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常见缺陷及补救方法
汽车涂装的缺陷和改进措施

汽车涂装的缺陷和改进措施
1.色差:上色时出现涂层与原车色差显著,可以通过颜料调配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喷涂设备来减少。
2.鱼眼:涂装过程中出现小凹陷或气泡,可以通过控制喷涂室内的灰尘和湿度来防止。
3.刷痕:涂装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纹路,可以通过提高喷涂技术和使用优质刷子来减少。
4.漏涂:涂装过程中出现漏涂或漏涂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喷涂技术和提高工人技能来预防。
5.起泡:涂装后出现表面起泡现象,可以通过控制涂料配方和喷涂压力来防止。
6.颜料脱落:涂装后,颜料容易脱落或剥落,可以通过改进涂料剂型和增加附着力来解决。
7.粗糙度:涂装后表面出现粗糙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喷涂技术和改善涂料流动性来改进。
8.分层:涂层出现明显的分层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涂料配方和增加改性剂来减少。
9.过度喷涂:涂装时喷涂过多导致颜料厚度不均匀,可以通过控制喷涂压力和速度来改善。
10.残留物:涂装后出现涂料表面残留物,可以通过加强清洁工作和减少灰尘污染来解决。
11.颜色不均匀:涂装后颜色不均匀,可以通过加强调色技术和使用均匀的涂料来改善。
12.褪色:长时间使用后,涂装颜色易褪色,可以通过使用耐候性更好的涂料来提高。
13.刮痕:涂装后容易出现刮痕,可以通过加强涂层硬度和使用质量更好的清洁工具来防止。
常见涂装缺陷与防治办法

出现严重起粒现象后,用砂纸打磨掉重新喷涂。
八、针孔
1.现象 漆膜干燥后,在漆膜表面形成针状小孔,严重时针
孔大小似牛皮的毛孔。
2.主要原因
被喷涂表面其底层上已经有针孔。 溶剂挥发速度过快。 涂料流动性不良,流平性差,释放起泡性差。 涂料变质或黏度过高。 晾干不够充分或者烘干时升温过快造成表面干燥过快。 被涂物表面温度过高。 喷涂压缩空气中存在水分、油。
加入抗结皮剂。常用的抗结皮剂有苯酚、邻苯二甲 酚、松木油、丁醇等;
缩短涂料的储存期。开桶后的涂料应尽可能地用掉, 未用完的可在涂料上倒些溶剂,则可保持几天不结 皮。若已经结了皮的涂料,则应除掉,搅拌和过滤 后方可使用。
五、胀气
1.现象 主要是由于涂料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部分可
挥发性助剂或溶剂从涂料中逸出,这部分产生的气 体在漆罐内形成压力的现象。
喷漆间内温度过高或溶剂挥发太快。
漆雾过多(干喷涂),涂料的粘度过高。
输漆系统中用的泵不合适,喷漆间压力不平衡,压 缩空气没有过滤或过滤不充分。
3.处理方法
涂料充分过滤。 涂装环境应够充分洁净。 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具应该使用不脱纤维的。
喷漆室温度、风速调整不当。
油漆黏度、输漆压力调整适当。
注意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和角度,一次不宜喷涂太 厚。 如果出现流挂,一般待其干燥后可用水砂纸打磨平整。 加强换气,喷漆间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C以上。 喷枪的喷嘴直径应适当。
三、收缩、鱼眼、抽缩
1.现象 受施喷件表面存在的(或混入涂料中)异物(如蜡、
油或硅酮等)的影响,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收 缩而露出施喷件表面的现象。
七、颗粒
1.现象 漆膜中的凸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
10涂装不良现象与改善对策

涂 装 技 术拾、涂装不良现象和改善对策一、流漆10-1发生源 产生因素改善方法涂 料 面1.粘度太低 2.干燥能力不够 3.防垂流剂不足 1.提高涂料粘度 2.添加快干溶剂 3.请涂料厂微调 技 术 面1.喷涂方法错误 2.喷幅太窄 3.喷涂距离太近 4.膜厚太厚1.修正喷涂方式 2.适当调整宽幅 3.修正喷涂距离 4.吐出量调小,喷涂次 数减少,运行速度 加快其 他1.悬挂方式 2.温湿度不稳1. 改善(变)悬挂置放 方式 2.随温差调整二、油点10-2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源产生因素改善方法涂料厂 涂料生产过程污染 1.轻微:使用快干溶剂克服 2.严重:由涂料厂解决 涂装场 1. 使用到不洁空桶或工具 2.不同系统涂料混合 1.保持搅拌区工具不受污染 2.做好标示管制 成型场 1.模具油污染2.离型剂、油、过程污染1.成型时模具清洗 2.使用水性离型剂 *以清洁剂洗擦素材 其它1.压缩机油水混入 2.手套或手不洁接触 3.室内污染 4.外围工厂污染1.实施定期保养 2.保持干净、清洁 3.避免使用高挥发油脂类 制品4.改变或提高供气口 5.使用密壁式涂装室三、桔皮10-3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源 产生因素改善方法涂 料 面 涂料平坦性不良 涂料厂调整流平剂 技 术 面 1.涂料粘度太高 2.干燥速度太高 3.喷涂气压太低 4.涂料吐出量太小 1.降低涂料粘度 2.改用慢干溶剂 3.提高喷涂气压 4.加大涂料吐出量 其 他1.温度太高 2.喷涂技术1.使用慢干溶剂 2.降低涂料粘度 3.喷涂方法教导四、剥离10-4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源 产生因素改善方法涂 料 面1.涂料设计不良 2.涂料系统不同3.下层涂膜受上层涂膜/溶剂破坏/浸蚀 1.涂料厂对策 2.以同系统涂料作业3.反应固化前或待完全 固化后再覆涂 技 术 面1. 半固化涂膜被溶解(二液化)2.研磨破坏层(见素材)受溶剂渗透,旧涂膜,吸收液体,气体而膨胀凸起1. 固化前或待完全固化后再覆涂2.改善研磨方式3.改用浸蚀力较弱溶剂五、皱纹不良现象有分:小皱纹、不规则皱纹、线状形皱纹发生原因改善对策上层溶剂浸蚀同系统涂料更改溶剂下层涂膜产生下层涂膜软化不同系统涂料对喷须测试验,以避免造成不良10-5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六、龟裂10-6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原因 改善对策涂层与涂层之间膜厚差异太大,干燥能力差别又遇高温烘烤,涂膜收缩产生不良 1. 控制膜厚和下层及上层干燥对喷时间 2.控制烘烤温度 弹性大的下涂料上面覆盖弹性小涂料引起调整涂料10-7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八、白化不良现象:部份涂膜变白光泽消失10-8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原因 改善对策空气中的水份在涂膜形成中凝集而成水白状使用高沸点溶剂或防白化剂 通常在下雨或高温度处拉卡(LACQUER )漆最易产生九、脱漆10-9技术资料标准用纸发生源 产生因素处理对策涂料面1无法附着素材 2无法附着下层 1涂料重设计 2涂料重设计 技 术 面素材 面 1喷错底涂 2未喷底涂3未洗净或用错洗净液 4油污 1喷涂正确底涂 2喷上底涂 3使用正确洗净液 4保持产品清洁 涂 层 面 1涂层不相溶 2受污染1涂料重设计 2保持产品清洁其 他1干燥后再覆盖(二液) 2未研磨(二液) 3底涂研磨掉1未干燥前覆盖 2研磨至亲水性 3底涂修补10-10技术资料标准用纸10-11技术资料标准用纸10-12技术资料标准用纸10-13技术资料标准用纸10-14技术资料标准用纸。
涂装常见的质量问题

涂装常见的质量问题涂装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
然而,在涂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涂装效果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就涂装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涂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颜色不均匀颜色不均匀是涂装过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它可能表现为颜色深浅不一、有色差或颜色分布不均匀等情况。
造成颜色不均匀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原因:•涂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涂料中颜料分散不均匀或颜料含量不足,导致涂料颜色不均匀。
•涂料施工不当:涂料喷涂厚度不均匀、涂料干燥时间不足等。
•基材表面处理不当:基材表面存在污垢、油脂或氧化物等,影响涂料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解决方法:•选择质量可靠的涂料供应商,确保涂料质量稳定。
•严格按照涂料供应商的要求进行涂料施工,控制涂料的喷涂厚度和干燥时间。
•在涂装前,对基材进行彻底的清洁和表面处理,确保基材表面的光洁度和附着力。
2. 涂层起皮或剥落涂层起皮或剥落是涂装过程中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它可能表现为涂层与基材分离、涂层脱落或涂层表面出现裂纹等情况。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原因:•基材表面处理不当:基材表面存在油脂、污垢或氧化物等,影响涂料与基材的附着力。
•涂料不匹配:涂料与基材不相容,或者涂料之间的附着力不足。
•涂料施工不当:涂料喷涂厚度过大或者涂料干燥时间不足。
解决方法:•在涂装前,对基材进行彻底的清洁和表面处理,确保基材表面的光洁度和附着力。
•选择与基材相匹配的涂料,确保涂料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严格按照涂料供应商的要求进行涂料施工,控制涂料的喷涂厚度和干燥时间。
3. 涂装气泡或麻点涂装过程中出现气泡或麻点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气泡可能表现为涂层表面出现小气泡或大气泡,麻点可能表现为涂层表面出现小颗粒或凹陷。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原因:•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如溶剂或水分,造成涂装过程中产生气泡。
涂装作业产生缺陷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施工粘度和涂层厚度按要求控制好。
(4)可在涂料中添加适当的消泡剂或在搅拌后静置适当时间,待气泡消失后再涂装。也可加入一些挥发性慢的醇类溶剂带走气体。
白化、发白
(1)涂装场所相对湿度较高,被涂物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
(2)所用的有机溶剂沸点低,而且挥发太快。
(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比使用。
(2)选择合适的性差,释 放气泡性差。
(2)涂料中混入油、水,造成干燥时涂膜表面出现针孔。
(3)涂料干燥不当,表层快速干燥成膜底层溶剂蒸发时冲破表层涂膜出现针孔。涂装环境湿度过大或被涂物表面有污物和小孔。
(1)选择合适的涂料,施工时调整合适的粘度。
(1)底层干透后再涂面层,按规定要求调制涂料施工粘度且控制好膜厚。
(2)严格按照烘干工艺规范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3)合理搭配催干剂(可加入锌或铅催干剂),油料加入要适当。
咬底
(1)底层不干就涂面层。
(2)涂料不配套。面层涂料为强溶剂类型,底层涂料为弱溶剂,导致底层软化、溶解、咬起。
(1)严格遵循涂料供应商或技术文件中 要求的最小涂装间隔时间,或按产 品规定要求涂装。
露底、遮盖不良
(1)涂料搅拌不匀导致部分地方颜料过低,遮盖力下降。
(2)施工不当,导致涂层太薄或漏涂。
(3)涂料配方不当,遮盖力差。
(1)充分搅拌均匀后再涂装。
(2)提高涂装技术。
(3)改进涂料配方。
起皱
(1)底层不干就涂面层或涂料调制粘度过大且涂层过厚。
(2)涂膜烘干升温过急导致表里干燥不一致。
(3)涂料中加入的油料(如桐油过量)或催干剂不合适(过量的钴和锰催干剂)导致表里干燥不一致。
涂装过程常见的缺陷及防治

面,清洁面积要大于准备打磨的面积。打磨后,一定要清除基底表面上的磨 屑。再用清洁剂清洁基底,才可以喷漆。 保证喷枪和压缩空气设备受到良好的维护。
缩孔 / 鱼眼 (5)
•修补方法
•彻底清除缺陷区域的漆层,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底材,重新喷漆。必
要时,可以在油漆中添加抗鱼眼剂。但是,在使用此类添加剂之前,一 定要制油漆制造商咨询其使用方法。
桔皮
(又 称 流 平 不 好 ) (A ls o k n o w n a s P o o r F lo w .)
预防和修补
选择正确规格的稀释剂,并且按照规定比例稀释。 克服不正确的喷涂技术,手臂保持与面板平行,一次枪程尽可能喷得长 些 , 手 腕 不 要 甩 动 。 喷 枪 与 工 件 成 直 角 , 喷 涂 自 干 漆 枪 距 是 1 5 -2 0 c m , 喷 涂 磁 漆 枪 距 是 2 0 -2 5 c m , 空 气 压 力 要 正 确 。 根 据 面 漆 的 类 型 选 择 合 适 的喷枪。 不要用风扇吹干表面,表面干燥太快,流平不好。
预防:
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阴雨、寒冷或潮湿的天气喷漆,并让漆膜中
的溶剂自然挥发。 使用适当等级的稀料。 降低压缩空气的压力,减小冷却效应。 喷漆房适当加热、排风,避免穿堂风。
模糊 / 起雾
•修补:
•漆膜起雾轻微时,待漆膜完全固化后抛光修复。
•漆膜超雾比较严重时,打磨漆膜表面,然后使用适当等
如果已经流挂,打磨到平滑的表面,重新喷漆。有时,用细砂纸湿 打磨,再研磨、抛光。
针孔/Pinholing
现象
漆膜表面出现细小的孔。
针孔
( 又 称 凹 点 ) (A ls o k n o w n a s P ittin g .)
涂装生产中常出现的缺陷与对策

3.按工艺规定的烘烤温度。
12
厚边
亦称之为镜框效应,是指施工后的涂膜边角处特别厚,看上去犹如镜框
1.涂料(尤指高固体分涂料)的表面张力过高,使涂料容易流向边角;
2.涂料的触变性较差,使湿润的涂膜在边角等高浓度区易形成高表面张力区。
1.认真选择涂料的溶剂,适当并有效的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
8.调整好喷枪的出漆量。
4
咬底
当在底漆表面施工面漆时引起底层涂膜发软从而起皱的不良现象
1.底漆对底材的附着力不佳;
2.油漆的溶剂或稀释剂溶解度过强;
3.底层漆膜未完全干燥,尤其是半干状态时进行重涂。
1.选择合适的树脂涂料以增强对底材的附着力;
2.更换溶解度较弱的合适溶剂和稀释剂;
3.尽量在底层漆膜干燥后再进行重涂。
6.涂料的润湿效果不良。
1.使用慢
4.严格禁止使用已经产生凝絮现象的涂料;
5.使用双组分涂料时,应在配制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用;
6.改善油漆的润湿性。
8
附着力差
涂膜与底材的附着力不够,达不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1.喷漆之前底材表面受到杂质的污染;
2.使用对底材表面不适合的涂料;
3.选用挥发速率小的溶剂或稀释剂。
14
剥漆
当涂料干燥成涂膜后,涂膜很容易从底材上成片的剥落下来
1.底材(特别是金属)表面过分光滑;
2.底材表面被污染;
3.涂料中含有水分或有过多的硅烷类流平剂;
4.在二次喷涂时对表面没有进行处理。
1.在涂装前应先把光滑的底材表面磨粗;
2.用溶剂擦去表面污染物;
3.溶剂中尽量不使用硅烷类流平剂并注意防潮;
3.在制造油漆时应该合理选用催干剂,尽量不用锰催干剂。
涂装缺陷汇总及预防措施

7
由于涂层附着力差,受 附着力差 外力作用时漆膜可剥脱。
除掉附着力不良的涂层,重新对底材或底涂层进行彻底打 磨清洁处理,然后重新喷涂
8
漆膜干燥时间太长或不 能充分固化,出现漆膜 干燥不良 发软、硬度低、附着力 差的现象。
将车辆或工件转移至温暖、通风的地方,稍稍加热以改善 漆膜的干燥速度,但要注意防止漆起皱。漆膜干燥后如果 外观达不到指标要求,则需要重新打磨后再进行喷涂。
11
咬底
在喷涂的过程中,上层漆膜将下层漆 1. 油漆不配套。 膜软化,产生皱纹、膨胀、气泡的现 2. 上层漆的稀释剂溶解力太强。 象。 3. 下层漆膜未干透就喷涂上一层面漆或两层漆膜,间隔时间不合理。
待漆膜干燥后,将缺陷区域的漆膜打磨掉,重新喷涂。
12
划痕
漆膜受到硬物划伤或受石块冲击破 属于冲击性损伤,一般由是产品漆膜被摩擦所致或者是被尖锐物体划伤。 裂,损伤深度和面积因损伤原因不同 而不同。 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漆膜收缩,表 1. 底涂层表面处理方法不当,砂纸太粗,打磨不平,填平不足等。 面呈现出底层漆表面的打磨或其它处 2. 底涂层没有充分硬化就喷涂了面漆层。 3. 漆膜的厚度不够,或干燥速度太慢。 理痕迹 4. 油漆未充分混合,使用的稀释剂型号不对或质量太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度补加稀释剂
2.调整好喷枪气压和距离
3.按比例配料
4.注意施工温度
针孔
1.干燥过快,稀释剂型号不对
2.环境温度高,湿度大
3.涂层太厚,层间间隔时间不够
4.油漆搅拌后静置时间不够
5.固化剂太多
6.喷枪气压太大,距离太远
1.夏天应使用慢干稀释剂
2.多次喷涂,每次不宜过厚
3.静置5—10分钟再喷
开裂
1.固化剂太多,搭配不当
2.底层不洁,未打磨好
3.底漆不配套
4.色漆使用前未揽匀,下层颜料多漆料少,上层颜料少,漆料多
1.严格按比例配料,并充分揽匀
2.喷前打磨好底材
3.使用前配套底面漆
4.用前充分搅匀
4.调整好施工粘度及油漆配比
5.调整好气压4kg/cm距离2·5左右
起泡
1.空气中含水过多
2.底材封闭不好,或有水份
3.油漆中的气泡未消尽
1.使用油水分离器,去除空气中的水份
2.喷前应将底材处理好
3.应静置10分钟左右
失光
1.油漆过浓,干燥过快
2.油漆变质
3.喷枪距离太远
4.平面不平整
1.按比例配料调整
涂装常见缺陷及补救方法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流挂
1.稀释剂太多
2.每次喷涂太厚
3.喷咀过大,喷咀与物面距离太近
4.物面不平,不洁,形状复杂或含有油水
5.喷涂速度不当
1.按比例配料
2.多次喷涂,每次薄喷
3.调好油量和距离
4.处理好物面
5.视粘度,掌握好喷枪
桔皮
起皱
1.粘度太高
2.喷涂压力过大及距离太近
3.与固化剂比例不对
1.更换油漆
2.调整喷枪距离2·5cm
3.重新打磨平整再喷
发白
1.环境湿度过大
2.空气机内空气含水过多
3.干燥过快
1..加入PU化白水
干燥
不良
1.固化剂变质
2.固化剂不足
3.气温低,湿度大
4.油漆变质
1.更换固化剂
2.按比例配料,加足固化剂
3.注意检查气温及湿度
4.更换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