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的范式理论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人 文 论 坛166INTELLIGENCE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陈 杪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但是同时库恩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在于库恩看待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以及其科学革命观的非理性化。
关键词:范式 科学革命 相对性 非理性化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以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享誉世界。
而人们对其“范式”理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完全不足信的”和“耀眼的错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恩的范式理论。
一、库恩范式理论简介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认为:科学发展始于事实,事实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第二种则主张:科学发展始于问题,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理论,如波普尔证伪主义。
而库恩则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概括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在解释这个过程中,库恩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即“范式”。
尽管“范式”在库恩自己的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大致可表述为:“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当一门学科缺少一定的范式,即科学家对基本问题、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则该门学科仍处于前科学状态。
而范式一旦形成,则形成成熟的常规科学。
“一个范式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
”而当在常规科学研究中总是发现反常规问题,人们对该范式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则该范式危机就出现了,这时另一种范式取而代之,一场科学革命随之而来,之后确立新的范式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并如此反复。
2023年库恩的“范式”与管理科学革命方案

探索库恩的“范式”对管理科学的影响
1.1.范式理论对管理科学的启示作用
范式对管理科学的启示作用:库恩的范式理论为管理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启示。范式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观念和思维方式。它教会了管理科学研究者要意识到不同范式的存在,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范式进行研究。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管理科学研究者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2.范式理论对管理科学的影响与运用
范式的影响与发展:范式理论对管理科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在实践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范式的引入促使管理科学研究者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同时,范式理论也催生 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如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等,进一步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并为实际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介绍范式的主要特征,如共享知识、价值观和方法等。同时指出范式并不是静态的,它会随着科学研究的发 展而不断演变和改变。科学的进步往往通过范式的转变和取代来实现。
3. 范式对管理科学革命的影响
讨论范式对管理科学革命的重要作用。库恩认为管理科学革命的核心就是通过范式的改变,将传统的经验主 义管理方法转变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范式的引入使得管理科学得以建立严谨的理论框架,为组织管理 提供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方法论。
Silent House TEAM
库恩的“范式:科学 管理革命
Kuhn's "Paradigm: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volution
沉默之宇
2023/7/23
目 录
01 管理科学变革的里程碑 02 学变革的里程碑
Milestone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form
库恩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库恩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也被称作“库恩效应”。
它的主要思想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由他所承认的价值观和价值观来决定。
库恩范式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库恩范式理论假定,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他的价值系统的总称,它决定了他在某一情境中的行为。
他的价值观可以是人文主义的、普遍的或者具体的。
库恩范式理论提出,一个人的行为会受到他的价值观的制约,比如,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受到他的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库恩范式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可以是潜在的、潜意识的或有意识的。
库恩范式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自身价值观的制约,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某一行为的态度受到他自身价值观的影响。
库恩范式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社会环境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受到他的家庭、朋友圈、学校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之,库恩范式理论是一套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行为是由
价值观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观点,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自身价值观的制约。
库恩范式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准确的行为模式。
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唯科学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他们认同唯科学主义的主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人类其它知识,包括哲学和人文、社会知识的楷模。”①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关于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即世界的基本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都是“形而上学”的,所以,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世界本原问题超出了理性理解的范围,只有在经验范围内理性才是有效的。因而逻辑实证主义主张运用理性(指逻辑经验、逻辑技术)对语言作静态的分析。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一主张,库恩批判这种观点知识运用数学逻辑对科学理论做静态的分析,从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及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库恩通过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不仅是量的积累,而是一种“范式”,是科学的革命。因此,他主张一种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归纳主义主张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经验事实的积累过程,经验事实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随着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研究,获得的经验事实越来越多,对事物的了解越来越深,所获得的事实材料被纳入原来的理论中,从而增强了定律和理论的概括性,所以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真命题的增加,是量的积累。科学是渐进积累的过程,只有进化、没有革命。但归纳主义的“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法从毫无疑问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的观点却在事实上遇到了难题,我们知道,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比如质子、电子、DNA;还有我们观察到的测量数据也可能是不精确的,比如实验结果有时候只能取近似值;归纳主义者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是归纳论证会陷入循环论证。正是针对归纳主义遇到的这些难题以及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只有量的积累、没有革命这些观点,库恩对之进行了批判,库恩认为归纳主义没有看到科学发展中的科学革命,只看到渐变没有看到质变。针对归纳主义的理论缺陷,库恩提出了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即范式的更替。
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意义

(三)对否证主义的批判
否证主义产生于现代科学革命之后,否证主义又称作证伪主义、试错主义。波普尔是否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批判精神的影响之下,提出了与归纳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科学发展观:“科学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①[英]A.K.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0页。]。按照否证主义的观点,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不
③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0页。]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归纳主义观点广为流传,牛顿正是在开普勒的天文学观测研究和伽利略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法建立起他的牛顿力学定律的,爱因斯坦说:“他(牛顿)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能够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
发展过程是:经验—理论—经验,这种科学发展模式其实是量的积累发展过程。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利用归纳确证法(归纳证实法)来证明和评价理论,这种证明是概率意义上的证明,就是说某个理论,如果得到实验验证或者观察证明的概率越大,那么它得到的确证程度或者验证度就越高。一个确证度越高的理论,具有更强的说服了,人们也更愿意接受这样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某个人理论只要得到证实,便是有意义的,科学的进步在于将得到高度证实的理论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之中。
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通俗来讲,范式就是一个模型或模式。
引申到具体学科,比如旅游学科,就是指旅游学领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基本结构,学科发展阶段中理论研究的主导共识,是学科的研究纲领!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PARADIGM)。
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
库恩将这一系统整体称作范式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和训练中形成的共同信念。
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思路,为他们提供了考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其发展确定了共同方向。
“范式”这个范畴虽然系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但任何概念都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明确。
在库恩那里,“范式”这个范畴存在许多概念模糊之处。
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认为,范式是学说的坐标,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
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
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
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
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
请阐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请阐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库恩(Kuhn)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影响20世纪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它指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在科学发展中推动模式的变迁。
范式理论几乎塑造了当代科学的构建,并且今天仍然是科学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点,也是科学研究者们必须熟悉的一部分。
库恩把科学发展定义为一种模式变迁,而组成这一模式变迁的最重要元素,恰恰就是“范式”(paradigm)。
范式就是一个科学概念解释和理论结构系统,它提供了一套语言、发现方法和结果的解释框架,以便科学家研究特定领域的物质现象,并完成更多的发现。
范式的形成不仅使科学家们从“迷失的茫茫大海”中重新获得了“安慰”,而且使科学研究的进程得以规范化、有序地推进。
在库恩看来,一个范式具有三大基本要素:语言要素、实践要素和体系要素。
语言要素包括特定领域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实践要素包括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实践方法,如实验、观察、记录、研究等;体系要素则指范式的本质,它集中表达了科学家在特定领域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如何解释科学现象。
在范式理论中,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有序的步骤进行,在每一个步骤中,科学家应该坚持实践、观察、发现、论证、改革、加强等,在实践和论证的过程中,科学家应该有创造新理论的勇气,而在改革、加强的过程中,科学家应该领悟原有的理论,以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正是在这种有序的理论环境中,范式的改革得以实现,新的范式也可以被建立。
另外,库恩的范式理论也强调,每一个范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都伴随着强烈的群体性,也就是科学家们之间的思维趋同。
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思考、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都会受到某种影响,超越了个体本身,即形成了一种群体性解释和行为模式。
综上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影响了当代科学研究,它为科学发现和模式变迁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起到了实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范式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从形成一个范式的发现,到改造一个范式的发展,都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范式化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库恩范式概念

库恩范式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库恩提出了范式这一概念,并用它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规律。
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模仿而习得的,从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一种行为,因为一切都发生于过去和现在之间。
但每一个原则与原型却都是某些特定的行为的共同特征或典型特征,所以我们对于一种行为,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奇怪,只要它有某种“共同特征”,我们就能够把它和其他同类的行为加以比较,并推测这种行为最可能是怎样产生的。
库恩的范式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把人的行为视作由刺激—反应( S-R)链组成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直接将人的行为归结为外界刺激的单纯函数关系,因此更富有实际意义。
库恩范式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强调行为具有整体性。
即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到其他人。
第二,强调环境和情景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即是说,行为是随着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社会背景不断变化的。
这就是说,人在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中,不仅各自发挥着积极作用,也会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之间具有协调作用。
这是任何机械论、还原论、孤立论的人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缺陷,它忽视人的社会性,而机械地强调人的主观因素。
实际上,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并不像“经济人”那样“完全理性”和“简单”,人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许多非理性、非理智的感情因素和非理智的思想、意志的支配,受到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一是无知性。
范式代表的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人们对特定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典型行为的看法。
所以,没有行动者本人在亲身实践中的经历,也就很难体验到这种范式的精髓。
二是偶然性。
由于人们对范式形成和确立的时间、地点等条件都缺乏了解,往往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下,才会突然碰撞到适合自己行为的典型事例。
三是易变性。
任何一个行为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被创造、更新、丰富和发展的。
它具有弹性、伸缩性,一旦遇到不利于自己的条件,或遇到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它就可能消失,从而变换成另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这样的范例,他前面所学过的定律和理论就没有什么 经验内容(p157)
通过这种相似性,抓住了两个或更多的问题间的类似,他 就能用以前证明为有效的方式,把符号联系起来并使之与 自然界相对应(p158)
常规科学
概念
“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 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 践的基础。(p8)
一种新现象及其发现者所具有的价值,与这种现象 违反由范式所做出的预测的程度成正比。感觉到反 常——即感觉到一种他的范式没有为研究者准备的 现象——对导致新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危机与科学理论的突现 新理论只有在常规的问题解决活动宣告失败之
后才突出出来,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更换工 具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范式
两种使用方式(p147) 一方面,它代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
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 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
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 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
两个基本特征(p8) 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
必要的张力
在成熟科学中,新理论以 及越来越新奇的发现不能 重新诞生。相反,它们是 从旧理论中涌现的,是在 关于世界应包含什么现象 和不应包含什么现象的旧 信念的母体中涌现的。 基础科学最根本的进展正 是依赖于对这种困难和危 机的识别上。(P231页)
1、“发散式思维” 基础科学家“总是毫不抱偏见,即使他看到最为’不正自明’的事
库恩的“范式”与教育研究“范式”
汇报人:巨琛琛、
目录
范式 科学共同体与范式 必要的张力 科学理论发展与范式 教育研究范式
思维导图
范式
科学革命 新范式
科学共同体 反常 常规科学
危机 范式转换 科学共同体
new
前范式时期
危机时期
范式转换/科学革命时期
不可通约性 两个世界
新常规科学时期
范式已经失控
库恩以一己之力,使范式一词得以如此流行,使得每一个新的读者,都 对这一词语赋予了与其作者在1962年提出时所表达的非常不同的含义
对这个词已经失控
—Kuhn,"Reflection on My Critics",in
Critics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272.
在库恩的晚年,他放弃了“范式”这个词
玛格丽特·玛斯特曼(Margarant Masterman)发现库恩在《科学革命 的结构》中对“范式”一词有21种不同的用法
科学共同体
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 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p147)
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科 学共同体的成员把自己看作、并且别人也认为他们是唯一的 去追求同一组共有的目标、包括训练他们的接班人的人 (p148)
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学科主题一一对应(p150)
学科基质的成分 1.符号概括 2.模型 3.价值 4.范例 玛格丽特·玛斯特曼的解读
范式是共有的范例
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这是我现在认为本书中最有新意而最 不为人理解的那些方面中的核心内容。(p157)
“范例”首先指的是学生们在他们的科学教育一开始就遇 到的具体的问题解答,此外,这些共有的范例至少还得加 上某些在期刊文献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解答(p156)
两种思想型式不可避免的处于矛盾中,维持一种往往难以维持 的张力的能力,正是从事这种最好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首要条 件之一。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 打破就传统,建立新传统。
两者貌似相互冲突,实则互为补充 必要的张力: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
平衡的能力
库恩的观点:富有创造力 的科学家也必须是个传统 主义者,他很乐于用已有 规则玩复杂的游戏,以便 成为一个可以发现用来玩 游戏的新规则和新棋子的 成功的革新家。即一个成 功的科学家必然同时显示 维持传统和反对偶像崇拜 这两方面的性格
科学理论发展与范式
1、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始于认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 种方法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
实或概念也未必接受,相反,他容许自己的想象力考虑最靠不 住的可能性”(赛里,1959) 特点:接受新的就必须重新估价、重新组织旧的,要求思想活 跃、思想开放。 2、“收敛式思维” 常规研究也是一种高度收敛的活动,它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从 科学教育中获得的意见一致上,这种意见又在以后专业研究的 生活中得到加强。
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 这些成就有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
解决的种种问题
范式与承诺、范式与范例
范式是团体承诺的集合
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 “学科”指称一个专门学科的工作者所共有的财产 “基质”由各种各样的有序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需要进
一步界定
所有或大部分我在原书中当做范式、范式的一部分或具有范 式性的团体的承诺对象,都是学科基质的组成成分,并因而 形成一个整体而共同起作用。(p153)
目的
常规科学的目的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理论,常 规科学研究乃在于澄清范式所已经提供的那些现象与理论。(p20)
常规科学所得的结果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扩大了范式所能应用的范 围和精确性(p29)
解谜
如果一个问题被看成是一个谜,那么这个问题必定要有一个以上确定 的解为其特征。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解的性质和获得这 些解所采取的步骤。(p32) 各种承诺——概念的、理论的、工具的和方法论的——所形成的牢固 网络的存在,是把常规科学与解谜联系起来的隐喻的主要源泉(p35)
3、范式转换 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库恩以“范式”为核心
提出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这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发展模式,其中由常规
科学时期到科学革命时期的转变多是由于 科学内部出现了反常与危机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