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宫颈癌说课》课件

《宫颈癌说课》课件

占0%-2%,形态多样, 分化程度低。
宫颈癌的病理分级
G1
高分化,细胞核改变轻微,核分 裂像少。
G2
中分化,细胞核改变中度,核分裂 像较多。
G3
低分化,细胞核改变明显,核分裂 像多。
宫颈癌的病理分期
01
02
03
04
Ⅰ期
癌局限于宫颈,未扩散至宫体 外。
Ⅱ期
癌已扩散至宫体以外,但未超 过骨盆壁或未到达阴道下1/3
04
宫颈癌的治疗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01
手术类型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旨在
彻底切除肿瘤,而姑息性手术则针对减轻症状或延长生存期。
02
手术适应症
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特别是Ⅰ期和Ⅱ期患者,以及部分Ⅲ
期患者。对于晚期患者,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03
手术效果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
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早期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放疗类型
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类型,外照射主要 使用放疗设备对肿瘤区域进行照射,内照射则是将放射性 物质植入肿瘤组织内。
放疗适应症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患者,特别是不能耐受手术或 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对于晚期患者,放疗可以缓解症状 并延长生存期。
、质地硬。
宫颈癌的诊断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宫颈刮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 异常细胞。
阴道镜检查
通过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血管形态和 上皮结构,发现异常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术获取组织 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宫颈 癌的金标准。

中医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在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中仅次于乳腺癌,且发病率呈逐渐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

目前,西医采用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并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使宫颈癌患者身心疲惫。

对此,中医学有着其独特的认识。

关键词:中医药;宫颈癌;进展中医学认为宫颈癌发病的原因有很多,诸如郁而不解,过度思虑、情志不畅等导致的湿热、痰浊、瘀毒等,饮食无序、房劳多产,损伤冲任带脉等。

根本病理属性为正虚邪实。

近年来,中医学对宫颈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等方面。

虽然中医学对宫颈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基础研究还很薄弱,还有很多的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了解不够,复方研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中很是缺乏。

本文主要根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应用、研究和研发中医药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进行论述。

一、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据西医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细胞周期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端粒和端粒酶等因素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

其中,诱发宫颈癌发病的关键性因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感染。

超过95%的宫颈癌是由高危型HPV的单一或多重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元凶是高危型HPV16,宫颈腺癌的元凶是HPV18。

经试验检测,正常宫颈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属阴性,宫颈癌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呈阳性。

目前经人类研究发现的癌基因有很多,其中与宫颈癌相关的有c-erbB-2、c-fos、c-myc、Bcl等,抑癌基因有Rb、p53等。

正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现无表达或者是仅有低表达,而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都呈增高的趋势。

端粒酶与HPV感染的表达成正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而增加。

宫颈癌一般会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等。

二、中医药对宫颈癌的认识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已对宫颈癌有所认识,著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直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然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则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灵活性,尤其对于复杂的手术操作具有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生育需求等因素。

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宫颈锥切术、宫颈广泛切除术等。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也是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主要用于治疗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浸润,内照射则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灶。

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度和效果,同时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质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放射治疗技术,也在宫颈癌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质子治疗能够更精准地将辐射剂量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副作用。

三、化学治疗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也可以作为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等。

新的化疗方案和药物组合不断被研究和应用。

例如,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四、靶向治疗随着对宫颈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逐渐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方向。

HPV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

HPV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

《医学微生物学导论》课程论文拮抗Bcl-2——从HPV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拮抗Bcl-2——从HPV的致癌机制治疗宫颈癌摘要自从1972年Kerr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至今,人们对细胞凋亡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是,凋亡的分子和生化机制迄今尚未彻底明了;而已形成的初步认识大多源于对Bcl-2基因家族的研究。

基于已清楚的Bcl-2与细胞凋亡的联系,细胞凋亡与宫颈癌的联系,经过小组内以及小组间的讨论和查阅有关资料,找到了Bcl-2与宫颈癌的治疗的关系。

关键词HPV、Bcl-2、宫颈癌的治疗前言癌症是当今世界最难攻克的顽症之一,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恶性肿瘤死亡率均位居致死疾病之首,占死亡原因的20%以上,且增幅最大。

在我国,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中宫颈癌又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

因此,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找到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主体HPV的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中的国际癌症研究所正式提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病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具有不同核苷酸序列的HPV共200多种,其中85种的基因型已经确定。

病毒根据其组织嗜异性的不同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

皮肤型主要感染手部和足部的皮肤而黏膜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口腔、喉部和呼吸道的黏膜。

感染女性生殖道的HPV约有30种,根据其致癌能力的大小又被分为两类:①HRHPV包括HPV16、18、31、33、34、35、39、45、51、52、56、58、59、66、68和70,主要引起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浸润癌,其中最常见的是HPV16和18型;②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2、43和44,主要引起良性的生殖道疣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HPV的流行病学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如北美、欧洲的国家其发病率远低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却高居首位。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进展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进展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进展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名妇女恶性肿瘤第四位。

近年来,对宫颈癌的遗传学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宫颈癌与遗传学有关宫颈癌的发病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宫颈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发病率在家族中的传染性高于一般人群。

因此,对宫颈癌的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中,一些基因变异可以增加人体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并最终发展为癌症。

此外,一些基因变异还能影响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引发了对宫颈癌的基因检测的兴趣。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中特定的基因变异来评估患某种病的风险的方法。

宫颈癌的基因检测主要是检测一个名为HPV E6、E7的基因是否存在异常,相关研究表明,这种基因变异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HPV病毒与宫颈癌关联紧密HPV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高危HPV亚型感染与高危宫颈上皮细胞转化为癌前病变以及最终发展成为宫颈癌密切相关。

HPV感染也被认为是导致其他一些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HPV病毒的病原学与基因结构已被充分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是广泛的感染HPV的重要条件。

HPV病毒的基因编码能力有限,紧密依赖宿主细胞核内基因组和细胞周期调节系统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病理过程。

为了更好地防治宫颈癌,开展了许多针对HPV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目前广泛使用的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这一疫苗能够预防4种常见的HPV 亚型感染。

除此之外,一些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能对HPV感染和宫颈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宫颈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遗传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一定的盼头。

近年来,国内科学家先后对HPV感染和宫颈癌遗传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癌基因和预测患宫颈癌的标记。

宫颈癌和乳腺癌知识点总结

宫颈癌和乳腺癌知识点总结

宫颈癌和乳腺癌知识点总结
宫颈癌知识点总结
一、病因
1.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宫颈炎症、宫颈颈管炎、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等。

此外,HPV 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多个性伴侣等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1.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感染有关,宫颈上皮细胞遭受到HPV病毒刺激后出现DNA改变,造成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形成癌变。

三、临床表现
1.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劳动后出现不适等症状。

四、诊断
1.宫颈抹片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用于宫颈癌的诊断。

五、治疗
1.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乳腺癌知识点总结
一、病因
1.乳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女性雌激素水平过高、家族遗传、不良生活习惯、乳腺组织的异常增生等。

二、发病机制
1.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组织细胞的恶性增生和DNA突变有关,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三、临床表现
1.乳腺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症状。

四、诊断
1.乳腺B超、乳腺X线、乳腺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五、治疗
1.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因此,女性朋友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乳腺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及时发现患病,有助于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宫颈癌; 中医药疗 法; 综述
[ bt c] T eppr net a dteptoeei o t iecr xcn e o er a osi btenue n ev acr A s at h ae vsgt ahgns f e n ev acrrm t e t nhp e e t iecri cne r i i e h s ur i f h li w r x
总结 了 2 5个省市 自治 区约 8 0万宫 颈细胞 学 筛查结 果 , 0 宫
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 发生 有关 , 各期 患者 均有 C— c癌基 my
因扩增 , 主要 见于晚期 患者 , 但 而且癌 基 因表达 与患者预后 有关 。在各期 宫颈癌中均发 现 C—eb 2 D A扩 增 , rB一 N 其
a d v rlif ci n e u a in o elc c e tlme e a d tl me a e e t g n a d p e n n y h r n .S r n t e i g h at yq o ei n i ne t ,r g lt f l y l ,eo r n eo rs , sr e n r g a c omo e t g h n n e lh i l a o o c o e t m— ia e p to e s w s c n i e e h r c pe t e t h sd s a e w t CM ,a c r ig t l ia y tms a d s sfrt a ig u e- n t ah g n a o sd rd t e p n i l o t a i ie s i T i r t h c od n o ci c ls mp o n i r t t r n n g o e n

2024年宫颈癌课件完整

2024年宫颈癌课件完整

阴道镜检查
01
对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子宫颈癌及确定病变部位有重要
作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
03
有助于了解肿瘤大小、与周围器官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11
病理学检查方法及意义
宫颈活检
是确诊宫颈癌的可靠依据 ,通常在阴道镜指导下进 行
2024/3/1
16
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介绍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PD-1/PD-L1 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进行干预,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
中医中药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或方剂进行治疗 ,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3/1
宫颈癌课件完整
2024/3/1
1
目录
2024/3/1
• 宫颈癌概述 • 宫颈癌诊断方法 • 宫颈癌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2
01
宫颈癌概述
Chapter
2024/3/1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 胞及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
24
有效沟通技巧在心理支持中应用
1 2
倾听技巧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倾听 患者的诉求和感受,不打断患者发言,给予患者 充分的表达空间。
共情能力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共情能力,理解患者的情绪和 感受,并表达出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 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注。
积极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2-26T15:47:40.2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作者:唐尧1 张力强2 戴晓波1(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讲述宫颈癌的发病的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的情况。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重庆 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0)【摘要】宫颈癌是一种人乳头瘤的病毒的感染导致的疾病,在女性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医学的发展,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加。

本文讲述宫颈癌的发病的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的情况。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的机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009-02 宫颈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阴道排除有腥味的,白色或者血色的大量液体等[1]。

随着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人们对宫颈癌的相关研究的关注也在增加。

本文作一综述讲解宫颈癌的发病的机制以及诊断,治疗的情况。

1.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乳头瘤的病毒的感染造成,人乳头瘤的病毒是一种二十四面体的对称的病毒的基因,可以分为早期基因区,上游调节区,晚期基因区[2]。

其中晚期基因区的L1,L2编码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经过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在感染人体的细胞后,部分的基因会将宿主的细胞的DNA进行撕裂并整合进入宿主的DNA,宿主的DNA的撕裂点经常在E1,E2的基因开放读码框的地方。

在整合的过程,出现撕裂的E1,E2的位置的基因出现丢失,人乳头瘤病毒的自身复制导致而早期基因区的E5,E6,E7的癌基因出现过表达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患病。

2.宫颈癌的筛查以及诊断的方法
2.1 细胞学检测
2.1.1巴氏涂片使用过滤器将患者的宫颈组织的细胞的保存液中的血液,黏液去掉,将过滤后的液体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制作成载玻片,进行酒精固定,并进行巴氏染色,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根据受到人乳头瘤的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态的不同进行检查[3]。

2.1.2组织学检查患者主要进行荧光镜检,阴道镜检查,宫颈照相等检测。

组织学检测中直接对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在癌症以及病变的早期进行检测,但是在检测中特异性较差。

2.2 病毒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宫颈的细胞中的人乳头瘤的病毒的DNA的浓度判断患者发生宫颈癌的概率[4]。

检测方法一般有基因杂交捕获,荧光PCR,基因芯片技术,通用引物PCR,基因微阵列等。

2.3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检测过表达产物一般使用免疫组化检测。

由于过表达的产物大多没有特异性,因此,一般只是作为检测的癌症的发展的阶段的判断的方法。

在检查中宫颈上皮细胞的p16,p53,ki-67等检测较多,将切除的组织制成切片,将抗p16,p53,ki-67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判断癌症的恶性进展[5]。

3.宫颈癌的治疗方法
3.1 手术治疗
现在,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等,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以及腹腔镜下淋巴切除手术等[6]。

3.2 药物治疗
治疗宫颈癌时一般使用紫杉醇等传统的化疗药物,5-Fu的抗病毒药物,白介素的免疫增强素,疫苗等生物的药剂等[7]。

3.3 放射治疗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一般为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放疗等。

腔内照射在国内一般使用192Ir作为放射源。

体外照射一般使用分割放疗,分割治疗可以分为常规分割治疗,超分割治疗以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现在使用治疗宫颈癌中最常用的为放疗,手术治疗以及化疗结合治疗的方法[8]。

3.4 热疗
热疗是一种通过物理的能量在人体中发生热效应,从而使癌细胞的温度升高,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现在热疗有局部的热疗以及全身的热疗。

3.5 基因疗法
基因疗法主要有插入抑癌基因,阻断癌基因,自杀基因以及免疫基因治疗等。

4.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最可怕的杀手之一,宫颈癌的死亡率很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女性死于宫颈癌[1]。

宫颈癌是由于人乳头瘤的病毒的感染导致的疾病,在诊断中可以使用细胞学检测(巴氏涂片,组织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其中组织学检查有荧光镜检,阴道镜检查,宫颈照相等检测,可以在癌症以及病变的早期进行检测,但是在检测中特异性较差。

病毒检测有基因杂交捕获,荧光PCR,基因芯片技术,通用引物PCR,基因微阵列等。

在治疗中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热疗,基因疗法等。

其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等,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以及腹腔镜下淋巴切除手术等。

药物治疗有传统的化疗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素,生物药剂等。

放射治疗一般为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放疗等。

王楠等[9]研究的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陈梦圆,王艳林.miRNA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1):73-75.
[2]陈美玲.宫颈癌实验室筛查方法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5):638-640.
[3]刘帅斌.肿瘤微环境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8):585-587.
[4]张楠.妊娠期宫颈癌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2):101-103.
[5]陈丽羽,刘禹熙,姜俊竹等.宫颈残端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03-103.
[6]付璐璐,谷春会,张静文等.宫颈癌病理诊断的免疫组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76-6178.
[7]张双玲,江高峰,吴磊等.长链非编码RNA在卵巢癌研究中的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1-73,76.
[8]温丽文.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169-4170.
[9]王楠,马蓉,吴建中等.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2):121-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