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化学方程式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能够准确地反映物质的变化和定量关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们准备了本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₂O₂=== 2H₂O + O₂↑B Mg + O₂=== MgO₂C 2Fe + 6HCl === 2FeCl₃+ 3H₂↑D 4P + 5O₂=== 2P₂O₅答案:A解析:B 选项中氧化镁的化学式应为 MgO;C 选项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Cl₂)和氢气;D 选项中反应条件应为点燃。
2、在反应 2A + 3B === 2C + 4D 中,若 A、B、C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8、32、18,则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16B 36C 44D 56答案:B解析:设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则有:(2×28)+(3×32)=(2×18)+(4×x),解得 x = 36。
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2H₂+ O₂=== 2H₂O 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B 每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C 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该方程式表示每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同时也表示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4、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A 3Fe + 2O₂=== Fe₃O₄B Fe + O₂=== FeOC 4Fe + 3O₂=== 2Fe₂O₃D 2Fe + O₂=== 2FeO答案:A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D 选项生成的物质错误,C 选项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
第四章第四节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含答案

4.4化学方程式第四章生命之源--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反应前后()A.各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B.各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C.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D.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3.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
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A.56:32:72B.56:32:232C.168:64:232D.224:96:320 4.根据化学方程式C+O2CO2,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B.参加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5.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6.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B.C.D.7.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mCaO+2SO2+O2═mCaSO4,则m的值是()A.4B.3C.2D.18.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a+b=m+n B.a=2m C.a+2b=2m+n D.n=2b9.现有化学反应:xC2H6+yO2zCO2+wH2O,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2z=x B.3x=2w C.2x=z D.y=2z+w 10.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9g B.11g C.12g D.14g1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9:8:19B.27:32:102C.27:32:80D.27:24:51 12.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铁在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C.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13.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P+O2↑═PO2B.4Fe+3O22Fe2O3C.CH4+2O2CO2+2H2OD.C+2CuO 2Cu+CO214.在2A+3B=C+2D反应中,36g A与5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A.7:1B.7:8C.7:16D.7:3215.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B.6:5C.5:4D.4:5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各种意义。
盐山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书写复习课件 沪教版

物质以 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物质以
或
的形式均
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 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均形一成 稳定 、混合物 的
叫溶溶液液的。特征 :
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 质完全相同。
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 质量、气体压强〕 ,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解度为36g〕〔
〕
练习2、填表 :
序 号
溶液
1
澄清的石灰水
2
3
硫酸锌溶液
4
溶质 溶剂 NaOH H2O 植物油 汽油
练习3、填空 :
①少量CaO放入足量的水中 , 全部溶解后得到
的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
②5.6g铁与100g稀硫酸正好反映。100g稀硫酸
中的溶质是
, 溶剂是
; 完全反映后得到
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是
;
⑶含义 : 〞20℃时 , NaCl溶解度为36克”是指
〔
〕
A、20℃时 , 100克饱和NaCl溶液中含NaCl 36克
B、20℃时 , NaCl在水中溶解36克达到饱和状态
C、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NaCl
D、20℃时 , 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正好饱和
练习 : 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 , 20℃时
, 溶剂是 。
③一定质量的CuO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 ,
充分反映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可
能含有的溶质
。
(四)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是
质量与
质量之比。
2、①有溶知关质道公质溶式量质:分质数量(、溶ω)液=质量溶溶,质液算质质质量量量分×数100%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2.化学方程式不能表明的是()A.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B.反应物、生成物各是哪些物质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密度D.能够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3.下列说法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释:这是物理性质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C.5g水和5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是10g。
解释: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水变成水蒸气。
解释: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4.对于3Fe+2O2Fe3O4的读法错误的是()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三个铁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四氧化三铁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68份质量的铁和64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5.某物质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O、CaB. O、CC. H、CaD.O、C、Ca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 2CO+O2 2 CO2B. 2H2+O22H2OC. 4Al+3O2Al2O3D. 3Fe+2O2Fe3O47.葡萄糖与氧气作用是构成生物呼吸的主要反应:C6H12Ox+6O2=6CO2+6H2O,其中x的数值为( )A.3B.6C.9D.128.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3O22CO2+3H2O,则酒精X的化学式为( )A.CH4OB.C2H5OHC.C4H4D.C6H6O9.(·江苏中考)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
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高温2Fe2O3+8SO2,则X为()A.FeS2B.Fe2S3C.FeSO4D.FeS10.(·甘肃中考)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 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P+O2PO2B.2P+5O2P2O5C.4P+5O2=P2O5D.4P+5O22P2O5二、填空题1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 化学方程式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知3-讲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化学方 程式时应做到:观察分析,选准方法,逐一配平。常 见的配平方法有:
感悟新知
知3-讲
1. 最小公倍数法 (1)首先找出两边化学式中各出现一次的元素,若几种元
素两边都是各出现一次,则选原子个数较多的元素, 求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KMnO4——K2MnO4 + MnO2+O2,可先配平钾原子,最小公倍数是2;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按照“写、配、标”的步骤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误区警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做到: 1.正确书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要配平,且化学计量数写在相应化学式前面,
为最简整数比;
感悟新知
知2-练
3.正确使用“↓”“↑”。对于生成的气体或固体 (溶液中),在“左无”的前提下,才能标“↑”或 “↓”;
(2) 锌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___Z_n_+_H__2S__O_4_=_=__=_=_=_Z__n_S_O__4+_H__2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__2_K_M__n_O__4=__=_=_=_K__2M__n_O__4+__M_n__O_2_+_O_2__↑_______。
4. 反应条件不能漏,不要错,如燃烧时反应条 件一般为“点燃”,加热写成“△”。
感悟新知
知2-练
导引:(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 方程式为C+O2=点=燃==CO2。(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3.限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起先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起先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为测定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只含氧化铜和氧化镁,取1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该样品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4% B.76% C.38% D.7.6%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有单质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4.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13.2g B.17.6g C.15.4g D.11.0g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6.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A.8.4g B.10.0g C.11.7g D.13.6g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W氧气氮气水蒸气前质量/g6810022反应后质量/g X458110A.X的值应为0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D.W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248.在 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将该混合气体 10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气体再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40g B.30g C.10g D.5g9.物质X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10.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11.看懂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是学习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从如图微观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1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襄樊五中】第四章 第3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1课时

第四章卤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课时)第一课时一、本课要点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2.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二、课前思考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算数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是怎样的?有哪些常规解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三、同步训练1.12.6g Na2SO3·xH2O与200mL 0.5mol/L的盐酸,刚好完全反应,则x值为()A.1 B.2 C.7 D.102.10% NaOH溶液10g 与1mol/L H2SO4溶液100mL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A.无色B.红色C.紫色D.蓝色3.要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硫酸,需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是()A.1︰2 B.2︰1 C.1︰1 D. 36.5︰984.向20 mL NaI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4.7g沉淀,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 mol/L B.0.2mol/L C.1 mol/L D.2mol/L5.在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HCl气体的烧瓶慢慢地注满水,则浇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23 mol/L B.0.045 mol/L C.1 mol/L D.无法计算6.将一定量的钠放入24.6g t℃的水中,得到t℃的NaOH的饱和溶液31.2g,则t℃的NaOH的溶解度为()A.48g B.62.5g C.23g D.31g7.使5.6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L气体(标况),这4.48L气体的质量为()A.8.8g B.8.2g C.6.4g D.11g8.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于400℃、263kPa条件下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剩余氟气4.5mol,则该晶体化学式为()A.XeF6B.XeF4C.XeF3D.XeF29.在反应aA+bB === dD+eE中,已知40gA和21gB反应生成28gD,则B、E两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A .d a 1007B .d a 710C .e b 711D .be 117 10. 某元素R 有两种含氧酸,其化学式分别为H x RO y 和H x+1RO y+1,用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酸溶液,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的NaOH 溶液恰好中和生成正盐,所消耗的HxROy 溶液与Hx+1RO y+1溶液的体积比为( )A .x ︰(x+1)B .(x+1)︰xC .y ︰(y+1)D .(y+1)︰y11. 将0.65gZn 加到40mL 1 mol/L 盐酸中,计算:(1)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例题精选】: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可能生成14g氧化镁。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g + 8g = 14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解:2Mg + O2点燃2MgO2×24 326 8由于2246328⨯>,所以氧气过量设6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2Mg + O2点燃2MgO48 32 6g x48 6g32xx4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g + 4g = 10g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镁和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g氧化镁。
例2: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同时会生成g氯化钾。
解析:由此化学方程式可知: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催化剂的概念,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剩余固体应为KCl和MnO2的混合物。
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O2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生成KCl的质量。
根据题意:KClO3的质量为A g,MnO2的质量为B g,KCl的质量= (C-B)g,则O2的质量= A g-(C-B)g = (A+B-C)g。
例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FeS2 + □O2——□Fe2O3 + □SO2(2)□NH3 + □Cl2——□N2 + □NH4Cl解析:(1)用观察法配平(或奇数配偶数法)①找出式子中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应为“O”。
②上述元素的原子在式子两边的总数是一为奇数和一为偶数,将奇数配成偶数。
FeS2 + O2——2Fe2O3 + SO2③再用观察法配平第一使Fe原子数相等:则4FeS2 + O2——2Fe2O3 + SO2第二使S原子数相等:则4FeS2 + O2——2Fe2O3 + 8SO2最后使O原子数相等,即得化学方程式:4 FeS2 + 11 O2 == 2 Fe2O3 + 8 SO2(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观察上式:左边3H,右边4H,H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2,则4NH3 + Cl2——N2 + 3NH4Cl使Cl原子和N原子数分别相等,则4NH3 + 32Cl2——12N2 + 3NH4Cl上式两边各乘以2,使各项系数变为整数,即得化学方程式:8 NH3 + 3 Cl2 == 1 N2 + 6 NH4Cl例4:根据化学方程式:3AB + C2B3 == 2C + 3X试确定X的化学式。
解析:由于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所以上述生成物“X”中应有A原子1个(反应前A原子总数为3,3÷3 = 1),B原子2个(反应前B原子总数为6,6÷3 = 2),即X的化学式应为:AB2。
例5:加热9.48克高锰酸钾,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0.62升(密度1.43克/升),此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解析:在许多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实际分解率很难达到百分之百。
根据题意,加热9.48克高锰酸钾,得到氧气的质量:1.43克/升×0.62升= 0.89克设生成0.89克氧气需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 + MnO2 + O2↑316 32x 0.89克316x 320.89x 8.79==克克 由于8.79克<9.48克,所以高锰酸钾未分解完全。
此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是:KMnO 4、K 2MnO 4和MnO 2三种物质。
例6:高温煅烧石灰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 CaO + CO 2↑若高温煅烧100吨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石灰石(杂质受热不能分解),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解析:化学方程式所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量的关系。
但是在实际生产或实验中,原料和产品一般都含有杂质。
所以必须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不纯物质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本题中的石灰石为不纯物质,需将其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设可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xCaCO 3 高温 CO 2↑ + CaO100 56100吨×(1-5%) x 10095吨=56x解之 x = 53.20吨杂质的质量 = 100吨×5% = 5吨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 = 53.20吨 + 5吨= 58.2吨 答: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58.2吨。
【练习】: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 .①③④B .①④⑤C .①②④D .②③④2、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 ,如果C 的化学式为AB 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 .3AB 2 + B 2 = 2C B .2AB + 2B 2 = 2CC .2AB + B 2 = 2CD .AB 2 + 2B 2 = C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碱式碳酸铜受热B .在空气中加热铜粉C .在空气中加热硫粉D .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4、在化学反应A + B = C + D 中,10克A 与24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克C 。
若有15克A 发生反应,生成D 的质量是A .20克B .25克C .30克D .35克5、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 H O x y 4z 2O x y z 2++-⎛⎝ ⎫⎭⎪点燃 xCO y 2H O 22+ 若1个分子的C x H y O z 与3个O 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2个分子的CO 2和3个分子的H 2O ,则x 、y 、z 值分别为A .2,3,4B .2,6,1C .1,3,2D .1,2,36、有X 2、XY 3两种物质,使12克X 2与足量XY 3反应生成24克XY ,反应方程式为:X 2 + XY 3 == 3XY ,则X 、Y 两元素原子量之比为A .1∶1B .2∶1C .3∶1D .4∶17、将A 、B 、C 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 (其中B 是催化剂),当A 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 为16克。
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 与C 的质量比为A .5∶1B .5∶2C .5∶3D .4∶18、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 .Mg B .Fe C .S D .C9、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A .8克B .12克C .11克D .无法确定10、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克,燃烧后的质量为b克,生成的CO2为c克,水蒸气为d克,则产物共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克。
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Al + □O2 点燃□Al2O3(2)□CH4 + □O2点燃□CO2 + □H2O(3)□Fe + □H2O □Fe3O4 + □H212、现有两瓶大小相同且用玻璃片盖上的无色气体,一瓶为SO2,另一瓶为H2S。
将两瓶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玻璃片(此时两瓶相通),可观察到瓶壁逐渐有淡黄色固体单质和水珠附着。
请回答:(1)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答:。
(2)反应的方程式为:。
13、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竞赛和趣味题】:1、某学生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还未知的物质x。
该学生在科技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制造出了一种新元素X”。
该学生的话是(填“正确”或“错误”),因为。
2、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 O2 == 2CaSO4 + 2CO2(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3)的石灰石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4 85%的粗产品克。
【练习答案】:1、A2、C3、D4、C5、B 提示:x 2y 23==;,则y 6=;用排除法选B ,或列式x y 4z 23+-=,解得z =1。
6、C7、B 提示:A + C B D 由于D 为16克,A 为10克,所以参加反应的C为6克,C 余4克。
B 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 与C 的质量比为:10∶4 = 5∶2。
8、D9、B 提示:生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O 2 8克,因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所以H 2为(20-8)克 = 12克。
同理,生成9克水,则最少需要H 2 1克,那么O 2的质量应为19克。
10、c + d ;c + d + b -a11、(1)4,3,2(2)1,2,1,2(3)3,4,1,412、(1)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扩散),两种分子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
(2)2H 2S + SO 2 == 3S + 2H 2O13、解:反应前:MnO 2的质量为:100克×25% = 25克KClO 3的质量为:100克-25克 = 75克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5克÷30% = 83.3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克-83.3克 = 16.7克 设已分解的KClO 3的质量为x245x 9616.7x 42.6==克克 答:分解的KClO 3的质量为42.6克,制得氧气16.7克。
【竞赛和趣味题答案】:1、错误的;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即化学反应中不会生成新元素。
2、解: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即为计算的依据。
设需含CaCO 3 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生成纯CaSO 4的质量为y 。
2CaCO 2SO O 2CaSO 2CO 2001282720.8x 6.4y 2000.8x 1286.4x 12.51286.4272y y 1332242++=+====÷=克克克克克克克..613685%16 答:(1)12.5克;(2)1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