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早梅》诗词赏析
齐己《早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齐己《早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齐己《早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3分)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语意相近即可)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
(5分)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诗词阅读及答案】齐己《早梅》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齐己《早梅》阅读答案附赏析早梅齐己万木冻欲八折,贫根冷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寄幽香出来,禽窥素艳来。
明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解:①齐己:唐末知名诗僧。
早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器重。
②望春台:既指观看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1)你真的颔联中哪一个字改得最出色,为什么?(3分后)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诗人早曾热心于功名,颇存有志向,然而科举失利,时存有怀才不遇之美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可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下,含蓄地抒发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后)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他)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备怎样的特点?恳请归纳答题。
(2分后)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上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成一枝,恳请谈谈这样修正的妙处。
(2分后)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语意相近即可)5、这就是一首咏梅诗,先行具体分析首联及运用的艺术手法,并表示首联和颔联就是怎样联结题目的。
(5分后)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及侧重于描绘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改得最出色,为什么?(6分后)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古诗文阅读《早梅》题目及答案赏析

古诗文阅读《早梅》题目及答案赏析古诗文阅读《早梅》题目及答案赏析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语意相近即可)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
(5分)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齐己《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

齐己《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早梅》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梅》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早梅》原文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译文及注释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早梅》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齐己《早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齐己《早梅》本文是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齐己《早梅》,感谢您的阅读!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齐己《早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1原文: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词赏析: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2023年《早梅》原文赏析2原文:云暗天低。
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
记月榭、当年见伊。
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诗词赏析: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
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
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
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
“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
齐己《早梅》咏梅花诗赏析

齐己《早梅》咏梅花诗赏析《梅花·早梅》咏梅花诗鉴赏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齐己是晚唐时期著名诗僧,他写这首《早梅》时,还有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据《〈五代史〉补》记载,齐己写了这首诗之后,自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出语不凡,颇为得意,便携卷前去拜访当时诗坛巨擘郑谷。
郑谷深知齐己性情清高孤傲,看过诗卷,并不置可否,只是淡淡一笑,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听后,深为之折服,从此就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郑谷改“数枝”为“一枝”,确实不愧为炼字高手,他的本意大概是想教训一下这位癫狂和尚,岂不知这样一改,更突出了早梅之早,反倒正中齐己写《早梅》以自示清高的本意。
梅花能“先众木而华”,一般在春节前后开放,而早梅则能开在冬至以前。
那时节,寒风凛冽,大地冰封,万千树木正经受着风雪的袭击和摧残。
“万木冻欲折”,诗人用夸张之笔写出了早梅开花时环境之残酷。
在这样的艰难危厄之中,梅花却“孤根暖独回”,冲破冰雪覆盖的冻土,从地心深处,回升着融融暖气,滋润着梅树的枝干,孕育着生命的复苏。
这两句诗对仗严整,衬托鲜明,以“万木”对“孤根”,以地上之“冻”对地下之“暖”,突出了早梅根基之浑厚深邃;以“冻欲折”对“暖独回”反衬出早梅之不畏严寒,暗示出早梅之所以能先众木而华,是因为体内独具抗御严寒的素质——暖流。
在诸多木本花卉中,早梅树体内的酸性最强,吸取暖流的能力最强,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低温天气,早梅树干枝内的浆液即可流动,所以它才能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犹有花枝俏”。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用高度浓缩的语言交待了早梅开放的地点、时间和数量。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能展开许多联想:诗人住在寺院,昨日刮了一场大风,傍晚,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大地装扮成银白世界。
清晨,诗人一路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来到寺院前的小山村。
齐己早梅的诗意

齐己早梅的诗意《早梅》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作品原文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⑴暖独回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⑶出,禽窥素艳⑷来。
明年如应律⑸,先发望春台⑹。
注释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白话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创作背景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己《早梅》诗词赏析
早梅
唐代: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译文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
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
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
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
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
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不过正是万木凋
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
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
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
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
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
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
“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
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
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
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
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
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
第一联
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实行形象的刻画,写
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联
字面意不难理解。
不过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不过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
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
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
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
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
的自信宣言。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
“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当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
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
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
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创作背景
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但学习非常刻苦。
后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
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