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噪声实验报告工作原理(3篇)

噪声实验报告工作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噪声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噪声的来源、传播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噪声实验的工作原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噪声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噪声实验基本概念1. 噪声:指频率、幅度和波形无规律的声波。

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睡眠、降低工作效率、损害听力等。

2. 噪声级:表示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噪声级越高,表示声音越强。

3. 噪声源:产生噪声的物体或场所。

噪声源可分为自然噪声源和人为噪声源。

4. 噪声传播:噪声从噪声源发出,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介质传播到接收点。

5. 噪声控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收点控制。

三、噪声实验工作原理1. 噪声测量(1)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级,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声级计通常采用A计权网络,以模拟人耳对噪声的响应。

(2)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噪声的频谱分布,了解噪声的频率成分。

(3)声场分析仪:用于测量声场分布,了解噪声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

2. 噪声源识别(1)声源定位:利用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根据噪声特征和传播规律,确定噪声源的位置。

(2)声源分析:对噪声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产生机理、频率成分和声功率等参数。

3. 噪声传播规律研究(1)声波传播:研究声波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声速、衰减和衍射等现象。

(2)声场分布:研究声场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包括直达声、反射声和散射声等。

4. 噪声控制技术研究(1)声源控制:通过改变噪声源的结构、材料和运行方式,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2)传播途径控制:利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手段,降低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

(3)接收点控制:通过隔音、降噪等措施,降低噪声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四、噪声实验方法1. 实验测量法:通过现场测量噪声级、频谱分布、声场分布等参数,分析噪声的来源和传播规律。

噪声污染事件实验报告

噪声污染事件实验报告

噪声污染事件实验报告噪声污染事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噪声污染事件,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噪声发生器、噪声计、耳塞、纸笔、计时器、实验员三、实验步骤1. 实验员调节噪声发生器的音量,使噪声达到一定水平。

2. 实验员戴上噪声计,记录当前噪声水平。

3. 实验员请志愿者戴上耳塞,进行工作和学习任务。

4. 实验员记录志愿者在不同噪声条件下的工作效率和主观感受。

5.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与志愿者进行面谈,询问他们对噪声污染的厌恶程度和对耳塞的舒适度等感受,收集意见和建议。

四、实验结果在噪声水平为70分贝时,志愿者在完成任务时耗时较长,并出现频繁的错误;在噪声水平为50分贝时,虽然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困扰;在佩戴耳塞后,志愿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且主观感受也较为舒适。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高水平的噪声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的紊乱,增加心理和生理的压力,进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2. 耳塞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耳塞可以有效地阻挡噪声对人耳的刺激,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3. 正确认识噪声污染的危害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模拟噪声污染事件,研究了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佩戴耳塞可以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因此,在噪声污染环境中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室噪声测定实验报告(3篇)

实验室噪声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 掌握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噪声是指不规则、无规律的声音。

噪声的测量通常采用声级计,声级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

本实验采用声级计对实验室噪声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分贝(dB)为单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级计:用于测量实验室噪声;2. 音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标准噪声信号;3. 电脑:用于数据采集和存储;4. 话筒:用于接收噪声信号;5. 实验室:实验场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连接好声级计、音频信号发生器和电脑;2. 校准声级计:按照声级计说明书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测量实验室噪声:将声级计放置在实验室中央,距离地面1.2米处,开启声级计,调整测量频率为1kHz,开始测量实验室噪声;4. 数据采集: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5. 重复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验室噪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6. 测量标准噪声信号:开启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噪声信号,调整声级计至标准噪声信号处,记录声级计读数;7. 数据分析:将实验室噪声测量结果与标准噪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室噪声水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室噪声测量结果:经多次测量,实验室噪声平均值为60dB;2. 标准噪声信号测量结果:标准噪声信号声级为70dB;3. 实验室噪声分析:实验室噪声平均值为60dB,略低于标准噪声信号声级,说明实验室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噪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学会了使用声级计测量实验室噪声。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室噪声水平相对较低,符合国家标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安静,避免外界噪声干扰;2. 声级计放置位置要稳定,避免晃动;3. 校准声级计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噪声污染实验报告

噪声污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噪声污染的测量方法,掌握噪声治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噪声污染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噪声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的干扰。

噪声污染的测量主要采用声级计,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噪声的单位为分贝(dB)。

噪声治理主要包括降低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端三个方面的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声级计2. 噪声发生器3. 隔音材料4. 防噪耳塞5. 实验场地: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声级计校准;(2)熟悉实验场地,了解噪声源分布;(3)准备好隔音材料、防噪耳塞等。

2. 噪声污染测量(1)在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等地点,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2)使用声级计对各个测量点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数据;(3)分析测量结果,确定噪声污染程度。

3. 噪声治理措施验证(1)在居民区,采用隔音材料对居民楼外墙进行隔音处理;(2)在工业区,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噪声排放;(3)在交通要道,设置噪声屏障,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在实验场地,使用防噪耳塞对受试者进行防护;(5)再次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数据;(6)对比治理前后的噪声污染程度,验证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污染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居民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的噪声污染程度分别为:(1)居民区:白天平均噪声值为6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50dB;(2)工业区:白天平均噪声值为7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65dB;(3)交通要道:白天平均噪声值为80dB,夜间平均噪声值为75dB。

2. 噪声治理措施验证结果(1)居民区:采用隔音材料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5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45dB;(2)工业区: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6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60dB;(3)交通要道:设置噪声屏障后,白天平均噪声值降至75dB,夜间平均噪声值降至70dB;(4)使用防噪耳塞后,受试者噪声暴露量降低。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篇一:建筑物理环境噪声测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学生学号:所属院部:(理工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xx——20xx学年第x学期xx学院教务处制实验项目名称: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噪声测量的方法,对噪声的大小有一个主观的认识(2)学会使用声级计;(3)分析噪声的大小与来源,得知建筑是否符合规定。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HS5633型声级计三、实验过程(1)测点的选择:建筑物外1m处,高1.2m;(2)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力并采用校准器对其进行校准;(3)测量应在无风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以下进行。

大风时应停止测量;(4)记录声级计读数值,保持声级计在L档,每隔5秒读一个数值,共记录200个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原理:将记录的200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20个数值就是L10,L10反映交通噪声的峰值;第100个数值就是L50,第180个数值就是L90,L90反映背景噪声值。

等效声级反映了在测量的时间内声能的平均分布情况。

计算公式:Leq=L50+d/60其中d=L10-L90 测量得出数据(单位:db):依据测量的的数据得出:L10(在10%时最大噪音峰值)=58.9db L50(在200个数据中最大平均值)=52.4 db L90(背景噪声)=47.5Leq(等效声级)=52.59 (Leq=L50+d/60d=L10-L90)分析: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校园1类的昼间等效声级 Leq<=55db,所以符合标准。

篇二:噪声测量实验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交通工具、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以工业和交通噪声为主的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甚至形成了公害,它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活的安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身边噪声实验报告

身边噪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身边噪声污染的现状,本实验对所在地区的噪声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本地区噪声污染的来源和分布情况。

2. 测量不同地点的噪声水平,评估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探讨降低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三、实验方法1. 噪声源识别:通过观察和调查,识别本地区的主要噪声源,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2. 噪声测量:采用声级计对噪声进行测量,测量点包括交通路口、居民区、工业区、学校等。

3. 数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噪声污染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源识别本地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1)交通噪声: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摩托车等;(2)工业噪声:工厂、工地等;(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工地、拆除工程等;(4)生活噪声:家庭音响、宠物叫声等。

2. 噪声测量结果(1)交通路口噪声:平均噪声级为75分贝,最高达90分贝;(2)居民区噪声:平均噪声级为60分贝,最高达70分贝;(3)工业区噪声:平均噪声级为80分贝,最高达95分贝;(4)学校附近噪声:平均噪声级为65分贝,最高达75分贝。

3. 噪声污染影响分析(1)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严重影响居民休息;(2)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居民心理和生理不适;(3)学校附近噪声对学生的学习、休息产生一定影响。

五、降低噪声污染的措施1. 加强噪声污染治理:对噪声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整改,如限制车辆通行、降低工业噪声、加强施工管理等。

2. 提高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噪声污染。

3. 推广低噪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工业噪声。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本地区噪声污染的测量和分析,揭示了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噪声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

噪声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

噪声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噪声污染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关于城市噪音污染的研究性学习2关于城市噪音污染的研究性学习 调查目的: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不少危害,其中带来的城市环境恶化就是一项,而城市中的噪音污染更是非常严重,为了了解和解决城市中的噪音污染问题,我们特此利用暑假时间做了一个关于此方面的你研究性学习。

调查背景与相关资料:(1)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听力损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接触较强噪声,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只要时间不长,一旦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适应。

如果接触强噪声的时间较长,听力下降比较明显,则离开噪声环境后,就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到二十几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疲劳。

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仍属于生理范围,但可能发展成噪声性耳聋。

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恢复,听力持续下降,就会造成噪声性听力损失,成为病理性改变。

这种症状在早期表现为高频段听力下降。

但在这个阶段,患者主观上并无异常感觉,语言听力也无影响,称为听力损伤。

病程如进一步发展,听力曲线将继续下降,听力下降平均超过25分贝时,将出现语言听力异常,主观上感觉会话有困难,称为噪声性耳聋。

此外,强大的声暴,如爆炸声和枪炮声,能造成急性暴震性耳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小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出血,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主观症状有耳痛、眩晕、头痛、恶心及呕吐等。

噪声除损害听觉外,也影响其他系统。

神经系统表现为以头痛和睡眠障碍为主的神经衰弱症状群,脑电图有改变(如节律改变,波辐低,指数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大多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率不齐,缺血型改变);胃肠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等。

工厂噪声监测实验报告(3篇)

工厂噪声监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工厂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 掌握工厂噪声监测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对工厂噪声进行实地监测,为工厂噪声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仪器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强度,量程为30~130dB,频率范围20Hz~20kHz。

2. 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量程为0~30m/s。

3.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量程为-30℃~50℃。

4. 大气压力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量程为100~110kPa。

三、实验地点某工业园区内一家制造企业。

四、实验时间2023年4月25日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其性能正常。

(2)根据实验要求,对声级计进行校准。

(3)记录实验时间、地点、天气等信息。

2. 噪声监测(1)选择监测点:根据工厂布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如车间门口、生产线、机器设备附近等。

(2)设置监测高度:手持声级计,将传声器距离地面1.2m,保持垂直。

(3)监测时间:每处监测点至少测量5分钟,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

(4)记录数据:包括噪声等级(dB)、风速(m/s)、温度(℃)、大气压力(kPa)等。

3. 数据分析(1)根据监测数据,绘制噪声分布图,分析工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2)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噪声等级,分析工厂噪声变化规律。

(3)根据噪声等级,评价工厂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员工健康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分布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工厂噪声分布图,发现噪声主要集中在车间门口、生产线和机器设备附近。

其中,车间门口噪声等级最高,达到90dB;生产线和机器设备附近噪声等级在70~80dB之间。

2. 噪声变化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噪声等级,发现工厂噪声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4:00~16:00两个时间段达到峰值,其余时间段噪声等级相对较低。

3. 噪声影响评价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规定,该工厂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为昼间60dB、夜间55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人

等效 A 声级 LAeq/dB 55.9 52.8
64.4 65.7
53.6 45.79
54.43
52.3
2、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噪声限值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时段
4a 类 4b 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70
单位: dB( A)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4、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校园的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5、提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四、实验结果
1、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值
华农噪声监测数据
时间
地点
噪声源
11:30
11:38
2009 年 3 月 26 日 14:30
2009 年 3 月 26 日 12:30
2009 年 3 月 18 日
2009 年 3 月 18 日
(2) 考虑在临街住宅
和教室安装隔声窗、隔声屏或栽种具有吸声降噪作用的植物(如:海桐、女贞、风凰木、珊
瑚树、悬林木等)可以起到降噪效果,降低约
10~ 15dB 的噪声,最高可以达到 15dB(A)的
隔声量。如此,为学生及周围居民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
(3) 加大力度宣传噪声
对人体的危害性 ,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 使降低噪声污染、 保护环境
Ci:第 i 种污染物的环境浓度; Si:第 i 种污染
4、校园的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教学、科研要求,但是生活区噪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教学区声环境基本满足正常的
5、提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改善学校声环境质量,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应加强校内交通管理,
对进入学校的车辆应限制车种类型,限制车速,禁止鸣高音喇叭
,尤其应制止校外汽车、摩
托车在校园内随意通行。据加利福尼亚大学运输系测定,依照速度限制,车速每降低
40 公
里/ 小时,交通噪声水平可减少 5dB(A)。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设置减速带,因为这将造成车辆
反复加减速,油门噪声变大,还会造成车辆颠簸,产生更刺耳的噪声。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的监测;
2、掌握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二、实验内容
1、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实验步骤
1、测定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值;
2、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3、选择现状评价方法(单因子、多因子 / 内梅罗污染指数);
3、单因子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指数: Ii = C i / Si 式中: Ii:第 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
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I1 = C 1 / S0 = 1.016 I2 = C 2 / S0 = 0.960 I3 = C 3 / S0 = 1.171 I4 = C 4 / S0 = 1.195 I5 = C 5 / S0 = 0.975 I6 = C 6 / S0 = 0.833 I7 = C 7 / S0 = 0.990 I8 = C 8 / S0 = 0.951
2009 年 3 月 26 日 12:40
2009 年 3 月 29 日 11:20

银行 第二饭堂外面的
花坛 东区运动场旁的
公路 东区教师宿舍楼
下空地 研究生宿舍 6 号楼
下 学生公寓 11 栋楼

公交总站
学生公寓 4 栋 1 楼
人、饭堂、校巴 人、饭堂、校巴
汽车
汽车、人 高速公路汽车、直升飞
机、人 人、飞机
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 4)采用特殊材料铺设静音路面。 道路面层材料平均降噪最高值为
4dB(A)。但这些静音路面的孔隙往往容易被泥土和盐类堵塞,因此维护工作将决定控制噪声 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