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的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类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电子元件参数等。
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原理,理解并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3. 了解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工电子电路。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和调试。
3.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参数表示方法,并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为核心,结合教材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简单电路的能力。
- 串并联电路分析- 星形和三角形电路分析3. 常见电子元件:介绍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4. 电路设计及实践: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工电子电路,并进行实际搭建和调试。
- 电源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设计5. 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教授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和调试。
6. 安全知识及实验操作规范: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教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
电工电课程设计

电工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如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学习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5.学会使用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2.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3.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点、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工实验,掌握电工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工电子参考书,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等;2. 了解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3.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等;4. 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与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2. 能够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分析;3. 学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4. 能够解决实际电工与电子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图识别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 电路的组成及分类-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 常用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的原理与用途,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 电阻的阻值、公差及功率- 电容的容量、种类及其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3. 电路分析方法:学习串并联电路、简单电路分析方法等,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基本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4. 电工与电子测量技术:学习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工电子学课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学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路搭建和故障排查,具备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介绍电路的电源、负载、保护元件等基本组成部分,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
2.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讲解节点分析、支路分析等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4.电工电子实验操作:介绍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电路的搭建和调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电工电子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电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题目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元器件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质及应用;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备简单的电路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路基本理论、电子元器件、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安装与调试、电工电子实验。
具体涉及以下章节: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第2章电阻、电容、电感;第3章电压源与电流源;第4章电路分析方法;第5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第6章电路安装与调试;第7章电工电子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概念;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分析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直观展示电路原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分的20%;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拓展任务,占总分的30%;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占总分的20%;期中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分的20%。
评估标准明确,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合理。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安排在每周二、四下午进行,教学地点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选用和应用。
(4)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 能力目标:(1)具备分析电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实际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工程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电路定律。
(3)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2. 电子元件(1)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
(2)电阻、电容、电感的选用及计算。
(3)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工电子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
3. 实验法:进行电工电子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
2. 实验设备:电工实验桌、电子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网站、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
3. 实践能力:电工电子实验、项目实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电工基础第9-16课时:电子元件第17-24课时:电路分析方法与应用第25-32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七、教学步骤1. 电工基础:课时1-2: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课时3-4: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电路定律。
课时5-6: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2. 电子元件:课时7-8: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应用;2. 学习并掌握常见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能分析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3.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方法及仪器使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工电子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系统,并进行实际搭建;2.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进行基本的电路测试与故障排查;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如CAD等)绘制电路图,提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与沟通;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中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具体分解为以下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基础电路的搭建与测试,并通过实验报告形式进行总结;2.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电子装置,如照明控制系统、报警器等;3. 学生能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示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材第一章)- 常见电子元件的特性与应用(教材第二章)- 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教材第三章)2. 电路设计与实践:- 简单电路系统的设计原理(教材第四章)- 电路搭建与测试方法(教材第五章)- 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与使用(教材第六章)3. 课程设计与制作:- 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电子装置(教材第七章)- 电子装置的搭建与调试(教材第八章)-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与展示(教材第九章)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前三周:学习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进行电路图绘制练习;2. 第四至六周:学习电路设计与实践,进行简单电路搭建与测试;3. 第七至九周:学习课程设计与制作,完成实际电子装置的设计、搭建与调试;4. 第十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工具使用
学生需掌握常用的电工电子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 用方法,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ABCD
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需合理、可行,电路原理正确,性能指 标符合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撰写设计报告。
安全要求
学生需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和操作 安全。
LTSpice
由Autodesk出品,适合初学者 和非专业人士,界面友好且易于 操作。
专为模拟电路设计而开发的仿真 软件,具有高精度和高速模拟能 力。
电路调试技巧与方法
分步调试
将电路分为若干部分,逐一检查每部分的输入和 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使用调试工具
如示波器、万用表等,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 流和波形。
电子元件的种类与特性
电容
用于存储电荷,具有隔直通交 的特性,常用于滤波、耦合和 去耦电路中。
二极管
具有单向导电性,常用在整流、 检波和开 常用在信号处理和电源调节电 路中。
电感
用于存储磁场能量,具有阻止 电流变化的特性,常用于振荡、 滤波和选频电路中。
三极管
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钟简介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 现时间显示的计时装置,通常由 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
器、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设计步骤
首先确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芯 片和元件,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 进行电路板制作和焊接,最后进行 调试和测试。
实现方式
可以采用硬件实现或软件实现,硬 件实现需要使用数字逻辑电路和芯 片,软件实现则需要编写程序并在 微控制器上运行。
考虑电磁干扰的影响,采取相 应措施如加粗电源线、在地线
周围设置去耦电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___触摸式延迟照明灯_____________ 班级____09计科一班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200910510123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高会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____万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2011/12/12---2011/12/16_________景德镇陶瓷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稳压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23、触摸片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简单延时照明灯的电源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触摸延时电路的延时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总体电路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8、元件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10、设计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1.1、设计要求选取一种方法,制作一个以触摸控制的照明灯开关电路,要求该电路能在人手触摸后点亮照明灯,能自动够延时一小段时间,然后再自动熄灭照明灯。
(1)能达到照明使用的目的。
(2)触摸部分必须是人的,手指或身体的部位触及才可以开始照明。
(3)当人手离开触摸片一段时间以后,等才可以慢慢熄灭,已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1.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课题要求,可将控制器分为三部分来实现。
(1)电源部分从市电交流220V转为低压直流电,共给相关控制电路。
主要采用整流桥整流和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来完成。
(2)触摸电路触摸式开关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的导电性质,通过金属片把人体感应电压输入电子电路中,再经过放大元件放大,而作用于电路。
常见的放大元件有集成运放,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3)延时电路延时电路被广泛应用于延时电灯,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种,使电器的使用更加方便。
精确度高的电路被用于秒级控制的电器中。
常用的简单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的充电放电功能来实现延时功能,并与各类电子元件相互组合实现不同的延时控制。
延时电路可实现延时开启和延时关闭等控制。
1.3、总体方案框图1.4、基本原理(1)、采用分离元件设计电路的硬件的延时部分,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上。
(2)、采用电容和三极管,主要利用了电容的充放电时间,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否,当有人触及触摸片的时候,电容开始充电,当充电达到一定的电压值的时候,三极管导通,消耗电源,从而照明器具开始点亮当不再触及的时候,电容开始放电暂时维持三极管的导通,从而达到延时照明的目的。
2、稳压电路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电压脉动性很大,不能直接使用。
为了使桥式整流后输出的直流电压更平滑,加入了大容量滤波电容。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电路的简单明了,经济,我们只采取利用一个电容来滤波,这样可以使波动很大的脉动直流电转化为一个波动比较小可以满足使用条件的直流电压。
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比较平滑,脉动成分降低,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增大。
采用电容滤波电路可以得到脉动性很小的直流电压,但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动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用于要求负载电流较小,负载基本不变的场合。
滤波电容一般采用电解电容,使用时注意极性不能接反,电容器的耐压应大于它实际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电压。
通常电容器的耐压取(1.5~2)V2。
为了提高经过电容滤波后,直流电压的稳定程度。
我们采取加入稳压二极管VS稳压的措施,采用一个功率稍大一些的十二V的稳压管,把电压稳定在12V。
稳压二极管VS的上端的电压会被稳定到12V,这样就能保证后面的三极管能够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是电路变得更加稳定。
3、触摸片电路触摸片的设计也是本着简约低成本的方案设计,当有人用手触及触摸片的时候,三级管导通,由于已经采取了稳压的措施,所以可以放心人手触及的安全问题,图7为触摸片的设计,触摸片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铜片,当有人用手触及触摸片的时候,人身上文微弱电流出发了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IC 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β=ΔIC/ΔIB, Δ表示变化量。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倍。
三极管在放大信号时,首先要进入导通状态,即要先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也叫建立偏置,否则会放大失真。
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一个电阻,可将电流放大转换成电压放大:当基极电压UB升高时,IB变大,IC也变大,IC 在集电极电阻RC的压降也越大,所以三极管集电极电压UC会降低,且UB越高,UC就越低,ΔUC=ΔUB)的导通,式电容开始充电。
4、简单延时照明灯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有整流二极管的四个二极管、电阻器R3、发光二极管VL、稳压二极管VS等组成。
控制电路有触摸电极A,电阻器R6、R5、晶体管V1、V2和单向晶闸管VT组成。
接通电源后,交流电220V电压经过VD1~VD4整流、R3限流电阻以及VS稳压后,产生+12V电压,供给控制电路。
5、触摸延时电路的延时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V1、V2及晶闸管VT处于截止状态,流过照明灯EL中的电流仅有2MA左右,不足以使EL点亮。
当用手触摸到触摸片的时候人体感应信号经电阻R5、R6加至V2的基极,使V2导通。
V2导通后,其集电极电压降低,使V1也导通。
V1导通后,其集电极输出触发高电平,使晶闸管受触发而导通,照明灯点亮。
在v2导通瞬间,电容器C1通过v2集电极与发射极(c、e极之间)并接在+12V两端,使得C1上迅速充满约12V左右的电压。
照明灯EL点亮、人手离开金属片A的时候,v2虽然截至,但C1所充电压通过电阻R1向V1的发射结(b、e极之间)放电,使得v1仍然导通,所以照明灯EL仍能持续发光。
当电容器c1放点结束之后,v1截止,使得晶闸管VT也截止,照明灯EL熄灭。
发光二极管串联在+12V电源电路中,可以作为夜间指示灯,只示金属片的位置。
R1、R2和c1的数值决定着照明灯的延迟时间,可以通过改变R1的电阻值来改变延迟时间:若R1为100K欧姆,则延迟时间为60S;若R1为150K欧姆则延迟时间为90S;若R1为220K欧姆,则延迟时间为135S。
6、总体电路原理及相关说明利用人体的感应电压触发的,因为在我们的环境里我很多的电磁波,都会使人体产生感应电压,就是这个原理. 因为有了感应电压才能触发触摸开关的输入三级管(一般是高输入阻抗的COMS管)使它导通,从而控制电路开关.手指比较干燥,或者接触面积较小,都无法形成的足够的出发电流。
在电路里面有时间继电器吧,延时就是靠他来完成的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的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的继电器就是时间继电器。
当线圈加上信号后,通过减缓电磁铁的磁场变化而后的延时的时间继电器叫电磁时间继电器;由分立元件组成的电子延时线路所构成的时间继电器,或由固体延时线路构成的时间继电器叫电子时间继电器;由电子或固体延时线路和电磁继电器组合构成的时间继电器叫混合式时间继电器。
它们的作用原理都相同,就是在时间继电器线圈上加入或断开电源,经过你给定的时间后而动作,来控制主线路的接通与断开。
7、总体电路原理图8、元件清单●整流桥的4个二极管使用1N4007整流二极管;●VL选用直径为3mm或者直径为5mm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VS选用1W的并且稳压电压在12V的稳压二极管。
●晶体管V1选用S9012硅PNP型晶体管;●v2选用V9013NPN晶体管。
VT选用MCR100-6晶闸管。
●R1至R6选用1/4W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
●C1和C2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电解电容。
●EL为普通白织灯泡,功率以不超过100W为宜。
参考文献[1]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张庆双.实用电路设计[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陈东. OrCAD电路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 孟庆涛,郑凤翼.图解电子控制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设计心得体会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种触摸延时照明器。
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在图书馆搜集的资料,对题目所要求的电路进行了设计。
1、根据要求,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简洁、稳定完美的电路,不但实际成本低,而且简单实用。
2、为了做好这次课程设计,我查阅大连的相关资料,吸取一些资料中的优点,并且又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融入其中。
3、由于为了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真对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参数进行了相关的计算。
4、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对模拟电子技术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并且又使得自己在模拟电子电路的学习上有了更大的进步,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