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合集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病灶在肝脏内的位置和血管丰富性,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鉴别诊断的困难。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促进肝脏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2 目的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在临床特点上的区别,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2.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优势;3. 深入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和优点;4.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其与其他检查手段的优势;5.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中的优势,探讨其在提高患者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通过以上目的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安全的诊断手段,促进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

1.3 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避免传统放射性检查或侵入性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不便。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操作简便,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对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检查恐惧和身体负担。

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案。

2. 正文2.1 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两种肿瘤,其临床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点。

原发性肝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通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数患者有肝硬化的病史,常伴有肝功能损害、腹水等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自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主任医师(一)高危人群的监测35~40岁以上的HBV、HCV感染者,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 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以及有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者,均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严密监测,每6个月行AFP及肝脏超声检查一次。

(二)临床表现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3.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US)检查:US检查因操作简便、价廉、直观,已成为肝脏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方法。

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但因解剖部位及操作者手法和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使其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实时US造影可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能力。

而术中US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

(2)CT检查:CT的分辨率高,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数秒内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最小扫描层厚为0.5mm,大大提高了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

增强扫描除可清晰显示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外,还可明确病灶和血管之间的关系、肝门及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器官有无侵犯,为临床准确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超声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

射 界面减少 , 内组织成分相对单 纯 , 病灶 细胞排列致 密 , 脂肪及 纤 维组 织成分少 , 大的血窦 间隙, 无较 回声低 于周 围肝组织 , 故
显示 为低 回声 ; 随着病灶体积 的增大 , 癌组织 内长入血 管 , 纤维 组织增生 、 出血及坏死 , 渐由低 回声变为高 回声 , 逐 可呈光点增 强 、 团、 光 混合 回声 , 组 中高 回声 和强 弱混杂 回声 病灶仅 为 本 8 。通过 回顾性分析 , 例 本组资料有 1 例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病 6
9 0 -1 .
果 比较发现 , 于 < 对 3 m的小肝 癌 , c 多数表 现为边界 清晰 的低 回声肿块 , 因是癌细胞增殖 速度过 快 , 其原 病变部位 只有肿瘤
组织, 内部 尚未长入 血管 , 有纤维组 织增生 、 没 出血 和坏死 , 反
[ 张锐 利 , 2 ] 邓建永 , 王丹. 超声对 常见弥漫性肝 病原发性肝癌 发生率 的比较 [. 医学 , 0 ,52 )9—5 J当代 】 2 9 1(4 :49 . 0
参考文献 【] Mo e ,e r snJ . i o ccri o a y a ahp yioia 1 l r H ni e H C ̄hf adomyp t : toh s l c l S k i h p og l rve f i uaoy yfnt ni i r i ae 1 er,0 2 8 ( ) eiwo cr l r s co nle ds s [. at2 0 ,7 1: c t d u i v e JH
1 病理学表现 . 5
l 。 0例
3 例 肝癌 中低 分化 癌 2 例 , 化癌 7 7 高分 计数资料 采用 检验 , 资料采用 t 计量
[ 叶应妩 , 4 ] 王毓三 , 全 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呷 . : 等.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358·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 年 8 月第 15 卷第 4 期 J Clin Hepatol,Aug. 2012.Vol.15 No.4
· 短篇论著·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章仁品 王佳佳 胡 蕾 吴满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并发心脏实质性占位 的患者进行心动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所在心腔组织的关系、肿瘤内部及周 边血供情况、肿瘤随心动周期的运动状态必要时结合腹部超声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癌栓。结果 心动超声检查发现 2 例患 者心脏转移性肿瘤均出现在右心房,呈偏强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100%),1 例瘤体可随心动周期运动(50%),1 例瘤体不随心动 周期运动(50%)。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由于病例较少,在总结不同原发灶所致的 心脏转移性肿瘤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认为若患者有原发性肝癌病史,且在心腔内发现实质性占
位,应进一步结合腹部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及三支肝静脉。一
图 1 肝癌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尖四腔 心切面见右房内见 5.4×5.0cm 偏强回声团
旦发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管腔内出现癌栓回声,则可视为原 发性肝癌心脏转移的支持诊断[8~9]。检出原发病灶是鉴别心脏
结果 例 1 男,57 岁,原发性肝癌。发现肝癌时心动超声检查
作者单位:230031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临床学院 / 第 105 医院超声中心(章仁品,王佳佳,吴满丽);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胡蕾)
第一作者:章仁品 男,49 岁,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超声诊断 工作。E- mail:zhangrenpin@

实时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实时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为环状 增 强 和 整 体 增 强 , 别 占 5 . % (/ 6 , 分 6 2 9 1 ) 3 .% (/ 6 , 中 1 为 囊 性 为 主 , 壁呈 二 处 75 6 1 )其 例 囊
动 脉晚期 和 门脉 期 开始 出现 低 回声 。从 增 强方 式 看 , 发 性肝 癌 以整 体 增 强 为 主 _ , 组 1 转 原 3本 J 6例
3 讨 论
肝 恶 性 肿 瘤 是 临 床 上 较 为 常 见 的肿 瘤 , 规 常 超声 检 查 是 首 选 方 法 。但 是 , 发 性 肝 癌 和 转 移 原
癌 的正确诊 断率约 9. % (5 1 ) 为 临床 医师 提 37 1/6 , 供 更 准确 的诊 断信 息 。并 据 此 制 定 更合 适 的治 疗
低 回声 改变 , 以从 中央 开 始逐 渐 向周 边 减退 , 常 并 且 有个 别病灶 中央 还未 达 到 完 全增 强 即 已开 始 消
退 。而 原发 性肝 癌 一般 呈 整 体 消 退 多见 。且 多在
2 s平 均增 强 时间 ( 15± . ) , 灶增 强 方式 5, 1. 3 8 S病
局部 区域 的肝 管 内径 增 宽 , 形不 规 则 , 外 内部 为 实
Sn V e B ac 司 ) 首 先 常 规二 维 超 声 检 查全 oo u ( rco公 , 肝 , 点 观察并 记 录病 灶 特 征 。C F : 重 D I 观察 病 变 内
质性 弱无 回声 , 布不 均 质 , 周 边 可 见 窄细 状 液 分 其
性 无 回声 区 环 绕 , 阻塞 远 端 小 肝 管 中胆 汁 淤 积 为
水, 推注 造影 剂 同时启 动 造 影 成 像 时 间记 录器 , 仔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 文献综述 •53一系列并发症。

虽然三苯氧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病,但该药至今仍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尚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适应证使用说明[4],但在病例中应用三苯氧胺以对抗雌激素治疗,并结合中医中药,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易被人们所接受。

笔者认为规范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中西结合前景广阔,适宜推广。

4 心理疗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

瞩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减少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及暴饮暴食,少吃燥热、油腻的食品。

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我们都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心态[5]。

5 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病变,一般主张保守治疗。

但有1.0%~1.8%的患者会发生恶变,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所以当乳腺增生病有以下情况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①乳腺增生病变局限在单侧乳房的某一象限,特别是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②年龄35岁以上,具有母系乳癌家族史,且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

③原有的增生性乳房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者。

④原有的乳腺增生病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近期症状及体征有所加重,钼靶X 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前次相比,病变有进展,提示有恶变可能者。

⑤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新近出现乳腺增生表现,如乳房疼痛、腺体增厚等。

⑥乳腺增生病患者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证实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甚至开始有异型性改变者。

应做增生肿块切除术或乳腺单纯切除术。

必要时,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6 综 述乳腺增生病因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认识是由肝郁气滞、痰瘀凝结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和疼痛,且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西医认为是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分泌过高。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3)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应包 括对肝癌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的MVI病理学分级。
肝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路线图
肝癌分期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 病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 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 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 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 (4)部分肿瘤放疗后缩小或降期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外放疗也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或窄切缘
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5)肝肿瘤照射剂量:立体定向放疗一般推荐≥30~60Gy/3~6次,常规分割放疗一般为50~75Gy,照射
剂量与病人生存密切相关。 (6)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必须考虑:放疗分割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正常肝(肝脏-肿瘤)体积、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 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 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 o methin g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 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超声诊断
孙立娜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6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呈多发的弥漫性,结节直径多在1~2 cm,且又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CDFI显示丰富的血流束,频谱为高速动脉血流.结论已广泛用于肝癌诊断,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肝的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且无创伤,能重复使用,敏感度高.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孙立娜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55例的临床观察 [J], 陈兆风;范世珍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江爱香
3.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J], 施唯;莫凌莉;毕磊磊;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4.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刘田甜
5.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意义分析 [J], 陈泳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⒈超声检查方法:普通灰阶超声检查是最常规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高档的全数字化超声仪器及其新技术如自然组织谐波等能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内外血流特点不仅用于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被作为各种介入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

在彩色超声开发的基础上,能量图、三维血管结构显像,超声造影等相继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证明对肿瘤的发现和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⒉超声诊断标准:较小的HCC在声像图上表现为:
(1)肝脏内局灶性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楚。

(2)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

(3)直径1.0 cm以上的肿瘤周围可有无回声晕带。

随肿瘤瘤体生长,肿瘤常见的变化有:
(1) 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强或出现多结节的“马赛克”征(mosaic sign),又称为“块中块”(tumor in tumor)。

(2) 周围无回声晕带可以不完整或变得不明显。

(3) 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现象消失,并且在较大瘤体后方出现部分声波衰减。

(4) 肿瘤形态由类圆球状向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发展。

(5) 在较大瘤体内可出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

肿瘤数量增多,主瘤体周围或附近出现小的子结节。

(7)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出现癌组织浸润、癌栓。

中晚期患者,尤其弥漫型肝癌的肝门区,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周围淋巴结转移性肿大。

(9) 85~90%以上的患者伴有肝脏弥漫性病变乃至肝硬化。

⒊肿瘤的回声及其分型:
根据瘤体实质的回声将HCC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较强回声型和强回声型四种,肿瘤的内部回声反映肿瘤内组织病理的主要变化。

低回声型瘤体是HCC的基本和原始类型,代表瘤体内的集中癌巢组织。

回声增强的组织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内的脂肪变性及肿瘤间质成分比例增高有关,最主要的是纤维增生、细胞坏死等。

⒋彩色超声多普勒在HCC诊断中的作用:HCC属于血流供应比较丰富类型的肿瘤,80~90 %的肿瘤内能发现血流信号;肿瘤中心部位也能见到血流信号的有41 %左右。

能量图(CDE)则在显示效果上比一般彩色超声多普勒更为敏感。

肿瘤周围血管增多扩张,尤其在直径5.0cm以下的肿瘤周围形成包裹,出现“花篮”征象(‘basket’sign)。

频谱多普勒上肿瘤内的动脉血流比较容易被测出,表现为高速度低阻力波型;血管抵抗阻力指数在0.7以上的例数并不少见。

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1)肝母细胞瘤: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见,偶见于轻壮年;瘤体较大,边界清楚,单发为主,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易有钙化。

彩色多普勒能显示瘤体内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2)转移性肝癌: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肿瘤多发,大小不一,形态相似,边界清楚。

内血流信号少。

3)肝脏血管瘤:强回声型瘤体较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致密;低回声为主的瘤体较大,多为分叶状,边缘多呈分界清楚的强回声,内部以大的网格或集中的多发小的筛孔状结构为其特点。

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可以在瘤体边缘处显示血流信号。

体积较小的低回声型血管瘤诊断不易,多种影像的综合确诊对于血管瘤显得格外重要。

4)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肝组织脂肪浸润为强回声的结构,形态多为椭球状、条带状,超
声诊断疏漏机会不多,以叶段或胆囊、门静脉左右枝附近为特异的低回声分布在脂肪肝时也容易和肿瘤区别。

而其它非特异区域出现的类圆球状低回声有时确实和肿瘤很难区分。

5)胆管细胞癌:肿瘤体的肝脏近端多有扩张的肝内胆管,瘤体形态多样,边界清楚,实质多为较强回声型。

6)原发性肝脏肉瘤:瘤体较大,边界欠清楚,实质多为混合回声,不均匀。

脂肪肉瘤以不均匀的强回声多见。

7)肝脓肿早期:为液化的病变酷似肝癌,但发病急,局部疼痛明显为特异性表现。

8)其它肝脏良性肿瘤:肝细胞腺瘤、肝结核、肝结节样增生、结节病等的瘤体多无特异性,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其它影像的综合判断或许有助于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