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合集下载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合唱交响曲》包含了歌唱部分,采用了弗里德里希·舒勒的《欢乐颂》作为歌词,以其雄伟、庄严、充满激情的音乐语言而著称。

听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后,人们常常会有深刻的感受和反应:
1.振奋人心的力量:乐曲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在第四乐
章,音乐表达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感到激情澎湃,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2.音乐的普世性:《合唱交响曲》中使用的合唱部分,以及舒勒
的歌词,传达了关于团结、友谊和人类命运的普世主题。

这使得这部交响曲超越了纯粹的音乐表达,成为一种对人性的庆祝和致敬。

3.艺术的高度: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顶
峰,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和创新的手法,创造了一部令人惊叹的艺术杰作。

他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形式,为后来的作曲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4.社会和历史的回响:这部交响曲在历史的某些时刻被用作庆祝
和表达团结的工具,比如柏林墙倒塌时的演出。

因此,它也带有一种社会和历史的回响,成为一种象征。

5.感人至深的合唱:合唱部分的出现往往让人感到震撼,特别是
在乐曲高潮时,合唱团和乐队的共鸣展现了一种强大的团结感
和庄严感。

总体而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音乐巨作,其情感深沉、音乐结构精湛的特点,使得每一位听众都可能从中找到共鸣,并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中英文版)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is not just a musical masterpiece, but also a profound statement of human resilience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After reading about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reation of this iconic work,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story behind it and the universal message it conveys.The symphony"s composition was marked by Beethoven"s personal struggles, particularly his deafness.It is a testament to his determination and artistic genius that he could create such a powerful and enduring piece under such difficult circumstances.The Ninth Symphony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human spirit, overcoming adversity and finding hope in the face of despair.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aspects of the Ninth Symphony is its inclusive message of brotherhood and unity.The famous "Ode to Joy" melody, with its rousing notes and triumphant lyrics, advocates for the equality and solidarity of all mankind.It is a call for peace and understanding that resonates as strongly today as it did when the symphony premiered in 1824.The Ninth Symphony also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symphonic form, reflecting Beethoven"s innovative approach to music.His use of a choir and soloists in the final movementwas a groundbreaking move that expanded the boundaries of symphonic composition.It is a testament to his vision and his willingness to push the envelope that the Ninth Symphony remains a benchmark for composers and musicians alike.In conclusion,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is more than just a musical masterpiece; it is a powerful philosophical statement that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move audiences worldwide.Reading about its creation deepened my appreciation for Beethoven"s genius and the timeless relevance of his work.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不仅仅是一篇音乐杰作,更是一部展现人类坚韧不屈、追求自由深刻内涵的巨作。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音乐杰作。

每当我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总是被其激情澎湃和令人动容的旋律所深深吸引。

交响曲开头那温柔而明亮的钢琴独奏,仿佛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旅程的开始。

然后,它逐渐被弦乐器声音所包围。

乐章渐入佳境,旋律渐渐变得愈发强烈、庄重。

音乐开始不断地上升,饱含力量与激情。

而当合唱团加入时,交响曲真正变得壮观宏大。

歌声犹如天使的呼唤,给人希望和快乐的感觉。

合唱团的乐章展现了爱和团结的力量,这是贝多芬在他的时代中推崇的价值观。

第九交响曲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乐曲突然变得安静而温柔,仿佛是音乐世界中的沉思时刻。

然后,它突然爆发出强烈而激动人心的音乐,震撼着我的心灵。

合唱团再次加入,唱出了著名的“欢乐颂”主题,使人不禁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感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让人陶醉的作品。

它传达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爱和欢乐的信仰,无论我何时何地聆听,它总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部作品是音乐界的瑰宝,启发着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和意义。

对我来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它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它能够唤起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使我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每次聆听它时,我都会被其激情、力量和美丽所震撼。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全球共识的作品,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动了世界各地的听众。

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还延伸到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它深深地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对生命和人类的思考。

每次聆听它,我都能体验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好,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Ludwig van Beethoven, a musical genius who revolutionized the world of classical music, left an indelible mark with his Ninth Symphony. Completed in late 1823 and premiered on May 7, 1824, at the Vienna Kärntnertortheater, this symphony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Beethoven's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his craft and his profound vision of an ideal world.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这位革新古典音乐世界的音乐天才,以他的第九交响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该曲于1823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次上演,这部交响曲证明了贝多芬对其工艺的坚定执着和他对一个理想世界的深刻洞察。

As Beethoven's final symphony, the Ninth showcases the composer's ultimate expression of his lifelong aspirations. Spanning four movements, each chapter builds upon the previous, culminating in the第四乐章's grandiose rendition of "Ode to Joy." It's here that Beethoven paints a picture of a world free from oppression, where equality and brotherhood reign supreme.作为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展示了作曲家对其毕生追求的终极表达。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当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就像是被一道神奇的闪电击中了一样。

我以前对贝多芬只是有一点点了解,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音乐家。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去了解他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背后故事,我才发现他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英雄。

你能想象吗?贝多芬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他的耳朵已经听不太清楚了。

这就好比一个画家,眼睛看不清楚了还在坚持画画,这得多难呀!他得靠着自己内心的声音,靠着对音乐那种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才能把《第九交响曲》写出来。

我听着《第九交响曲》,感觉就像是跟着贝多芬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冒险。

乐曲刚开始的时候,那种低沉的旋律就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我仿佛看到贝多芬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皱着眉头,在努力捕捉脑海里的每一个音符。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挥动,好像在和看不见的钢琴键对话。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要是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就坐在他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创作,那该多好啊!我把我对《第九交响曲》的喜爱告诉了我的音乐老师。

老师就笑着对我说:“你可算是体会到了一点点贝多芬音乐的魅力了。

”老师给我讲了更多关于贝多芬的故事。

她说贝多芬的生活很坎坷,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音乐。

我就问老师:“那他为什么在这么苦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这么伟大的曲子呢?”老师说:“因为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呀,就像鸟儿不能没有翅膀一样。

”我听了之后,觉得特别有道理。

我又和我的小伙伴们分享了我对《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有个小伙伴说:“我听着就觉得很吵,没什么特别的。

”我当时可着急了,就像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否定了一样。

我大声地说:“你再仔细听听呀,里面的每一个旋律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呢。

”我给小伙伴们讲起了第一乐章里那种激昂的节奏,就像是勇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第二乐章的旋律变化多端,一会儿像是欢快的精灵在跳舞,一会儿又像是深沉的智者在思考。

小伙伴们听我这么一说,又重新去听了一遍,然后他们就说:“哎呀,好像真的不一样了呢。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读〈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有感》哇塞,你们知道贝多芬吗?他可真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人呢!我最近读了关于他和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超级神奇的音乐世界。

贝多芬这个人啊,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场超级刺激又充满坎坷的冒险。

他生活的环境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舒服。

他要面对好多好多困难,比如说他的耳朵慢慢听不见了。

哎呀,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就像是厨师没了味觉,画家没了眼睛一样,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可是呢,贝多芬没有被打倒。

他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哪怕受伤了,也要继续战斗。

我在想啊,如果我是贝多芬,耳朵听不见了,我肯定会哭着说:“我怎么办呀?我最爱的音乐都听不到了。

”可是贝多芬不一样。

他心里肯定有一团火,那团火就是对音乐的热爱。

他这种热爱就像我们小朋友对玩具的那种痴迷,不管发生什么,都放不下。

再来说说他的《第九交响曲》吧。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那旋律就像是一阵风,一会儿轻柔地吹过你的脸庞,就像妈妈的手在抚摸你;一会儿又像狂风暴雨,像是在大海上航行时遇到了巨大的海浪。

我就在想,贝多芬是怎么写出这么神奇的曲子的呢?他是不是在作曲的时候,脑海里就像在放电影一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进去了?我跟我的小伙伴聊起这首曲子的时候,小伙伴说:“哎呀,我听着就觉得好吵啊,哪里好听了?”我当时就急了,我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就像那些不懂钻石价值的人,只看到一块亮晶晶的石头,却不知道它背后蕴含着多少辛苦和珍贵。

这《第九交响曲》里的每个音符,就像是一颗小星星,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

”小伙伴听了我的话,有点不太相信,我就拉着他又听了一遍。

这一次,我给他讲每个部分大概表达的情绪,就像一个小导游一样。

慢慢地,小伙伴好像有点懂了,他说:“哇,原来这么有意思啊。

”在学校里,我还和音乐老师讨论过贝多芬。

音乐老师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不仅仅是音乐,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观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观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观后感哇哦,听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超级震撼的灵魂之旅。

刚一开始的时候,那音乐就像一阵神秘的风,悄悄地吹进你的耳朵里。

弦乐部分就像是一群轻声细语的精灵,在诉说着一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颗小小的星星,开始在黑暗的宇宙里闪烁,慢慢地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星云。

我坐在那里,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拽进了这个音乐构建的世界里,根本没法逃脱,不过我也压根不想逃。

随着乐曲的推进,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爬山。

音乐的节奏和力度不断地增强,就像是你越爬越高,脚下的路越来越陡。

这时候铜管乐器加入进来了,好家伙,那声音就像是山顶上吹响的号角,一下子把整个气氛都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勇士正在向着高峰奋勇攀登,那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都忍不住挺直了脊梁,感觉自己也充满了斗志。

等到合唱部分一出来,我的天呐,那简直就像打开了天堂的大门。

那歌声就像是天使们的合唱,纯净又宏大。

各种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全世界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共同分享着一种伟大的情感。

这时候我就想啊,贝多芬这老爷子也太牛了吧,他到底是怎么把这么多复杂的情感、这么宏大的场面都装进这一首曲子里的呢?这合唱就像是一股暖流,在你身体里流淌,把之前音乐中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希望都融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一种超级无敌的正能量。

整首曲子听完,我就像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役一样,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满是激动和兴奋。

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听了一首曲子,更像是跟着贝多芬一起体验了他的一生,那些挫折、那些奋斗、那些对美好的向往,都在这音乐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我觉得这曲子还有一种魔力,就是让你听完之后会觉得世界变得美好了一些,那些生活中的小烦恼啊,一下子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就好像是贝多芬在对你说:“朋友,看看这伟大的音乐,再看看你那些小破事儿,还值得烦恼吗?”反正我是被这首交响曲彻底征服了,这得是多么伟大的灵魂才能创造出这样的音乐啊,贝多芬真不愧是音乐界的大神,永远的神!。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读后感》哎呀,读完《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呀,心里那叫一个震撼呢。

贝多芬这人可太了不起啦,他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呀,耳朵都听不见了,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绝望得不行,啥都不想干了吧。

可他倒好,硬是凭着对音乐那满腔的热爱,继续搞创作呢,就像个打不倒的小超人一样,这种毅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再说说那第九交响曲呀,一开篇那旋律就像有魔力似的,一下子就能把人给抓住了。

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引领着咱走进一个充满力量又无比宏大的音乐世界里去呀。

音符在那蹦跶着,一会儿激昂,像是千军万马在奔腾,让人听着浑身的血液都跟着沸腾起来了;一会儿又变得舒缓,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微微的涟漪,让人的心也跟着沉静下来呢。

这交响曲里呀,合唱的部分那更是绝了。

人声和乐器声交织在一起,就好像是好多好多人在共同诉说着一个伟大的故事,有欢乐,有悲伤,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呀。

听着听着,脑海里都能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人们手挽着手,在阳光下欢笑,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日子呢。

贝多芬在创作这曲子的时候呀,得多用心呀。

他肯定是把自己一生的感悟,那些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全都揉进了音符里啦。

每一个乐章,每一段旋律,都是他情感的宣泄口呀,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大家了呢。

而且呀,这第九交响曲的影响力可大啦。

多少年过去了,到现在人们听着还是会被深深打动呢。

不管是在大音乐厅里演奏,还是从收音机里传出来,只要那旋律响起,就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大家都会停下手里的事儿,静静地去聆听,去感受那音乐里蕴含的力量呢。

咱平常生活里,有时候遇到点烦心事,听一听这第九交响曲,好像那些烦恼一下子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呀。

感觉自己能从贝多芬那汲取到力量,像他一样坚强地去面对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呢。

这《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呀,可不仅仅是一首曲子,它更像是贝多芬给咱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宝藏呀,里面装满了他的才华、他的坚持、他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在浩渺,悠远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仿佛是在想象空间中飘逸的精灵,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成长与体验。

是的,在人类的成长的岁月中,音乐成为一种必须的历程。

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音乐,仿佛宫殿般的建筑在贝多芬的笔下诞生了。

这是一部音乐的“圣经”,一部描写人类在磨难、艰辛中进行斗争的过程,这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俗称“合唱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既超越了莫扎特的儿童般的浪漫,又透视着理查.瓦格纳歌剧中的神性,它所能缔造的无非是一种超越尼采心中那种超人的力量与意志。

这是音乐的顶峰、音乐的沧海,在充满抽象化的哲理中,体现那种博大、精深,令人无可抵卸,同时又是如此的在沉重中透露出无比的锋芒。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

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

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

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

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斯塔索夫说:“贝多芬的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呢?不是《第九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

”柏辽兹说:“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瓦格纳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

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有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超过他仅用了乐器所已经达到的成绩呢?声乐与器乐两种力量的联合。

这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但是,为了遵守渐进的规律,并使那作为乐队对比的声乐得一适宜的位置,在他行将展开的计划中,是否应该仍旧让乐队占据前部呢?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假定,便很容易想像他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他不得不采用一种混合性的乐段摆在交响曲的两大部分之间,作为媒介。

这便是他放在合唱与乐队之间的那个器乐的“宣叙调”。

通过这一道桥梁。

器乐与声乐便衔接起来了。

那暗淡而庄严的特性,和贝多芬此前的作品毫不想像。

和声有时竟是过分大胆豪放,最新颖的设计和最有感情的音形的巧遇,彼此错综交织,决不因此而造成晦涩和拢乱,反而产生一个完全清晰的效果。

乐队的许多“声部”,有的如在哀诉,有的如在恐吓,各有各的特殊的方式和风格。

但所有的声部却好象团结起来成为一个声音了。

可见那鼓舞着它们的感情,其力量是如何伟大了。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表现了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表现了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而其结束前的音乐也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

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

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

终于千呼万唤地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

《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

《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

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

”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

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于是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

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

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乐曲被推向了新的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前面说到过,《欢乐颂》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

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

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难以作答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第九交响曲》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

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欧盟也将第九交响曲作为盟歌。

“第九交响曲”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

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

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争、不屈,笑着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生命是什么呢?当我们在进行一种终极思索时,我们无非想超越死亡限制。

哲学家迦达默尔说过:我无力连起出生与死亡,就如同无法承担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路径那样。

这位哲学家的不同于德国以往的哲学家,因为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尼采等等都没有看到二十世纪德意志民族所经历的疯狂与痛苦、生存与死亡的过程中所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

是的,以往我们更多是看到那:无以忘怀的道德律令,充满超人的意志,隐含着绝对权力的逻辑,这名话看起来是如此的厚重与沧桑。

迦达默尔是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学生,海德格尔经历了二十世纪那两场浩劫,一个悲剧性的哲学家。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那些音乐家们总是试图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找到那种生命的永恒与宁静,这也许他们唯一可以得到真正进入灵魂深处的办法了。

理查.施特劳斯自己的交响诗中引入两个梦幻般的人物:骑士唐吉诃德和尼采哲学中的超人查拉图斯特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