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合集下载

《出师表》重点句子翻译

《出师表》重点句子翻译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篇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地位。
2 启示
《出师表》深刻地描绘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让人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强调团队精神和个人奉 献。
译文精讲
1
整个翻译
2
这是在刘备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的盟
友、谋士、翘楚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信。
信中分析了当时世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
3
存亡的担忧,建议刘备带兵北伐。
"出师表"原文
此乃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的作者及创作意图
1
了解作者
诸葛亮是部分中国史书中称许的典型的谋略家。与张飞一起辅佐刘备,协助刘备 打下了蜀汉。
2
创作意图
《出师表》是为了引导齐民的力量,它通过位高权重的人物来鼓动士气,传递民 众昂扬向上的精神。
文学特点分析
简洁明快
《出师表》语言清晰,简明扼 要,没有冗长文句。
修辞妙
《出师表》的文学特点很突出, 特别是语言处理上,修辞技巧 恰到好处,妙语连珠。
逻辑严谨
《出师表》逻辑性强,讲究条 理,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文学特 点比较典型。
《出师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展 示了如何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以达到共
赢的目的。
表现团队精神
《出师表》是一个展示出团队协作精神 的代表作品,激励士气和团结的力量。
结语
1 《出师表》的重要地位
每句话的详细意思
"此乃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以 众主角的回忆介绍刘备成为益州牧及自成 帝王,如何创业未半而中途停顿。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操之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2、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1、以(1)以光先帝遗德(用来)(2)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3)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2、于(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2)欲报之于陛下也(给)(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3、之(1)恢弘志士之气(的)(2)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3)悉以咨之(代“他们”,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4、行(1)然后施行(做,执行)(2)性行淑均(品德,品行)5、益(1)有所广益(好处)(2)斟酌损益(增加)四、词类活用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

2、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表判断)(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2)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3、省略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好词好句摘抄

出师表好词好句摘抄

出师表好词好句摘抄一、好词1. 陟罚臧否- 解释:赏罚褒贬。

“陟”是提升,“罚”是惩罚,“臧”是善(这里指表扬、褒奖),“否”是恶(这里指批评)。

在文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强调赏罚应公正统一的标准。

2. 作奸犯科- 解释: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明确指出对于违法乱纪和忠诚善良之人要有相应的处置。

3. 裨补阙漏- 解释: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广泛听取意见以完善朝政的愿望。

4. 猥自枉屈- 解释:降低身份,屈尊就卑。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体现出刘备礼贤下士的品德。

5. 咨诹善道- 解释: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劝诫,希望他能积极寻求治国良策。

二、好句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赏析:开篇直述蜀汉面临的严峻形势。

“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点明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具体描述了当时三国鼎立、蜀汉国力弱小的局面,一个“诚”字强调了形势的危急程度,为后文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做铺垫。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赏析:这几句论述了赏罚公正的重要性。

强调皇宫和丞相府应视为一个整体,赏罚标准应一致,这样才能显示出君主治理的公正清明,不能因私情而使内廷和外朝执法标准不同,体现了诸葛亮对法治公平性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后主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期望。

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赏析:通过对比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得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论断。

并且提到先帝对桓帝、灵帝亲佞远贤的痛心,既以史为鉴告诫后主,又借先帝之口增强说服力,希望后主能汲取历史教训,重视贤臣的任用。

《出师表》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讲解学习

《出师表》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讲解学习

《出师表》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出师表》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一、词语解释出师表(一)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确实)秋.(时候)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然而)懈.(懈怠)3.追.先帝之殊遇..(特殊恩遇)..追.(追念)殊遇4.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开张5.以光..先帝遗德以.(用来)光.(发扬光大)6.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恢弘7.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8.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9.以.塞.忠谏之路以.(以致)塞.(阻塞)10.陟罚臧否..(评论人物好坏)..臧否11.为忠善()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用来)昭.(彰显,显示)13.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良实14.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专一)15.是以先帝简拔..(选拔)遗.(送给)..以遗.陛下简拔16.悉.以咨.之悉.(都,全)咨.(询问)17.裨补..(弥补)..阙漏裨补18.晓畅..(精通)..军事晓畅19.称.之曰能.称.(称赞) 能.(能干)20.行.阵.和睦行.阵.(指军队)出师表(二)21.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2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倾.颓.: 衰败23.未尝..:痛心遗憾..不叹息痛恨..:没有痛恨..于桓、灵也未尝24. 亲.之信.之亲.:亲近信.:信任25. 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到26. 臣本布衣.. :平民..布衣27. 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躬耕28. 苟全..:苟且保全..性命苟全29. 不求闻达..:做官扬名..闻达30.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以.:因为卑鄙29. 猥.自.枉屈..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30.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探访于.:到31. 由是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由是..:由于这样感激32. 遂许..:奔走效劳..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先帝以驱驰33. 后值倾覆..:失败...值.:遇到倾覆34. 尔来..:从那以来有.:同“又”..二十有.一年尔来35. 夙.夜忧叹夙.:早晨36. 恐托付不效.效.:成效37. 以.伤.先帝之明.以.:从而伤.:损伤明.:英明38.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不毛39. 今.南方已定今.:现在40. 兵甲..:武器装备..已足兵甲出师表(三)41. 北定.中原定.:平定42. 攘除..:铲除,排除奸凶..:奸邪凶狠的人..攘除..奸凶43. 还.于旧都还.:(迁)回44. 臣所以报...先帝所以..:用来……的事报.:报答45. 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46.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希望托.:托付以.:把效.:任务47. 不效..:没有成效..则治臣之罪不效48. 以.彰.其咎.以.:来彰.:表明、显扬咎.:过失49.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责.:责罚、指责慢.:怠慢51. 陛下亦宜自谋..:自行谋划...宜.:应该自谋52. 咨诹善道..:治国良计、好道理....咨诹..:征求、询问善道53. 察纳雅言..:考察、采纳雅言..:正确的言论....察纳54. 深追.先帝遗诏追.:追念55. 臣不胜..受恩感激不胜..:承担不了56. 临.表涕零临.:面对二、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最新九年级下册《出师表》重点句子对照注释翻译

最新九年级下册《出师表》重点句子对照注释翻译

出师表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而朝中官员们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淫才宫中火灾丞相府中而不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些都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8.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

10.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对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重点词语与句子

出师表重点词语与句子

【重点词语与句子】一、重点词语解释1、崩殂(死,古时指皇帝死亡)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时刻)3、盖追先帝殊遇(表原因的连词,可理解为“因为”)(优待,厚遇)4、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5、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6、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7、引喻失义(义:公正合宜的道理)8、宫中府中(皇宫中)(朝廷中)9、陟(奖)罚(惩罚)臧(善的)否(恶的),不宜异同(偏义词,偏“异”,不同)10、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示,显示)(治理)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是,因此)(简通“拣”,挑选,选拔)(给予)13、悉以咨之(都)(连词,来,拿来)(询问)14、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感叹、惋惜、痛心、遗憾)16、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鄙陋)17、猥自枉屈(辱,降低身份)全句:降低自己的身份,枉驾屈尊18、{由是}感激{因为这}(感动振奋)19、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2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那时)(有通“又”,表示整数后的零头)2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早、晚)(凑效、实现)2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希望)(劣马钝刀,比喻才能平庸)(排除、铲除)23、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2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25、以彰其咎(彰显,表明,显扬)(过失)26、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识别)(采纳)(正、正确)27、临表涕零(面对)(眼泪)(落下)二、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低劣、下流2、由是感激感动振奋激动感谢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痛心遗憾十分憎恨4、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开始营业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时期,时刻秋天6、临表涕零眼泪鼻涕三、一词多义1、遗(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如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出师表》原文赏析《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出师表的重点句子

出师表的重点句子

出师表的重点句子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诸葛亮致主公刘备的一封书信,内容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诸葛亮自己的才能和志向。

这封信以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而被后人传颂不衰。

下面,我将重点解读出师表中的几个重要句子。

首先,出师表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莫过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这句话表达了刘备的先主在建立事业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挫折,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诸葛亮在这里用“中道崩殂”一词来形容先主的逝世,既表达了对先主的哀思,也揭示了国家的危难之局。

接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天下割据的局面,以及益州的困难处境。

诸葛亮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危机的深切忧虑,也为自己未能早日辅佐先主而感到惋惜。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责任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担当和使命感。

此外,出师表中还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句话表明了诸葛亮的淡泊名利和清贫志向。

他自称“臣本布衣”,自谦地表示自己出身平凡,没有出身名门望族,但他并不因此而自卑,反而以“苟全性命于乱世”来表达自己的立身之道。

这句话展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最后,出师表中的“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句话展现了诸葛亮对自己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忠诚。

他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如果不能完成任务,甚至愿意受到严惩,以告慰先帝的灵魂。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坚定,也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心耿耿。

总的来说,出师表是一封充满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书信,其中的重要句子无不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家国情怀和忠诚品格。

这些句子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铭记这些句子,传承诸葛亮的忠臣之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
《出师表》重点句子赏析如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
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
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
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
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
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出师表》原文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

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
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


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
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经过几年的努力。

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以图中原。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
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
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
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
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
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
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
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

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
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又由于诸葛亮
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

全文既晓之以理,
又动之以情。

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

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

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
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思想
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
“兴复汉室”的大业。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
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
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
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

”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
隐诡幻的表现手法。

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
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

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

此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