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常识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秦风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 我戈矛,与子同仇。(统一思想)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 我矛戟,与子偕作!(统一行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 我甲兵,与子偕行!(一起参战)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 “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 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 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 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 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 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 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 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 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 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使用了“兴”的手法 。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
往]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迷。] 姑娘们啊,见着男人不要和他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甩;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1. 《诗经》那可是老厉害了呀!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呢,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就好比咱现在的歌曲集一样,里面啥样的诗都有。
比如《关雎》,那浪漫的爱情描写,哎呀,真让人陶醉啊!2. 《诗经》的内容可丰富啦!有描写爱情的,哇,那情感细腻得哟!像《蒹葭》,不就把那种对心爱之人的追寻写得超好嘛!这就跟咱现在追求梦想一样,执着又动人。
3. 你知道吗,《诗经》里的诗歌形式多样得很呢!有四言的、五言的,变换着来。
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各种节目轮流登场,有趣极了!比如《氓》,长短句结合,多有意思。
4. 《诗经》的创作手法也很独特哦!什么赋比兴,真的很妙呀!就像给诗加上了魔法翅膀。
像《桃夭》,用桃花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多形象啊!5. 咱可别小瞧《诗经》的影响力呀!它对后来的文学影响那叫一个深远。
可以说后面的好多作品都有它的影子,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
想想那些经典作品,不都或多或少有着《诗经》的基因嘛。
6. 《诗经》的语言优美得嘞!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好比《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哇,多经典!这语言魅力,杠杠的。
7. 《诗经》的作者那可都是民间的大才子呀!虽然咱都不知道他们具体是谁,但他们的才华那是没得说了。
这就跟现在的网络高手似的,不露声色却才华横溢。
你说《硕鼠》写得多生动!8. 《诗经》里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呢!多接地气啊。
就像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在里面找到影子。
《七月》不就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嘛。
9. 《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去欣赏它、理解它呀,可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呀!。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的文学知识《诗经》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开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说起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可以专对。
虽多,亦奚认为?”[4]司马迁记录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略贤圣发奋之所为作也。
”[5]因为此后传世的版本中共记录有311首,为了表达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因此改称《诗经》,是因为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由。
《诗经》产生年月《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期间,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生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散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此后产生的。
[6]《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绘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期间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对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月,各家说法不一样: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7]《小雅》产生于西周暮年到东迁此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此后。
《诗经》创作背景周朝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示周是依赖农业而兴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以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期间的社会政治特点。
[9]西周朝替殷商,除了商纣残酷无道,主要与其推行奴隶制经济制度相关。
西周成立此后,为和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利矛盾,和缓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改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改革,自其表而言之,可是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诗经文化常识介绍

诗经文化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
1.《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4.《诗经》收集周代(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间)诗歌305篇。
5.《诗经》起初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才把它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6.《诗经》是孔子收集的。
7.《诗经》六义
内容:风:又称“十五国风”。
内容为各地土风歌谣。
雅:朝廷的正声雅兴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记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8.孔子评价《关雎》:“《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1《诗经》文学常识1、《诗经》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2、《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4、《诗经》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5、《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2《诗经》经典语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1. 《诗经》可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呢!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孕育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
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美妙的诗句是不是让你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画面呀!
2. 你知道《诗经》有好多不同的题材吗?那简直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啊!像描写爱情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哇,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感呀!
3.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厉害啦!像“赋比兴”,就如同绘画中的不同技巧,让诗歌变得超级生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就是用了美妙的比和兴嘛!
4. 哎呀呀,《诗经》里的那些劳动场景描写也很精彩呀!比如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古人劳作的乐趣呢?
5. 嘿,《诗经》的语言多美呀!简洁而又韵味十足,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起来朗朗上口啊!
6. 你想过没有,《诗经》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有多大呀?那简直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让后来者敬仰。
很多诗词都有着《诗经》的影子呢!
7. 《诗经》里的那些感情表达得可真切了呢!有高兴的,有悲伤的。
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面的情感多复杂呀!
8. 哇,《诗经》中的那些民歌多有活力呀!就像欢快的小鸟,“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让人听了就不由得跟着兴奋起来。
9. 《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一直去品味和欣赏的经典啊!。
(完整版)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共()篇。
又被称为是()或(). 2.《诗经》的“六义"指的是 . 3.颂是指的乐歌,包括( )篇, ()篇, ()篇。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5.风是指 ,《氓》选自 .
6.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有篇,小雅有篇。
《采薇》选自。
7.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为赋比兴下过定义,其曰赋者
比者 , ,兴。
8.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第一首伟大的政治抒情长诗的是的。
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被称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的是。
9.“风骚"指的是《诗经》中的和《楚辞》中的。
10。
屈原的代表作有。
(至少四部)
11。
楚辞指。
《楚辞》是指。
12.屈原,名()字()。
“离骚" 之意。
13.《诗经》名句:他山之石,。
言者无罪,。
一日不见,。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14.“儒家六艺”指 ( )、()、(《礼》 )、( )、( )、( ) 。
(《乐》失传。
15.《玉台新咏》,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南朝()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
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
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
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
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
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
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
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
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
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
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
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
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
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
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
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 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
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
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
“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
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
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
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
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
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
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
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
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
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
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
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
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
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