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多环芳烃前处理(中文)
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类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大量的石油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产品的开采、运输、加工和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泄露至环境中,全球每年约有80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我国每年也约有6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持久且难以修复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与此同时,石油烃中含有的长链烷烃和多环芳香烃等因其结构稳定难以被降解,给修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
其中,物理修复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石油烃污染物质移除或转化为低毒或者无毒形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有土壤置换、气相抽取、萃取洗脱、电动修复、热脱附等技术。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石油烃(C10~C40);前处理方法引言随着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石油泄漏以及老旧厂区退役造成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日趋增多。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部分石油化工园区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高达10000μg/g,每年新污染土壤1×108kg。
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改变土壤环境的同时,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石油烃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
其中,热脱附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去除效率高等明显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了温度、土壤质地以及时间等对土壤中柴油污染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和解吸效率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处理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修复过程的关键因素。
研究了被高浓度柴油污染的土壤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脱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平均反应速率常数增加,说明热脱附过程变得更快更有效。
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压力环境有利于提高多氯联苯热脱附效率。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污染物,而对土壤中不同碳数范围的石油烃组分热脱附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土壤 多环芳烃 标准

土壤多环芳烃标准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是由燃烧有机物质或其他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们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通常是由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药和其他化学品的使用以及城市垃圾焚烧等活动引起的。
这些污染物会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监测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土壤多环芳烃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限值的要求,以及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在进行土壤多环芳烃监测和评估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标准。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取样方法,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
最后,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在实际的土壤多环芳烃监测和评估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标准的更新和变化,及时调整监测方法和评估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监测和评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总的来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土壤多环芳烃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标准,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减少多环芳烃对环境的危害。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一、本文概述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样品中,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
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物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准确检测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效的前处理技术是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样品采集、保存、提取、净化和浓缩等步骤。
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前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和参考。
我们还将关注前处理技术在多环芳烃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在提高分析准确性、灵敏度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二、环境样品中PAHs的前处理技术概述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准确测定环境样品中的PAHs含量,前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提取、净化和浓缩等步骤,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是前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
由于PAHs在环境中的分布广泛且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介质,如土壤、水体、空气等。
同时,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失,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保存样品时,应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和保存条件,以防止PAHs的降解和损失。
提取是前处理技术中的核心步骤。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索氏提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来确定。
提取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条件,以确保PAHs的完全提取和减少杂质的干扰。
接下来是净化步骤,其目的是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含有两个以上芳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然而,由于其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中的不当释放和积累,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必要深入探究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
一、物理方法1.吸附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有机膜吸附、吸附树脂等。
这些材料能有效地吸附多环芳烃分子,并将其从水或空气中去除。
吸附后的材料可以通过热解、溶解或其他方式进行再生和处理。
2.分离技术:采用分离技术可以将多环芳烃与其他物质分离,比如采用蒸馏、萃取、摄谱等方法。
二、化学方法1.氧化降解:通过氧化剂如臭氧、高价铁离子等,氧化降解多环芳烃。
这种方法可以在水和土壤中有效地降解多环芳烃,并转化为无毒的产物。
2.光催化降解:通过紫外光和半导体催化剂,促进多环芳烃的光催化降解。
这种方法可以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进行,无需额外投入能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高温热解:通过高温(600-900℃)和缺氧气氛,将多环芳烃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化合物。
这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在焚烧设施中进行。
4.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多环芳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群来实现。
三、生物修复方法1.鉴定和筛选高效降解菌株:通过从污染土壤或水体中分离出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筛选,得到高效降解菌株。
2.引进外源微生物:根据降解菌株的鉴定结果,在污染区域引入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物。
通过优化环境条件和微生物数量,促进降解菌株的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活性,从而实现多环芳烃的生物修复。
综上所述,处理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环境要求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多环芳烃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以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并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土壤中PAHs的采集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综述

P AHs 分 析 过 程 中比较 重要 的一 步, 硅 胶 层 长, 操 作 相 对 较 复杂 所 以 人 为误 差较 大 , 它 2 纯化 AHs 1 6 种 化合 物 要 连 续 提取 2 4 h , 甚至7 2 h, 温 度也 有 严 在一般提取中, 土壤 中P AHs 提 取 所用 析 法 是 常用 的一 种 方 法。P 在性 质 上存 在 比 较 大 的差 异 , 同 时 要 满 足 格 的控 制 且有 机 溶剂 的 量使 用 较大 , 长时间 的溶 剂 是 没 有 选 择 性 的 , 土壤 比较复杂 ,
c0 , 不 能 回收 。 US E P A在 1 9 9 2 年7 ) 1 颁 3 . 2 气相 色谱 一 质 谱联 用 测定 多环 芳 烃 ( P AHS ) 是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上 大 , F E 提 取 总 石 油 气 相 色 谱 法 的优 点 是 对 多 组 分 样 品 分 苯 环连接在 一起的烃类化合 物, 环 境 中 的 布 了土 壤 和 固体 废 物 中用 S 多环 芳 烃 主要 来 源 于 煤 炭 、 石油 、 木材等。 烃 的标 准 方 法 3 5 6 0 ( 草案) 。 S F E提 取 土 壤 离 能 力 比较 高 且 选 择 性 好 等 , 并且 质 谱 法 多环 芳 烃在 环 境 中无处 不在 , 具 有致 癌 性 、
我 国非 常 重 视 土 壤 多 环 芳 烃 污 染 , 总 结 方 高 、 不破 坏 被 测物 质、 消 耗 容 积 少及 无 污 染 温 度在 3 0 0 ℃以 上时可 以 大幅 度 的 提 高 埘 法 可以 对 我 国的 土壤 研 究起 一定 的帮 助 , 比 等 特点 , 被广 泛使 用 于 固相 萃 取 。
PM2.5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方法

PM2.5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方法1.萃取1.1取二分之一的滤膜,剪碎至250mL平底烧瓶中;1.2每个平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混合溶剂,加入回收率指示物;1.3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超声仪超声20min,超声仪中尽量放些冰块以降温;1.4将超声好的样品用漏斗过滤转移至150ml平底烧瓶中;1.5重复1.3-1.4步骤3遍;1.6转移至平底烧瓶的溶液用旋转蒸发仪旋蒸至1ml左右。
2.净化将溶剂浓缩液加人中性硅胶/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
净化柱为10mm内径层析柱。
图1 装柱示意图2.1装柱:从下到上依次为棉花,1 cm 无水硫酸钠,6 cm中性氧化铝、12 cm中性硅胶(180℃)、1 cm无水硫酸钠,正己烷湿法装柱。
2.2 待装柱后正己烷与柱平切时进样,然后用正己烷清洗平底烧瓶3次并将溶液转移到柱中;2.3. 分别用15mL的正己烷、70mL的二氯甲烷/己烷(体积比为30:70)和30mL的甲醇淋洗出烷烃组分、芳烃部分(包括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等)和非烃组分(主要是含极性化合物),分别用50mL、150mL和50mL鸡心瓶接收。
3.浓缩3.1 将鸡心瓶接收的溶液均用旋转蒸发仪旋蒸至1mL;3.2 氮吹:将鸡心瓶的溶液转移至细胞瓶,用柔和氮气吹至30µL,加入20µL异辛烷,加入内标物。
实验材料一、填料准备(1)脱脂棉、无水硫酸钠、氧化铝、硅胶:用甲醇抽提24小时,再用二氯甲烷抽提48小时,干燥,备用。
(2)无水硫酸钠:经450℃烤4小时后(马弗炉),待用,其中正己烷浸泡湿法装柱。
(3)中性氧化铝:氧化铝(100-200目(AR)分析纯)经250℃连续活化12 小时,干燥器内冷却,边摇边逐滴加3%(W/W)(重量比,氧化铝重量的3%)蒸馏水去活化,摇匀至无板结的颗粒,放置干燥器中隔夜,隔天加入正己烷浸泡。
待用(4)中性硅胶(180℃):硅胶(80-100目(AR))经180℃连续活化12 小时,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边摇边逐滴加入3%(W/W)蒸馏水去活化,摇匀至无板结的颗粒,平衡过夜后加入正己烷(使硅胶完全浸润)放置干燥器中。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现代经济信息382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杨冬雷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摘要:采用质谱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的十六种多环芳烃PAHs。
土壤样品经加压流体萃取(ASE)提取后,再用固相萃取小柱(SPE)净化去除干扰物质后,目标物(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和茚并[1,2,3-c,d]芘依次出峰。
该方法回收率均在67%-104%范围内[1],方法线性良好,测定快速,简单准确,适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测定[2]。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图分类号:X5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382-01多环芳烃是一些矿石、木材、石油等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大多具有致癌性,而苯并[a]芘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其在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使环境中的PAHs 大量的增加。
土壤中PAHs 浓度水平也较高,土壤的污染必然影响到作物的生长,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仪器:Trace 1300型气相色谱仪与Trace ISQ LT 质谱仪联用;AI 1310型自动进样器;TraceFinder 气质联用工作站;DB-5MS 石英毛细色谱柱(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戴安ASE300快速溶剂萃取仪[3];东京理化N1000旋转蒸发仪;Turbo Vap LV 自动浓缩仪;SUPELCO 固相萃取仪。
供试试剂:丙酮(农残级);正己烷(农残级);二氯甲烷(农残级);无水硫酸钠(350℃烘4h,存放于锡箔纸包裹瓶盖的棕色试剂瓶内。
);十六种多环芳烃标准溶液:浓度2000mg/L。
试验用水均为Milli-Q 纯水(18.2MΩ.cm);2.试验方法(1)土壤样品处理。
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马小杰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各地对全国农村土壤质量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展开调查,选择合适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目前主要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方法。
高污染的提取物通常需要使用多种净化方法。
检测多环芳烃的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获得较低的检出限,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能力较好,可排除假阳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性质和限值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液相色谱;快速溶剂萃取;多环芳烃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多环芳烃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且其结构以线性、角状或簇状排列的稠环结构的化合物。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含碳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以及自然界中存储的石油渗漏、某些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多环芳烃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难降解,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各地对全国农村土壤质量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展开调查,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选择和建立合适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多环芳烃的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总结评述。
1 提取方法由于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浓度较低,且基体复杂,容易造成干扰,不可直接测定,通常须经过样品前处理后才可以进行上机分析。
目前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方法。
1.1 索氏提取索氏提取是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利用溶剂将固体较长时间浸润而将目标化合物从待测物质中提取出来。
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磨分散,以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放入提取套管中,然后再索氏提取器中用合适的溶剂开始提取。
经典索氏提取是全球认可的萃取方法,EPA Method 3540和ISO/DIS 13877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多环芳烃,其回收率较高,但需大量有机溶剂,操作繁琐,提取时间较长,一般需16h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汪瑾彦1* 陈大舟2 汤 桦2 冯 洁1 吴 雪2 王 覃3 赵新颖3 李 蕾1**(1.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29)(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13)(3.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 100089 )摘 要 简单论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危害,系统综述国内外分析多环芳烃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快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在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和比较,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测定方法分别进行归纳和对比,并对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土壤 前处理 检测*作者简介:汪瑾彦(1985-),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监测和分析**通讯作者,Email:lilei@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指2个或2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 如萘、蒽、菲等。
PAHs 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目前已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
环境中的PAHs 主要来源于含碳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如石油、木材、垃圾和煤[1]。
PAHs 通过废水的排放,大气沉降,土表迁移,石油泄漏等多种形式进入水体,在我国的许多海洋和河流的沉积物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PAHs ,如黄河、黄浦江和珠江等[2~4]。
PAHs 虽然在土壤中含量极少,但在我国分布广泛且不均衡,尤其是在农业土壤和人口较集中的城市周边土壤中[5~8],由于其低溶解性和憎水性,比较容易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
因此, 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本底调查等方面对PAHs 进行监测显得十分重要。
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关法律来控制PAHs 对环境的危害。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PAHs 列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环保总署(EPA)确定16种PAHs(简称EPA-PAHs)作为优先监测污染物[9]。
我国颁布的环境监测的项目中,也将PAHs 列入其中。
1 样品前处理由于PAHs 在土壤和水体沉积物中存在的形态多种多样,而且土壤和水体沉积物成分复杂,基体干扰较严重,因此,在分析检测土壤和水体沉积物中PAHs 的含量之前,样品前处理步骤十分重要。
目前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PAHs 的前处理方法有微波协助萃取法(MAE)、超声波提取(UE)、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1.1 微波辅助萃取法(MAE)微波辅助萃取是以微波为能量的样品制备方法。
该法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状态,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该法更加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而且有利于萃取热不稳定的物质,有利于被萃取物从基体上解吸,特别适合处理大量样品。
Criado 等[10]在1g 空白土壤中加入总量为25μg 的16种PAHs ,用2~10mL 乙腈,10min 微波萃取。
结果表明,3mL 乙腈时条件最优,微波能量在425W 时信号最强。
Li Xu 等[11]用微波辅助微固相萃取(MAE-μ-SPE)一步萃取净化土壤中的PAHs 。
在一个装有溶剂探测器的微波萃取系统加入1.0g 土样,加入10mL 水,在2min 内温度由室温升至指定水平。
其最佳实验条件是用微波在50℃加热20min ,超声波乙腈洗提5min 。
GC-MS 分析检出限达到0.0017~0.0057ng/g,线性范围可达1~500/1000 ng/g 。
Pinuela 等[12]用25mL 丙酮∶二氯甲烷溶剂(1∶1)萃取海洋中19种PAHs ,萃取温度为110℃,微波炉功率1200W ,萃取10min ,回收率可达47%~102%。
1.2 超声波提取(UE) 超声提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快速的固体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空化现象等效应加速目标物进入萃取溶剂从而缩短萃取时间并节省有机溶剂。
优点是省时、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
该法常用的提取溶剂有二氯甲烷、苯、甲苯、乙腈、环己烷、乙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
Darryl Ricardo Banjoo等[13]用改进的超声波萃取程序测定沉积物中的PAHs,将正己烷∶丙酮为1∶1的混合溶剂,循环4次,每次15min提取干燥的海洋沉积物,回收率超过90%。
此条件与索氏提取相比显示出更好的精确度,更少的萃取时间,更简易的装置和萃取程序。
Pablo Richter等[14]分别用超声波辅助压力溶剂萃取(US-PSE),压力溶剂萃取(PSE)和索氏提取土壤中的PAHs。
结果表明,US-PSE萃取时间比PSE少10min,比索氏提取法少十几小时(20h降至1h),有机溶剂的用量也不到索氏提取法的5%。
Consuelo Sanchez-Brunete等[15]用超声波辅助泥样基体固相分散萃取,可使PAHs回收率增加10%~23%。
Patricia Navarro 等[16]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海洋沉积物中的PAHs,得到45%超声波幅,5mL丙酮萃取2min为最佳条件,并且是在低温常压下操作,溶剂的用量也不到微波萃取的1/3。
1.3 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加速溶剂萃取法又名压力流体萃取(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是一种在提高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用有机溶剂萃取的自动化固体样品前处理方法,温度升高,溶剂穿透力强且表面张力下降,加快分析物从基体解吸进入溶剂;加压使溶剂保持液态,用少量溶剂可快速提取固体样品中的分析物[17]。
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有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回收率效高的优点,并且不必像超声波萃取那样多次清洗。
Nobuyasu Itoh等[18]从沉积物中提取5种目标PAHs菲,荧蒽、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g,h,i)芘,结果表明提取效率:加速溶剂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索氏提取法。
加速溶剂的提取量为索氏提取法的1.2~1.7倍。
但对于13C-PAHs,除13C-苯并(g,h,i)芘外,这3种方法的提取效率比较接近。
Wentao Wang等[19]分别用这3种方法从土壤中提取16种PAHs,结果表明对于较少环的芳烃索氏提取的效率更高,而对于较多环的芳烃,加速溶剂和微波辅助萃取效率更高。
1.4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的性质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既有液体的高密度又有气体的高扩散性,能够渗透到固体内部溶解被测组分,尤其适合固态样品的萃取。
该方法的溶剂消耗量、回收率等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且样品加工方便、快速、易于控制,它既不损坏被测物质,也不损坏土壤或沉积物,并且被提取的污染物高度浓缩,因而也更易销毁[20]。
不足之处是高温高压,仅局限于非极性或低极性的有机物萃取。
无毒、无污染且化学惰性的CO2是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当从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中提取PAHs时,提取效率受流体流率的影响较大,因此主要受到溶解/洗脱步骤的限制;而当从低浓度污染的土壤中提取时,提取效率受流率影响很小,因此受解吸/动力步骤的限制[20]。
V. Librando等[21]用SFE萃取沉积物和土壤中的PAHs,在CO2为50℃,450bar的最佳条件下测得PAHs的加标回收率超过90%。
1.5 固相萃取(SPE)固相萃取是净化和富集相结合的方法。
其原理基本上与液相色谱相仿, 是一个柱色谱分离过程, 被萃取的组分用少量的溶剂洗脱。
它不仅用于除去干扰组分, 净化样品, 还可达到富集、浓缩的作用。
固相萃取所用有机溶剂量少,萃取时间短。
固相萃取吸附剂的性质对富集回收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常用的吸附剂有C8、C18等。
固相萃取缺点是回收率不高, 吸附剂易堵塞孔径。
F. Busetti等[22]将SPE净化程序应用于淤泥的萃取,SPE固定相在9mL乙腈,9mL2-丙醇以及12mL超纯水与2-丙醇溶液在3mL/min流率下活化,并将淤泥中PAHs连续洗提。
结果表明PAHs 回收率达到71%~89%,RSD为7%~12%,对污泥样品的萃取和净化程序通过使用EPA标准物质IRM-104得到确认。
Nobuyasu Itoh[23]等用碱性微波辅助联合固相萃取法提取沉积物中的PAHs,溶剂为1molKOH/甲醇。
在相同的温度时间条件下(150℃,30min),没有KOH存在要比有KOH存在下检测出的浓度低1.3%~37%,可见碱性条件下的萃取更有效。
Natalicio Ferreira Leite等[24]测定河流沉积物中的16种PAHs,只需用锥形瓶,一个振荡器和少量试剂就可完成PAHs的萃取,SPE法用于浓缩和净化萃取物,结果表明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为0.02~11.0 ng/g)和准确性(回收率大于77%)。
12Pinuela等[12]用SPE净化海洋沉积物中19种PAHs 的萃取物,先后各用20mL正己烷活化萃取柱和洗涤吸附剂,最后用25mL甲苯∶正己烷溶剂(1∶3,V∶V)洗提PAHs,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1.6 固相微萃取(SPME)SPME 既可用于液样的预处理, 也可用于固态和气态样品的预处理, 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由于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为一体, 很快便得到广泛地运用, 尤其适用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样品预处理过程中。
SPME不是把待测物全部分离出来, 而是通过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水相之间的平衡分配来达到目的,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不需用溶剂洗脱, 易于实现在线分析直接与气相色谱联用等优点, 缺点是价格较贵, 石英纤维(萃取头)易碎, 聚合物涂层性质不稳定易产生样品携带等。
Ali Reza Ghiasvand等[25]用一种新的冷纤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从沉积物中定量萃取PAHs。
在150℃下预搅拌15min,纤维外涂层温度5℃,150℃下萃取40min(其中荧蒽和芘180min),在含量0.0009~1000ng/g内都能得到线性校正曲线,线性回归系数超过0.99,检出限可达0.3~3pg/g,较过去的冷纤装置在可靠性和适用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改进。
2 样品的检测分析方法16种PAHs化学性质相近,大多数沸点较高,加之土壤样品中PAHs为痕量水平,因此灵敏准确测定土壤中16种特定PAHs很困难。
目前用于PAHs检测的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其中最常用方法是GC/ MS和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