怀51、悲悯的人文情怀52、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53、走向生命的圆融54、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55、毕淑敏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之美56、毕淑敏散文的语言艺术57、用生命擦拭生命58、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四种意识59、论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本情怀60、平衡木上的舞蹈61、毕淑敏小说创作个性论62、《柔和的力量》翻译报告63、女性作家孕育书写研究。

浅谈毕淑敏小说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浅谈毕淑敏小说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她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与个性的女作家之一。

她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有着二十二年的行医经历,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鲜花手术》,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心灵处方》等,而小说在毕淑敏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她所创作的小说中,主人公多为女性,如女兵、女医生、女护士、女大学生等等。

因为身为女人,作为女儿、母亲的情感经历使得她十分关注女性问题,并能十分敏锐地发现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的写作驾轻就熟。

本论文探索毕淑敏作品中对女性给予的生活关怀,即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一对女性独有体验的刻画毕淑敏说:“我的性别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无罪。

人类的性别,是人类进化与分工的必然,它无罪人类的性别,是人类的进化与分工的必然,它是人类的骄傲。

女性这一神圣的性别,和男性具有同样的思索与行动的能力,因此,她是平等和光荣的。

她所具有的繁衍后代的结构和职责,更使她辛苦和伟大。

”毕淑敏在小说中的创作的女性,有她内在的矛盾。

她一方面希望能够使人回复到原来的本性,过真正女人的生活,就有了作品中众多的母亲的形象和对母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她又意识到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在一个男权社会真正恢复女人的本性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的不平等。

而为消除这种不平等,首先必须使女人独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人,而不是依附于男人。

毕淑敏的性描写不注重女性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因为她认为在男权统治下,那种感受是由男人主宰的,并不是女人的真实感受。

“性是奴役女人的皇帝”。

[1]因此,这种性爱对于女人是不真实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这种性爱,人的生存又存在问题。

这是作者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想强调女权,以反抗现实中的不平等,一方面有始终是以人的生存为最高目标。

关于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关于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毕淑敏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中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一直备受关注和赞誉。

在这篇论文报告中,我们将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局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回顾毕淑敏的文学生涯与小说创作历程二、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三、分析毕淑敏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四、解析毕淑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塑造方法五、探讨毕淑敏小说的情节构建与处理手法六、评价毕淑敏的作品在当代文坛中的地位和影响七、挖掘毕淑敏小说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八、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主题和女性形象表现九、分析毕淑敏小说的限制与不足,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建议和期望毕淑敏作品中的叙事风格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情节线索清晰,眉目传情,堪称一个小说家的基本功夫。

她的人物刻画也很有思考,人物性格比较丰满多维,巧妙表达着社会人物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奔波、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争斗和活动状态等。

同时还有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现实生活等话题,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主题思想追寻和文化践行。

毕淑敏的小说是否存在缺陷?当然是有的。

他们的大小、性质和影响的长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但主要的问题包括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不够深入和完整,对人物的关注不够连续和深刻以及话语中国化的程度不够深。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都与她曾经毕业于公共外交学院如出一辙。

实际上,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名作家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甚至是依靠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来解决的。

1. 回顾毕淑敏的文学生涯与小说创作历程在这个提纲中,重点回顾毕淑敏的文学成就和生涯,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以及小说创作发展的主要阶段,从中挖掘出她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和思路。

2. 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这个提纲主要从叙事方式、篇幅构成、语言表达等方面来探讨毕淑敏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她小说中基于个人经历、生活体验和社会关怀所形成的独特故事表现能力。

3. 分析毕淑敏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此处提纲明确毕淑敏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她的作品从文化、社会、人性等多个角度来表现思想和观点,剖析和反思当代社会状况和文化价值取向。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作者:梁齐双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毕淑敏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她创作的小说也多以女性为主题,她创作的作品大多集中军旅题材、医学题材和都市商业题材。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她与别人不同的医生经历,让她对死亡有着不同于别的女性作家的深刻认识,从而她笔下的死亡真实残忍,而她描写的死亡面前的平和从容的女性形象又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死亡书写区分开了她和别的女性作家。

二是她在对女性关怀的境界上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她关注到了人类本身的价值与命运,从而引发了她对全人类的关怀。

三是她受自身经历和条件所限,无法更好的融入新的时代的女性意识中去,她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这是无法挽救的遗憾。

关键词:毕淑敏;女性意识;死亡;关怀所谓女性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性别意识。

[1]主体意识指的是女性有了自我认识,成为个性主体;平等意识指的是追求男女平等,想要获得权利和尊重;性别意识则是注意到了男女之间的不同,将两者区别并对立起来。

这种意识引领了当下女性主义发展的主要潮流。

毕淑敏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她创作的小说也多以女性为主题,虽然她创作的作品大多集中在三个题材:军旅题材、医学题材和都市商业题材,却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从懵懂的少女怀春到前面提到过的女性意识中的主体意识,最后又到了平等意识,虽然时代和出身限制了毕淑敏向着更深层次的性别意识前进,但仅仅就她这三个题材的作品也让女性文学发展迈出了更远的步伐。

而在这些步伐中,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能显现出毕淑敏女性意识思维的优点以及局限。

一、死亡面前的平和从容也许是因为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毕淑敏的小说中常常提到死亡,总是充斥着生死冲突,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形态。

《生生不已》中因为疾病夭折的小女孩,在小女孩死后想要第二个孩子却难产而死的妈妈,《红处方》中被病人下毒却宁死不向毒瘾屈服的简方宁,《教授的戒指》中为了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最后患癌而死的医学教授陶若怯,还有《女人之约》中饮酒过度导致肝硬化死亡的郁容秋,这些各种各样的死亡形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人都平和从容地面对死亡。

浅谈毕淑敏军旅题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毕淑敏军旅题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毕淑敏军旅题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作者:徐嘉熠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14期【提要】毕淑敏作为当代文坛的优秀女作家,其作品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描写从军生活的“昆仑”系列和描写都市女性命运的“都市”系列。

其作品多站在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生活,其作品内容也随着其个人经历的丰富展现出女性意识的演变:女性意识的萌芽与觉醒;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与深化;强调两性统一和谐的女性追求。

本文以毕淑敏第一阶段军旅题材作品中《昆仑殇》、《补天石》、《阿里》、《我爱我的性别》为研究对象,梳理该阶段作品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女性成长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求、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探求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性命运的缘由,进而总结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毕淑敏军旅题材女性意识时代意义毕淑敏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被誉为国家一级作家。

毕淑敏的作品语言平实质朴,细腻感人,又饱含哲理。

她的创作阶段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一是反映藏北的军旅生活,二是反映都市方面生活。

历任军队卫生员、军医、外科医生、心理医生、作家的她,凭借着丰富的经历,以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展现出女性对“爱”的追求;多站在女性角度,演绎女性生活,字里行间传递出女性意识。

同时,毕淑敏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也有着明晰的演变过程:从花季少女对爱情的呼唤,女性意识的萌芽与觉醒;到步入职场、婚姻、家庭,女性意识的确立与女性自身的独立;再到女性对男女两性和谐、统一的追求。

本文主要以毕淑敏第一个创作阶段即藏北军旅生活题材的作品,《昆仑殇》《补天石》《阿里》《我爱我的性别》等为研究对象,理性剖析该类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识,讨论其价值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女性作家打开新的窗口;提高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关怀。

一、女性意识和毕淑敏的女性意识在西方女性文论中,女性意识意为以女性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意义价值的自觉意识。

而这种自觉意识,并非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从自身眼光中所观察到的自己。

浅析毕淑敏作品女性意识的刚柔并济性

浅析毕淑敏作品女性意识的刚柔并济性

通 女工 乔 先竹 在 爱 女 因 患脑 瘤 天折 后 ,精 神 崩溃 中执 著 而顽 强地 想 “ 再 结一个 果 子 ” ,年 近 四十而 十 月怀 胎 ,在 生 的孕 育 中 她经 受 着 死 的折 磨 。然 而 ,作 品传达 给 读 者 不 是苦 难 的 不可 抗 拒 与 死亡 的强 大 ,而是 人 类 正 是凭 借 这 种顽 强 的天 性 ,使 生 命源 远 流 长 。人 类 就 是这 样 “ 生 生 不 已”地 诞 生 于女 性 生命 的苦 难之 中, 生命 的 欢乐 诞 生 于 女性 生 命 的苦 难 之 中 、人 类 的繁 衍 是 由女 性 生命 体 的受 难 而获 得 的 。可 以说 《 生 生不 已》对 女性 生 命 的探 讨 ,是 将 女性 生命 摆放 在祭 坛 的 阴影与 灵光 之 间进 行 的, 在 与苦 难 的搏 击 中,女性 生命 显示 出 了超 凡入 圣 的气 概 。 在 毕淑 敏深 情 款 款 的 笔端 , 无论 是 在 昆仑 山与 酷 烈 大 自然 作 斗 争 的女 兵 ,还 是 为孕 育 生 命与 上 帝对 抗 的母 亲 ,还 是 在 事业 道 路 上艰 难 跋涉 的职 业 女性 , 或是 在 困 苦 艰难 中不 倦拼 搏 的家 庭 妇女 , 都是 生 活 的强 者 ,她 们 身 处 苦 难 ,平和 宁静 ,沉 着 应 对 ,坚 韧 而 豪迈 。 毕淑 敏 通 过 小 说创 作 ,为 她 们谱 写 了 一 曲 曲铿锵 有 力 的 女性 之 歌 ,让 女 性 的韧 性 生 命在 开 阔 的精 神 和 视野 中生 发 出 了 神 圣和 崇高 的光芒 。


会在她 心 中烙下 一道道 印迹 ,成 为蜂拥而 至 的素材 。 藏北 高 原 十 一年 的军 旅生 活 给 毕淑 敏 的 创 作 留下 了 取之 不尽创 作思 路。她 的许 多作 品,都是 反映军旅 生 活的 佳作 。在 “ 昆仑 系列 ”中,作 者 以女性所特 有 的细腻 ,从 衣食 住行 这些看似 平庸 的生活 中 ,写 了一 代风华 正茂 的青 年 男女在 那个特 定的年 代 、特 殊 的环境 中如何 以一个 军人 的姿态 站立 在藏 北高 原 。由于她 的细 腻和 敏锐 , 使她 能从 各个角度 ,各个 层面 深入 开掘人 性从而 把握 时代脉 搏 。因 此 ,其 作 品具有鲜 明的认 识价值 和审美 价值 ,表现 出女兵 们作 为一个戍 边将 士站在世 界屋 脊保卫 祖 国的爱 国主义 豪 情 ,但 更多 的却是表 现部 队铁 的纪律 与战士 们不可 扼阻 的 生活情趣 之 间的矛盾 以及 由此 衍生 出的许 多无奈 。 她 以 当前 都市 生 活 尤 其是 经 济 生活 为 切 入 点 的作 品 更善 于 以细腻 、敏锐 的 目光去 捕捉 瞬 息万 变 的现 实生 活 。 在 《 提醒 幸 福 》 中 ,作 者所 表 现 出来 的担 忧 也正 是 当 下 困 惑 是人 的社会 表 象 之 下 的 问题 。 的确 ,在 我们 过 于 揣 摩 别人 的心 迹 ,也许 同时就 失去 了 自己内心平 衡 的幸 福 ; 我 们太 多注重 了 自己的警觉 苦难 ,就 会忽略 幸福 的滋味 。 毕淑 敏 就 是这 样 , 以真 诚 细 腻 的 视 角 关 注 着 女 性 , 同时 又 以超越 性别 意 识 的学者 风范 阐释 社会 、 阐释 人 生。 其 创 作 的 宗 旨往 往 具有 较 大 的涵 盖 面 ,它 们 已经 从 一般 的社 会 问题跳 出来 ,而 进入 一 些 涉及 人 类 命 运 的哲 学 命 题 ,因而具 有更深 广 的认识 意义 。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母爱意识和救赎意识——以长篇小说《血玲珑》为例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母爱意识和救赎意识——以长篇小说《血玲珑》为例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母爱意识和救赎意识——以长篇
小说《血玲珑》为例
余燕萍
【期刊名称】《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2)7
【摘要】毕淑敏是一位拥有深刻女性关怀意识的优秀作家,她对生命的包容贯穿于小说始终。

在医生、心理咨询师、作家这三种职业中的跨界,使她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生活阅历,疾病和死亡、苦难和救赎、生命和责任成为她每天思索的难题。

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血玲珑》,详细阐述了女主人公卜秀文身上的女性意识、母爱意识和救赎意识,深入挖掘了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旨在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传达作家对生命价值的自我思考和忧患意识。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余燕萍
【作者单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从觉醒到超越——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性别意识
2.儒家父权和西方救赎意识中突围的女性书写——吕红长篇小说《美国情人》解析
3.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
成长小说中的救赎意识4.小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r——以《简·爱》为例5.小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究分析——以《简·爱》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淑敏生命意识

毕淑敏生命意识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一、独特的生死观 (5)(一)快乐地生 (5)1.生活要有理想与追求 (5)2.生活要有质量与尊严 (6)(二)尊严地死 (6)1.对尊严的诠释 (6)2.主动的死亡 (7)(三)生死相通 (7)1.生与死的双重变奏 (8)2.将“生”与“死”整合,直面生命的意义 (9)二、多层的生命意识 (10)(一)医学中感悟生命 (11)(二)军旅中感悟生命 (12)三、女性的生命悲歌 (13)(一)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14)(二)强烈的母性意识 (15)结语 (16)注释 (17)参考文献 (18)后记 (19)摘要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

在她的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来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

同时,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由于毕淑敏在生死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理解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试从三方面阐述毕淑敏的“生命意识”小说创作的演变流程,归纳其独特的生死观,并且透过她的生死观体会到她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

第一部分为独特的生死观,从快乐地生、尊严地死等几方面来阐述毕淑敏对生命的理解,向人们传达关于生命的全新思考。

第二部分为多层的生命意识,根据毕淑敏特殊的人生经历从医学、军旅两方面表达出作者的生命意识。

第三部分为女性的生命悲歌,从对女性生存、母性的关注两方面来阐述作者对当今女性不同角色所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生死观;生命意识;女性生存;母性意识ABSTRACTWoman writer fully Shu quick novel creations, th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creations in become together extending far but bright scenery line by his/her special creations special feature.At her novel creations career in, she uses the taboo topic-death of Chinese as the topic of its creations and wakes people's death consciousness ups with this.At the same time, fully the Shu was also quick to express to lives consciousness and female consciousness tremendous concern, constituted special life care in her novel together thus.Because fully the Shu is quick the special comprehension expressed is at the life and death view and from here embody of to care of the mankind life, so aroused people biggest to pay attention to.This text tries from three aspects and elaborates fully the Shu turning into of quick"life consciousness" novel creations process and induces its special life and death view, and realizes through her life and death view she from here life consciousness for expressing.The first part is special life and death view, from happily livinged, dignity ground the comprehension that waited forever several aspects to elaborate fully the Shu and is quick to the lives, inform an all new thinking concerning life to people.The second part expresses life consciousness of an authors for multi-layer life consciousness, according to finishing Shu quick special life experiencing from the medical science, troops both side.The third part is somber song for the female's life, from existed to the female, the concern both side of maternal instinct to elaborate author to nowadays the thinking aroused by female and different role.Generalize, induce and emphasized fully the Shu is quick at life consciousness express of special realistic meaning.Key words :Life and death view ; Life consciousness ; The female exists ; Maternal instinct consciousness前言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不停地苦苦探寻和追问生命的价值、意义,并不断地汇集了对自身本体的积极把握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 第3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13 No 132002年9月JOURNAL OF BEIHUA UN IV ERSIT Y (S ocial Sciences )Sep.,2002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高 飞(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21)摘 要:相应于生活历程的转变,毕淑敏的创作也越来越注重对女性生活的表现和对女性生命状态、生存方式及生命过程的思考,同时其女性化叙事逐步成熟,因而也完成其创作过程中女性意识逐渐凸现的演变过程。

但其创作对女性人生人性缺失的勘测仍仅限于经验层面,难于上升为对于女性的整体审视,对女性文化的反省也并非很清醒很自觉的理性行为。

毕淑敏如期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成就,应注意对此种缺陷的克服。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文化;自省;叙事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02)03-0063-03 收稿日期:2002-03-08作者简介:高飞(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毕淑敏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毕淑敏的创作过程既是一个生命意识和哲学思考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逐渐“浮出海面”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对女性生活最初的审视仅限于生活层面,缺乏文化的自觉,甚至难免打上男性文化的印记。

随着生活阅历的开拓和思考的深入,毕淑敏的文学创作逐渐从复苏人性意识向复苏性别意识转变,一方面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其较有深度地表现了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另一方面这种表现仍多为自身经验驱使,从而缺少对女性人生人性自觉的审丑而难以上升为对女性整体的关怀。

毕淑敏在16岁的时候从学校应征入伍,被分配到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卫生员,从此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涯。

在这十几年中,她既为雪域的深邃高远而震撼,也为在冷峻严酷的环境中生命的渺小脆弱而感喟,同时更有许多人与自然、人与纪律、人与人的矛盾纠葛在毕淑敏的心中沉淀下来,使她多年后终于拿起笔,要倾诉出那里发生过的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假如我不告诉别人,我对不起冰雪下长卧不起的英魂”[1]。

从此开始了其无性别意识的“雄化”创作阶段。

从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昆仑殇》开始,毕淑敏创作的一系列苍劲雄奇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对生死爱恨的审视,对人生的深刻关照和体验,对特殊环境给予生命的真正内涵及对生命赋予那种环境特殊意义的真正理解。

在《昆仑殇》中,毕淑敏以凝重的笔调叙述了一个昆仑防区在非常年代里,在“一号”的指挥下于藏北高原上进行拉练,造成巨大伤亡的故事。

金喜蹦、肖玉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于苍茫的高原上,不为什么,就为了实现某个人的个人意志。

毕淑敏在这篇小说中表现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同期其他作品如小说《最后一支西地兰》,散文《昆仑之眠》、《信使》、《葵花之最》都注重以时代精神烛照曾经经历的特有的军旅生活,并对作为个体存在的时代军人的人性作了较深入的开掘。

虽然此时毕淑敏着重于描写军旅生活,但仍有部分作品表现了军事环境中女性的境遇。

《补天石》、《阿里》描写了高原女兵的爱情故事,一方・36・面固然表现女兵们作为一个戍边战士站在地球最高处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豪情,但更多表现了铁的纪律与女兵们难以遏制的爱情幼苗的成长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君子于役》中对某高原留守处麻处长将军人妻子当成战备物品一样看待的非人道的做法进行谴责,也从侧面反应了男性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生存的压抑与窒息;《不宜重逢》表现了男女兵之间的爱情遭遇到门户之见和纪律双方面扼杀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时间和环境的转换带来的巨大转变。

此时毕淑敏的叙事中,处处可见女性独有的细腻,充满了丰盈的意象和新奇机智的比喻。

如《穿上白生生的羊绒衣》记叙了几个女兵搜集羊毛,自纺毛线织毛活的经历:“我们打算把毛线染成玫瑰红。

你们想啊,在藏北的草原上,我踩着一双玫瑰红的羊毛袜子,是多美丽的图案啊,简直有童话的味道……要不我就染成迎春花的明黄……要不我干脆要大海的明蓝颜色吧……”[2]在对军旅生涯的回顾到达一定程度后,毕淑敏开始将笔触转向自己,进入时间相对较短的都市生活,更确切地说,是女性生活,正如其在《没有少作》中所描述的:“回到北京,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学烹调,学编织,学做孩子的棉裤和培育开花或是不开花的草木……我极力想纳入温婉女人的模式,甚至相当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3]在这种生活中,毕淑敏身兼多种社会和家庭角色,如女儿、妻子、母亲、医生、作家、学生、朋友,因而不免“金戈铁马,舐犊情深,都一勺烩了”。

[2]笔下便出现了女性角色的自我体认,女性美和女性价值的自我追寻,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面对的种种困扰和艰难选择,女性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的痛苦和抗争,女性在爱情婚姻路上的遭际和误区,构成其创作丰富多彩的审美内涵。

如小说《紫花布幔》中表现了两个表姐妹截然不同的人生路程。

表姐居于都市,有较高的文化和富足稳定的家庭。

表妹小髻来自农村,只能是表姐家中变相的小保姆。

一个要将表妹留在家帮忙却不愿解决其户口问题,一个想留在北京却看尽表姐白眼;一个看中表妹的勤劳朴实却又嫌其稚拙愚妄,一个向往城市生活而苦无出路……一系列矛盾纠葛展现两个女性不同的心态。

小髻最终嫁给残疾人而得以留在北京。

婚姻是否真的是女性的一条出路?作者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

《生生不已》更像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女性有着对延展生命的本能的热忱,这种无私的母性心理使女人甘愿在永劫不复的生命轮回中重复自己的命运。

《生生不已》即通过女工乔先竹的女儿患绝症医治无效死亡,乔先竹重新怀孕生下儿子自己却死去的故事延续了这种带有男性文化色彩的女性传统心态。

如果说以上两篇或只是对女性生存状态进行思索,或只是展示女性对传统角色的延续,思考尚缺力度,那么到了小说《女人之约》则对女性价值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不和谐进行了叩问。

这篇小说不仅仅是描写了一个追讨三角债的故事:因作风问题而名誉扫地的郁容秋与厂长签下女人之约,为厂子讨债。

当郁容秋不惜用包括美人计在内的一切手段讨回债务、成功解决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国营企业的财务危机的时候,拿到工资的工人却对其嗤之以鼻,受过高等教育、不可一世的女厂长也违了约,不肯以厂长之尊向郁容秋鞠躬。

同为女人的厂长和郁容秋,其人格力量却构成一种反比。

毕淑敏设置了小女人和大社会环境相悖的特殊环境,名声不好而心地善良、手段可以挑剔而目的无可厚非的郁容秋的社会价值究竟怎样,是毕淑敏通过特殊视角捕捉的特殊问题。

长篇小说处女作《红处方》的问世标志其女性意识的自觉表现,从而成功完成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的一种融合。

小说叙述了戒毒医院院长简方宁对病人的关心和严格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及其自身人格魅力对病人的感化,同时却又使戒毒者自惭形秽,导致病人的报复,染上毒瘾后自杀身亡的故事。

早在谌容的《人到中年》中,女性作家就曾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女性文化反省的原始素材,但由于作家创作和作品接受的历史局限,可能的自省也被有意无意地遮蔽和消解。

《人到中年》中受双重压力、心力交瘁的女主人公陆文婷被解读成为“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4]而其简陋艰难的生活条件也被赋予“中国知识界诸多矛盾的浓缩”[4]的文学符号学意义。

简方宁的形象却明晰地进行了这种文化反省:首先,毕淑敏以客观冷静的笔墨直写了女性艰难的生存状况。

和陆文婷一样,简方宁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举步维艰,她忠于职守,不能尽妻子、母亲的责任,导致丈夫有了外遇;而她所经营的戒毒医院也并非井井有条,戒毒病人的反复无常,贩毒分子的潜入,个别医务人员的变质,都是其前进路上的重重阻碍。

面对艰难,简方宁竭尽全力,一往如・46・前,直至在庄羽的陷害下染上毒瘾,自杀身亡。

然而简方宁不是陆文婷,她的死并非心力交瘁、劳累而死,也不是在走投无路境况下的自绝,而是为自我意义的确立而进行的自主选择。

只要切除蓝斑,简方宁就可摆脱毒瘾,照常生活、工作———只是不会再感觉到幸福或痛苦。

但作为一个人、一个女性的简方宁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具备高尚的情感。

……假如这一切不存在了,生命又有何意义和价值?……也许,生命对于自己已无意义,但对别人却是有用的……(但)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活着的,我只是为了我自己。

”这是一个将自我意义的确立高置于一切之上的女性形象,也是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有了本质突破的标志。

简方宁已成为毕淑敏创作中进行女性文化反省的里程碑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毕淑敏一方面表现了女性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面对挑战,不甘退却,奋力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描写了女性奋斗途中付出的沉重代价,事业与生活相矛盾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从乔先竹到简方宁,是毕淑敏女性形象塑造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中,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完成了从无条件接受历史指定角色到自觉确立自身价值和自主选择生存方式的转变,毕淑敏笔下的世界则在人性探讨之外着重凸显了男性主权社会中女性的艰辛和奋斗。

因而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也明确地浮出了海面。

早在80年代中期批评男权文化时,张洁就曾经很清醒地指出女人自身也有很多弱点,如果女权主义的立场仅仅是针对男性挑战,而无视女性自身的问题,那么她并不能达到妇女解放的真正目的。

董之林分析《玫瑰门》时也曾说:在司猗纹表面积极参与历史轰轰烈烈的潜层,还有一个未经正视,尚处封闭,因此也就谈不上解决的世界———这里充满自私、偏狭、忌妒、仇恨,是肆无忌惮地发泄人性阴暗面的场所,是蛛网般扯不清的纠葛,甚至使人对那种毫无意义的活法儿发出生不如死的感慨。

在毕淑敏的创作中,就存在着这种对人生人性、尤其是女性的弱点未经正视,尚处封闭,也谈不上解决的缺憾。

她笔下的女性世界仍注重表现社会外在作用下女性的种种奋斗与不幸,而并非将笔触深向女性内心世界。

从外在原因来看,这种缺憾是由于无时尚诱引和理论推涌造成的,究其内在原因,则是由于毕淑敏没注意到将对女性人生人性的审丑转化为清醒理智的理性行为而使其女性意识难以上升为对女性整体的关怀。

毕淑敏如想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成就,应该注意对此类缺憾的克服。

参考文献:[1]毕淑敏.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希望[A].素面朝天[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19.[2]毕淑敏.穿上白生生的羊绒衣[A].素面朝天[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235、320.[3]毕淑敏.没有少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7,(3).[4]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下)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741.【责任编辑 索燕华责任校对 索燕华薄丰栗】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men’s Consciousnessin Bi Shumin’s Literature WorksG AO Fei(Depart ment of Chinese L iterature of Northeast Norm al U 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t:Conform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Bi Shumin’s life,her literature work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way of women’s life as well as feministic perspective more and more.Consequently,her feministic narration is formed as well as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her works.However,the analysis of women’s nature is confined,not far and widely.Bi Shumi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law if she wants to make more progress in literature.K ey w ords:Women’s consciousness;Feministic cultural;Self2questioning;Narration・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