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合集下载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小组:姓名:编写:易文菊【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2.能力目标:(1)具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基础梳理】一、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①是发展的,②是发展的,③是发展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④,是⑤。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⑥的趋向性。

三、比较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所谓旧事物,是指同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关键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还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绝无例外的,发展当然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

因此,我们观察事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一切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易错易混】1、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2、新事物就是在形式上比较新的事物。

【知识检测】1、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①全新的苹果6 PIUS手机上市②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②③2、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整 个 世 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都 是 发 展 的
发展的 普遍性
二、发展的实质
1、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2、发展的实质
广义的发展,是指运动、变化的一切过程,既 包括上升的运动,也包括下降的运动(了解) 狭义的发展,特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 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前进和上升的运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是发展的。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 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 和上升过程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 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 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 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 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 没有顶峰
普 发 特征 遍 展 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都是 发展 的
用发 展的 观点 看问 题
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和 变化的更高层次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 征。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 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 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3、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 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doc

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doc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习重难点】发展的实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要求:通读课文,查找有效信息并熟记掌握。

一、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______的科学,也是关于____________的科学。

)1、自然界是_________的。

2、人类社会是的。

3、人的认识是________ 的。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_____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___________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的趋向性。

三、重难点突破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向性联系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出,运动、变化就其范围来说要比发展广泛,而发展就其程度来说要比运动、变化深刻。

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思维拓展: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
• (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 一个事物的新旧(禽流感、非典、甲流) • (2)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 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 旧。(例如:第一台火车1814年问世,丑陋笨重 ,行走吃力,没有马车快。) • (3)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科学算命,披着科学的外衣, 实质上还是算命,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的体现。 )
小结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1、 自然界是发展的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含义: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 趋势相符合。 3、发展的意义
【知识迁移】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二、发展的实质
• 2、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2)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 日趋灭亡的事物。
•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二、发展的实质
思维误区: ①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②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 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③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的实质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 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事例、主动探究,培养 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 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 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是(

A.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D.发展的实质是运动和变化
【解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理念转变,体现了人 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 材料无关;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D项表 述错误。 【答案】B
4.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 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 “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种观 点是( )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交通工具的变迁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 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是 发展的 人类社会 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 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 人”。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把
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
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
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
人”。 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解析】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体现了A项;B项
表述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C项与题意不符;联系
是有条件的,D项表述错误。
【答案】A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传统 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向树立“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装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撰稿人杨赛亚课型新授课审核人班级姓名使用日期课程标准: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标学1.结合自然界等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来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通过区别运动、变化、发展来进一步认识发展的实质二、互学(未标明讨论题的均为自学题)(一)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______。

★(二)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由简单到--------的运动过程中。

(2)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的。

(3)科学没有顶峰,认识没有-----,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人的认识是------的【讨论1】(学法指导: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教材教材第60-61页,思考60页方框中活动材料的问题,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回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讨论2】(学法指导: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教材第61-62页,思考61页下面方框中活动材料的问题,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回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讨论3】(学法指导: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教材第62页,思考62页方框中活动材料的问题,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回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三)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新事物的-----------和旧事物的--------。

2.在理解发展的实质时要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和----------的趋向性。

【讨论4】(学法指导: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第63页,思考63页最上边方框中活动材料的问题,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回答;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讨论5】(学法指导: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角度来思考)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三、示学 :学生展示互学成果,教师点评四、用学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课件: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请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
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12分)
• (1)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综合考虑城 乡的教育发展问题。
•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 • (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
育资源向农村流动。 • (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
(4)运动变化 ≠ 发展
运动 变化 发展
发展是运动变化。但是运动变化不一定都是发展,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趋势才是发展。
小结: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
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
• 1、新中国的成立 • 3、基因工程
2、经济全球化 4、电先后作为依据 • 注意2:不能以暂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
是否完善成熟作为依据
• 注意3:不能以形式、名称、旗号标准等为依据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 变化和发展。
1.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 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
资源结构。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做到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统筹、全面、立足整体)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顺序、位置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优化结构)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综合考虑……,整体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新、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日趋灭亡的事物。
三、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015无锡期末)25年前APEC在堪培拉起步成长至今,从“APEC 大家庭精神”到“APEC方式”,从1994年设定“茂物目标”到 2014年北京APEC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APEC每一步成长,都 闪耀着伙伴精神的光芒。材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矛盾分析法 C.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树立创新意识
一、发展的普遍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 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总结: 自然界是发展的
C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 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 ③吐故纳新 ②唇亡齿寒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
D.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5、系统优化 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比较新事物和旧事物,解释发展的实质;
2、列举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概括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发展的实质
难点: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如何区分
三、学习过程
考点一:发展的普遍性
(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参见《名师面对面》P78页)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
探究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2.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②一箭双雕③吐故纳新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考点二:发展的实质
(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参见《名师面对面》P78页)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
探究二:有一种观点认为,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

试简析这一观点。

(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1、发展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三)自我检测,运用知识
3.如下漫画,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
算命”,并称之为“发展”。

该观点
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
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4.(2011·长沙模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
穿“十二五”的主线。

这要求我国淘汰一些产
能过剩、重复建设的产业。

我国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D.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重难点突破(请参见《名师面对面》P79-80)
五、变式训练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2.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客观实在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论者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生命物质在进化与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简单生命物质到复杂生命有机体,从单细胞生物到脊椎动物的过程。

这一事实表明
A.自然界是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D.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4.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经过了一个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过去强调“快”,现在强调“好”,既是对经济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深化。

这蕴涵的辩证法哲理是
A.新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D.发展的实质是运动和变化
5.《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6.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与出现时间的先后,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
A.具有存在的现实条件 B.是否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C.是否能够被人们认识与理解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③发展具有普遍性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

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

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 B.② C.②④ D.①③
9.《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作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16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答案
1.探究一参考答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探究二参考答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发展就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分)(2)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分)(3)事物的变化很广泛,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退的、向下的。

事物的发展则仅仅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可见,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变化即发展”的命题是不正确的。

(4分)
4.自我检测:CBDA
5.变式训练:1-5:BDABD 6—8:DDC
9. 参见《名师》答案P150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答案
1.探究一参考答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探究二参考答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发展就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分)(2)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分)(3)事物的变化很广泛,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退的、向下的。

事物的发展则仅仅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可见,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变化即发展”的命题是不正确的。

(4分)
4.自我检测:CBDA
5.变式训练:1-5:BDABD 6—8:DDC
9. 参见《名师》答案P15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