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课教案

合集下载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普及情况和竞技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田赛、径赛、全能运动)、竞技田径与业余田径。

2. 田径运动的规则:比赛场地、比赛器材、比赛程序、犯规与判罚。

3. 田径运动的发展:国际田径运动的发展、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记录的认定。

4. 田径运动的意义:锻炼身体、提高竞技水平、培养道德品质、促进交流与合作。

5. 田径运动的参与:如何观看田径比赛、如何参与田径运动、如何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发展历程。

难点:田径运动规则的理解和应用,田径运动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田径运动的意义和参与方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田径比赛案例,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和判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规则讲解:详细讲解田径运动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场地的要求、器材的使用和比赛的程序。

4. 发展历程:介绍田径运动的国际和我国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和现状。

5. 意义与参与:讲解田径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观看比赛、参与运动和提高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田径运动的资料,加深对田径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田径运动意义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查找的资料,评估学生对田径运动发展情况的了解。

《田径理论课教案》PPT课件

《田径理论课教案》PPT课件

接力跑,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 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 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 是从传递信件的邮驿演变而来。
障碍跑,于19世纪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 各障碍间的距离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但其距离不统一,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
的种类还会增加,方法更加隐蔽,兴奋剂的检测工
作仍会很艰巨。
编辑ppt
16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教学任务: 1、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及评定
标准; 2、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跑、跳、投的技术原理; 教学重点:影响跑、跳、投运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跑、跳、投运动的技术分析
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多数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
全能 三大类,或分为竞走、跑、跳跃、和全能五大类。至今,
国际田联承认的世界纪录已有150余项。
编辑ppt
5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功能
健身功能:基本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发展身 体素质、改善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竞技功能:普及田径运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友谊、振奋民族 精神、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第一天: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和400米跑;第二天:
110米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和1500米跑)和女子的七项
全能比赛(第一天:100米栏、跳高、铅球、200米跑;第二天:
跳远、标枪和800米跑)。
编辑ppt
14
二、世界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田径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田径运动是欧美的天下 田径运动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奥运会的发展 田径运动的改革(竞技)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二、课时:45分钟三、年级:高中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和全能赛。

3. 田径运动的规则:比赛场地、参赛资格、比赛程序等。

4. 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起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技术。

5.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间歇训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田径运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规则、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技术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场地器材:田径场地、起跑器、投掷器材等。

3.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和规则。

2.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 鼓励学生参加田径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十、课后作业:1. 复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练习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拍摄视频并发给教师进行评价。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和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六、教案名称: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续)七、课时:45分钟八、年级:高中九、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解。

《田径理论课教案》课件

《田径理论课教案》课件

《田径理论课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素质和竞技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4.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5. 田径比赛规则简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概念,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比赛规则。

2. 教学难点: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训练方法的应用,比赛规则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2. 演示法:展示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径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3. 演示:展示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4. 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径运动,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起源、发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运用能力。

4. 学生对田径比赛规则的熟悉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理论教材。

2. 课件:田径运动图片、视频等教学课件。

3. 场地器材:田径运动场地、器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田径运动基本技术。

3. 第三课时: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4. 第四课时:田径比赛规则简介。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

田径大学全套教案

田径大学全套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田径课程学生课时:16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2. 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2. 田径运动的规则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4.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5. 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1. 课堂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田径运动的分类、比赛项目等。

3. 讲解田径运动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中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二课时: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1. 讲解和示范短跑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等。

2. 讲解和示范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

3. 讲解和示范投掷技术,包括助跑、出手、跟进等。

第三课时: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1. 讲解田径运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2. 讲解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强度、时间等。

3. 讲解如何进行科学的恢复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课时: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1. 讲解田径运动的竞赛规则和组织形式。

2. 讲解如何参加田径比赛,包括报名、参赛资格等。

3. 讲解如何观看和欣赏田径比赛。

第五课时:短跑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短跑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等技术的实践。

第六课时:跳远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跳远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的实践。

第七课时:投掷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投掷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助跑、出手、跟进等技术的实践。

第八课时:身体素质训练1. 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关注学生的训练效果。

第九课时:田径运动竞赛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学生参与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初中田径课教案

初中田径课教案

初中田径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田径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田径运动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竞技体育意识。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介绍。

2. 田径运动的技巧训练。

3. 团队比赛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田径运动的起源、分类、比赛规则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现状,提高学生的竞技体育意识。

二、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包括起跑、起跳、投掷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团队比赛(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进行团队比赛,包括接力跑、跳远、投掷等项目。

2. 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示范,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二、增加难度的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增加一些难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的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团队比赛(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比赛项目,使比赛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2. 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竞技能力等。

3.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田径教案(精选10篇)

田径教案(精选10篇)

田径教案(精选10篇)田径教案(一):短跑离跑任务:1.研究短跑理论知识。

2.初步研究短跑途中跑技术。

3.发展学生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快跑本事。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开始部分:1.XXX,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

2.宣布本课资料、任务布置见生课堂要求。

3.慢跑800米。

4.徒手操、下肢伸展练。

5.加速跑40米。

6.游戏:报数接力。

基本部分:1.研究短跑一般知识: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

经常练短跑能促进人体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交臂迅速、改善肌肉物质代谢、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的条件下工作的本事、发展速度、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2.研究直道途中跑技术要求:要领包括上体正直稍前倾、大小臂屈成约90度、大腿带动小腿进取向前摆动、大腿进取下压、后蹬充分有力、上下肢协调配合等。

研究和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包括中速跑、加速跑、同步并列中速跑、同步并列加速跑和变速跑。

结束部分:1.放松慢跑。

2.总结本课情景。

田径教案(二):教学资料:田径运动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明确田径运动概念以及发展趋势,了解田径运动作用与意义。

田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田径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毅力和耐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田径活动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抗挫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田径活动研究与锻炼。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比赛、训练、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和锻炼功效,促进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初中体育田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体育田径理论教案模板

初中体育田径理论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2.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3. 田径运动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田径运动的历史和发展。

2. 提问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和认识。

二、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分类,包括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

2. 介绍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如100米跑、跳远、铅球等。

3. 讲解田径运动的技术要求和规则。

三、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10分钟)1. 教师示范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如起跑、起跳、投掷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错误。

3. 教师介绍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如定时跑、负重训练等。

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5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碰撞、正确使用器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受伤经历和应对方法。

3. 教师示范自我保护技巧,如摔倒时的正确姿势、肌肉拉伸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安全性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径理论课教案目录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第二章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第三章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第四章田径运动场地第五章现代短跑技术及其教学与训练第六章现代跳远技术及其教学与训练第七章高考训练方法简介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教学任务:1.掌握田径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3.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重点 :田赛,径赛的定义;第一节田径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一,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紧密联系.由于各国对田径运动理解和分类不同,许多国家对田径有不同的命名.在英国叫ATHLETICS,法国叫ATHLTISME,都是体育运动的意思,泛指走,跑,跳,投掷等多项涵义;在德国叫LEICHTATHLETIK,苏联叫ЛEZKAЯATЛETHKA,都是轻竞技的意思,这主要是同举重,摔跤等项目相比较而言;在日本叫陆上竞技,这是与游泳,水上,雪上和空中(跳伞)等项目相区别而命名;在美国叫TRACK AND FIELD,中国叫田径运动,都是依据项目特点来命名的. 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与全能所组成的运动项目.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称之为"径赛",以速度和高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称之为"田赛"."田赛"和"径赛"合称为田径运动.目前较通用的定义是依据国际田联手册的定义. 关于田径运动定义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在学术上是允许的,也是可贵的.例如,把"田径运动"改为"田径类";在内容上增加了一些,例如拓展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形式上分为"竞技田径"和"健身田径"等都是可以探讨的问题.须明确的名词涵义:田径运动,田赛,竞赛.二,田径运动的分类田径运动分为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和实用田径运动项目两部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性别,年龄,比赛项目和比赛场地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世界田径运动比赛项目与分类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多数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三大类,或分为竞走,跑,跳跃,和全能五大类.至今,国际田联承认的世界纪录已有150余项.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功能健身功能:基本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发展身体素质,改善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竞技功能:普及田径运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友谊,振奋民族精神,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教育功能: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娱乐功能:亲身体验可愉悦身心,通过各种渠道观看比赛也可愉悦身心.第三节,田径运动发展及现状一,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引进和开展的阶段第二阶段: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阶段.第三阶段:是中国田径运动遭受浩动,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第四阶段: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发展,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阶段举国体制:从一般意义上讲,"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集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在特定时期和资源约束双重背景下,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殊需要,或为了应对某种突发事件,运用的较大规模的调配资源的组织方式和运行体系,其本质特征是国家利益目标至上性".竞技体育之"举国体制"又是何物呢查阅文献知,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政府官员对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的解释1)国家利益至上;2)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3)是依托政府,以体育系统为主体,穷全国之体育资源,集全社会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奥运会田径发展史古奥运据文字记载,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的.当时的奥运会,比赛只有短跑一个项目,跑程为一个"斯泰德",即192.05米.公元前724年第14届古奥运会出现了中跑(跑距约为384.10米).随后,出现了长跑,跑距为7~24个斯泰德.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出现了5项竞技比赛,即赛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其中田径项目占了4/5.在希腊埃拉多斯山的峭壁上,刻写着公元前8世纪的被公认为是最早的一段体育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现代奥运会1896年,希腊雅典奥林匹亚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是核心项目,其中包括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马拉松,110米栏,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和铁饼,共计12个男子田径项目.田径作为现代奥运会的头号重点项目,始终沿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向走在最前头.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第9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女子田径比赛,包括100米,800米,4×100米接力,跳高,铁饼五项.至今,奥运会已经举办了28届,奥运会的田径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田径将设47个项目,其中男子24项,女子23项.田径项目的起源径赛项目的起源竞走,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活动.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竞走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短距离跑(简称短跑),起源于欧洲,最早的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 中距离跑(简称中跑),最初的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所替代.长距离跑(简称长跑),最初项目为3英里跑,6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径赛项目的起源跨栏跑,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最早的栏架是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形栏架.1935年有人将T形栏架改成L形栏架,L形栏架支脚面向运动员,稍受推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接力跑,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的邮驿演变而来.障碍跑,于19世纪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各障碍间的距离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但其距离不统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其长度为马拉松镇至雅典城的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首次被列入第23届奥运会.田赛项目的起源跳跃项目的起源和沿革跳远,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设置了男子跳远项目.腾空动作从蹲踞式发展到挺身式,走步式.三级跳远,最初起源于爱尔兰.当时的跳法是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的形式,现在的跳法是19世纪后期从英国发展起来的.跳高,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技术动作出现过5次重大演变,即: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撑竿跳高,其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经过了木质竿,竹竿,金属竿和玻璃纤维竿几个历史时期.投掷项目的起源和沿革铅球,源于14世纪40年代.当时欧洲有了火炮,炮兵们为了提高作战能力,锻炼身体和娱乐,利用与炮弹重量相同的石头进行推远比赛.铁饼,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早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掷铁饼就被列为五项竞技之一.链球,据传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英国的居尔特族人就进行以双手握马车轮的车轴进行旋转的投掷比赛.后来改为投带有柄的圆石和铁匠用的铁锤,因此取名叫掷"铁锤"比赛,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称之为掷链球.标枪,是四大投掷项目中唯一允许助跑的项目.标枪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原始捕猎工具,后来作为一种武器用在战场上.最早的标枪比赛是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五项运动中,不但比掷远,还要比掷准.全能运动的起源1880年,现代全能运动出现在美国.当时十项全能由100码跑,铅球,跳高,800码竞走,16磅链球,撑竿跳高,120码跨栏跑,56磅重物投掷,跳远和1英里跑10个单项组成,比赛持续一整天.目前,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全能项目主要包括男子的十项全能(第一天: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和400米跑;第二天:110米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和1500米跑)和女子的七项全能比赛(第一天:100米栏,跳高,铅球,200米跑;第二天:跳远,标枪和800米跑).二,世界田径运动发展概况田径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田径运动是欧美的天下田径运动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奥运会的发展田径运动的改革(竞技)三,田径运动发展趋势(一)田径运动在更多的国家里将更普及,更广泛地运用于健身.(二)世界田径运动实力的格局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三)女子将争取到和男子比赛项目相同的权利,女子田径运动将进入崭新的阶段(四)田径运动员职业化,训练科学化将会进一步地发展(五)兴奋剂的检测手段将更加科学,服用兴奋剂的种类还会增加,方法更加隐蔽,兴奋剂的检测工作仍会很艰巨.第二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教学任务:1,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及评定标准;2,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教学重点:影响跑,跳,投运动的因素教学难点:跑,跳,投运动的技术分析第一节田径运动技术概念,构成及评定标准一,田径运动技术概念: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发挥自身机体能力,有效完成跑,跳,投的动作方法.——《田径》(刘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发挥自身机体体能,智能和技能,有效地完成跑的快,跳的高,跳的远,投的远的动作方法.——《田径》(王传三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田径运动中,合理的技术动作必须符合: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的规律和要求.田径运动技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包含有: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度,用力顺序,协调配合程度及动作效率等要素.二,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因素田径运动技术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1 运动生物力学——其运用可使技术动作更加合理和有效2 运动生理学——运用可使技术动作体现节能效果,发挥最大潜能.放松技术的理念3 运动解剖学——更加了解人体运动器官的特点,合理技术就是符合并善于发挥这些特点.4 运动心理学——培养的运动员是能经受各种变换环境的,意志力顽强的人,运动技术也能在各种优或劣情景下都能得到正常发挥的稳定的技术.5 社会学——运动技术缘自于生产劳动,应回归于社会生活,并为之服务.运动技术不仅属于竞技体育,同样属于体育的各个领域.三,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实效性和经济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在运动中合理运用体能,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第二节田径运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跑的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中有关力学的基本概念内力;人体是一个力学系统.身体各运动器官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外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空气作用力动量:k=mv冲量:I=ft力矩:短跑技术视频跑的技术原理步长: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间的直线距离;步频:步频是指跑时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步长与步频的关系:跑速=步长*步频影响步长的因素:身体条件,后蹬的角度和后蹬腿的伸直程度,腾起的初速度,腾起的角度及空气作用力.影响步频的因素: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而这一段时间可以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过程中后蹬距离和支撑缓冲距离所花费的时间,他与支撑缓冲技术和后蹬动作的速率等因素有关.腾空时间是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他与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等因素有关.跑的周期划分一个周期有两次支撑时期和两次腾空时期组成;支撑时期:两个阶段;前支撑—后蹬腾空时期:两个阶段;前摆——后摆技术分析:前支撑—尽可能快的使重心移过支撑点后蹬—完成最经济的蹬伸前摆—摆动的速度与幅度后摆--大小腿充分折叠抛体运动复习远度公式:S=v sin2 /g高度公式:H=v sin /2g公式成立的条件:抛点与落点在同一水平线;不考虑空气作用力.跳跃的技术原理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各跳跃项目虽然运动形式和要求不同,但它们都是从人体的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都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段:助跑阶段:亦称人体水平位移阶段.起跳阶段:亦称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腾空阶段:亦称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落地阶段:亦称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L=L1+L2+L3影响跳远成绩各因素的分析L1:取决于踏跳的准确性,身高,腿长以及腾空前的身体姿势;即在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和在保证合理腾起角度前提下取得一个尽量向前的身体姿势,可使L1的值有所增加.L3:取决于下落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的合理性.L3的值是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合理性来决定的,腾空后做出合理的空中姿势和动作不仅能维持平衡,还可为下落着地时把两脚伸得更远创造有利条件.L2: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空气作用力等,这一段距离还可以分解成S1和S2两个部分;S1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S=V. ·sin2a/g腾起初速度是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合速度,因此,助跑的速度对提高L2值尤为重要.跳远应以理想的(以能完成充分的起跳动作为前提)最大速度助跑,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腾起水平分速度,从而提高L2的值.腾起角度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抛射角45°,射程最远,但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及人体在起跳离地时的身体重心和着地时的身体重心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跳远适宜的腾起角度不可能是45°. 适宜的腾起角度通常在18°-24°之间.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分析跳高成绩:H=H1+H2+H3因素分析H1:指腾空前身体重心的高度,取决于身高,腿长和腾空前的身体姿势;H1=h1+h2 h1是起跳脚着地后屈膝缓冲至最大程度时,地面到身体重心的高度.取决于缓冲程度,身体后仰的程度及腿长.h2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1 减去h1,也就是说,h2是起跳时的有效用力距离,它对提高H2 至关重要.当用力蹬地身体产生垂直加速度时,工作距离越长,或者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越短,起跳离地瞬间的末速度越大.所以,加大起跳腿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和缩短起跳腿蹬伸用力的时间是使人体获得较大腾起初速度(或者说取得较大的H2值)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跳高的起跳中应做到:一是通过合理的技术动作,以增加起蹬伸用力时的工作距离;二是充分利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快速积极放脚着地等动作来缩短起跑蹬伸前的缓时间,从而达到获得较大H2值的目的.H2:指腾空前身体重心高度到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见公式:H=V. sin ∕2gH2:取决于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V.的大小取决于用力距离,蹬伸速度,蹬伸所用时间等因素.腾起角 :是人体离地时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构成的角度.它的大小与起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和水平的速度比有关.虽然腾起角度在90°时正弦值最大,但跳高中由于要越过横杆,同时要利用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来加快起跳动作,因此不可能采用90°的腾起角.通常,跳高的腾起角一般在50°-- 65°之间.H3:指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它取决于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需指出,除非腾越过杆时身体重心低于横杆(实践中又不可能做到)H3是正值,否则H3均为负值.投掷的技术原理一,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田径运动中的投掷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的规定器械进行抛射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项目.投掷各项目均可以分为以下4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握持器械和预备姿势.(2)预加速阶段:由于器械,场地等条件不同,预加速阶段有助跑,滑步,旋转3种形式.(3)最后用力阶段:由人体携持器械运动向器械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4)结束阶段: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阶段.决定投掷成绩的因素田径运动投掷项目的运动成绩(S)由3个部分组成:S=S1+S2+S3S1:是器械出手点的投影点到掷弧(投掷圈或抵趾板)内沿之间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身高,臂长和器械出手时的身体位置与身体姿势.从S1来看,虽然手臂向前平伸和身体重心尽量前移S1的值能增加,但手臂向前平伸必然影响出手角度,身体重心尽量前移容易造成犯规.因此,必须在保证适宜出手角度的前提下尽量伸直投掷臂和在保证不犯规的情况下使身体重心尽量向前,以此来提高S1的值.S2:是器械出手点到出手点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以及空气作用力.从S2来看,据物体抛射运动远度公式:S=V. · sin2a/g得知,器械飞行远度,主要取决于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空气作用力对投掷远度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对器械飞行远度起主要作用的是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对投掷远度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因此,投掷技术的重点是围绕着提高器械出手的初速度进行,亦即在保证适宜投掷角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械出手的初速度,是提高投掷远度的最佳途径.S3:是出手点高度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的投影点到器械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器械出手的高度,出手角度,器械飞行的速度以及空气的作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