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填筑技术交底大全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堤防填筑工程是指为了保护沿岸地区免受水灾侵袭,采取填筑土石材料的方式,建造起一道具有防洪、防涝功能的人工障碍物。
本工程技术交底旨在详细介绍堤防填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工程准备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a. 确定堤防填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填筑高度、填筑材料等;b. 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期等;c.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d. 检查施工现场的地基条件,确保施工安全;e. 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2. 施工现场的布置:a.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区域的范围,并进行测量和标示;b. 搭建必要的施工临时设施,如围挡、工棚等;c. 设置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工艺1. 土石料的运输和储存:a. 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如卡车、挖掘机等,将土石料从采石场或堆场运至施工现场;b. 在施工现场设置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场所,确保堆放平稳、安全可靠。
2. 土石料的填筑:a. 根据设计要求,将土石料均匀地填筑到堤防填筑区域内;b. 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石料的平整和夯实,确保填筑层的稳定性;c. 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后进行夯实,确保填筑质量。
3. 堤防的护面施工:a.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护面材料,如混凝土、砖石等;b. 进行护面材料的浇筑或砌筑,确保护面的平整和牢固。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a. 定期对土石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b. 在填筑过程中,进行夯实度的检测,确保填筑层的夯实程度符合要求;c. 对护面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护面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完工验收:a. 完成填筑工程后,进行整体验收,检查填筑层的平整度、夯实程度和护面的质量等;b. 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如地基承载力试验、护面强度试验等,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的安全:a.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b. 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如围挡、警示线等;c.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008-大坝填筑技术交底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以往施工经验和施工定额,本工程大坝需用土石方机械配 置如下:
⑴推土机:拟配置88kw推土机1台。
⑵挖掘机:拟配置1.0m3反铲挖掘机4台。
⑶振动碾:拟配置18t自行式振动碾2台。
⑷小型手扶式振动碾:拟配置1台。
⑸自卸汽车:拟配置15〜20t双桥自卸汽车10台。
二、大坝填筑分期
环(2A)
■Emm
堆石区(3B)
I
dEI ®
卜游堆filx <3C)
、
"・
• I
V附
枝显(ia)
QI
242978
JIL
153273
v«*.cc
000909P& CWDODO«O0r<
O22D .(EDO。。•”'•巴艸叫.吧护Wຫໍສະໝຸດ K(1<tw
本期大坝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填筑435m以下河床部位,工程量73965n3,计 划从2013年11月11日开始施工,在2013年12月底前填筑完成。
II期坝体填筑先进行大坝中部以下部位的填筑,填筑435m〜464m高程之间的坝体
大坝坝体结构及分区图
填筑分期
图例:A5966
填筑分期工程量
卜、、过(3A)
(2)制定作业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式、顺序和安全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3)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4)做好大坝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5)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 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6)由于现场施工地形为山沟道路为高边坡,在施工前应在复杂危险地域进行标注, 以防人员、机械等发生安全事故。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一、项目背景本次工程是为了加固和保护沿岸地区的堤防,以防止洪水、海潮和波浪对周边地区的侵蚀和破坏。
本工程将采用填筑的方式对堤防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二、工程目标1. 加固和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全。
2. 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减少因波浪和海潮引起的侵蚀。
3. 保护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工程内容1. 堤防填筑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填筑材料,如砂土、石块等,以确保填筑后的堤防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2. 填筑层厚度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填筑层的厚度,以确保填筑后的堤防能够承受预期的水压和波浪冲击。
3. 填筑工艺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填筑工艺,如挖掘填筑法、挤浆法等,以确保填筑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4. 填筑过程的监控:对填筑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填筑层厚度、填筑材料的密实度等,以确保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 填筑后的巩固措施:填筑完成后,采取相应的巩固措施,如种植草坪、建设护岸等,以进一步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四、工程步骤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队伍组建等。
2. 堤防清理:清理堤防上的杂草、垃圾等,为填筑工作做好准备。
3. 堤防加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填筑工作,包括选择填筑材料、确定填筑层厚度、选择填筑工艺等。
4. 施工监控:对填筑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填筑质量和效率。
5. 巩固措施:填筑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巩固措施,如种植草坪、建设护岸等。
6. 工程验收:对填筑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工程安全与环保措施1. 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环保措施: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包括填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等,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1. 工程进度:根据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安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坝体填筑交底内容

交底内容:
1、土方开挖
(1)清表
渠道开挖前先进行清表,并将清表土运到指定地区堆放(弃土场),待报检合格后
方可进行渠道开挖。
(2)放样
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对渠道开挖线进行测量放样,经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土方填筑
(1)清表碾压
对建基面进行清表、整平、碾压,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铺料。
建基面要求检测压实度大于0.90方可进行渠堤填筑。
(2)放样
铺料前由测量人员对渠堤测量放线并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3)铺料
砂砾土石料宜用进占法卸料,用推土机或人工铺至规定部位,应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50cm)。
堤体填筑应分层进行,虚铺厚度为35cm,待碾压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料铺筑。
(4)碾压
碾压时,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
控制行车速度2~3km/h。
前进、后退算两遍,要求碾压遍为5~6遍。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用打夯机夯实,
3、注意事项
(1)基础清理必须按设计进行,清理合格后才能开始填筑。
(2)开挖、填筑、碾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执行。
(3)按时保养,维修施工机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确保施工安全。
(4)工程施工必须服从防汛,要组织好抢险队伍,确保防潮安全。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堤防填筑工程是指通过填筑土石材料,形成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堤坝,以防止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的水流侵蚀和泛滥,保护周边土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
本次工程旨在对堤防填筑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步骤、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交底,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工程要求1. 填筑材料:填筑材料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2. 填筑层厚度:填筑层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确保填筑体的稳定性。
3. 填筑坡度:填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填筑体的稳定和排水效果。
4. 填筑高度:填筑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确保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填筑密度:填筑材料的密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以确保填筑体的稳定性。
6. 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a.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区域,并清理现场,清除障碍物。
b. 检查填筑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符合要求。
c.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
2. 填筑层分层:a. 根据设计要求,将填筑层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填筑材料的厚度和类型应符合规定。
b. 每层填筑材料应均匀铺设,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
3. 填筑体整体压实:a. 在填筑层完成后,使用压路机对填筑体进行整体压实,确保填筑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b. 压实时应注意避免对堤坝造成过度振动和破坏。
4. 坡面修整:a. 在填筑体压实完成后,对填筑坡面进行修整,确保坡面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b. 修整时应注意避免对填筑体造成损坏和塌方。
5. 排水系统建设:a. 根据设计要求,建设排水系统,确保填筑体的排水畅通。
b. 排水系统应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施,并保证其功能正常。
四、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周边人员注意安全。
2. 施工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堤防填筑工程是指为了防止水体溢出、泛滥,保护周边土地安全而进行的填筑工程。
本工程的填筑对象为某某河流段的左岸堤防,总长度约为XXX米,填筑高度为XXX米。
二、工程要求1. 填筑材料:填筑材料主要采用砂土和黏土,其物理性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砂土应具有一定的粘聚性和抗冲刷能力,黏土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抗渗性。
2. 填筑方法:采用人工填筑的方式进行,填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填筑面的平整度和坡度,确保填筑体的稳定性。
3. 填筑层厚度:填筑层厚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一般为XXX米。
4. 坝顶宽度:坝顶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XXX米,以保证堤防的稳定性和通行安全。
5. 施工周期: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条件,预计本工程的施工周期为XXX天。
三、施工流程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场地、清理场地杂物、搭建施工临时设施等。
2. 土地平整:对填筑区域进行土地平整,清除杂草、石块等障碍物。
3. 基础处理:对填筑区域的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挖掘、回填、夯实等工作,确保填筑层的稳定性。
4. 填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将砂土和黏土等填筑材料运输至工地,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放。
5. 填筑工作: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人工填筑的方式进行,注意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厚度控制。
6. 坝顶处理:在填筑完成后,对坝顶进行整平和夯实,保证坝顶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7. 后期整理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貌,清除施工废料和杂物,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2. 施工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施工期间应严禁吸烟、明火作业,禁止乱堆乱放材料,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4.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交通安全,设立交通指示牌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通行安全。
5. 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
五、质量控制1. 填筑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填筑层的质量。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标题: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引言概述:堤防填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堤防填筑工程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技术要点,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工程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
一、工程概况交底1.1 确定工程范围:明确堤防填筑的起止点、长度、高度等基本信息。
1.2 工程背景介绍:交底工程的背景及重要性,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的意义。
1.3 施工方案讨论:与相关人员讨论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期安排等。
二、技术要求交底2.1 土方开挖要求:明确开挖土方的深度、坡度、坡高等技术要求。
2.2 压实要求:确定填筑土方的压实方法、压实次数和压实密度等要求。
2.3 防渗措施:交底堤防填筑工程中的防渗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三、材料使用交底3.1 填土材料要求:介绍填土材料的种类、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
3.2 防渗材料使用:说明防渗材料的选用原则、施工方法及使用效果。
3.3 配料比例:确定填土和防渗材料的配比,保证工程质量。
四、施工工艺交底4.1 施工过程控制: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确保施工质量。
4.2 安全防护要求:交底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要求,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4.3 环境保护措施:介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验收标准交底5.1 施工验收标准:明确堤防填筑工程的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2 验收流程:交底堤防填筑工程验收的流程和步骤,保证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质量保证期:确定堤防填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期,及时处理工程中浮现的问题。
结语:通过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要求,准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交底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重视并认真执行。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

堤防填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堤防填筑工程是指为了防止水体侵蚀和洪水灾害,通过填筑土石材料构筑起来的一种防护性工程。
本次工程旨在对堤防填筑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交底,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二、工程要求1. 填筑材料:本工程所使用的填筑材料主要包括砂土、黏土和石块。
填筑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2. 填筑层厚度: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填筑层的厚度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填筑坡度:填筑工程的坡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填筑体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4. 填筑工艺:填筑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土方开挖、土方运输、填筑、压实等工艺环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排水和防止水体渗透。
5. 填筑质量控制:对于填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测,包括填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填筑层厚度的测量、填筑坡度的检查等。
三、施工流程1. 前期准备:包括确定施工范围、清理施工场地、搭建施工临时设施等。
2.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保证填筑层的厚度和坡度的控制。
3. 填筑材料运输:将填筑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4. 填筑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筑施工,控制填筑层的厚度和坡度,保证填筑体的稳定性。
5. 压实工艺:对填筑层进行适当的压实处理,确保填筑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6. 管道布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水管道的布置,确保填筑体的排水性能。
7. 完工验收:对填筑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坡面滑坡和塌方等事故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杜绝垃圾和杂物堆放,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质量验收标准1. 填筑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砂土、黏土和石块的含水率、颗粒分布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坝填筑技术交底1 坝体填筑方案规划1.1 坝体填筑施工时段施工时段:至2014年1月底(汛前),坝体全断面需上升到621m脱险高程以上;目标:填筑至702m高程。
1.2 填筑料源规划大坝所有填筑材料均为从石料场开采。
其中反滤料,垫层料由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
1.3 坝体填筑施工布置1.3.1 坝体填筑上坝道路根据施工总布置,坝体填筑上坝道路有4条。
⑴坝体710m高程以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右岸1#、3#施工道路。
⑵坝体710m~730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右岸上坝公路及5#施工道路。
⑶坝体730m~745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左岸上坝公路及2#施工道路。
⑷坝体745m~764m高程的填筑料上坝,利用下游左岸上坝公路及4#施工道路。
坝体填筑上坝道路的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布置”。
1.3.2 坝临时道路⑴由于坝体填筑各施工道路上坝高程相差较大,因此,必须在两条相邻施工道路上坝高程之间的坝体设置“之”字形斜坡道连接,以满足填筑料运输车辆到达填筑面的要求。
⑵坝斜坡道路主要设置在堆石区,按纵坡10~12%,路面宽度不小于8m,斜坡道的边坡不陡于1:1.3。
⑶斜坡道处的堆石料应符合所在区的坝料要求,侧面未压实的堆石随坝体填筑上升找平过程中挖除,并与后填筑的堆石体一并压实成整体。
⑷随着坝体填筑面的升高,进入坝体填筑的施工道路由低高程的上坝道路转至上一高程道路后,与低高程道路连通的坝体斜坡道随即回补填筑。
1.3.4 施工设备选型⑴填筑料挖装设备本工程开挖利用料和料场开采的填筑料挖装均以1.6m3的液压反铲为主,辅助用3.0m3轮式装载机挖装。
⑵填筑料运输设备堆石料、砂砾石料、过渡料、护坡区3D料、下游堆石棱体(3E)料等,均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反滤料、垫层料采用25t自卸汽车运输。
⑶坝面平料设备填筑时主要采用T220推土机进行平料,辅助用1.0m3液压反铲配合人工平料。
⑷坝面主要碾压设备垫层料、过渡料及堆石料主要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
1.2 坝体填筑施工根据坝体标准剖面,坝体填筑分八大填筑区,以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粉土铺盖(1A)、回填石渣(1B)、垫层区(2A)、过渡区(3A)、主堆石区(3B)、次堆石区(3C)、堆石棱体区(3E)、干砌石护坡区(3D)。
下游坝坡采用灰岩料堆砌,人工修整平顺,上游采用砂浆固坡。
1.2.1 坝体填筑施工准备1.2.1.1 坝基处理坝基基础处理包括基础缺陷清理与断层、夹层的开挖及处理。
⑴基础缺陷清理:基础开挖后,应清理岩面上的松动岩块及清除有碍物。
⑵断层、夹层的开挖及处理:断层和夹层尽可能采用人工撬挖处理,局部需放炮开挖时,采用小炮爆破,减少对开挖线以外保留岩体的影响和扰动,坑槽清除浮渣、充填物渣至设计规定的深度。
⑶溶洞、勘探洞采用混凝土回填,勘探孔采用砂浆回填。
大坝岸坡溶蚀系统,采用回填混凝土施工,出口部位设置排水管将水引出坝外,勘探洞清理干净后,按规要求进行回填。
1.3.1.2 边坡保护和不稳定岩体的处理⑴两岸坝肩及趾板开挖边坡上危岩体、悬空弧石等,影响大坝、趾板边坡施工安全,分别采用挖除、锚杆、喷护等措施及时处理。
⑵坝体岸坡如遇高度大于2m的陡坎,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将岸坡削成不陡于1∶0.3的坡,或回填混凝土,具体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
1.3.1.3 坝基验收⑴坝体填筑开始前,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对坝基清理、基础缺陷处理和岸坡修整等项目进行严格检查。
⑵自检合格后向监理人报送请验资料,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核查,并按监理指示及时处理核查出的问题,直至监理验收合格为止。
⑶坝基经监理签证验收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并对地形测量、地质测绘资料进行复核。
1.3.2 坝体各区填筑顺序坝体各主要填筑区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施工,即堆石区→过渡区→垫层区。
按照一层堆石料(层厚800mm),一层过渡料(层厚400mm),一层垫层料(层厚400mm),又一层过渡料(层厚400mm),又一层垫层料(层厚400mm)填筑次序,逐步上升。
每填筑一层堆石区、过渡区和垫层区填筑两层。
⑴各区在填筑前按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并采用埋设控制桩、洒石灰画线等方式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各区应严格分料填筑。
⑵各分区铺料时应尽可能沿坝轴线方向进行。
填筑碾压后各区填筑料侵占相邻区域的允许公差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规定执行。
⑶坝体Ⅰ期填筑初期,先填筑下游的堆石区,上游侧靠趾板部位预留出50m宽的条带区域,待趾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具备填筑条件时,再进行该区域的填筑。
⑷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后,完成同层的砂浆翻模固坡施工。
⑸采取全断面上升填筑时,各填筑区高差应控制在1~2层次间,高块区与低块区之间按 1:1.4~1:1.5的坡比修坡,相邻两区接坡填筑时应将高块区接坡面1~2m厚的填筑料用液压反铲扒至低块区与低块区填筑料一同平料碾压。
1.3.3 填筑施工工艺程序⑴为保证填筑施工各工序同时在坝面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坝面填筑施工划分为若干个填筑单元进行,面积大小根据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以及填筑料的种类而定,一般控制在1000m2~4000m2。
⑵各填筑单元之间采取工序流水作业方法施工,即:第一个单元在卸料、铺料、平料时,第二个单元进行洒水碾压,第三个单元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如此循环往复填筑。
1.3.4 堆石区填筑堆石区分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堆石棱体区。
主堆石区是面板堆石坝的主体,是承受荷载的主要支撑体,选用具有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且具有较好透水性和耐久性的石料填筑。
次堆石区承受的水荷载较小,其压缩性对面板的沉降影响较小,可选用较主堆石区质量要求稍低的石料填筑。
堆石棱体区利用石料开采中的超径石分层堆放,推土机平仓分层铺填配料后,整平夯实,形成以大块石为骨架、排水通畅而又稳定可靠的砌筑体。
堆石填筑前清除河床软弱夹层,河床砂卵石冲积层表面推平后,用经监理同意的振动碾碾压12遍后才能开始铺填。
⑴堆石料由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坝,一般采用进占法卸料,以便使粗粒径石料滚落底层,细石料留在面层,利于平整和碾压。
但与过渡区相邻的堆石料应采用后退法卸料。
⑵填筑料采用T220推土机摊铺平整,摊铺层压实厚度80cm。
摊铺过程中对超径石和界面分离料进行必要的处理。
⑶使用20t振动碾,采用进退错距法顺坝轴线方向进行振动碾压,中低速行驶,最少碾压8遍,最终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结果确定。
⑷铺筑碾压时,注意层次分明,平起平升,防止漏振、欠振。
岸坡周边选用粒径不大于40cm的、级配良好的石料铺筑,碾压时辊筒尽量靠近岸坡,沿上下游方向行驶。
振动碾碾压不到之处,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加强碾压。
进占法施工示意图1.3.5 过渡区料和垫层区料填筑垫层区位于砼面板下,为半透水性垫层,控制边坡1:1.3,水平宽度 2.5m,采用加工后满足级配要求的碎石和人工砂,适当掺配满足级配要求的河床砂卵石。
过渡区位于垫层料区和主堆石区之间,其作用是阻止垫层区材料在渗流作用下被冲入堆石区的大孔隙,水平宽度2.5m。
⑴垫层区基础下面的软弱夹层和其他缺陷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挖除和处理后,用垫层料进行覆盖,并按技术规的规定进行碾压。
⑵垫层与过渡层、过渡层与主堆石连接时,先填主堆石,再填过渡层,最后填垫层,一层主堆石、二层过渡层和垫层平起作业。
⑶坡面垫层填筑后,并完成相应的砂浆翻模固坡施工。
砂浆翻模固坡施工见本施工组织设计第八章“面板堆石坝混凝土工程”的相关部分。
⑷填筑料由15t自卸汽车运输到作业面,采用后退法卸料,即在已压实的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密集料堆。
卸料的堆与堆之间留0.6m左右的空隙,推土机推平或液压反铲铺平后再辅以人工整平。
⑸垫层区、垫层小区及过渡区料应近似水平摊铺并防止分离或形成大空隙。
垫层区和过渡区每层铺料厚度为40cm,垫层小区每层铺料厚度为20cm,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铺料厚度。
⑹填筑料平整后进行碾压作业,碾压过程中采取洒水方式适当加水,以加强压实效果,加水量约为10%。
⑺填筑料碾压主要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每层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确定,但不少于6遍。
后退法施工示意图1.3.6 反滤料填筑反滤过渡料填筑部位为大坝基础上,填筑时按照不同高程分区段施工。
⑴坝基开挖并清理完毕,反滤过渡料由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区作业面,采用后退法卸料,推土机推平后再辅以人工整平,铺料厚度40cm。
⑵反滤过渡料沿坝轴线方向,按不同高程摊铺成水平条带状,条带宽度应适合压实机械进行碾压作业。
相邻不同高程条带之间的接坡之间按 1:1.4~1:1.5的坡比修坡。
⑶填筑料碾压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顺坝轴线来回行驶,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确定,但不少于8遍。
局部狭小部位采用振动平板压实。
⑷一个区段的反滤过渡料层填筑后,及时填筑上层覆盖的堆石体料,以免施工运输设备通行造成反滤过渡料层的破坏。
碾压方法主要采用进退错距法,顺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0.5m,垂直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为1.5m。
1、3、5、7遍碾压施工路线图1.3.7 坝后超径石回填和下游坝坡砌石施工⑴坝后超径石回填料在石料场开采料中挑选符合设计要求的大块石,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坝面,直接卸料至回填部位后,用液压反铲分层进行铺填平整并碾压,最终外露表面用人工摆铺较小的块石,以使表面基本平整,轮廓尺寸符合设计规定。
⑵除坝斜坡道路外,下游坡面块石护坡应随坝体上升逐层砌筑,与同层临近的堆石料填筑交替作业。
⑶块石料在石料场开采时,从堆石料中拣选,块石尺寸不宜小于30cm。
砌筑时,由自卸汽车将经挑选合格的块石运至每一填筑层上,沿着靠近坝坡边缘堆成条带状,用推土机将其推至坝坡边缘,由测量配合定位,反铲整坡,局部人工配合定位。
⑷坝坡砌石砌筑时,要求块石大面朝外,其外缘与设计坝坡线误差不超过±10cm,坡面应有均匀的颜色和外观,不要求加水碾压。
1.3.8坝体填筑特殊部位处理1.3.8.1 坝体分区交界面处理⑴垫层区与过渡区交界面的处理垫层区、过渡区铺料时按测量放样线先铺填过渡区料,用反铲与人工配合将过渡区滚落到垫层区边的大于10cm以上的块石清除,然后再铺填垫层区料。
采用20t自行式振动碾,同时碾压垫层与过渡料。
⑵过渡区与主堆石区交界面的处理在铺筑过渡料前,先将主堆石料上游侧坡面上大于30cm的块石清除到下游侧,使过渡料与主堆石有一个平顺的过渡。
每上升一层主堆石料,上升二层过渡料。
第二层过渡料与该层主堆石料同时碾压。
⑶主堆石区与下游堆石区料交界面处理由于主堆石料可侵占下游堆石区料,因此铺料时,先铺主堆石料,然后再铺下游堆石区料。
主堆石区与下游堆石区交界面,铺料厚度相同,因此可同时碾压、平起上升。
1.3.8.2 坝体与岸坡或建筑物接合部处理⑴堆石体与岸坡或建筑物接合部,按设计要求填筑过渡料和垫层料,碾压时增加2~4遍,尽可能使振动碾沿岸坡方向碾. .压,碾压不到的地方,垫层料,过渡料区采用液压振动夯板、堆石料区采用夯锤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