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鉴赏
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四)唐代金银器的鉴赏古代最贵重的金属,无过于金、银。
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其特性早就被古人掌握,七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
白银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需要对硫化银的加工提炼,才能得到,最早的银器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滞后二千年左右,考古发掘资料证实,至迟在商代,中国出现了黄金制品,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有金箔;郑州商代遗址出有夔凤纹残金饰件;北京市平谷商墓出土了金钏和金耳环。
中国古代对银的使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银错铜兵器,而银制品的出现,则要到战国时期,如安徽省寿县出土了有“楚王室客为之”铭文的银匜,河南省洛阳金村也出土有“甘孝子”铭文的银匜。
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中心。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金银器,不但出现时间最早,而且艺术水平也最高。
南美洲印第安人安第斯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创作的金银艺术品,虽然出现最迟,但其艺术成就堪与地中海地区生产的金银器相媲美。
这两大区域金银器的辉煌,与金银用作宗教祭祀用品的推动有密切关系,纵观两地出土的极富艺术价值的金银器,都是围绕着神来创造的。
中国古代金银器具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古代的琢玉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玉器具有绝地通天,沟通神灵的功用。
商周时期,玉器被纳入礼制的规范,或供奉坛庙,成为祭祀天地、祖先的必备之物;或比于品德,佩饰于身,成为身份地位和品行操守的象征物。
商周青铜器更是奴隶社会礼制和神权的典范,其辉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文明所难以比拟的。
玉器、青铜器由于被赋予原始宗教和礼义规范的内容,受到王室、贵族的尊崇和提倡,从而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金银器虽然在两汉以前已经出现,但由于缺乏人类意识形态中,观念上的推动力,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此外,汉代漆器、六朝青瓷的迅猛发展,也对金银器的制造有一定的制约。
唐朝金银器之茶具、法器赏析

唐朝金银器之茶具、法器赏析
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
由于唐代金银器同明代家具、秦汉漆器一样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唐朝的金银器皿是介绍的重点。
在此将金银器分为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和杂器等八组。
中国至迟在商代(距今3000余年前)出现了金制品。
银器则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的金银器均为小型的装饰制品,或是人身上的佩饰,或为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最早的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工艺大都来自青铜工艺。
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多,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脱离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但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直到唐朝以后才有较大发展。
从目前所见北朝和唐朝前期的部分金银器来看,其造型、纹饰上都带有
萨珊金银器的风格,这显然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
这个时期不仅金银器数量剧增,而且品种丰富多彩。
其器型与纹饰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唐在汲取外域文化并融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金银器制作终
于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风格。
此外,银器的数量及其制作工艺尤为瞩目.
唐朝以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总体上趋于保守,但是金银制品再次呈现与其他器物相结合的趋势,出现了大量互为装饰的合壁产品,其涉及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
明清时期,宝石镶嵌盛行。
但是除了珠光宝气,更加富丽堂皇以外,已缺少唐朝金银器特有的勃勃生气。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一)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一)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
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久盛不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银器中,以清代皇帝和后妃御用的金银器最为丰富,其中有礼乐器、生活用具和各种陈设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龛塔、供器、法器等(宗教文物中的金银器另有介绍)。
这些器物的工艺制作采用了铸造、锤鍱、錾刻、累丝等多种技术,还有许多金银器镶嵌着珍贵的宝石、美玉、翡翠、碧玺等。
这些金银器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极富宫廷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清,长42.7cm,柄宽5.4cm,头最宽11.3cm如意为木胎,其上采用八成金质累丝工艺。
如意头的正面为累丝古钱纹,中心嵌绿松石“乙酉”二字,背面为镂空的古钱纹并露出木胎。
柄的正面亦为累丝古钱纹,镶嵌绿松石“万年如意”四字,背面为累丝六角锦纹。
如意的侧边以卷草纹为饰。
此如意为一套60柄之一,是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王公大臣们的进献之物。
各如意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乙丑”、“癸亥”等干支记年字样,正合六十甲子一周。
如意的做工精湛、细腻、繁复,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典型作品。
九成金方瓶,清,高20.5cm,口径9.2×7.3cm,足径9.7×7.7cm瓶九成金质,长方形,撇口,短颈,束肩,腹下敛,足外撇。
瓶身纹饰仿青铜器花纹:通体錾刻回纹锦地,正、背面的腹部主题纹饰为錾花饕餮雷纹,口沿下、足上部及两侧面錾刻变形的兽面纹等。
此器形制规整庄重,其上所刻纹饰为清代典型的仿古青铜器纹饰,充分显示出宫廷皇家所用器物的气派。
金镶九龙戏珠手镯,清,一对,外径8.7cm,内径5.8cm,厚1.6cm手镯为金质,圆形,以金栏划分成九格,每格中各錾一团龙,龙口衔珍珠一。
古代金银器的时代特征与真伪鉴别

古代金银器的时代特征与真伪鉴别掌握了金银原始冶炼方法,并已认识到金银的贵重;中国古代金银制品的制作与使用,从一开始就与原始的审美观相结合,这一点对中国以后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它们基本上确立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总趋势。
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近几十年来,在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均有金器出土,如金叶、金片、金箔、金笄、金耳坠(图2)、金臂钏等。
但多为缺少纹饰的小件饰品,至今尚未发现金银器皿。
商代的金制品,比较集中出土在商代晚期都城安阳殷墟,多为大中型墓葬中随葬品上的装饰,墓主多为王侯,说明当时的金器主要为上层贵族所使用。
北京平谷商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金笄,说明当时已掌握了浇铸黄金的技术。
殷墟出土的金箔厚仅0.01毫米,其薄如纸,光亮如新,检测发现经过锤锻加工和退火处理,说明当时已掌握了黄金冷加工和再结晶退火技术。
1978年三星堆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金面人头像和金杖,金面罩的制作使用了土漆调和石灰作黏台剂,金杖上錾刻的两个带冠头像和四组鱼鸟纹则有可能是中国金器上最早的錾刻花纹图案。
西周金器的种类及出土地与商代基本相同。
但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12件金带饰、山西曲沃晋侯墓出土的两组分别为15件和6件的金腰带饰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开始流行成套的金饰件。
另外,金银平脱在当时也已出现。
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中出土的一件漆觚,器身上饰有三道金箔,并在其中的两道金箔上镶嵌绿松石和蚌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银平脱制品。
尽管商周时期的金制品发现得还不多,但从已出土的实物看,明显存在着地区差别。
北方长城内外地区多纯金制成的首饰类器物,如金耳环、金臂钏等,而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却多用薄金工艺把黄金加工成箔片,然后贴、包于铜器和漆木器之上,起装饰作用(图3)。
商周金器的这种地区差异,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源性和不平衡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的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黄金在上层社会中的使用比较普遍,它既是诸侯、贵族之间相互馈赠、贿赂的礼物,又是战争争夺的对象和祭祀用的供物。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三)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三)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鎏金杯,高7.5cm,口径7cm,足径3.4cm。
清宫旧藏杯撇口,形如倒钟,高圆足。
杯身鎏饰金水,通体光素,只在杯身上部饰弦纹一道。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颇为考究,多数作品上饰有精湛的动物或花卉纹样,但此杯通体简洁,无繁复的纹饰,这在传世的唐代金银器中是不多见的。
此杯器形明显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
鎏金刻人马狩猎纹杯,高7.5cm,口径5.9cm,足径3.5cm杯铜质,通体鎏金,高圆足。
杯身以细线刻人马狩猎图,近口处饰弦纹一道。
唐代酒器多以金、银制品为首选,此缘于统治者对金、银制品的偏爱和社会的富足使得当时金、银铸造业空前发达。
此杯镌刻精致,纹饰生动,且受到西域工艺风格的影响。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
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
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
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
这件金杯的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嵌珠錾花杯、盘,通高7.5cm,杯径7cm,盘径19cm杯略高,筒状,圆口,上大而下小。
杯外壁錾行龙,龙身侧为缠枝莲纹,近足处有海水纹。
杯两侧各有一耳,耳上部为莲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颗,其下为镂空篆字,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
杯底圈足。
托盘较阔,宽沿,其上錾缠枝莲,四方嵌珍珠4颗。
盘内平底,錾8朵莲花,其间4朵嵌珍珠为花心。
中部隆起圆形杯座,其上饰龙纹。
这套金质杯盘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豪华富丽,是宫廷举行大宴时供皇帝使用的。
带有“万寿无疆”赞词的清代金质酒杯目前还很少见。
金錾云龙纹执壶,高31.5cm,腹径16cm壶金质,身较高,撇口,细颈。
壶口上有一锥形盖,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亦錾云龙纹,盖下有一锥形榫,插入壶口。
金银器鉴赏手法

金银器鉴赏手法金银器鉴赏手法在鉴赏古代金银器时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对金银器的鉴赏常常会因为不了解鉴赏手法而无法得到正确的判断。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金银器鉴赏手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鉴赏金银器。
首先,对于金银器的材质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判断。
首先是通过金银器的颜色来鉴别。
金银器由于材质不同,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金器的颜色较为明亮,而银器则相对较白。
其次是通过敲击金银器来判断。
金器的声音清脆,而银器的声音则相对沉闷。
最后,还可以通过化学试剂来鉴别金银器的真伪。
金银器在不同的试剂溶液里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判断出金银器的真伪。
其次,对于金银器的工艺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是观察金银器的造型。
古代金银器的造型多采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为题材,因此造型独特而富有历史文化韵味。
其次是观察金银器的纹饰。
金银器的纹饰多采用浮雕、铸造等工艺,纹饰精美而细致,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最后是观察金银器的打磨和抛光。
古代金银器多经过多道工序的打磨和抛光,因此表面光滑而富有光泽。
最后,对于金银器的年代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判断。
首先是通过金银器的题款来鉴别。
古代金银器上常常有刻有作者名称、题款内容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金银器的年代。
其次是通过金银器的风格来鉴别。
不同历史时期的金银器风格各有不同,可以通过比对来判断金银器的年代。
最后是通过金银器的保存状况来鉴别。
古代金银器保存时间久远,有些金银器可能有锈蚀、变形等情况,通过这些情况可以判断金银器的年代。
总的来说,金银器鉴赏手法需要综合考虑材质、工艺和年代等因素来判断。
通过以上介绍的鉴赏手法,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鉴赏金银器,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愿每个人在鉴赏金银器的过程中都能收获到快乐和收获。
浅谈唐代金银器鉴定

浅谈唐代金银器鉴定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铸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锤击成型法。
这种技法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已出现于西亚地区,唐代匠师接受了这种技法,遂使金银器制造工艺发展到新的阶段。
纵观唐代金银器的发展,曲线艺术的应用与粟特银器的多曲造型有很多相似之处,多曲造型是粟特碗的一大特色。
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唐代金银碗的内部有五曲或者四曲,底部有圈足,西北工大出土的鸿雁纹多曲纹银碗就是如此。
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而深受人们的珍爱。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蛮,唯独朕独爱如一之”自此之后诸多西域部落和蕃梆纷纷派出使者觐见天可汗。
他们带来了粟特和萨珊的精美工艺品,使唐代吸纳了很多西亚和中亚文化。
并且连金银器物的锤炼方式,样式乃至文化一同带了过去,所以唐朝画风突变,在金银器物中出现了西域的影子。
唐代金器区别于前代的重要特点,是彻底摆脱了附属装饰的地位,独立制作器物成为主流,金制器皿类的大型器物大大增加。
唐朝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以及中西交通的繁荣,使得大量西方金器流入中国。
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宗教、艺术传统上的差异,唐朝匠师在接受西方器物影响的同时,也着意与中国传统样式融合,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格特色的、更适宜中国使用和欣赏的金器。
如果说金银器的存在,让朝野上下涌动起浮华之风,那么对于大唐君臣而言,这些錾银雕金的美器,则成为粘合君臣关系的有效媒介。
《开元天宝遗事》载,“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
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虽受所赐,未敢陈谢。
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之直也。
’璟遂下殿拜谢。
” 作为开元初年的政治明星,直言敢谏的宋璟在唐廷有着很高的人望,而从这则佚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玄宗的良苦用心,以皇室专享的金箸赐予清正率直的宋璟,既表明了君主的爱才之心,又暗藏了君主的御臣之术,一双金箸,已然在君臣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金银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的制造时期是进入到隋唐时代之后,从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中可知,隋唐时期不仅金银器物的产量较前代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前代文献中从未记载的金银矿。
金银器金银其相——中国古代金银器赏析(二)

金银器金银其相——中国古代金银器赏析(二)2014-11-27开物斋国学研习所——点击上方开物斋国学研习所关注我们,每日与您同赏国之瑰宝。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
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
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
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
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
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仍不多见,且所见大都带有外来色彩。
如山西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鎏金银盘,银高足杯和银耳杯等,除耳杯外,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均为波斯萨珊朝制品。
同时,随着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这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功能亦颇受影响。
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裸体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
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金瑞兽(北魏)长9厘米,高7.7厘米,198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鲜卑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博物馆藏。
金饰(北齐)残长15厘米,1981年陕西省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唐代金银器:绚丽多彩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
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
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鉴赏
2009年01月06日 15:02:08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金银器历来普遍受人喜爱。
古今中外,金银以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观赏等多种功能,直接参与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
金银器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几次高潮,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其器物形制、纹饰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情况。
金银器是指以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物等,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金银饰品。
黄金首先是作为实用器物的装饰出现在陶器上,早在商周遗址或墓葬就出土有金叶、金箔、金饰等。
银器的出现略晚。
到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皿已经出现。
总体上讲,唐代以前的金银器发现不是太多。
到了唐朝,金银器的生产空前发展,工艺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唐朝就不一样了,唐朝实际上金银器成为一个独立的制造部门,那么这个独立的制造部门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它纹样有它的独特性,它的造型有它的一套。
这些东西一般在陶瓷器里或者在其他器皿里看不见。
那么像唐朝的器物呢,常见的杯啊,碗啊,壶啊,还有匜啊,都有。
但是,你比如同样是杯,它有好多种杯,比如有高足杯,有带把杯,还有一般我们也可以叫碗
的那种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和外国进行这种交往,最后外国的器物输入到中国,中国的工匠学习、模仿、创新,然后呢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这种器物。
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更加华丽、精细,另一类趋于朴素和简洁,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
胎体轻薄、制作简洁、小巧玲珑的器物逐渐增多,像端庄秀美的莲花杯、菊花碗、梅花杯等,寓意幸福繁荣和美好吉祥的瑞果、鱼藻、牡丹、童子戏球等纹样颇为盛行,图案更具写实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齐东方:当时像汴梁这个京城里面的妓馆酒楼里面都用银器作为食器,而且一般的一个人到那里随便吃一顿饭,他都是用银器给您上来。
不过金银的商品化之后,它就导致了器物的制造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两点:第一与唐朝的器物相比,比较薄,相对粗糙一点。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呢,它既然要作为商品卖,它的纹样和造型就必须要满足大多数人喜爱的要求,所以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纹样一些造型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元代的金银器继承了宋代的传统,有一些精品的器壁夹层、纹样高浮雕的技法更加精湛。
人物故事题材更为广泛,出现了桂花树、玉兔捣药等可能取材于元代戏曲中流行的故事。
到了明清,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更加讲究,雕、錾、锤、刻及镶嵌等技术发展到极盛,宫廷内金银器的制作注重华美巧妙。
齐东方:这个白银本身就是钱呢,你如果再把它做成器物呢,它的价值就更高了。
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种财富储藏的手段。
另外呢,也是炫耀自己财富、炫耀自己的身份一个象征性的物品,所以金银器在中国,和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它有它独特的地方,就是和宫廷、市井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其他器物一样,对金银艺术品的鉴赏也应从器物的造型、纹样、工艺和色彩等方面入手,还要对古代人的生活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
齐东方:因为器皿总是和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唐朝人席地而坐,那么它的器物可能就是有一套席地而坐比较方便的器物。
还有不同的用途,比如这个东西是喝酒的,还是吃饭的,唐朝人怎么喝酒,怎么吃饭,这个得知道。
其实这个呢,如果说鉴定的话,这是最难的一个,因为你需要掌握很多很多知识,了解这个社会的背景。
另外呢,还要看很多很多器物,比方说一个时代用的器物,它有共通性,所以应该了解这个,这样的话,才能从器型上,判别出这个器物是哪个时代的。
第二个就是纹样。
纹样实际上和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有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他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所以他把这种东西反映到他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器物上。
根据出土的情况,国内金银器的收藏主要集中在陕西、镇江和辽宁等地的博物馆,国外以美国、日本和瑞典的馆藏最为集中。
由于金银器本身货源有限,又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所以金银器的拍卖市场始
终没有形成大气候,国内很少举办全是金银器的专场拍卖会,拍卖数量寥寥无几。