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中国案例

合集下载

阿尔斯通清洁电力战略碳捕获技术解决方案

阿尔斯通清洁电力战略碳捕获技术解决方案
现在,阿尔斯通在全球有9个试验 工厂试运行有关技术,目标是到2015年 实现燃烧后捕捉技术的市场化,并在 2020年左右实现富氧燃烧解决方案的市 场化。
阿尔 斯通 执行 副总 裁兼 电力 系统 总 裁朱倍贺表示:“经济的发展与发电量 的增长形影相随,这同时也意味着排放 的增 长。 值得 高兴 的是 ,采 用清 洁电 力 技术,将使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能在 应对环境挑战的同时,不损害经济的增
阿尔斯通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新闻 发布 会, 公布了 特别 关注 中国市 场的 清 洁电 力战 略,旨 在于 2015年提供 具有 商 业可行性的碳捕获技术解决方案。目 前,二氧化碳捕获有3种主要技术路径 燃烧 前捕 捉、富 氧燃 烧捕 捉和燃 烧后 捕
捉。阿尔斯通正专注于后两种技术的研 发,因为这两种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新 建发电厂,而且也可以应用于现有发电 厂,而燃烧前捕捉技术只能用于新建发 电厂。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 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市场需要升级现 有发 电设备, 以达到 环保要求 。
长.因此碳捕捉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意义 的课题。”
在新闻发布会上,朱倍贺、阿尔斯 通电力部二氧化碳业务总监潘林科、阿 尔斯通电力公共事务高级副总裁梅诺纯 等阿尔斯通高管与业内媒体就相关话题 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记者:阿尔斯通为什么致力于推广 清洁能源这样一个概念?
朱倍贺:清洁能源的概念非常的重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电量会相应增 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二氧化碳排放 量也将随 之增加,这 是一个必然的 趋势。
服务 中国 市场的 同时。 阿尔 斯通电 力在 华业务 机构还 面向 全球市 场.提 供各 类电力 及环 境控制 系统。 为此 . 阿尔斯通在中国成立了多个业务基地,主要有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阿尔斯通( 武汉) 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北重阿尔斯通( 北京) 电气装备有限公司,以及2007年奠基的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新厂。

05-碳捕捉与封存(CCS)的全球应用-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组织(GCCSI)首席执行官-Nick Otter

05-碳捕捉与封存(CCS)的全球应用-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组织(GCCSI)首席执行官-Nick Otter

碳捕捉与封存(CCS)的全球应用Nick Otter 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组织(GCCSI)首席执行官我现在是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这是在澳大利亚的这样一个组织,我也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已经成为我们正式的成员了,这是在两星期之前的事情,当然这也是由中国的发改委所促成的,所以我也非常欢迎中国加入我们这个组织。

接下来后面我会再一次详细的讲解我们这个组织的成员的情况。

今天我想主要谈四方面的问题,我会谈一谈我们这个碳捕捉与封存,也叫做CCS,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样一个组合方式当中,来解决气候变化方面CCS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二、我会谈一谈我们这个组织的一个作用。

然后我们谈一谈全世界CCS的这样一个状况,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有什么样的技术在全球已经得到了部署。

第三方面我会来谈谈我们这个机构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第四方面,我们如何和中国来合作,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如何能够找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CCS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CCS,从应对气候变化组合方式背景当中谈一谈CCS,这个图对不是很了解CCS的人看一下,你可以从发电厂来捕捉二氧化碳,或者是从这个水泥厂或者是钢铁厂,类似的这些工业场所当中捕捉这些二氧化碳,然后把它储存起来,在地下进行储存,一般就是一到两千米左右的深度,然后也可以在气藏当中进行储藏,或者你也可以把它进行循环再利用。

这就是二氧化碳整个的一个链条,把它管理起来,从它生产出来的源头一直到最后他被储存的那个地方,(什么是CCS碳捕捉)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捕捉二氧化碳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这个CCS。

当然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这个气候变化所影响的。

我们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在2009年他们预测到2050年,CCS,温室气体减排,他是需要用一种组合的方式来达到的,我们谈到能源效率,之前我们谈到了很多在茶歇之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措施,当然在这个组合里面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措施,他们的预测表明,如果世界上当然也会继续使用化石能源,主要是煤,但是20%这个气体,温室气体减排是可以通过CCS进行实现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CCS对于这样一个方法和减排是很重要的。

绿色化学在生产或生活实践中应用案例剖析

绿色化学在生产或生活实践中应用案例剖析

绿色化学在生产或生活实践中应用案例剖析绿色化学是一种可持续的化学生产和使用方式,目的是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绿色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1. 绿色溶剂溶剂在化学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的溶剂往往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绿色化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系列绿色溶剂,如水、CO2、离子液体等,这些溶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可再生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能。

其中,水作为最常见的绿色溶剂之一,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碳捕捉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化学在碳捕捉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碳捕捉技术是指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在地下或水中,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技术需要具备高度选择性和灵敏性的吸附剂,绿色化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的吸附剂材料,如生物质和化学纤维素等,用于木材和纸张制造。

3. 生物降解塑料传统塑料制品通常需要几百年才能分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绿色化学家们正在研发生物降解塑料,这种塑料可以自然降解,不会造成污染。

此外,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催化剂都是来自可再生资源,这也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4.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纳米电子学等领域。

绿色化学的发展使得纳米材料的生产从传统的有毒化学物质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的替代方法。

例如,绿色化学可以将纳米材料与天然产物结合,如木质纤维素、蛋白质等,以消除有毒催化剂的使用。

总之,绿色化学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包括化工、制药、农业、环保等领域。

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碳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被广泛关注和探讨。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和控制碳排放数量,碳捕捉与埋存技术被视为可行的解决办法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碳捕捉技术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碳捕捉技术包括化学吸收、吸附、膜分离和生物固定等。

化学吸收是一种将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的方法。

常用的溶液有胺类和碱性盐类。

吸收剂在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较稳定的碳酸盐类化合物。

化学吸收技术可以在烟气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选定材料或吸附剂,将二氧化碳分离和捕捉的方法。

吸附剂通常包括分子筛、活性炭和金属有机框架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大孔、中孔和小孔等细孔结构,可以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气体。

吸附技术具有高效性、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特点。

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聚合物膜或陶瓷膜分离出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

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简单、体积小和操作容易的优点。

但由于分离度问题而产生纯二氧化碳比一般的技术成本高的特点。

生物固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二氧化碳,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但由于微生物生长代价的原因,造价可能比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2. 碳埋存技术碳埋存技术是将捕捉的二氧化碳永久地封存在地下或海底,防止其被释放到大气中。

常见的碳埋存技术包括地质封存、水合物封存和生物固定封存等。

地质封存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油气田、盐岩层和煤矿废弃物等地质体中,将其永久地封存在地下。

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地质体,考虑到地质体的渗透性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水合物封存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合物,将其安全地封存在海底。

水合物是一种含水晶格的天然气化合物,以冰的形式存在于深海底部。

碳捕捉技术在火力发电行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碳捕捉技术在火力发电行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碳捕捉技术在火力发电行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近年来,环保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能源供求模式的转变,化石能源,在其作为主要能源供应之一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然而,火力发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CO2排放。

碳捕捉技术是减少CO2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望在火力发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碳捕捉技术简介碳捕捉技术是通过将二氧化碳从燃烧产生的排放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将其贮藏在地下或利用它制造其他化学品,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碳捕捉技术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长时间的研发过程,但是一旦成功,将对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火力发电行业中的应用前景1. 减少碳排放火力发电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使用碳捕捉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全球的火力发电厂每年排放约20亿吨二氧化碳。

如果这些二氧化碳可以被捕集起来并贮藏在地下,将会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2. 避免经济损失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实行收费政策。

因此,使用碳捕捉技术可以避免其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能够达到环保的效果。

3. 推动技术创新碳捕捉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过程,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

因此,火力发电行业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技术上的创新,促进技术的发展。

三、碳捕捉技术在电力公司中的应用案例1. 英国Drax电力公司Drax电力公司在英国北约克郡有一座燃煤电站,使用了最大化的碳捕获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该技术被称为“碳海绵”,可以吸收94%的二氧化碳。

Drax电力公司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碳捕获和贮藏电站,带来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2. 美国Southern CompanySouthern Company 是美国南部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之一,该公司使用了温室气体控制系统来捕捉CO2,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达到空气污染物的减少效果。

该系统是目前美国最大的CO2捕集电站,每年可以减少40万吨CO2排放量。

四、碳捕捉技术的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和成本的瓶颈目前,碳捕捉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和技术。

中国密集试水“碳捕获”

中国密集试水“碳捕获”
推 广与应 用是 不 可 取 的, 中国当前应 当
挑 战和机 遇》报 告发布会上表 示, 从
全 球 范 围来看 , S 术仍 处于 研 发和 C C技
示范阶段, 该技术的发展和 大规模应
用还 存在 一 些 突 出的问题 。
化碳封存 在咸水层 中。 这将 是中国第

但是, 作为华能高碑店热 电厂和 石洞 口热 电厂两个C S C 示范项目的总 工 程师, 许世森对C S C 技术充满信心,“ 中 国在C S C 技术上没有太多的瓶颈。 ” “ 目前的难点是 对地质的勘探是 否准确, 对一个 地点的地质构造是 否
行 优化 。
彭斯震表示。 此外, C 技术应用的安 C S 全性也还没有经过检验。 他认为, C 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程 CS 度最终取决于技术 自身的竞争力. 即需 要通 过大量开展研发与示范, 进能 促 耗降低 , 拓展二氧化碳应 用途径。“ 如 果没有技术 上的突破 , 二氧化碳 捕集 能耗和成本并不能随着大规模 示范项 目的开展而显著下降。必须 不断加快
科 技 部 2世 纪 议 程管 理 中心副 主 1 任 彭斯 震不 久前 在 (C 在 中国: (S C 现状 、
大规模应用前路坎坷
虽 然一 些 大型 国有 能源 企 业在 C 示范 项 目上做着积 极 的尝试 , C S 但 C 项 目还 未获 得 中国政 府 的大 力 S C
厂} 中国三峡 1
5 I 8
L 黼
首先, C 技术在减排之外的可持 CS 续效益不 明显, 也就 是说, 将二氧化碳 封存后,无法产 生持 续性 的收益 。 其
间的部署与协调也至关重要 。 彭斯震 表示, 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 现
缺 乏明确的投融 资机 制, 尚需加 强公

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逐渐浮现,人类社会迫切需寻找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

碳捕捉技术作为其中之一,正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二、碳捕捉技术概述碳捕捉技术主要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吸收、分离、回收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其原理主要包括化学吸收、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碳捕捉技术的发展现状1. 商业化应用的成功案例目前,一些碳捕捉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商业化应用。

例如,基于化学吸收原理的氨基酸盐溶液法已成功应用于煤电厂和石油炼制厂。

此外,物理吸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多孔吸附材料将二氧化碳从燃煤发电厂的烟气中分离出来。

2. 技术发展的瓶颈与挑战然而,碳捕捉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与挑战。

首先,技术成本仍然较高,制约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普及。

其次,二氧化碳的储存和处置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长期储存和后处理方面的技术需求,也是目前碳捕捉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碳捕捉技术的未来趋势1. 技术成本下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碳捕捉技术的成本将逐渐下降。

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将大大提高碳捕捉技术的效率,使其更具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

2. 多元化发展未来碳捕捉技术将朝多元化发展方向推进。

除了传统的化学吸收、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技术外,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光催化、电催化和生物催化等新型技术实现碳捕捉,其前景十分广阔。

3. 应用领域扩大除了传统的煤电厂和石油炼制厂,未来碳捕捉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化工、钢铁、水泥等行业都将成为碳捕捉技术的潜在应用对象。

此外,碳捕捉技术也能够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家庭能源利用等领域,实现碳排放的全面减少。

五、结论碳捕捉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碳捕捉技术的成本将逐渐下降,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正在成为绿色技术领导者

中国正在成为绿色技术领导者
保解 决 办法的 来源 。 所 谓 的 中 国 价 格 , 即将 廉 价 的 劳
存 于地 下也是 未经证 实的技 术 。
不过 ,仍有一些分析师预计,在
20 10年前 ,在 全球 减排 总量 中有 1 % 5
至 5 % 将 来 自于 碳 捕 捉 技 术 。 5 许 世 森 就 是 领 军人 物 之 一 。这
肯锡 中 国办事 处的董 事华 强森说 : 中 “
国价格 将进 入 可再 生能 源领 域 ,特 别 是依 赖 资本 密集 型项 目的能 源领 域 。 ”
些 日子 以 来 ,他 为 了三 个清 洁燃 煤 电
厂 项 目而 忙 碌 。 其 中 一 个 设 于 北 京 郊
有 大部分 关键 技 术 。位 于伦敦 的 智库
风 力 涡 轮 机 市 场 占有 八 成 份 额 。 现 在
转换 为 气体 ,剥 离其 中的碳 ,然后 燃 烧 剩余 部 分 。这种 运 用煤 气化联 合 循 环 发 电技 术建 成 的 电厂 造 价 高达 数 十
中 国企 业 拥 有 7 % 的份 额 , 因 为 国 5
产设 备 比 欧 洲 产 品 便 宜 三 分 之 一 。 中 国 的 风 力 涡 轮 机 开 始 出 口。
英 利 绿 色能 源 , 以 及 天 合 光 能 等 太 阳 能 板 企 业 将 大 多数 产 品 出 口到 了 欧 美
到 了这 一技 术 ,以替 代更 为 昂贵 的天
然 气。 总部设 在休 斯 敦 的 未来燃 料公 司用从 中 国获得认 证 的煤 气化 技 术在 宾 夕法尼 亚 州建起 了一座 电厂 。
的 电能而 不得 不燃 烧更 多的煤 。 外 , 此
这 项 技 术 还 是 用 水 大 户 , 而 且 将 碳 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前景及行动中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全球碳捕集与封存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积极行动,取得进展,中国CCS中心筹建的可行性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全面认识CCS技术本身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碳捕集与封存《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增添了希望,但通过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手段仍比较单一,而以能源驱动的现代社会,化石燃料仍将继续是主要的能源供给,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面临巨大压力。

要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还需要采用综合的减排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IPCC特别推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以期来共同灵活应对温室气体到减排。

所谓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储存,及时收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在天然地下储层中长期储存,以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排放。

这项技术手段不但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选择,而且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根本措施,能够真正实现能源利用的近零排放。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又是一个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目前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二次能源结构,使碳捕集与封存在中国应用前景极其广阔,也必将成为中国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

中国CCS:仍处于研发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注意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工作。

但与国际先进的做法相比,中国的CCS研究与开发还处于前期。

二氧化碳捕集只适用于一些二氧化碳纯度高、比较容易捕集的炼油、合成氨、制氢、天然气净化等工业过程。

整体看,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大都采用燃烧后捕集的方式,工业上的应用也主要是提高采油率。

但是近年来中国在CCS的研究上作了很多工作,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参加了碳捕集领导人论坛。

“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课题都对CCS进行了研究。

此外,华能和神华等大型公司也对CCS进行规划、研究和示范。

2008年7月16日,我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首次在我国燃煤发电领域得到应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个CCS中心,煤炭信息研究院将与国际能源署合作开展筹建“中国CCS中心”的工作。

它将积极推动中国CC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技术转移和信息共享。

CCS面临的现实挑战虽然CCS作为一种消除温室气体的根本技术途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影响经济成本;对地质结构、海洋生态、人体健康和地球循环系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它的应用还将改变人们现有认知、现存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社会承受度。

所以,CCS面临一下问题:成本太高。

目前估计CCS的应用将使发电成本增加大约0.01-0.05美元/千瓦时,并消耗20%以上的能源,这将阻碍CCS的发展。

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

在CCS的应用中,将存在管道运输相关联的风险、地质封存渗漏引发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海洋的风险等,这些风险将不可预见地影响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

CCS所具有的潜在风险一直是社会难以接受的主要顾虑,也阻碍着CCS的发展。

相关法律与法规的欠缺,没有一个合适的法律框架以推进地质封存的实施,也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长期责任。

认识不足、源汇匹配、风险评价与监测等其他问题。

目前对CCS的认识存在不足;对捕获、运输和封存技术本身还要深入研究;还要更好地了解和封存地点的主要二氧化碳源的距离并建立捕获、运输和封存的成本曲线;并需要在全球、地区和局部层面上改进对封存能力估算,要更好地了解长期封存、流动和渗漏过程等等。

因此在CCS的发展上,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谨慎部署、推广应用。

国家对CCS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CCS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国家科技部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CCS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重点被列入专项行动的四个主要活动领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也对发展CCS技术给予很大支持。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强调重点开发CO2的捕获和封存技术,并加强国际间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转让。

我国与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开展了CCS技术研究与项目合作。

2007年启动了“中欧碳捕获与封存合作行动fCOACH)”,12个欧方机构和8个中方机构参与了COACH行动。

2007年11月20日,启动了“燃煤发电二氧化碳低排放英中合作项目”。

2008年1月25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煤”与加拿大百达门公司、香港环能国际控股公司签署了“深煤层注入/埋藏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自2002年以来,中联煤和加拿大阿尔伯达研究院已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合作,成功实施了浅部煤层的CO2单井注入试验。

中国石油作为肩负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大型国企.为展现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形象,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利用CCS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于2007年4月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朱倍贺:2015年碳捕捉有望全面商业化21世纪经济报道于海涛瑞士巴登报道2010-06-21 23:00:25“Clean Power Today(清洁电力始于今日)!”无论在阿尔斯通的巴黎总部,还是位于瑞士巴登的阿尔斯通电力总部,这一标语随处可见。

的确,当今能源市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要保证能源供应可靠且价格合理;二是促进其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系统快速转化。

在阿尔斯通电力全球总裁朱倍贺(Philippe Joubert)看来,对于任何经济体,其关键且必要条件便是使发电来源多元化,而均衡能源组合是可靠能源供应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解决方案之一。

于1986年加盟阿尔斯通的朱倍贺,自2000年进入阿尔斯通集团执行委员会并被任命为阿尔斯通总部输配电的总裁,便与电力结缘。

自2009年3月19日起,随着所有电力相关业务整合为一个新的实体,朱倍贺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阿尔斯通电力业务的总裁。

在朱倍贺看来,过去几年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是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

2000到2006年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近1/4,其中大约75%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

总体而言,2000到2006年,世界电力需求年均增长3.6%。

电力需求的增长,使得燃煤发电市场持续坚挺。

中国和印度新安装设施、欧洲和北美地区老化设备的更换也极大促进了燃煤发电市场的发展。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参照情景预测,自2006到2015年,世界电力需求年增长率将达到3.2%,而从2015年起至2030年,年增长率将放缓至平均2%。

其中绝大多数电力需求增长出现在非经合组织地区(预计需求年增长率为3.8%)。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敦促人们寻找新型脱碳发电方案。

朱倍贺认为, 技术组合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哪种单一的发电形式能够同时应对这样的双重挑战:既要保证可靠且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又要实现向低碳能源供应系统的快速转变。

”朱倍贺强调。

朱倍贺率领的阿尔斯通电力团队针对二氧化碳而定的战略有三项内容:一是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诸如水电、风电、能源管理等;二是开发先进技术,提高现有燃煤电厂的发电效率;三是致力于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

生物质助提能效《21世纪》:阿尔斯通电力团队针对二氧化碳的三个战略中,第二项战略是提高燃煤发电效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朱倍贺:在提高现有燃煤电厂发电效率方面,阿尔斯通有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在现有的燃煤电厂中加入10%-20%的生物质,就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提高效率意味着降低生产每兆瓦电力所使用的燃料,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们提出的清洁电力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使现有电厂变得清洁。

《21世纪》:这项技术能减少多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朱倍贺:阿尔斯通首先关注的是如何能够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改造已有的装机并提高其效率,从而在如今的化石燃料电厂中生产出更清洁的能源。

包括燃料转换、生物质混烧、锅炉和蒸汽机改造等在内的解决方案,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30%,如果从使用煤变成使用天然气,并提高效率,甚至可以高达60%到80%。

全球首例项目:每年捕碳十万吨《21世纪》:阿尔斯通是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领先者,请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情况。

朱倍贺:目前共有三种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燃烧前捕捉、燃烧后捕捉和富氧燃烧。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现阶段我们专注于两种捕捉与封存技术:燃烧后捕捉和富氧燃烧技术。

相比较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燃烧后捕捉和富氧燃烧技术既适用于新建电厂,也可用于现有的已建电厂改造。

这两种技术非常重要。

《21世纪》: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朱倍贺:富氧燃烧是使用纯净的氧气而不是空气燃烧燃料。

该技术可以通过二氧化碳烟气再循环进行控制。

富氧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由水和二氧化碳组成,而通过水分离,可以在后端轻松捕捉二氧化碳。

此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制氧成本。

燃烧后捕捉是使用溶剂在反应塔里捕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最广泛使用的燃烧后捕捉溶剂是胺类,胺类捕捉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成本问题:这是由于在再生阶段,要分离胺类溶剂和二氧化碳需要大量热量,因此导致电厂产出降低了20%到25%。

在进行胺类燃烧后解决方案的同时,阿尔斯通还在开发一个使用冷氨技术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显著降低与碳捕捉相关的能源成本。

《21世纪》:据我所知,德国黑泵电厂(Schwarze Pumpe)的试验装置采用了富氧燃烧技术。

朱倍贺:的确如此。

该电厂配备了用于演示完整的富氧燃烧流程所需的全部组件。

富氧燃烧技术是使用氧气而不是空气燃烧燃料,从而产生容易捕捉的高浓度二氧化碳。

【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ML/2010-6-22/xOMDAwMDE4MzAxOQ.html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捉这两种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它们既能用于新建的燃煤电厂,也适用于改造现有的燃煤电厂,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现有电厂的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新建电厂的高峰期,对此,阿尔斯通提出了电厂规划的新理念,即应当给二氧化碳捕捉系统设备预留出一定面积的土地。

《21世纪》:您提到电厂要预留碳捕捉与封存设备空间,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吗?朱倍贺:阿尔斯通与封存技术的领先企业斯伦贝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为电厂开展碳捕捉与封存预留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