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共56张PPT)

01.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 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1)承认历史的真相(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
(2)承认曾经的错误(中国古代忽视海权;明清闭关锁国; 国民大革命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左倾错误;建国以
来左倾错误;计划经济弊端;世界大战灾难;欧美工业化
存在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新文化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 否定)
核心素养
交流 分享 助力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 内涵 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 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仔细阅读近年的高考试 题,体现出的命题主旨仍是唯物史观。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 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间的相互关联 ; 目标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 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 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 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交流 分享 助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
03 、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 的问题。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2)民主化、法治化。
部编版(2024年新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核心素养精品课件)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 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新课导入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出现的 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主要在今河南中西 部、山西南部一带。
(3)考古印证:
“二里头遗址”
知识链接
夏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这个位于中国河南省 偃师市境内的村落,不仅是中国最 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上的璀璨明珠。其历史可追溯 至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都城的所 在地。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 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文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程度 和文明水平。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也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禹
启
《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
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
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
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视频: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统治概况
(1)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区城:
(3)巩固:增强军力,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加强对奴 隶和平民的控制。
视频:盘庚迁殷
知识链接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 遗址,自1928年开始发掘以来,这里出土 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 物,对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更是 填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空白,成为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新课导入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出现的 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主要在今河南中西 部、山西南部一带。
(3)考古印证:
“二里头遗址”
知识链接
夏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这个位于中国河南省 偃师市境内的村落,不仅是中国最 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上的璀璨明珠。其历史可追溯 至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都城的所 在地。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 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文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程度 和文明水平。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也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禹
启
《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
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
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
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视频: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统治概况
(1)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区城:
(3)巩固:增强军力,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加强对奴 隶和平民的控制。
视频:盘庚迁殷
知识链接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 遗址,自1928年开始发掘以来,这里出土 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 物,对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更是 填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空白,成为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PPT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征求意见稿
38
(1)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 明确该专题所涉及 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在此基础上,概括 和确定该专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并 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 决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 内 容进行整合。 例如,必修课程中“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学 习专题,史事的范围是解放战争的进程,关键问题一是国 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两个问 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与家国 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征求意见稿
19
二、关键环节在于实践落实
(核心素养)指向于未来挑战、社会与 个体发展需求,关键环节则在于实践落实。
——林崇德
1、课堂渗透
2、试题体现
3、课题研究
20
1、课堂渗透: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的 具体执行过程,课堂是核心素养落 实到课程中最为微观、具体的层面, 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培养出 所需要人才的重要环节。
29
不仅仅实证
30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 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 度、能力与方法。
•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 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 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 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 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 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5
判断是否将“知识教育”转化 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判断 标准: 历史教育道德化
38
(1)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 明确该专题所涉及 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在此基础上,概括 和确定该专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并 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 决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 内 容进行整合。 例如,必修课程中“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学 习专题,史事的范围是解放战争的进程,关键问题一是国 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两个问 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与家国 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征求意见稿
19
二、关键环节在于实践落实
(核心素养)指向于未来挑战、社会与 个体发展需求,关键环节则在于实践落实。
——林崇德
1、课堂渗透
2、试题体现
3、课题研究
20
1、课堂渗透: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的 具体执行过程,课堂是核心素养落 实到课程中最为微观、具体的层面, 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培养出 所需要人才的重要环节。
29
不仅仅实证
30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 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 度、能力与方法。
•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 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 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 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 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 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5
判断是否将“知识教育”转化 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判断 标准: 历史教育道德化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共22张ppt)

地图解读类
----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明确问题
2、描信息:提示语、图名图例、图中标志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性事物。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
些变化。(4分)
3、定时空,看异同
(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1.0
0.9
32.6
问题: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数字尺度正确,描述现象+原因
1854
89.4
6.6
11.6 85.3 数字尺度错误,现象未描述,有原因解释
1864
165.3
10.4
25.3
Hale Waihona Puke 142.7数字尺度错误,想象描述正确,无原因解释
1874
173.4
---高考命题人刘芃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8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6
17
18
19
(1) (2)(1)(2) (3) (1)(2)
得分率 55% 21% 70% 33% 41% 55% 62% 20%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基础 时空
知识 能力 素养
时空观念
概括
基础 识记
比较
问题 解读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历史核心素养解读ppt课件

基本原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形态)规律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注意: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的;矛盾的;发展的 等
ppt课件
5
素养2 时空观念: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 所必备的重要观念。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 水平3 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
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 水平4 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主要的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202126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ppt课件
16
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 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 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 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 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 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 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 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ppt课件
5
素养2 时空观念: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 所必备的重要观念。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 水平3 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
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 水平4 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主要的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202126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ppt课件
16
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 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 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 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 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 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 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 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 ppt课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唯物史观对史事
对 历 史 进 行 认 识
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考察
史事的推理论证必须 依据可靠的史料
历史叙述是对过去的 解释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建落 构实 正立 确德 的树 历人 史的 认任 识务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 着价值判断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从表现形态来讲,高于三维目标,是个 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而不确定 的情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 现实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二)、什么是学科核心素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具体体现,是核心 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核心素养 的提炼和抽象,是学科素养的总括和综合。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 养
传统历史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教师往往纠 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和难度(内 容的深和浅),虽然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 烂熟于心,但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 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 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 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1.学科性 2.科学性 3.教育性 4.人本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 内涵清晰,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 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03 促进个人发展
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 学生建立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为历
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历史考察、博物馆参观等实 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实践 能力,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通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打下基础。
注重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典型的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 物和文化的价值内涵,提高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
开展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
通过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增强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能力。
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思维性、人文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0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等。
02 培养正确历史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详细描述
时空观念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以及这 些时间和空间对事件的影响。它要求学习者将历史事件 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中,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互关 系,并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
总结词
培养时空观念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利用时间轴、地图和多媒体资源等工具,进行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和比较 分析。
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 学生建立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为历
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历史考察、博物馆参观等实 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实践 能力,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通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打下基础。
注重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典型的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 物和文化的价值内涵,提高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
开展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
通过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增强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能力。
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思维性、人文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0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等。
02 培养正确历史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详细描述
时空观念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以及这 些时间和空间对事件的影响。它要求学习者将历史事件 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中,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互关 系,并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
总结词
培养时空观念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利用时间轴、地图和多媒体资源等工具,进行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和比较 分析。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5edc77c77da26924c5b067.png)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 书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 约、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 农书、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 谣、小说),等等。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 二手史料、传抄史料。
中国古代史的代表: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主要参照记录时间(距离事 件本身)或记录者(亲身经历、同时期)或现有史料保存情况 (存留最早)。
“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 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 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如何看待官方史料与私家史料?
“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典章、述文献,不可废也。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腴 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中的应用》
素养 水平
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 水平1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
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
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水平2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
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
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
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
质 2021/3/7
CHENLI
6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
D.唯物史观
2021/3/7
CHENLI
11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 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 表达方式。2021/3/7CHENI3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021/3/7
CHENLI
4
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20经21/3济/7 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CHENLI
CHENLI
12
二、时空观念
常见纪年方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赵惠文王十六年); •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 •干支纪年(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公元纪年: 公元前、公元后; 早期/初期(前30年)、中期(中间50年)、晚期(后20年) 前半期(前50年)、后半期(后50年) •民国纪年: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n年(1911+n)
历史素养
2021/3/7
CHENLI
1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2021/3/7
CHENLI
2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13年·全国Ⅱ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
A
5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
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
‘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2021/3/7
CHENLI
14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 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 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 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 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 现实的重要性。
2021/3/7
CHENLI
13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
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021/3/7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
C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021/3/7
CHENLI
9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C
D.20建21/3立/7 了工农联盟政权
CHENLI
7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
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
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2021/3/7
CHENLI
10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 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 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 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 者的( )
2021/3/7
CHENLI
8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 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 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 主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共和国。”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