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中驻波效应分析
光刻中驻波效应分析

抗反射膜
衍射效应
曝光剂量
3300 rpm for 30 seconds 200nm,正胶:AZ5206E
光谱的宽度
驻波效应的抑制
抑制驻波效应的方法有 1、采用多波长混合光源进行曝光[3 ] , 这种 工艺虽能明显抑制驻波效应, 但这势必引起 光刻胶过度曝光, 显然不适合亚微米光刻; 2、采用着色光刻胶是另一种方法,即在光刻 胶中添加着色剂(感光机团或吸光剂) 以吸收 反射光, 从而弱化驻波效应及光刻胶多重曝 光现象。但着色剂同样能吸收入射光, 因此 需增加曝光能量, 导致曝光量难以控制。 3、采用ARC (抗反射涂层) 是目前应用较广 泛的工艺, 即在光刻胶上或晶片上涂敷一层 抗反射膜, 分别称作TARC与BARC (图2) , 亦可同时涂敷TARC 与BARC
光刻过程中的驻波效应分析
报告人:谭先华
2010-11-21
驻波效应形成的原因
抗蚀剂在曝光过程中由于其折射率和基 底材料折射率不匹配,在基底表面产生 的反射光和入射光相互干涉而形成驻波。 光强的驻波分布使抗蚀剂内的光敏化合 物(photo active compound,PAC)的浓 度也呈驻波分布,从而使抗蚀剂在显影 后边缘轮廓有一定波效应 1、宽频光谱曝光 2、抗反射涂层 3、后烘工艺 4、厚胶工艺
产生驻波效应 1、单色光曝光 2、增反层(镀金属膜、抛光的多晶硅) 3、不后烘 3、胶厚在1um以下(500nm)
其他的方面 1、曝光剂量适当 2、衍射影响 3、根切效应 4、吸收率低的光刻胶
基本想法 1、正胶500nm 2、反射膜 3、适当的曝光 4、场发射电镜扫描 问题 1、断面观察(场扫电镜)? 2、薄胶获得? 3、衍射效应的影响?(接触光刻) 4、曝光剂量控制。
驻波与共振现象

驻波与共振现象驻波与共振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现象,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驻波和共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驻波的概念和原理1.1 驻波的定义驻波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两个相同频率、振幅相等但传播方向相反的波相叠加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在驻波中,波节和波腹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形成了一种“停波”的状态。
1.2 驻波的形成驻波的形成是由于两个同频率的波在相遇后,发生了叠加干涉。
当两个波的幅度相等、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叠加会形成驻波。
1.3 驻波的特点驻波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波节和波腹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其次,波节和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最后,驻波的振幅是两个叠加波的振幅之和。
二、驻波的应用2.1 音乐乐器中的驻波驻波在音乐乐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弦乐器和管乐器。
在弦乐器中,弦上的驻波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声音;而在管乐器中,气柱内的驻波形成了不同音高的声音。
2.2 光学中的驻波在光学中,驻波常用于构建干涉仪和光栅。
通过激光或其他相干光源形成驻波,可以实现精确的物体测量,提高光学传感器的精确度。
2.3 无线电和通信中的驻波在无线电和通信领域,驻波经常用于天线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调整天线长度,使得天线与电磁波的波长匹配,可以实现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
三、共振的概念和原理3.1 共振的定义共振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物体对外界振动源作用下响应最强的现象。
当外界振动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将会出现共振现象。
3.2 共振的原理共振现象是由于外界振动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能量传递效率最高。
物体由于受到共振效应的影响,产生了明显的响应。
3.3 共振的特点共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共振现象对于外界振动源的频率非常敏感;其二,共振会导致物体的振幅大幅度增加;其三,共振可能导致物体的损坏。
四、共振的应用4.1 机械共振在机械领域,共振常常用于减振和能量传递。
例如,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桥梁固有频率,可以避免车辆行驶时对桥梁的共振响应,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光刻中的驻波效应

光刻中的驻波效应一、概述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路图案转移至硅片上。
驻波效应是光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它会影响图案的分辨率和均匀性,从而对芯片的性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刻中的驻波效应。
二、光刻基础知识1. 光刻胶光刻胶是一种特殊材料,它可以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图案。
在光刻过程中,先将光刻胶涂覆在硅片表面,然后通过掩膜进行曝光和显影,最终得到所需的电路图案。
2. 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主要由曝光机、透镜和掩膜组成。
曝光机产生紫外线,并通过透镜照射到掩膜上,从而形成所需的图案。
3. 曝光剂量曝光剂量指曝光时紫外线照射到掩膜上的能量密度。
曝光剂量越大,所形成的图案就越明显。
三、驻波效应的产生原因在光刻过程中,紫外线照射到掩膜上会形成驻波。
这是由于掩膜和硅片之间的反射和干涉所致。
当紫外线照射到掩膜上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并与下一次照射的光波相遇,从而形成干涉。
如果干涉的相位差为整数倍,则会形成驻波。
四、驻波效应对光刻的影响1. 分辨率驻波效应会降低图案的分辨率。
当驻波存在时,曝光剂量会在不同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图案失真或模糊。
2. 均匀性驻波效应还会影响图案的均匀性。
由于曝光剂量不均匀,图案中不同区域的亮度也会有所不同。
3. CD(Critical Dimension)CD是指电路图案中各个元件(如晶体管)的关键尺寸。
驻波效应可能导致CD变化不均匀,从而影响芯片的性能。
五、减轻驻波效应的方法1. 调整曝光剂量适当调整曝光剂量可以减轻驻波效应。
通常情况下,增加曝光剂量可以减少驻波的影响。
2. 使用偏振掩膜偏振掩膜是一种特殊的掩膜,它可以通过改变光的偏振方向来减轻驻波效应。
3. 使用抗反射涂层(ARC)ARC是一种特殊材料,它可以降低反射率并减轻驻波效应。
在光刻过程中,将ARC涂覆在硅片表面,从而减少反射和干涉。
4. 调整光学系统适当调整光学系统也可以减轻驻波效应。
IC制造中硅片边缘上光刻工艺的波动问题分析参考Word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第一章引言光刻工艺处在整个IC 生产线的核心地位,几乎和其他每个工艺步序都有联系,国此光刻在生产线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主流的微电子制造过程中,光刻是最复杂,昂贵和关键的工艺。
光刻工艺的作用是把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曝光好坏由下面四个参数决定: 分辨率,焦点深度,透镜失真,套刻精度。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分辨率和焦点深度两个参数。
因为这两个参数是光刻成像最关键并且可以控制的两个参数,对于先进工艺,这两个参数一个都不能少,但这两个参数又是呈反比的,增大了一个参数,另一个就一定会变小。
第一节集成电路 (IC )及集成电路制造流程简介所谓的集成电路(IC) ,就是把特定电路所需的各种电子元件及线路缩小并制作在大小仅为1 平方厘米,或更小的面积上的一种电子产品。
因为集成电路大多是由数以万计,大小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观看到的固态电子元件所组合而成,因此我们又习惯称呼它为微电子元件(M ie r o e le c tr o n ie s ) 。
集成电路( 工nt eg r at ed C irc ui t,以下简称为1C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己经极为广泛,己经渗透进工农业生产和国防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应用还在不断的扩张与发展。
集成电路工业已经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工业而成为各国竞相投入的关键产业。
IC 由这样一个发明原形成长为今天现代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近半个世纪来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技术之一。
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可以分为上游 (硅晶圆制造) ,中游(集成电路的制作 ),下游( 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 三个阶段( 见图1一1 )。
允. 翻作从洲多.,心口伪珍. 1 . 1. …k .比 1。
砂玲。
一0 11 目加甲. 目.,!n g o t神护只,燕,. 御于-位侧面子桩人二匆侧、封绍已t 比1习日 1 . 1 即 1 . t. l 五国,l o d .,,盆目洛. 如二山1 润I .T t i飞! I 犷‘夕图1一l 集成电路制造简易流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集成电路制作部分流程非常复杂,工艺流程一般都有几百上千个步骤,从开始流片到可以切割封装动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光刻胶驻波效应

光刻胶驻波效应
(实用版)
目录
1.光刻胶驻波效应的定义
2.光刻胶驻波效应的影响
3.光刻胶驻波效应的解决方法
正文
光刻胶驻波效应是指在光刻过程中,光刻胶表面产生的光波与反射光波之间产生的干涉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光刻胶表面的曝光均匀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刻胶的显影效果和印刷电路板的质量。
光刻胶驻波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光刻胶驻波效应会影响到光刻胶的曝光均匀性。
由于光刻胶表面的光波与反射光波之间产生的干涉,使得光刻胶表面的曝光强度分布不均匀,这将影响到光刻胶的显影效果。
其次,光刻胶驻波效应还会影响到印刷电路板的质量。
由于光刻胶的显影效果受到影响,使得印刷电路板上的线条宽度和间距不一致,这将影响到印刷电路板的性能。
针对光刻胶驻波效应,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光刻胶的配方和工艺,来降低光刻胶的驻波效应。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光刻胶的粘度,来降低光刻胶的反射率,从而减小驻波效应。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光刻机的结构和参数,来减小光刻胶的驻波效应。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光刻机的曝光方式和曝光时间,来减小光刻胶的驻波效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光刻技术,如极紫外光刻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光刻技术,从而消除光刻胶的驻波效应。
第1页共1页。
光路中消除驻波

光路中消除驻波
驻波是指由来自不同方向的波相互干涉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在光
通信系统中,光路中的驻波可能会对数据传输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驻波。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光学器件来消除驻波。
常见的方法是
使用光分路器或光耦合器。
光分路器可以将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
的路径,使得波从不同路径传输,从而消除驻波现象。
光耦合器可以
实现光信号的叠加和分离,对于驻波的消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调整光路的物理结构也是消除驻波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光路的长度和结构,使得反射波与入射波相消干涉,达到消除驻波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采用衰减器或吸收器等元件来吸
收部分波的能量,减少波的反射,从而降低驻波的程度。
此外,采用适当的调制方式和调制深度也可以帮助消除驻波。
在
光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相位调制或频率调制等方式来调制光信号。
通过合理选择调制参数,可以使得驻波在接收端被消除或降低到
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注意保持光路的良好状态,及时进行清
洁和维护。
光路的杂质和污染物会导致光信号的反射和散射,进而引
起驻波的产生。
因此,定期进行光路的清洁和检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合适的光学器件选择、调整光路结构、调制方式
和调制深度的合理设置以及光路的良好维护工作,我们可以有效消除
光路中的驻波现象。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
质量,也可以确保光信号的稳定传输和可靠性。
驻波的名词解释

驻波的名词解释引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科学与技术无处不在,而驻波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驻波进行深入的解释与探讨,探寻其原理、应用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一、驻波的基本概念驻波是指两个相同频率的波在空间中相互叠加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
通常,驻波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传波系统中,是波的反射和干涉效应的结果。
由于波的叠加,形成了节点(波幅为零)和腹部(波幅为最大)等特点。
二、驻波的成因与原理驻波的成因可以通过波的叠加与干涉来进行理解。
当一条波沿一条导致终点反射回来的路径传播时,与被反射回来的波相遇,形成了驻波的节点(波幅为零)和腹部(波幅为最大)。
驻波的原理可以通过谐振来解释。
当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与传播介质的固有特性相匹配时,波在系统中的干涉会形成谐振。
这种谐振使得波的能量在系统内来回传播,并在节点和腹部间相互转换,最终形成驻波。
三、驻波的应用领域1. 音乐领域:驻波对于乐器的声音产生和音调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乐器、弦乐器等都利用驻波来产生特定音调,并通过调节驻波节点位置来调整音高。
2.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驻波可以用来进行天线调谐和匹配。
通过调整驻波节点的位置,可以提高天线和信号源之间的能量传输效率。
3. 光纤通信:驻波理论在光纤通信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光纤的直径和材料,可以实现光在光纤中的驻波传播,提高光纤通信的传输效率。
4. 药物研究与医学:在药物研究中,驻波可以用来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变化,加深我们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
在医学领域,驻波可以应用于体内成像技术,如超声波成像和磁共振成像,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四、驻波的重要意义驻波作为一种波动现象,对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和能量传播规律,还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来控制和利用波的特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观察到驻波现象。
精选半导体制造工艺05光刻下

X射线图形曝光的几何效应
离子束图形曝光
离子束图形曝光比光学、X射线与电子束图形曝光技术有更高的分辨率,因为离子有较高的质量而且比电子有较小的散射。最主要的应用为修补光学图形曝光用的掩模版。下图为60keV的50个氢离子注入PMMA及不同衬底中的电脑模拟轨迹。
不同图形曝光方法的比较
先前讨论的图形曝光方法,都有100nm的或更好分辨率。每种都有其限制:光学法的衍射现象、电子束的邻近效应、X射线的掩模版制作复杂、EUV的掩模版空片的制作困难、离子束的随机空间电荷效应。对于IC的制造,多层掩模版是必需的,然而,所有的掩模版层并不需要都用相同的图形曝光方法。采用混合与配合的方法,可利用每一种图形曝光工艺的优点来改善分辨率与提供产率。根据半导体工业协会的设想,IC制作技术将在2010年时会达到50nm。对于每一代新技术,由于要求更小的特征尺寸与更严格的套准容差,图形曝光技术更成为推动半导体工业的关键性技术。
前烘:10~30 min,90~100 C
热板
去除光刻胶中的溶剂,改善胶与衬底的粘附性,增加抗蚀性,防止显影时浮胶和钻蚀。
硅片对准,曝光
每个视场对准曝光强度150 mJ/cm2
曝光后烘烤(PEB):10 min,100 C
显影:30~60 s
浸泡显影或喷雾显影干法显影
坚膜:10~30 min,100~140 C
去除残余溶剂、显影时胶膜所吸收的显影液和残留水分,改善光刻胶的粘附性和抗蚀能力
显影检查:缺陷、玷污、关键尺寸、对准精度等,不合格则去胶返工。
Stepper & Scan System
Canon FPA-4000ES1: 248 nm, 8”wafer×80/hr, field view: 25 mm×33 mm, alignment: 70 nm, NA: 0.63, OA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反射膜
衍射效应
曝光剂量
3300 rpm for 30 seconds 200nm,正胶:AZ5206E
光谱的宽度
驻波效应的抑制
抑制驻波效应的方法有 1、采用多波长混合光源进行曝光[3 ] , 这种 工艺虽能明显抑制驻波效应, 但这势必引起 光刻胶过度曝光, 显然不适合亚微米光刻; 2、采用着色光刻胶是另一种方法,即在光刻 胶中添加着色剂(感光机团或吸光剂) 以吸收 反射光, 从而弱化驻波效应及光刻胶多重曝 光现象。但着色剂同样能吸收入射光, 因此 需增加曝光能量, 导致曝光量难以控制。 3、采用ARC (抗反射涂层) 是目前应用较广 泛的工艺, 即在光刻胶上或晶片上涂敷一层 抗反射膜, 分别称作TARC与BARC (图2) , 亦可同时涂敷TARC 与BARC
用驻波效应做结构
消除驻波效应 1、宽频光谱曝光 2、抗反射涂层 3、后烘工艺 4、厚胶工艺
产生驻波效应 1、单色光曝光 2、增反层(镀金属膜、抛光的多晶硅) 3、不后烘 3、胶厚在1um以下(500nm)
其他的方面 1、曝光剂量适当 2、衍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 3、根切效应 4、吸收率低的光刻胶
基本想法 1、正胶500nm 2、反射膜 3、适当的曝光 4、场发射电镜扫描 问题 1、断面观察(场扫电镜)? 2、薄胶获得? 3、衍射效应的影响?(接触光刻) 4、曝光剂量控制。
光刻过程中的驻波效应分析
报告人:谭先华
2010-11-21
驻波效应形成的原因
抗蚀剂在曝光过程中由于其折射率和基 底材料折射率不匹配,在基底表面产生 的反射光和入射光相互干涉而形成驻波。 光强的驻波分布使抗蚀剂内的光敏化合 物(photo active compound,PAC)的浓 度也呈驻波分布,从而使抗蚀剂在显影 后边缘轮廓有一定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