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古筝传统演奏技巧的保护与传承

古筝传统演奏技巧的保护与传承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古筝的演奏技巧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古筝传统演奏技巧,以确保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保护古筝传统演奏技巧需要加强对传统技巧的研究和保存。
这包括对古筝演奏技巧的考证、记录和分类,以确保这些传统技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保留。
研究者和古筝演奏家应积极参与这一工作,共同努力将传统技巧传承下去。
其次,传承古筝传统演奏技巧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
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和学校来进行指导和培养。
因此,各级教育机构应重视对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推动古筝课程的设置和发展。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传统技巧上的创新和发展。
另外,推动古筝传统演奏技巧的传承还需要注重实践和演出的机会。
只有通过演奏,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古筝传统演奏技巧的精髓。
因此,组织古筝演奏比赛、音乐会和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还可以增加对传统技巧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培养与古筝传统演奏技巧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面。
这包括训练古筝演奏教师和演奏家,以及传统技艺的研究人员。
为此,需要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学术机构,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和鼓励,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源。
最后,传统演奏技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除了学校和教育机构,媒体、机构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做出贡献。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宣传和推广古筝传统演奏技巧,提高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知和理解。
机构和社会团体可以提供场地、经费和资源支持,帮助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保护和传承古筝传统演奏技巧是重要的文化责任。
通过加强研究、教育、实践和培养专业人才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确保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让古筝传统演奏技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芒,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体验到古筝音乐的美妙。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古筝艺术的继承不仅涉及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包括对古筝音乐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演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就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技艺的传承。
古筝作为中国乐器的代表,历史久远,有着庞大的演奏体系和丰富的曲目。
古筝的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演奏技巧,对传统曲目的理解和传达更需要有深厚的传统功底。
古筝的传承工作要注重从基础技艺的培养入手,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学习传统曲目和技法,并由有着丰富经验和技艺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承和发扬古筝艺术的精髓。
古筝艺术的继承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它所携带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古筝艺术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音乐文化相结合,创新表现形式,创作现代曲目,开拓发展空间。
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需要有创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传承,同时还要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思维,结合现代演奏技术,使古筝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筝艺术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演奏技术。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古筝音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效果,提升古筝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演奏技术方面,古筝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作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音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古筝音乐的传达更为清晰和立体,表现更加丰富生动。
演奏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筝艺术的继承还需要传承和弘扬古筝文化。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艺术继承者和创作者需要深入学习中国古筝文化的内涵,传承古筝音乐的传统精髓,弘扬古筝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价值取向,使古筝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播和发扬。
古筝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传承

古筝演奏技法的演变与传承1. 引言1.1 古筝演奏技法的意义古筝演奏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是演奏者表达音乐情感和展现演奏技巧的关键。
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演奏者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使古筝音乐更加生动和丰富。
古筝演奏技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表现能力,还在于传承和发展古筝音乐的传统,促进古筝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1.2 古筝演奏技法的重要性古筝演奏技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技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不同的技法手法,演奏者可以更加细腻地展现音乐的细节和情感变化,从而使作品更加动人和生动。
古筝演奏技法的掌握也是演奏者展现个人水平和风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演奏者可能会在同一首曲子中运用不同的技法,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演绎风格,让听众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古筝演奏技法的熟练掌握还可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演奏更加流畅和富有表现力。
古筝演奏技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音乐表现的关键作用,更在于其对演奏者个人风格和音乐水平的塑造和展示。
在古筝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创新古筝演奏技法,是保持古筝音乐活力和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古筝演奏技法的起源与发展古筝演奏技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最早的古筝演奏技法源自古代的箜篌演奏技法。
古代箜篌演奏技法主要包括拨弦、击拍和指按等基本技法,这些技法被逐渐传承和发展,并融合了其他乐器技法,形成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式。
在古代,古筝演奏技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的方式让技法得以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演奏技法不断演变和完善,形成了各种独特的演奏技巧,如滑音、发音、敲击等。
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古筝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古筝演奏技法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技法,还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和现代技术,使古筝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98张 磊: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在我国古代,古筝有着较高的艺术地位,由于其具有优美的弹奏旋律、富有画面感的音色,受到官吏乡绅的极力追捧,同时也成就了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中古筝艺术就是人们追逐的对象之一。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大力宣传我国的特色文化,从而在使古筝艺术得到有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古筝艺术的传承(一)加大校园宣传古筝艺术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承特色,所以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传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有多少文人骚客被它的声音所迷倒、被它的韵律所陶醉,同时古筝艺术以其独有的音色、优美旋律更是感染一代代人,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所以,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大古筝艺术的校内宣传,成立专门的古筝弹奏班,为更多学生提供接触古筝、了解古筝的机会,实现古筝艺术的发展传承;其二,教师应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筝历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三,教师应对乐于学习古筝的学生,给予积极、及时的教学评价,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奖品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校外宣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艺考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上更是鼓励一些中小学生、成年人、爱好者去学习古筝艺术,并通过设置考级项目,还可以在社会上鼓励一些成人去学习古筝艺术。
与此同时设置一些考级项目,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深化人们对于古筝艺术的认知,提高国民的感知体验。
此外,应通过网络媒体、交流平台加大对于古筝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
中华民族的瑰宝乐器:听古乐之美,见证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瑰宝乐器:听古乐之美,见证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导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华夏五千年岁月如流,为中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伴中国一起成长的,不仅仅是物质、经济水平,同时也有宝贵的音乐文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音乐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这些独特的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素养,更贴近民生,反映不同时期国人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状况。
古筝图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值得珍藏民族乐器,它们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最独特的方式向世人显示了中国音乐文化。
本文将以中华民族的瑰宝乐器——古筝为主,深入讨论素有“东方钢琴”美称的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古筝起源之迷•起源时间提及古筝,必须先谈它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地位: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其代表的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
现今,古筝艺术更是以“民间音乐”的遗产类别,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筝图那么在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古筝艺术到底起源于何朝何代呢?实际上,关于古筝的起源,始终众说纷纭,各有见解。
关于其何时出现于中国、由谁打造出来,更是没有史料记载。
关于古筝,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在先秦开始流行。
因为秦朝时期,首次出现了关于古筝的记载:秦朝时期丞相李斯曾在《谏逐客书》中写:“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这是古筝首次出现以文字记载的方式出现在中国,因此,中国古代,古筝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被称之为“秦筝”。
尽管没有具体记载何时出现,后世之人也将古筝的出现时间定为秦朝。
这一点,可以从古代词人的诗词中看出: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就曾在《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中提及秦筝:“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由此可见,在中国封建思想中,都将古筝默认为是秦朝时期的乐器,但这仅代表古筝流传于秦朝,并无人能够证明其诞生与秦朝。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并重的课题,如何将古筝艺术传承下去,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古筝艺术的传承。
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筝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音乐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古筝在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是广为流传的音乐艺术形式,被誉为“天官赐琴”。
在乐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古筝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古筝曾经被批判和排斥,古筝艺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古筝演奏者和制作者都受到了重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古筝的传承渐渐得到了重视,一大批古筝演奏家和制作家投身到古筝艺术的传承中,努力传承和发扬古筝的优秀传统。
例如范宗沛、翁加林等一批古筝大师,他们不仅在古筝演奏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对古筝音乐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努力使得古筝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当代中国音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筝艺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古筝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现代音乐领域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随着音乐技术的不断进步,古筝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融合和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动。
在国内外音乐界,出现了不少将古筝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的音乐家,如阿鲁西、戴梦得等音乐人,他们将古筝和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系列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作品既保留了古筝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
政府在文化政策制定和经济投入方面,应该给予古筝音乐更多的支持,鼓励和推动古筝音乐的传承和创新。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古筝音乐的推广和传承工作中来,通过举办音乐会、比赛、论坛等活动,向更多人宣传古筝音乐的魅力,唤起人们对古筝音乐的兴趣。
古筝艺术传统与现代比较研究

读
天 下
学术探讨
INSIGHT
古筝艺术传统与现代比较研究
文 _ 王小丽
摘要: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 筝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演奏乐器,历史更为悠久。 古筝艺术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文化传承 和文化演奏的主要乐器,既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又 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古筝艺术发展到今天,随着 地理区域的不断变化,以及时代的变化,古筝艺术 已经发展的和传统古筝艺术有一定差别。经历一代 又一代人的努力,古筝艺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 的成效,古筝艺术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古筝艺术 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记住传统, 并且传承和发展艺术,本文我们就研究传统古筝艺 术和现代古筝艺术的区别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古筝艺术;传统;现代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古筝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推动古筝艺术迈向世界舞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筝艺术的继承是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音乐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音色婉转悠扬,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画面感,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古筝艺术的继承,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创造的美妙音乐,了解古代的生活和文化,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推动古筝艺术走向世界舞台。
自古以来,古筝音乐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手法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音乐在国际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古筝艺术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等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筝作品,使古筝艺术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还需要注重创新与时代需求的结合。
传统的古筝演奏形式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可以通过加入新的技巧、表现手法和音乐元素,创造出更加富有个性和现代感的古筝作品。
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如电子音效、多媒体等,使古筝艺术更具现代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需要重视教育与培养新一代古筝艺术家。
只有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接触古筝,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培训机构,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古筝艺术的精髓,并且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古筝艺术家,并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推动古筝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机遇。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创新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并且重视教育与培养新一代古筝艺术家,才能够让古筝艺术焕发新的活力,继承创新、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作者:包春吟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7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两千多年来,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无数的经典与辉煌。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是保护和传承的重中之重,古筝艺术只有传承与创新,才能在艺术的大舞台上重新绽放出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才能科学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传承;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起步较晚,传承与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传承与创新机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保护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步入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轨道。
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古筝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一)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发展的重要平台
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传承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古筝项目传习、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将古筝演奏等非遗项目引进课堂,吸引众多古筝艺术传承人进入学院,为师生传授古筝演奏技艺,同时通过名家驻校确立“古筝艺术大家谈”学术品牌,构筑面向大众、多学科发展的美育艺术沙龙。
开创古筝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高校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资源的协同发展。
(二)古筝艺术的传播新模式
2017年,中国第一台以古筝乐器为核心的春节晚会成功举办,文化界、艺术界、音乐界多位名家与古筝跨界合作,同时结合全球各地古筝采风作品展播,融合歌曲、舞蹈、曲艺、语言等多类别节目,通过对互联网、新媒体、视频直播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及多家权威网络媒体录制播出,立体化展现古筝的最高艺术魅力。
古筝文化与艺术体验展是融合当代古筝艺术家、古筝演琴家近年来对古筝艺术的理解,通过筝、书画、茶、花等传统美学元素,运用现代创意设计出具有文化意境的东方美学空间,通过筝型、筝文、筝意、筝音等多种视角诠释当代古筝文化与艺术之美,同时通过筝展示东方美学的魅力,引起社会各界对古筝艺术的关注与热爱。
(三)让观众感受古筝艺术所蕴含的真善美
古筝艺术工作者要下基层、进校园,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让好的古筝艺术作品唱得响、站得住、留得下。
因此,古筝艺术作品的编写应既有筋骨、又有温度、更有正气,不但要紧扣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感受到古筝艺术所蕴含的真、善、美。
(四)让古筝的传承蔚然成风
千人古筝,其声铮铮然;白云山上,其势如中天。
2016年8月,千人古筝同奏在洛阳白云山九龙瀑布广场震撼上演。
本次活动以千人同奏古筝为主线,穿插茶道、汉服礼仪、中国功夫、古筝艺术等传统文化,兼有小提琴、杂技表演,精彩纷呈,令人称赞。
活动旨在弘扬古筝传统艺术,展示洛阳青少年奋发向上,多才多艺的精神面貌。
古筝《小苹果》,少儿伴舞,让人感叹古筝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
古筝雅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为古筝艺术增添了美丽与芬芳。
此次活动为古筝艺术的猜成语创新谱写了新的篇章,同时也推动了古筝艺术的传承蔚然成风。
(五)古筝艺术与流行音乐的创新融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听的流行歌曲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用古筝来演奏,弹一些“中国风”的曲子,既有流行音乐的魅力,又蕴含了古典音乐的韵味,给观众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
2017年10月,古筝表演艺术家袁莎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她的古筝音乐会。
袁莎和岑佳蔚、艾鸿波以独具创意的民族器乐和吉他的合奏曲《长相思》掀起了音乐会的高潮,《长相思》是袁莎运用古代歌曲音调改编的旋律,创新编配上了筝与萧、吉他中西方音调与律动的对话与融合,主题在节奏与旋律的层层递进中扣人心弦,曲中的自由散板,萦怀着俊逸洒脱之气,创新的古筝演奏手法使思念在时空的开阖变换中更加思绪万千。
古筝与不同器乐协奏和鸣,使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惊喜连连。
细心的观众们发现,除了吉他、钢琴、打击乐之外,在袁莎手指下的主角乐器古筝也是换了一把又一把。
在演奏《出水莲》时,袁莎换上了传统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意韵悠长,将这曲中州古调演奏得浑然天成。
古筝新作品《大漠行》结合阿拉伯鼓,将丝路音乐与中国传统筝乐相互交融,跌宕起伏、大气磅礴,充满异域情调。
随后,袁莎携特邀嘉宾著名演诵艺术家胡乐民登场,古筝弹奏和诗朗诵的结合,让现场观众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多元的艺术表达。
《钗头凤》以越剧音乐为创作素材,古筝、钢琴与诗词交相辉印,给观众以深刻的震撼与激荡。
《满江红》古筝与钢琴刚柔并济,珠玉铿锵,胡乐民以振聋发聩之声情激民族精忠之魂魄。
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和《渔舟唱晚》的旋律完美地融为一体,《渔舟唱晚》代表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其中的音型织体也颇具海潮波涛的意境。
伴随纯净悠然的琴音,听众们在古典与现代、美味与音乐、筝与诗的碰撞中,如实感受家国大义、缠绵情爱、壮丽山河,享受了一场身心共享的国乐之旅。
袁莎古筝音乐会为申城市民们带来视、听、触多维度的艺术体验。
(六)强化措施,开创古筝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要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齐心协力;科学规划、有的放矢、求真务实”的原则,要结合“十九大”关于文化发展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科学保障。
要建立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的专业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与编制,引进专业的古筝艺术人才,建立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的人才培养机构,科学提升古筝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扶持机制。
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的发展实际,在财政投入与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与工作方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的传承与创新工作能够科学发展。
二是协调各部门积极参與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
古筝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形态,其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所以,各级政府要科学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推动全社会都参与到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要运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模式,宣传古筝艺术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氛围,让古筝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之中。
三是使古筝艺术在保护中传承与创新。
古筝艺术的丰富多彩性决定了其传承与创新的模式方式不拘一格。
我们可以与专业的文艺团体协作,搭建丰富多彩的古筝演出平台;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建立有关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数据库;要调动古筝艺术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激发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的兴趣,使古筝艺术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
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的申报工作,要结合当地的民俗节日,科学地组织举办古筝艺术的专题展览、古筝艺术保护节、古筝艺术展演、汇演等保护宣传活动,还可建设专门的古筝艺术展示馆,向广大市民展示古筝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成果,从而实现在创新中发展的目的。
加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在新闻媒体中进行古筝艺术的专题采访与宣传;联合文化宫与博物馆等机构和古筝艺术研究中心、文艺表演团体,共同举办古筝艺术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的传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综上所述,加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振兴古筝艺术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但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宣传力度,而且要将传承古筝艺术当做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这样,古筝艺术的大舞台才能呈现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