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课的策略与方法
找准读写联动点 让学生快乐习作

找准读写联动点让学生快乐习作在教学中,找准读写联动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
如何找准读写联动点,让学生快乐习作呢?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进行探讨。
教师角度: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想要通过阅读和写作达到的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准联动点。
2.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3.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4. 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材料进行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通过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内容、语言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质量。
5. 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角度:1. 主动阅读:学生在学习阶段要主动阅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材料,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从中获取知识和灵感。
2. 注重写作技巧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写作技巧的积累,多进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运用阅读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学生要学会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善于借鉴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方式。
4. 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批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批改,虚心接受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写作质量。
找准读写联动点,让学生快乐习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和写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阅读和写作,善于运用所读材料的知识进行写作,并且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一、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和家长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丰富的阅读素材,包括课本、报纸、杂志、绘本等等。
孩子们接触不同的阅读素材,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加语言输入量,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选择阅读素材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来挑选。
如果孩子们喜欢动物,就可以选择一些与动物有关的绘本、故事书,如果他们喜欢科普知识,就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科普读物。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要注重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提供适合孩子们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其难易度和内容都应该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
二、阅读理解的多层次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处理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理解中,可以从单词、句子、段落到全文逐步展开。
首先,通过单词和词组的理解,帮助孩子掌握词汇,提高词汇量,同时增强他们对于语境的理解能力。
接着,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有助于孩子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意思。
然后,学习段落和篇章结构,有助于提高孩子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提升阅读效率和速度。
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和要点,培养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写作训练的多元化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和家长需要设计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写作训练,如小题目、写话、作文、摘抄等。
此外,还可以设计写作练习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如请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等。
这些写作练习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写作结构、文体风格、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
根据不同的孩子需求,设计相应的批改指导,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鼓励。
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们写作,养成写作良好习惯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写作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读写联动”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从“读写联动”的定义、实施策略和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读写联动”的定义“读写联动”是指通过阅读引发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阅读的资料、文章、课本内容等,促使学生通过读懂文章的时候,总结提炼文章核心内容,然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通过写作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精选优秀阅读材料在实施“读写联动”教学策略时,首先需要精选优秀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设计多样化写作任务在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观点。
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文章的概括、摘记、感想、评价等类型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写作任务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扩大学生的交流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和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方面。
读与写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语文主题的墙壁展示和字画,设置语文角和阅读角,放置图书和故事书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
二、读与写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朗读和文本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并提供相关的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以此为基础创作故事或写作感想等。
三、注重写作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采用预写活动,如头脑风暴、画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组织思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讨论和交流,通过互相评价和修改来提高写作质量。
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评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评论,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课文。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提供写作范文和示范。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和示范。
通过对范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特点和技巧,并进行模仿和创作。
教师还可以进行写作比赛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六、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写作形式。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读写联动是将读写融于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读写经历连接在一起,建构语言组织的能力和技能,以及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策略。
首先,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语文课程变为一个学习正确理解文字信息以及把意义和内容建设出来的课堂。
例如,学生可以先口头说出文章的内容,然后汇报文章的内容,最后,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点和收获的讨论,在口头讨论中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读写联动。
其次,应将书写视为语言练习的一种形式,发挥写作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每次语文课堂中,学生都可以练习写作技能,对课文中的文字,任务或情景进行发挥,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认知结构与语言连接起来,加强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记住词语和句子,实现读写联动。
再次,语文课堂应注重“自主学习”,使语文课堂更加自由,灵活,大胆,积极向上。
让学生探索、探讨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信息,老师只是学生的知识导师,而不是传授知识的导演。
学习者通过学习、思考、分析、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地发展自己的阅读、写作、文学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读写的联动。
最后,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学术活动中去,以团队的形式复述文学作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术讨论和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参与讨论,让学生完全展示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加深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实现读写联动。
以上就是我提出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即读写联动。
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把写作视为语言练习的一种形式,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及参与学术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获得更多知识技能,为终身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来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通过写作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讲解阅读技巧、进行阅读指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三、读写结合,促进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读书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读和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读后感、读书笔记、写作复盘等任务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四、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进行情感体验等方式来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策略,通过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读写联动”这一有效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读写联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如何有效地实施“读写联动”策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加强阅读指导、开展写作指导、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日渐淡化,学生的语文素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阅读能力下降、写作水平不佳、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而在这一背景下,“读写联动”被认为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
如何有效地实施“读写联动”教学,避免只停留在口号宣传的层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生日常学习中,阅读和写作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两大活动,缺乏有效的交流与结合。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写作表达也缺乏灵感和创新。
如何打破这种僵化的学习模式,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有效的“读写联动”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读写联动”教学,引领学生走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
2. 正文2.1 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阅读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更要通过分析推理,挖掘出文本背后深层的含义和思想。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读写联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学生中,很多人认为语文只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只要能用,就算掌握了语文。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采用“读写联动”的有效策略。
一、读与写的互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读写联动”指的是,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相互衔接,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深入理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与思考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1、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和文学知识;而写作则是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巩固的行为。
因此,学生应当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语言和结构特点的分析,将所阅读的文章结合个人思考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表达。
2、多角度的思考与表达方式的转换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应该像一名讲故事的人一样,运用多角度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相互提高阅读和写作相互提高的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一些细节的把握,如句子结构的精炼、词汇的运用、语言组织的准确性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实践中“读写联动”策略的具体方法1、建立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态度在“读写联动”策略中,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用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和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被忽视。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参与到全文的阅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在写作中。
2、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联动”课的策略与方法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官方的纲领性文件中,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
“读写联动课型”是“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之一,建构“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运用“读写联动”的教学方法,是“主题阅读”的特色与优势,是落实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保证。
本文将着重从“读写联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源,写是流;读是通过视觉接触他人的文字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感受其意的过程。
写是将自己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的思想感情,外化为相应的文字符号的过程。
读与写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相成的。
读写联动,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相得益彰。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整篇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里,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中间的桥梁。
主要形式是写句子,写句群,写片断。
一、整个单元的阅读与习作,在四个领域发生联系:1、从读什么联想到写什么,读写内容的联想选材,使之“言之有物”。
如:四上,第三单元《插上童话的翅膀》,学生读了数十篇童话,从读写内容上联想到写什么,从写作方法上学习怎么写。
(1)自述式童话,用拟人的手法。
学生写出了《老鼠的自白》《眼睛的自白》《汉字的自白》《电脑的自白》《蛇的自述》《一块手表的话》(2)翻新式童话,逆向思维出新意。
学生写了《黄鼠狼给鸡站岗》、《牛郎织女喜结良缘》《过街老鼠人人欢迎》《喜羊羊爱上大灰狼》《猫新郎和老鼠新娘》《东郭先生打狼》……(3)历险式童话,虚构故事情节。
学生写了《小黑、小黄历险记》《小壁虎历险记》《黄鼠狼历险记》《刺猬历险记》《飞鸽历险记》《蚯蚓历险记》……(4)书信式童话,角色转换。
学生写了《唐僧给孙悟空的一封信》《给台风的一封信》《给蚊子的一封信》《给眼睛的一封信》……2、从读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之“言之有法”。
如,四年级,学了《生命生命》一文后,学习“事例+感悟(事例+议论或抒情)”的结构形式,写片断。
3、从阅读移情到写作,心动而词发,使之“言之有情”。
如:五年级第六单元,主题为“天下第一情”,在两个星期里,学生阅读了数十篇表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的文章,受到激励与感染,写下了富有独特感染力的文章。
一篇是母亲“真发火,假打人,火里有颗慈母心”;一篇是母亲“真发火,真打人,火里饱含慈母情”。
取材独特,构思巧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从阅读积累到习作运用,使之“言之有话”。
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阅读课中的“读写联动”小练笔。
“读写联动”课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是从教材中找到读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找到“写”的起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用“说”架读与写的桥梁》的主题报告提到的那些说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用笔写下来都是读写联动的好形式。
如:抓住续写的“延伸点”——内容延伸下去接着写。
发现扩写的“拓展点”——扩展开来发散写。
寻求仿写的“结合点”——写法迁移运用写。
巧设改写的“发散点”——想象发散出去写。
触动读后的“心动点”——有感而发一吐为快。
这里就不再重复。
下面着重谈谈仿写新形式的10个例子。
1、仿写“四素句”起步训练。
“四素句”是一个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上,第五单元39课《美丽的星空》的首句:“一天晚上,我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
”学了,就指导学生仿说有“四个要素”的句子。
接着可以进行“四素句”拓展训练——扩句成文例1、基本句:一天晚上/我/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
从时间想天气:一个夏天的晚上,从人物想特点:喜欢观察自然现象的我,从地点想环境:坐在宽敞的阳台上,从事件想过程:仰望繁星闪烁的星空。
例2、基本句:一天/猪八戒/在山洞里/做了一个梦。
从时间想天气:一个春天的早晨,从人物想外貌:长鼻子大耳朵的猪八戒,从地点想环境:在一个温暖的山洞里,从事件想过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2、仿写“六个行为句”写话训练。
小学生作文从写“人做事”起步是比较容易的,人做事行为句就是六个基本句式,即: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感到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简称为“人看句”、“人听句”、“人说句”、“人感句”、“人想句”、“人做句”。
在小学教材里这样的句子很多。
学会了这“六句”,就能写出短文来。
如:二年级下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的第5自然段: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人做句)。
她说:“小鹿(人说句),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人:看句),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人看句),我就想唱歌(人想句)。
”《小白兔吃萝卜》一文则更典型小白兔口渴了(人感句),想吃萝卜(人想句)。
小白兔看见萝卜叶子又大又绿(人看句),他想萝卜一定是吃叶子。
(人想句)于是就拿起萝卜叶子吃起来。
(人动句)妈妈看见了,(人看句)连忙制止它说:“我们吃萝卜,是吃它的根,不是吃它的叶子。
”(人动句+人说句)小白兔听了妈妈的话,(人听句)拿起萝卜根吃了起来,(人动句)觉得很甜。
(人感句)3、仿写文章开头的专项训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教材涉及的开头约九类.点题式交代式描写式设问式引用式抒情式总起式倒叙式联想式——一篇文章多个开头训练举例《莲花山上看日出》的若干个开头:1)重阳节前一天,老师带我们到莲花山看日出(交代式)2)莲花山上看日出,是难忘的艺术享受(点题式、总起式)3)“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刚露出一点红,我们的欢呼声就在莲花山上回荡……(倒叙式)4)天蒙蒙亮,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登上了还在沉睡的莲花山,一切都笼罩在轻纱般的薄雾里……(描写式)5)我赞美“宝墨园”的秀雅,欣赏珠江的逶迤。
但更爱莲花山日出的瑰丽和壮观(抒情式、联想式)6)你欣赏过莲花山的日出吗?你领略过莲花山日出时的英姿吗?那是大自然的杰作……(设问式)4、仿写文章结尾的专项训练。
小学教材结尾的5个类型:自然式照应式引申式抒情式评价式。
一篇文章多个结尾训练举例《莲花山上看日出》的若干个结尾:1)自然式结尾……我们披着朝霞踏上回家的路……2)照应式结尾……莲花山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
3)引申式结尾……莲花山上看日出,使我想起了了巴金先生在《海上日出》一文中的感慨: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4)抒情式结尾……赞美你,莲花山的日出!感谢你,慷慨的大自然!5)评价式结尾……我想,每天清晨,太阳都要上演如此精彩的日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为万物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同时,还要为我们奉上一幅光芒四射的油画。
5、仿写场面描写专项训练。
“场面描写”是写事件、写活动的重要写作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鸟的天堂》等文章,有不少精彩的场面描写。
归纳出场面描写的规律: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活动(面:群体描写+点:个体描写)6、仿写书面语言对话格式专项训练小学语文教材和学生的习作里,经常会遇到、用到人物对话。
书面语言对话的基本格式有:“人+话”说字的后面用冒号。
“话+人”说字的后面用句号。
“话+人+话”说字的后面用逗号。
变式:“人+神态+动作+语气+话”——语言前面加上提示语,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语速、动作、音量、表情等等。
如侯春明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27课《陶罐和铁罐》,结合教材进行仿写人物对话的专题训练,运用对话的多种格式,给人物对话加上适当的提示语。
以教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为仿写的发散点:铁罐傲慢地问……陶罐谦虚地回答……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陶罐争辩说……铁罐恼怒地说……引导学生发散联想,从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将提示语归类:怒气冲冲地说小心翼翼地说理直气壮地说绘声绘色地说火冒三丈地说笑眯眯地说神色慌张地说微笑着说气喘吁吁地说摇摇头说叹口气说叉着腰说摆摆手说跺着脚说站起来说仰着头说斜着眼说瞪着眼说吐吐舌头说甩甩头发说拍拍胸脯说挥着拳头说指着对方的鼻子说平静地说骄傲地说自豪地说温柔地说坚定地说着急地说轻蔑地说娇滴滴地说酸溜溜地说冷冰冰地说心不在焉地说轻描淡写地说语重心长地说低声下气地说…然后写对话训练,效果很好。
7、人物动作仿写的专题训练。
把一个复杂的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再分解为几个动作,写起来就容易了。
如四年级上册21课《撘石》全文按照:说撘石,摆撘石,走撘石,让撘石,赞撘石的思路写的。
“摆撘石”这个部分按照:“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有5个动作.。
引导学生仿写,以栽树为例: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挖坑——“挽”袖子、“拿”锄头、“举”起来、“挖”下去、“扎”进、一“翘”、一“勾”、“挖”出来。
有8个动作。
二是栽树——“放”进、“扶”正、“铲”土、“踩”实。
有4个动作。
三是浇水——“提”来、“拿”瓢、“浇”到。
3个动作连贯起来,15个动作就成了下面的短文:一个星期天,王老师带着我和婷婷在校园的一角栽树。
王老师挽起袖子,拿起锄头,高高举起,使劲挖下去,锄头深深扎进土里,他把锄头一翘,一大块土就松了,再一勾,这块土就被挖出来了……大约挖了20多分钟,一个水桶大小的洞就挖好了。
(挖坑八个动作)我和婷婷把小树苗放进洞里,扶正。
王老师一铲一铲把土铲到洞里。
我和婷婷将土踩实。
小树苗稳稳地站在了那里。
(栽树四个动作)我和婷婷一起提来一小桶水,我拿着瓢,一瓢一瓢将水慢慢地浇到树的周围。
一棵树载好了。
(浇水三个动作)8、人物外貌仿写专项训练。
人物外貌包括人物的性别、年龄、体形、相貌、衣着、职业和个性特点。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篇文章的人物外貌描写,具有示范性。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这样写父亲的外貌的:“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慈母情深》三写母亲的外貌:“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有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些人物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外貌描写的一般规律:一是写出人物特点,特点就是特别的、独有的,与其他的人不同的地方;二是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思想感情的变化会反映在外貌的变化上来;三是外貌描写要反映作者的褒贬爱憎。
从阅读中抽出的规律,运用读写联动,在实践中运用。
出示三写一位老人脸上皱纹变化的例文。
(1)平常时——秋菊奶奶,八十多岁了,辛劳一生,饱经风霜。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有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