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研究方向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完成)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全英文班 2013年6月22日实验名称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指导老师 姓名吴前进年级11级学号2011301580067成绩一:预习部分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的方法。
2、将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观测管经突然扩大时旋涡区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和水流情况,以及其他各种边界突变情况下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
二、实验原理由于边界形状的急剧改变,水流就会与边界分离出现旋涡以及水流流速分布的改组,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能。
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损失就是水头损失。
边界形状的改变有水流断面的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弯道及管路上安装阀门等。
局部水头损失常用流速水头与与系列的乘积表示。
gvh j 2ζ=式中: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系数ζ是流动形状与边界形状的函数,即ζ= f (Re ,边界形状)。
一般水流Re 数足够大时,可认为系数ζ不再随Re 数而变化,而看作常数。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目前仅有突然扩大可采用理论分析,并可得出足够精确的结果。
其他情况则需要用实验方法测定ζ值。
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可应用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及连续方程联合求解得到如下公式:22112112122222)1(,2)1(,2A Ag v h A Ag v h j j -==-==ζζζζ 式中,A 1和v 1分别为突然扩大上游管段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流速;A 2和v 2分别为突然扩大下游管段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一所示。
二:实验操作部分1: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结论图一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记录管道直径D 和d 。
2、检查各测压管的橡皮管接头是否接紧。
3、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门,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肖志怀

他的成就
•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研究”,获2003年湖 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 (1)“基于多小波与贝叶斯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研究” 2014.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379160,80万元 。 (2)“风电场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 2014.1~2016.12,国家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编号: 20130141130001,40万元。 (3)“基于知识网络的机组远程协同诊断理论与方法”, 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E0704-51077102, 30万元。 (4)“风电场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研究”,2011.12~2013.10,湖北省自 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CDA046,10万元。 (5)“大型泵机组全方位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2013.6~2015.10,国 家“948”项目,项目编号:201321,90万元。 (6)RFD流体输送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 项),2010.10 ~ 2012.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编号: 2008ZX06203-006,50万 (7)“泵站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2011.10 ~ 2012.12, 湖北省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项目编号:HBSLKJHT2011-10,10万元
自我评价
• 受教育经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能动力工 程系,学士 1991年9月~1994年4月,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能动力工 程系,硕士 2000年9月~2004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厂 学院,博士 • 工作经历 1994年4月~1997年4月,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动系, 助 教 1997年4月~2002年12月,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讲师 2002年12月~今,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电气工程学 院,访问学者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水利水电学院2002-2003级研究生3. “教学实践”栏应填:实习内容及名称、时间、人数、周数、学时、负责教师等。
填表时间:年月日填表人:4. 有教学辅助手段要求的:如幻灯(幻)、投影(投)、录象(录)等填在“教室”栏内。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水利水电学院2002-2003级研究生3. “教学实践”栏应填:实习内容及名称、时间、人数、周数、学时、负责教师等。
填表时间:年月日填表人:4. 有教学辅助手段要求的:如幻灯(幻)、投影(投)、录象(录)等填在“教室”栏内。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水利水电学院2002-2003级研究生说明:1. “课类”包括:必修(必)、限选(限)、任选(选)。
2. “职称”栏包括:教授(教)、副教授(副)、讲师(讲)、助教(助),以此类推。
主管院长:3. “教学实践”栏应填:实习内容及名称、时间、人数、周数、学时、负责教师等。
填表时间:年月日填表人:4. 有教学辅助手段要求的:如幻灯(幻)、投影(投)、录象(录)等填在“教室”栏内。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水利水电学院2002-2003级研究生说明:1. “课类”包括:必修(必)、限选(限)、任选(选)。
2. “职称”栏包括:教授(教)、副教授(副)、讲师(讲)、助教(助),以此类推。
主管院长:3. “教学实践”栏应填:实习内容及名称、时间、人数、周数、学时、负责教师等。
填表时间:年月日填表人:4. 有教学辅助手段要求的:如幻灯(幻)、投影(投)、录象(录)等填在“教室”栏内。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计划)表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水利水电学院2002-2003级研究生说明:1. “课类”包括:必修(必)、限选(限)、任选(选)。
2. “职称”栏包括:教授(教)、副教授(副)、讲师(讲)、助教(助),以此类推。
武大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录比统计(报考和录取人数统计)

准备报考武汉大学的同学都比较关注武大历年各学院各专业的的报录比(报考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新祥旭考研搜集整理了武大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和报录比,在此为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对比下武大近几年的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人数: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2014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0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50名)。
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00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6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报名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
另外,我校“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 名(专业不限),“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名。
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2013年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0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00名),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300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7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
另外,我校“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0 名(专业不限),“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名。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武汉大学2012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0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00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3600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4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
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生工作。
“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约70 名(专业不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
“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
对比以上3年的招生计划人数,参考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变化,及推免生人数,武大近年的招生推免生、学硕和专硕的比例基本趋于稳定。
武汉大学水利招生简章

★081521 水信息学 01 数字流域 02 河流仿真理论与方法 03 水管理信息与决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00 水力学或 903 工程水文学 或 924 材料力学 复试笔试科目: 水利水电工程概 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利工程 经济②水工建筑 物
1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1 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工程泥沙 02 流域管理与信息化 03 水沙灾害、防治及模拟理论 04 工程水力学 05 环境及生态水力学
计划招 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00 水力学或 903 工程水文学 或 924 材料力学
145
080103 流体力学 01 工程湍流 02 水工流体力学 03 计算流体力学 04 实验流体力学 05 工业流体力学 06 高速多相流体力学及工程应用 081103 系统工程 01 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02 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 03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系统中的应用 04 决策分析 05 水资源系统工程 06 系统工程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 用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1 现代水文学 02 水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 03 水环境预测与保护 04 水资源经济与能源经济 05 数字流域与“3S”技术应用 06 水利系统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决 策 07 水安全与水务管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00 水力学或 903 工程水文学 或 924 材料力学 复试笔试科目: 水利水电工程概 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利工程 经济②水工建筑 物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02 数学规划 复试笔试科目: 系统工程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利工程 经济②线性代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01 流体力学 复试笔试科目: 水利水电工程概 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 水利水电工程概 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利工程 经济②水工建筑 物
谢平教授简介

谢平,男,1963年10月生,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
历任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文水资源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干旱区水资源联合研究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编委。
谢平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分析与计算、考虑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流域水文模型、气候变化与梯级水电开发的水文水资源效应、无资料地区设计山洪计算、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预测、水库及河流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理论、方法及应用。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等多个科研项目。
谢平教授在水文非一致性研究方面,早期提出了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的分解合成途径,其内容包括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基于跳跃分析、线性趋势分析、降雨-径流关系、非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WHMLUCC模型的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方法等,先后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流域水文模型—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变化环境下区域水资源变异问题研究》3部专著,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较早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在《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Hydrolog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Ecological Modelling》《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Hydrology research》 《水利学报》 《科学通报》 《应用生态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湖泊科学》《水力发电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武汉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武汉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1人)毕文静硕士(7人)田卓灵潘龙崔璨李硕毛慧芳胡晓杨帆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4人)吴鼎铭刘莲莲管成云刘艳子硕士(9人)陈思魏文秀冯大鹏朱婷杨凌星张彦彦刘俊俊刘骏曹琬晨信息管理学院博士(7人)邢文明陈必坤田常清楼雯吕红董克唐义硕士(12人)王迪杨蕾文振兴高慧琴吴荆棘贾茜贾佳李金芮王璐璐唐翔蒋雪瑶田蓉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17人)王敏姚鹏祁毓张标李静刘江日李洪斌李小林王红建曾冉刘会闯田涛代娟张平刘杰唐亮任俊霖硕士(33人)王一竹金晶孙博文关之烨李祎段中元张韦华刘伟马永健施璐敏李睿余巍王保双肖露朱登杨嘉懿唐松唐晶星李蕙李泓锦张琴赵超张诗华赵阳彭意许志慧付鸣叶敏文蔡翊杨家洋郑安琪罗洁郑开元法学院博士(15人)叶金育袁康陈烨韩玉亭张宇庆董金鑫张倩刘京武小川刘猛唐塞潇周围李若瀚周迪宋国涛硕士(30人)高一飞苏琳徐奇赵博虞楚箫熊倪杨心怡韩慧黄雄义胡健生张韵雯底高扬李健宋丁博男刘苏朱文静林遥杨艺雯杨丽娜刘杰崔森苏绍龙马定萍薛丰民潘登张艳青张黎伟白云陈建军张贵周文学院博士(7人)冯樨罗昌繁徐旭张益伟裴萱戴海光张慧佳硕士(10人)陈杰丁雅诵王蕾袁竹李羽丰皮娜赵淑娟邱实冯辰辰孙婉历史学院博士(6人)栗广闫兴潘刘耀吕博刘海波窦磊硕士(5人)冯雅琼申玉苏陈晖刘恒刘霄哲学学院博士(10人)张志强黄燕强胡栋材赵志坚刘秉毅邹啸宇张晓明李攀李强刘依平硕士(4人)卢艺胡学源高光玉邵世恒艺术学系博士(1人)赵雅琴硕士(1人)鲜丽楠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5人)韩俊强黄晓瑞赵斌舒刚赵奕钧硕士(8人)段伟力吴友全杨永磊李玉娇夭凯民刘頲李印慧吴菲教育科学学院博士(1人)周为硕士(2人)雷丽韩小静社会学系博士(1人)宁雯雯硕士(2人)陈民洋朱博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4人)徐春艳李爱军刘近聂继红硕士(4人)王荣戴吉田亚黄从璟WTO学院硕士(1人)陈盼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2人)王才玮吴也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8人)张灿王春勇王绍臣熊林杰范海宁罗鹏翁智峰曹永秀硕士(9人)万灵胡鹏江磊曹芳杨欢郑明雪王佳叶子杜书楷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13人)张豫鹏梁珊唐永波陈济鸿刘智肖仁政卜呈浩郭楷模王亚兰戴志高白思航邹旭明王佳宏硕士(10人)张曦应见见吴文惠宋笑影赵磊李森盛华平罗成志张济熊贵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25人)肖龙强武文博何照林张晓虎黄静李侃高梦孟令奎黄冰方鑫黄志良韩凯张逸王少亭秦四勇陆庆全郭璞张世明王天露尤俊李清华李小水胡慧周川华吴琳硕士(13人)唐山刘冬胡昊泽曾令瑜何小梅周莹金建成洪婷婷彭双李光伟毛利菁熊亚刘小兰生命科学学院博士(25人)韩翰裴勇刚洪伟丁颖雯张胜威陈龙云罗俊王帅王赵玮封晶陈晨颜识涵陈镇尹亚琳林义吴浩明张志刚王曼胡小虎姜黎刘健李尚泽冯平李文江帆硕士(12人)魏进徐文倡刘婷李文娟聂文超王亚林敖亮曲志浩苗蒙汪娇刘姗姗孟彩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12人)李军利吴鹏海虞昌彬马潇雅周克昊侯贺平汤迪勇徐艳红丁福源姜庆虎李宛怡徐晶硕士(12人)王少辰胡盈刘良杰陈梦竹吴静阳周梦杰张苗苗徐爱珍贺法法周伟莉吕效谱余芃飞水利水电学院博士(14人)李天元周研来曾思栋杨云平柴朝晖刘飞黄卫魏红艳谭学志蒋水华薛万云杨建华孙辅庭胡英国硕士(13人)洪兴骏马鸿旭江聪孙伟王志刚邵兵李鑫李琳琳王卓民付山张乐王淑江东奇电气工程学院博士(6人)舒胜文黄涛董飞飞胡元潮唐飞王贺硕士(14人)金淼王亚俊费雯丽宋春丽缪芸毛艳芳张志欧阳庭辉赵一婕邵雅宁肖明杰周雨田贾骏郑景文动力与机械学院博士(4人)刘抗袁波肖振锋付兴伟硕士(9人)李水霞凌杰兰刚王聪贺瑶王如意李思千余翩吕桥城市设计学院博士(1人)苏良兴硕士(6人)龚萍柴利全董维敏王梦姣董成林颜会闾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4人)龚田牛余堃许锋张俊峰硕士(7人)杨芮阳杰陈丹陈平贺慧高许俊李文霞计算机学院博士(11人)江俊君胡金晖周新宇任正伟屈爱平邵飞何鹏聂勇伟黄佳佳李永凯陈亮硕士(16人)栗娟张能余洪江曾佩谢格王樱傅慧程飞曾秋梅贺飞艳王谢兵殷丽逄志强杨慧邱镇龙陈玉玺电子信息学院博士(10人)方亮屠礼芬田应伟易建新沈志奔徐逢秋张宇潘超周清晨张守首硕士(11人)彭红廖紫纤王丹曲金泽熊海亚谢飞李媛许晓航李刘腾雷莉尹晓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8人)董来根郑茂腾吕志勇鲁路平黄荣永张玉香李小凯高贤君硕士(9人)严俊黄润王梦秋寇媛周檬陈茂霖万一曹劲舟鲁宇航测绘学院(含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10人)许闯丁浩郭博峰邓辰龙高攀李盼任晓东张豹郭靖易文婷硕士(11人)傅露左翔龚学文来冰华张伟蒋健君王刘准魏鑫万丽华张栋海金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含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14人)王伦澈刘冲武辰董震翟曦郑杰周磊陈敏曾超孙子恒张云菲王挺谢潇王晓蕾硕士(6人)赵琳朱婷婷赵锐王飒张明达文大为印刷与包装系博士(1人)张方方硕士(2人)黄希妍张义国际软件学院博士(1人)胡书山硕士(7人)邓志华刘源陈其良胡婧刘龙苏泽垚徐恒基础医学院博士(7人)邱振鹏邱立新刘红亚孙小明李立闵加威卢雅静硕士(5人)黄小星屈蒙蒙向莹李莹辉夏双双第一临床学院博士(13人)李汛王徐乐宋佳张静代佳余楠石少波蒋丁胜李明刘韬王磊易欣邓钢硕士(18人)何颖施强宋平段慧楠王松云段启新陶红舒颖乔斌李盛波黄涛戴梦源冯丽芝余婷婷易慧兰黄燕周艳丽马振国第二临床学院博士(11人)张翼邓洲铭辛佳蔚郝赤子应诚诚王晓兵黎四维李胜钟自彪王蕾沈璠硕士(14人)黎黎邓敏王娟徐明谭维军吴江华李弦李淑华李祖华方敏李宗焕王晶晶王霞江山口腔医学院博士(7人)张伟伍妍任建岗刘玲霜杨静文宋凯吴添福硕士(5人)魏凌飞花放常茂琳吴涛刘忠芳公共卫生学院博士(2人)朱洁李春晖硕士(4人)季洁王震坤杨子娟周艳凤药学院博士(7人)张文鹏王宜海朱茫鸿孙耀韩欣张娟陈莹硕士(5人)周高王玉婷田辉谢剑梅陶莉。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介绍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介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成立于1952年11月6日,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走过了50年光辉的历程。
1950年5月,湖南大学水利学科的专业调入武汉大学。
1951年在武汉大学工学院内成立了水利工程系,系主任何之泰,后是余家询。
1952年11月,成立了武汉大学水利学院,院长由武汉大学副教务长张瑞瑾兼任。
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华南工学院等院校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先后调入武汉大学,学生增至1500余人,教师增至160余人。
1954年12月1日,高等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决定,批准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院长张如屏、副院长张瑞瑾。
设有水利土壤改良、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和水道及海港三个本科专业和水利技术建筑与水利土壤改良两个专修科。
设立了水工建筑系、河港工程系和水利改良系。
1955年1月23日举行了武汉水利学院成立典礼大会。
张如屏院长、张瑞瑾副院长及武汉大学李达校长在会上讲话。
至此,以水利土壤改良为重点的工科学院正式诞生。
1955年3月26日,经省高校党委批准,院成立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张如屏、副书记张茀承。
1955年8月,天津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及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专修科调至我院。
我院水道及海港专业调至华东水利学院。
1955年8月,学院招收施工组织及机械化专业研究生8名,天津大学水利土壤改良专业研究生12名转入我院,至此,学院共有研究生20名。
1955年9月3日,苏联水利土壤改良专家卡尔波夫、施工专家叶菲莫夫到院工作,卡尔波夫兼任院长顾问。
1955年10月9日一11日,举行了第一届团员大会,选举产生了院团委。
院团委第一副书记叶裕森、第二副书记吴国栋。
1955年12月4日,院基建工作大规模开始施工,第四、第八教学楼相继开工。
1956年3月18日,学院举行了全国八所高等工科院校施工教学大纲审定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爆破与岩石动力学
78
杨磊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导截流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79
苏凯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压力管道;地下工程
80
张晓元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计算水力学、环境水力学
81
曹生荣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电工程施工模拟与优化
82
刘全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力学与施工导流风险分析
15
赖旭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电站过渡过程
16
卢文波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
岩石爆破开挖相关的岩石动力学问题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及地下工程施工
17
周宜红
男
教授
水利水电施工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系统仿真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关键技术
18
程永光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环境工程
现代水文学
基于生态水文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51
王先甲
男
教授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52
夏军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系统水文学
53
熊立华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54
付湘
女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
55
张利平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气象学
37
黄社华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多相流理论及其应用
计算水力学、计算流体工程及传热
38
陈立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规律
环境泥沙
39
夏军强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模拟理论与方法
河口海岸水沙输移
40
刘士和
男
教授
1、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2、流体力学
工程紊流与流动模拟
高速水流
41
谈广鸣
男
水电站过渡过程
计算流体动力学
19
何金平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大坝安全监控
大坝安全评价
20
杨金忠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务工程及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
地下水资源
21
黄介生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务工程及管理
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
节水灌溉
22
罗金耀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务工程及管理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23
王修贵
男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付小莉
女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生态水力学
115
陈森林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预报、水资源优化配置
116
高仕春
女
副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库调度、水利经济
117
孙昭华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工程泥沙;河流模拟
118
万俊
男
副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库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119
艾学山
男
副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
56
贺昌海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施工导截流与施工水力学
57
申明亮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58
朱传云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爆破
工程爆破
59
舒大强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工程爆破、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60
曾力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病害混凝土修补
61
赖国伟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与复杂地基的应力变形和安全可靠性分析
中国水利史、近现代水政与水法规
33
杨国录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数字模拟
34
张小峰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35
李义天
男
教授
1、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
蓄滞洪区洪水预报及调度
36
曹志先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水力学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
教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口海岸泥沙研究
42
槐文信
男
教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流体力学
环境水动力学、水流信息学
43
赵明登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数值模拟、防洪减灾问题研究
44
余明辉
女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数值模拟、河流动力学及河床演变
45
宋星原
男
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信息学
现代水文预报
103
谢华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泵及泵站工程
104
管光华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105
黄爽
女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106
吴卫民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数值模拟
107
陈大宏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流动可视化、流动数值分析、建筑火灾安全及建筑环境
108
韦直林
男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河流数学模拟、河道演变及整治
120
董前进
男
副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资源系统工程
121
刘德地
男
副教授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模型、水文频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2013年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研究方向
时间:2013-02-21 16:25作者:未知来源:刘嘉梅
序号
姓名
性别
技术
职务
专业
研究方向
备注
1
段亚辉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高坝和地下结构工程设计理论
水利水电设计和施工信息化管理
2
陈胜宏
男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计算仿真
复杂坝基与高边坡稳定
3
何真
女
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73
李俊平
男
教授
岩土工程
矿山岩石力学、声发射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74
刘数华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建筑材料、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工业废渣利用、混凝土耐久型
75
王涛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
76
徐青
女
高工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与岩土工程
77
陈明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坝工材料的力学模型与宏观力学性质研究
62
李民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大坝安全监测
63
吴益民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地下洞室及高边坡加固
64
徐晖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大坝变形监测、精密工程测量
65
高作平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工程结构加固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66
梁文泉
男
副教授
材料学、水工结构工程
水泥基复合材料化学:水工结构
109
杨小亭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水力学、环境水力学
110
齐鄂荣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明渠非恒定流、环境水力学
111
陆晶
女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泥沙
112
杨中华
男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计算水动力学、环境水力学
113
曾玉红
女
副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环境水力学
1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分析与仿真
83
严鹏
男
副教授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岩石动力学
84
李进平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
水电站水力学
85
王博
男
副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86
蔡树英
女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地下水、土壤水盐运动理论,地下水环境
87
洪林
女
教授
水利水电工程
系统工程、水利工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