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复习过程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有爱心。
只有爱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同时,老师还要有耐心,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另外,老师还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关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其次,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耐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地指导和解答。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有耐心地纠正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责任心。
老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自觉地学习。
最后,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
老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老师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让我们喜欢的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学生喜欢的老师的书籍,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学生在学校遇到了一个让他喜欢的老师,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位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的学习,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这位老师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学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一位让我喜欢的老师。
她是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她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我们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她能够引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她总是鼓励我们多读英语书籍,多听英语新闻,多和外国人交流,她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她还鼓励我们多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和活动,她说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她还告诉我们要有梦想,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的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到了一个学生喜欢老师的原因。
他认为一个学生喜欢老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人格魅力等等。
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一个学生喜欢老师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爱心,要有耐心,要有责任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愿意听老师的话,才会努力学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曾经遇到的那位让我喜欢的老师的重要性。
她的言行影响了我,让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后,我想说,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经历过很多老师,有的老师教学严谨,有的老师幽默风趣,但是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却是不多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描述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形象,让我深有感触。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收获了更多。
首先,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
她善于用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知识点,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她还经常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主动询问学生的生活状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倾听,给予建议和帮助。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在她的关心和引导下,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不再畏惧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最后,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她还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阳光和积极的人生道路。
在她的教育下,我明白了学习的真谛,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令学生敬佩和喜爱的老师。
她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铭记她的教诲,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和发扬她的爱心和责任。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学生,我认为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容易。
下面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些
心得体会: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要倾听
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2. 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作为老师,要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 富有激情和耐心:作为老师,要富有激情和耐心,对学生充满热爱和关怀。
要用自
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水平。
只有示范出良好的行为和榜样,才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5.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作为老师,要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
享受学习的过程。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和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注。
总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全面的素质和努力。
只有将学生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
需求和成长,才能赢得他们的喜欢和尊重。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探索教育的心灵之旅阅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仿佛进行了一场深入教育内核的心灵之旅。
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情感与成长的哲学之书。
首先,书中对于“教师品德和素养”的强调让我深感认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品德和素养无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其次,书中提到的“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用爱去包容他们,引导他们。
当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时,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付出,从而更加喜欢和尊敬我们。
此外,书中对于“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和“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的阐述也让我深受感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突然想起我们曾经的付出和关爱,从而对我们心生感激。
总的来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它告诉我,作为一位老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养,用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
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
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
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的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不能带有情绪或者是戴“有色眼镜”去处理,那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
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温文而雅,但一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那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不愧是智慧的老师,他懂得在“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
于老师把他的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
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时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3篇)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学生,也曾遇到过许多老师,有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学的开心,也有些让我学得很痛苦。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我认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条件。
首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知识渊博。
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是无尽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老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一个好的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教学中举足轻重。
其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有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能力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老师应该有包容的心态,不断接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才会更加喜欢这样的老师。
再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老师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最后,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在遇到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老师还应该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对我的老师们的观察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不仅教会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
例如,我的数学老师严谨认真,善于启发,让我爱上了数学。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2篇)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作为一位教师,对于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有着一些心得体会。
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首先,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具有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
在课堂上,我力求将学科知识简单易懂地讲解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备课工作中,我积极学习新知识,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经常参加学科培训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耐心细致的老师。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时,我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批改作业和评价学生时,我也注重细致并公正客观地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在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
第三,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关心学生的老师。
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我常常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背景,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
我也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班级集会、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业之外有更多的交流和成长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努力创造一个积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诚实可信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坚守教育的底线,不做有悖师德的事情,坚决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尊严。
我始终与学生保持真实、坦诚的沟通,遵守教学纪律和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这次有幸可以读到教育部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这本书,这本名为《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刚拿到这本书时,粗略翻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书中多的不是像其他书一样的教育理论,而更多的则是于老师的教育实录,包括课堂实录,也包括课后,亦或是私下于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这样的文章编排,绝对比那些枯燥的理论更能够吸引读者,也更像是给我们这些刚刚步入教育岗位的新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一剂良药,从实际案例上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生。
读完整本书,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于老师不像学生们的老师,更像是朋友,这让我想起在刚和班级孩子见面的时候,做自我介绍时,我也说过这样话:“我希望不仅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更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
”然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这个“大朋友”好像还没有真正成为“小朋友”们朋友。
问题在哪里?看完这本书我似乎明白了:
1、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
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
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
”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
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
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
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
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
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
“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
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
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
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
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
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
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
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3、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
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
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
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4、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
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
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